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经济分析与投资机会挖掘:从安徽新兴产业集群的崛起,解析“合肥创投”模式成功的原因
核心观点
安徽省经济增长表现突出,工业和服务业是主要的增长动力。2008年安徽省GDP为8852亿元,全国排名第14位,2021年GDP增长至42959亿元,位于全国各省市第11位。08-21年期间GDP年化增速12.92%,排名全国第3。安徽省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单极发展,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双轮推动演变。
从第二产业来看,安徽省实现由新兴产业主导发展动能的切换,而合肥市是安徽省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全省战新产业产值增速多年维持在15%以上,2021年达到28.8%,占规模以上工业(全省战新)的比重2021年达41%。从战新产业来看,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安徽省的主要组成部分:(1)从产值占全省比重看,2013-2021年合肥战新产业平均占比为29.02%;(2)从产值占规上工业(全省战新)产值的比重看,合肥战新产业比重快速上升,由2017年的32.6%上升至2021年的54.9%。“合肥模式”的成功与政府引导基金主导,多层次政策错位扶持密不可分。产业结构影响城市的兴衰,单方面的资金支持或者单方面的土地、财政补贴支持都不足以培育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需要精密的顶层设计。市场化的投资基金仅关注单个项目的回报率,并不关注项目的溢出效应。而政府引导基金结合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政策,能够从更高层次统筹基金回报率、税收、就业、城市长期增长等多维度发展目标,从而实现多赢。
集群效应显现,城市发展动力十足。以汽车产业为例,我们利用区位熵LQ=(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产量)/(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汽车产量)衡量新能源汽车集聚水平,2021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LQ为1.64,高于汽车大省广东、北京、上海。汽车产值增速较快,2021年产值为1412亿元,年化复合增速59.3%。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并成为安徽增长的新动能。除此之外,安徽省在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新材料、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也已逐渐形成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既通过较高成长性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其乘数效应还带动服务业及消费行业的发展,最终带来人口聚集和土地价格良性上涨,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步增加。
投资建议
安徽省经济发展得益于“合肥模式”的成功,“合肥模式”的成功是政府多层次政策扶持的结果。安徽省重点培育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材料、光伏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产业等产业。此外,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旅游和白酒等消费产业的投资机会形成支撑。从产业投资角度建议关注:1)新型显示行业的京东方和维信诺;2)集成电路行业的芯碁微装、江丰电子;3)汽车行业的江淮汽车、瑞鹄模具、科威尔;4)新材料行业的皖维高新、中钢天源;5)旅游业的同庆楼、黄山旅游;6)白酒行业的古井贡酒、迎驾贡酒;7)光伏新能源行业的晶澳科技、隆基绿能;8)生物医药行业的立方制药、欧普康视;9)证券行业中新兴项目储备丰富的国元证券。从城投公司投资角度建议关注顺应城市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合肥、芜湖、滁州、蚌埠、铜陵、马鞍山。
风险提示
疫情超预期反复;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地产风险超预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