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消费复苏的国际比较:主要趋势、影响因素及未来不确定性
全球消费复苏充满波折, 1H20-2021 年延续复苏, 2022 年有所放缓, 1Q23 小幅回升。 大部分国家消费仍显著低于疫情前趋势线, 发达国家消费复苏好于发展中国家。 经济越发达,疫后消费复苏越快,因疫苗保护程度、经济重启速度、政策支持力度和社会保障程度均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 经济重启后,服务消费率先复苏,且复苏周期持续较长, 宅经济相关耐用消费先降后升,居住相关耐用消费随房地产市场下行而放缓。 2020-2021 年全球宽松流动性主要留在发达市场,推升其信贷增速和资产价格,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和资产价格涨幅相对落后。 2022 年货币政策紧缩导致最引人注目的结果是发达市场局部动荡, 而非新兴市场危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2020-2022 年消费复苏相对滞后, 2023-2024 年可能拥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美国消费率先恢复至疫情前趋势线之上。美国依靠疫苗和医疗卫生优势率先重启经济, 消费复苏周期启动较早。美国依靠美元主导性国际货币特权实施超级宽松政策, 财政救助规模/GDP 和 M2 增速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大规模财政补贴、股市和房市大牛市及新冠影响导致一批大龄劳工选择提前退休,加上移民劳工减少,美国劳动力市场出现过热。 随着通胀高企后剧烈加息,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周期下行,劳动力市场开始放缓,家庭消费面临下行风险。
美国超额储蓄存量的释放显著快于其他国家, 超过三分之二超额储蓄存量已释放完毕,支撑其消费率先修复,但对未来消费的支撑作用明显下降。欧元区、日本和澳大利亚超额储蓄存量 2022 年下半年以来开始缓慢下降。 韩国和中国家庭的超额储蓄存量 2022 年下半年仍在上升。
经济重启是人流、信心和就业全面恢复的过程。要素流动恢复首先推动交通运输、能源、餐饮、住宿、旅游、医疗卫生、服装、化妆品、文体娱乐、托儿幼护等消费快速复苏,但这些行业前期受疫情冲击较大,恢复周期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随着要素流动恢复和服务业前景改善,企业信心和资本支出逐渐恢复,推动就业增长和家庭消费信心改善,大额可选消费逐渐回升。
食品饮料、医疗等必选消费需求在疫情前后保持平稳,但疫情、俄乌冲突等导致的供应瓶颈推升食品和能源通胀。 宅经济有关的居住和耐用消费先大幅上升后显著下降,对商品通胀造成扰动。由于政策宽松和消费复苏相对更强,发达国家通胀上升压力大于发展中国家,海权国家通胀压力高于内陆国家。
随着发达国家通胀高企后剧烈加息,全球货币金融条件大幅收紧。美欧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滑,近期银行业局部动荡,可能加剧信贷收缩,带动金融周期进一步下行,对消费信贷和家庭消费产生负面影响。由于主要经济体家庭资产负债表稳健,货币金融条件收紧不会引发全球系统性危机。
发达国家就业基本已恢复至疫情前状态, 美国、澳大利亚等部分经济体劳动力市场热度超过疫情前水平。 随着高通胀和货币紧缩带来成本压力、需求放缓和盈利前景恶化,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开始减弱,劳动力市场先行指标开始放缓,预示消费可能面临下行风险。 低学历和低收入人群的就业和收入对经济周期似乎更加敏感。
全球家庭消费结构尚未回归到疫情前。 经济重启后,宅经济有关消费放缓,服务消费开始恢复,必选消费和耐用品消费占比下降,服务消费占比回升,但由于前期服务消费受冲击较大且家庭消费习惯回归需要时间,耐用品消费占比仍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食品和能源高通胀导致这两项消费占比也高于疫情前水平,而服务消费占比仍显著低于疫情前水平。随着疫后经济和消费习惯回归正常,耐用品消费占比仍有下行空间,而服务消费占比仍有回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