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需要重新担心汇率问题?
核心观点:
3月22日,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时隔4个月再次跌破7.2,当日下跌294个基点,收于7.2291,接近在岸交易的上限(7.24)。离岸人民币下跌幅度更大,当日下跌544个基点,向上突破7.27。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当日表现并非独立逻辑,全球外汇市场均受到21日瑞士央行意外降息的冲击,市场需要时间消化这一超预期事件。
我们的分析:
瑞士央行意外提前降息,推动美元指数出现一个月来最大涨幅。本周超级央行周,美联储中性偏鸽,符合市场预期。日央行终结负利率政策和YCC,市场在“春斗”之后已对此形成一致预期,并无超预期,市场已提前完成交易。真正打破均衡的是21日瑞士央行意外提前降息,成为G10中首个进入降息周期的经济体,这引起了市场对于G10,特别是欧洲可能更早降息的预期。美元指数的构成及其权重分别为欧元57.6%、日元13.6%、英镑11.9%、加拿大元9.1%、瑞典克朗4.2%、瑞士法郎3.6%。欧元对美元指数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日元。日元的走弱、欧洲相对美国更弱的经济基本面以及可能更快降息的步伐,英国央行更为鸽派的投票结果和政策声明共同推动美元走强。美元指数在21日当天快速上行0.58%,再次回到104之上。
美元指数超快速上行,全球外汇市场都受到冲击,人民币下跌幅度中等。21日-22日两天,美元指数上行约1%至104.4,欧元-1.04%、英镑-1.48%、加元-0.81%、澳元-0.02%、日元-0.12%、人民币即期汇率-0.40%。人民币的下跌主要来自美元指数快速上行的冲击,在非美货币中跌幅并没有特别突出,属于中等水平。
汇率预期及货币政策展望:
从市场情绪来看人民币面临短期压力。三个观测人民币预期的指标均显示人民币短期面临贬值压力:1、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率差值位于历史极值水平;2、1年期NDF隐含的汇率预期快速下行;3、风险逆转期权发生转折,由升值转为贬值预期。
央行维护汇率稳定意图明确,中间价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短期压力可控。央行多次强调“坚决对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采取的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间价报价模型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人民币对一篮子汇率表现稳健,中间价短期调整幅度预计将比较有限,在岸人民币汇率有2%的上限波动范围,离岸人民币虽然没有官方的交易区间,但在岸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会阻止其出现过度的单边走势。
中期来看,人民币仍有来自经济和金融的双重支撑。经济基本面来看,2月至今,花旗经济意外指数(美国-中国)持续快速下行,中国相对美国有更强的经济表现,该指标对汇率方向有中期指导作用。金融条件来看,美联储最新议息会议中性偏鸽,预计二季度末首次降息,年内降息3次是基准假设,一旦开启降息将减轻汇率压力。
长期来看,人民币在均衡汇率水平上的双向波动是正常现象,不必过分担忧。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加,有利于增强汇率的市场化程度,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有利于保持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和国际收支平衡。.
风险提示
1.对政策理解不到位的的风险
2.中国货币政策超预期的风险
3.金融市场的风险
4.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