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网 > 研报大全 > 宏观研究报告正文
宏观研究报告正文

宏观专题研究:直觉与反直觉(五):出口数据有“水分”?

www.eastmoney.com 民生证券 周君芝,吴彬 查看PDF原文

K图

  7月中国出口继续大超市场预期,在海外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出口持续超预期,导致市场开始出现质疑出口数据准确性的声音,并将海关统计数据与外管局的数据有偏离作为论据。无独有偶,几乎在每一轮全球经济走弱的背景下,都会出现类似的质疑,例如2013年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还进行联合调查回应质疑。

  而这种质疑的声音往往是缺乏对数据统计框架的理解,对货物流动与资金流动的认知存在误区所造成的。本文沿着“进出口—跨境收付—结售汇—外汇储备”的资金流动脉络,逐步揭开这四个数据产生偏差的原因。

  误区一:贸易金额不必然对应跨境收付

  海关口径的进出口数据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中的货物贸易数据处于偏离状态,这与货物对应资金流动在直观感觉上不相符,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是统计范围不同,二者都有对方并不涵盖的范围。

  其二是实际的国际贸易中,货物与现金流并不是同步跨境流动的:

  (1)进出口行为可能本身不涉及资金收付;(2)一般先有企业进出口(含赊账),后续才有企业收付款,贸易金额与跨境收付数据并不同步;(3)境内企业使用境外账户交易,不涉及跨境收付。

  当前海关口径进出口数据与银行涉外收付数据偏离幅度和规模都在历史合理区间范围内,若仅以二者偏离作为论据,来质疑出口数据的准确性,是不合逻辑的。

  误区二:跨境收付“不必然”等于结售汇

  跨境外汇收付差额=结售汇差额+(外汇存款变动+外汇贷款变动),即结售汇顺差还取决于收付主体的结售汇意愿,即对本外币资产负债的偏好。

  企业或个人调整本外币资产负债,往往有较强的投机性。例如当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倾向于“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当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则倾向于“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

  误区三:结售汇顺差“不必然”等于外汇储备增加

  结售汇顺差形成央行外汇储备有一个先决条件是:商业银行与央行结汇。

  若结售汇顺差但外汇储备没有增长,意味着结售汇顺差形成的外汇,留存在商业银行体系当中,商业银行并没有与央行结汇,形成外汇占款(央行外汇储备)。

  2020年以来,海外需求拉动出口高增,结售汇顺差屡创新高,但央行外汇占款几乎没有变动,就是因为这部分外汇资金留存在商业银行体系当中。

  进出口数据与外汇相关数据有偏离是合理的。

  无论是国际收支、跨境收付等数据,还是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其实依赖于不同的统计框架。同时,贸易活动周期偏长,且信用化程度高,货物流动和资金流动往往简单一一对应的,所以导致各个不同口径下的数据有所偏差,切不可简单通过外汇数据去质疑进出口数据的可靠性。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经济趋势超预期;海外需求超预期。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代表东方财富观点。建议用户在阅读研报过程中,请认真仔细阅读研报里的风险提示、免责声明、重要声明等内容,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