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信贷供需新特点的具体阐述
北京时间11月27日,央行发布2023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次报告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的第一篇执行报告,其中不仅再度强调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也在具体执行上进行了解读,对于中长期货币政策操作提出了明确指引。报告内容对于基本面判断乐观,其中提到的风险点包括“债务拉动经济增长的效能降低、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推动经济加快转型的紧迫性上升”,较二季度来说目光由短期矛盾转向了长期矛盾,因此政策态度保持中性偏松。具体来看:
1.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形势下,信贷保持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未来考核机制可能更偏向于民营企业和五篇大文章的方向,央行引导市场降低对于信贷总量和单月新增量的关注度,但也提到了引导金融机构适当平滑信贷波动;2.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季度以来在价格方面成效显著,但数量方面收效有限,存款定期化长期化现象仍未出现拐点,预期增强企业居民投资消费动力是未来政策着力点;3.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更为紧密,尤其是在流动性环境趋紧的政府债券大量增发阶段,后续降准仍可期待。
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的提出背景。1.部分存量金融资源被低效占用;2.经济结构转型,以债务拉动经济增长的效能降低;3.金融回归本源,“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信贷增速本身需要适配经济增长逐步提质换档”。
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的执行方向。1.优化结构,提升对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落脚点主要在于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即“全国性商业银行小微业务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均不低于50个基点、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的权重均不低于10%”;2.再度强调结构性工具作用,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重点支持五篇大文章,主动补位“各级财力未能完全顾及、社会资金进入意愿不足而又亟需加强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3.减少对于新增贷款情况的关注度,尤其是短期信贷增长的波动和单月增量的过度解读。
数量上来看,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仍需加强。本次执行报告的另一重点,也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专栏1中,报告提出的缓解存款定期化长期化倾向是一个比较容易量化的指标。今年以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20个和10个基点,但今年以来截至10月末住户及非金融企业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分别上升了3.80%和3.09%,目前来看存款定期化长期化倾向仍未出现拐点,增强企业居民投资消费动力还有待政策驱动。
价格上来看,贷款利率水平整体下降。价格上存量房贷利率、新增贷款利率均有下降。存量房贷利率方面,截至9月底,22万亿元存量房贷加权平均利率降幅73个基点;新增贷款利率方面,9月底,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至4.14%,位于年内低位,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至4.02%,位于历史最低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至3.82%,位于历史最低位,环比大幅下降13个基点。整体来看,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卓有成效
风险提示:债务拉动经济增长的效能降低;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推动经济加快转型的紧迫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