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触角:中国7月PMI意外下跌
面对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转弱,以及石油、煤炭及冶金行业持续低迷的不利环境,中国制造业发展在6月短暂恢复扩张后,7月再度陷入收缩。最新公布的制造业PMI跌至49,低于普遍预期的50.3和6月50.2,亦是过去三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及从业人员指数等分项指标均位于收缩区间。非制造业PMI则降至53.8,同样低于普遍预期的53.9和6月的54.7。整体而言,7月PMI的疲弱表现反映制造业发展环境正趋于恶化,市场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下降进一步导致工业活动的景气度转弱。
展望未来,能否有效应对经济下行挑战是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重要条件。中国制造商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面临原材料价格高企、消费者需求疲弱、出口前景黯淡以及市场担忧全球经济衰退等负面因素。考虑到当前制造业活动再陷收缩和服务业需求放缓,当局亟需进一步扩大政策支持力度,稳定经济增长势头。
在我们看来,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多项阻力,包括疫情防控措施、房地产行业危机、消费者信心疲弱以及全球滞涨风险上升等。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预计将推出更多支持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措施,对冲前述不利因素,从而巩固经济发展根基,提升经济前景信心。
面对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转弱,以及石油、煤炭及冶金行业持续低迷的不利环境,中国制造业发展在6月短暂恢复扩张后,7月再度陷入收缩。最新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跌至49,低于普遍预期的50.3和6月50.2,亦是过去三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及从业人员指数等分项指标均位于收缩区间。非制造业PMI则降至53.8,同样低于普遍预期的53.9和6月的54.7。整体而言,7月PMI的疲弱表现反映制造业发展环境正趋于恶化,市场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下降进一步导致工业活动的景气度转弱。展望未来,能否有效应对经济下行挑战是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重要条件。中国制造商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面临原材料价格高企、消费者需求疲弱、出口前景黯淡以及市场担忧全球经济衰退等负面因素。考虑到当前制造业活动再陷收缩和服务业需求放缓,当局亟需进一步扩大政策支持力度,稳定经济增长势头。在我们看来,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多项阻力,包括疫情防控措施、房地产行业危机、消费者信心疲弱以及全球滞涨风险上升等。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预计将推出更多支持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措施,对冲前述不利因素,从而巩固经济发展根基,提升经济前景信心。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再陷收缩。分不同的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的制造业活动出现恶化迹象,7月大型企业PMI从6月的50.2下跌至49.8,低于荣枯线。而中、小型企业PMI则继续走弱,分别回落至48.5和47.9,反映较小型私营企业以及出口商的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疲弱。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受新订单数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市场预期美联储在未来数月加息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升温等负面因素都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并衍生出更多不确定性,各地对中国的产品需求也会快速下降,出口贸易前景困难重重。展望未来,中国企业将在未来数月面临内部及外部的诸多不利因素,业务发展阻力巨大。在我们看来,政策制定者预计将加强金融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包括进一步释放资金、减税降费等,以提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势头。
内外部环境渐趋复杂,拖累中国工业活动发展。7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下降至49.8和48.5,两项指数在6月回升至52.8和50.4之后,再度回落至荣枯线以下,反映生产和消费活动正因零星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影响而表现疲弱,全球供应链的混乱局面亦进一步影响中国产品的新订单数量。总的来说,由于传统生产淡季来临,加上市场需求释放不足、高能耗行业景气度走低等因素影响,中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我们认为,俄乌冲突加剧了能源和大宗商品的供应链危机,而全球进入加息进程无可避免地会拖慢经济增速,影响中国及贸易伙伴经济活动的正常化发展,为未来数月中国工业产品的新订单增长和工业生产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下行压力加剧。7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进一步下降至47.4和46.9,均处于收缩区间,且低于6月的49.5和49.2。在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外部需求不稳定、国外消费品需求降温、进口能源产品和大宗商品需求减少及价格大幅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前景较为悲观。与此同时,劳动力短缺和原材料成本高企等问题,令中国企业在处理海外新订单方面面临较大压力。此外,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混乱局面,迫使工厂减少生产活动,也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行业的发展。我们认为,中国整体贸易活动正受到持续的经济逆风影响,增长势头或将进一步减弱。政策制定者预计将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帮助中国对外贸易产业恢复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