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度专题:疫情,会影响通胀节奏吗?
疫情背景下,通胀环境的变化、未来演绎主要逻辑为何?本文梳理,敬请关注。
疫情之下,通胀环境如何?部分食品超季节性涨价,部分服务价格明显回升
3月以来,疫情对生产、运输的影响,导致部分地区蔬菜、鸡蛋等食品供需紧张、超季节性涨价。疫情加速蔓延下,部分省市限制车辆及司乘通行等,对物流产生明显影响,例如,3月以来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同比下降超过12%。物流受阻、运输不畅下,部分食品供需紧张,价格出现超季节性上涨,例如,28省市重点监测蔬菜、36个城市鸡蛋的平均售价自3月以来的同比涨幅均超过14%。
“封城”等全域静态管理下,餐饮等服务业供给收缩、成本上升等,积蓄涨价压力。餐饮、批发零售、物流等服务业以中小企业和个体为主,对现金流依赖度较高,疫情冲击下经营或更加艰难。部分大中型连锁企业甚至都大幅削减门店数量,例如,海底捞疫后新开、现有门店仅为疫情前的6成左右。供给收缩、成本上升等推升涨价压力,部分已有体现、3月CPI邮递服务项环比超季节性回升。
本轮疫情下的通胀与此前异同?猪周期所处位置不同,原油等商品价格相异
疫情影响下,部分食品、服务价格阶段性涨价也曾出现过。回溯历史,2020年疫情期间,部分地区肉类和蔬菜等供需紧张,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餐饮、物流等服务行业现金流加大、叠加成本上升等,一度明显涨价。例如,年初至春节后1个月左右,蔬菜价格同比上涨近14%,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也出现阶段性抬升。
与此前不同的是,CPI食品项中最大的波动项、生猪,所处的周期不同,非食品中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相异。2020年疫情期间,猪周期处于上半场、猪价仍在爬坡攀顶,而当下猪价已持续回落近5个季度、能繁母猪产能处于加速去化阶段。同时,2020年疫情期间,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一度大幅下跌、并在长达1年的时间维持低位,而当下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于高位上行,并屡创新高。
疫后通胀,或将如何演绎?短期或仍受疫情干扰,往后关注潜在通胀风险
以史为鉴,疫情反复等对物流干扰等,或推升鲜菜等食品价格、但更多为短期脉冲影响,粮食价格阶段性上涨也无需过虑。伴随物流、运输等恢复常态,鲜菜价格高位加速回归正常水平。除鲜菜外,粮食价格自2021年底以来也有明显上涨,3月CPI环比分项进一步回升、高于正常年份0.5个百分点,类似于2020年二季度。考虑到粮食生产远高于消费,“自给自足”下阶段性涨价不必过虑。
往后来看,潜在通胀风险集中释放等,或使得CPI抬升幅度和节奏前移。猪肉产能去化加快、需求季节性回升下,新一轮猪周期或将重启;供需紧平衡下,原油等大宗商品维持高位,或进一步加速成本端压力显性化,不排除“猪油共振”的可能;伴随复产复工推进、消费场景逐步修复等,部分涨价压力或加快释放。综合来看,中性情景下,CPI通胀率或于年中达到2.%,三季度存在破3%的可能。
风险提示:原材料供给不及预期,猪价大幅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