10月工业企业利润:如何理解工业端的“温差”?
10月似乎并没有把工业制造业端的“好消息”延续——先有再次降至荣枯线以下的制造业PMI,后有增速下滑的制造业投资,现又有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从9月的12.1%下滑至10月的2.6%。面对工业制造业的不断“变温”,该如何理解这背后的“温差”?我们认为前期制造业PMI的上升主要系季节性因素影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由负转正受低基数效应影响颇多。随着这些利好因素的逐一褪去,工业制造业端复苏基础不牢固这一问题又重新“摆在眼前”。
生产仍是工业端的主要支撑项。量、价、利润率拆解来看,10月表现为“量上价下、利润率负增”的形势,今年以来最大的特点在于工业生产为企业利润的最大支撑项。不过正如我们之前的报告所说,工业复苏是事实,但复苏格局的不稳固也是事实,10月工业端的一系列数据都说明了工业复苏不稳固这一大问题。价格对工业企业利润的拖累收尾进度比想象中慢,这反映了需求疲软这一“症结”并未完全改善。同时利润率的再次转负,除低基数效应逐步褪去之外,其他主要原因包括需求端依旧偏弱、成本仍居高位。
数据“迷雾”褪去后,中游重回景气赛道。10月不同行业的复苏格局与9月“大相径庭”:9月上、下游利润表现为“亮眼项”,而10月上、下游利润增幅纷纷转弱,更多是靠中游利润形成支撑。具体来看,10月上、中、下游的利润增速分别为1.7%(前值21.0%)、5.7%(前值-3.4%)、1.7%(前值25.7%)。“好消息”是上、中、下游行业利润“全线”正增长,“坏消息”是增幅尚小。
上游企业利润增速下滑的“导火索”是需求端并未真正修复,导致价格的完全好转“难收尾”、从而上游利润继续承压;中游企业利润在外需偏弱的情况下,主要靠公用事业板块予以支撑;下游企业利润下滑主要是受前期原材料涨价、以及现大多下游行业出口较弱(如医药制造业、纺织服装等)的影响。
不同企业类型利润纷纷转弱。10月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资的利润增速分别为10.2%(前值38.3%)、8.1%(前值19.3%)、6.4%(前值7.1%)、-7.6%(前值-6.6%),四大企业类型利润纷纷转弱,与10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全线下滑“不谋而合”。这些均是工业企业利润复苏格局尚不稳固的力证。
补库周期的开启尚待时日。根据工业企业营收和产成品存货的走势来看,目前库存周期仍处于被动去库的位置。基于需求端复苏尚未企稳的现状,我们认为现在对工业补库的讨论可能为时尚早。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补库开启的时点或将“现身”于明年上半年。
风险提示:政策定力超预期;出口超预期萎缩;信贷投放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