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网 > 研报大全 > 策略报告正文
策略报告正文

RCEP签署对中国及区域经济有何意义?

K图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egional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第四次领导人会议通过视频方式举行。在15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各国贸易部长正式签署了RCEP协定。该协定由东盟10国1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个对话伙伴国参加,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一个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谈判于2012年11月正式启动,涉及货物和服务贸易、投资、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合作等十余个领域。2019年,RCEP谈判取得重大进展,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印度因“有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而暂时没有加入协定。本次RCEP的正式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RCEP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特别是今年以来,RCEP各成员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困难,全面完成市场准入谈判,并完成1.4万多页文本法律审核工作,最终在本次领导人会议期间如期签署协定。对于RCEP的签署会给中国继区域经济带来的影响,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观点:

  1.RCEP的缔结意味着“区域化经济”时代成为逆全球化浪潮下的“折中”选择,东亚一体化程度加深,将实现区域各国的优势互补,增强各国面临外部冲击时的风险抵御能力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新冠疫情给包括东亚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严重冲击。在这一背景下,15个成员国保持密切磋商,如期签署RCEP,成为逆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折中”选择。一方面,RCEP的达成将进一步削减企业经营成本,扩大市场,提升区域的经济活力。虽然此前中国已经与东盟十国组建了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已经覆盖了双方90%以上的税目产品,但RCEP的达成将降低关税壁垒上迈出更大步伐,未来不排除95%甚至更多税目产品被纳入零关税范围。2019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达到6,415亿美元,增长9.2%,快于中国对外贸易外贸进出口总值平均增速,在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欧盟、东盟、美国)中增速最快,RCEP的达成将令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增长继续加速。

  其次,RCEP将进一步加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实现地区国家优势互补。中日韩的低端产业需要转移,高端产业需要扩宽消费市场,产业资本需要寻找出路,而东盟凭借人口红利需要承接制造业以带动经济增长,澳新拥有强大的原材料资源需要出口,从这个意义上说RCEP的达成将对各国形成巨大的优势互补效应,协定所带来的将不仅是短期内的互利,更是长期的共同繁荣发展。此外,RCEP的缔结也能令成员国增强面对外部风险和波动时的抵御能力。在国际经济、金融局势动荡加剧及黑天鹅频发的时代,区域各国形成稳定的自贸关系,实现风险收益共担,形成相对优越的区域环境,可以有效地增加区域内各国、尤其是小型经济体遭遇国际经济金融风险时的韧性。

  2.RCEP迂回实现了中日韩的自贸安排,尤其是中国与日本首次达成双边关税减让是一大亮点,将大大提升中国自贸协定的“含金量”,具有重要的增量意义

  RCEP的一个重要的意义是中日韩通过迂回路径实现了三国之间的自贸安排。此前中日韩自贸区从2002年开始动议,历经了16轮谈判,持续18年之久,每一次即将签订定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异常之事中断进程。本次RCEP协定中新增了中日、日韩两对国家间的自贸关系,也是中国和日本首次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安排,是我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取得的重大突破。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其经济总量较大,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中日自贸安排将使得中国与自贸协定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全部贸易额的比重由此前的28%上升至目前的35%,具有重要的增量意义,同时也有望成为中日韩之间的自贸协定安排推进的重要契机。

  3.美国短期内重返TPP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签署RCEP有助于增强中国面临美国亚太战略时的地缘政治腾挪能力

  从美国两党的政治主张来看,遏制中国业已成为最大公约数。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政府时期就曾推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作为其“重返亚太”战略主要的主要经济政策,参与方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越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TPP的主要战略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上由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承接中国的作用。但特朗普上台后高举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大旗退出了TPP,美国以外的其余11国继续磋商,于2018年3月签署了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从当前选情看,拜登基本锁定了胜局,因此不排除其延续奥巴马的思路,重新加入TPP,从而介入东亚区域化进程的可能。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美国国内疫情严峻,拜登上任后很可能将处理疫情和经济纾困等问题的优先级放于更高的位置,而且美国国内存在强大的保护主义思潮,重提TPP的阻力很大,这样一来美国在亚太两个重要的区域协定上将均处于“缺席”状态。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目前欧盟与中国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BIT)有望今年正式达成,欧盟各国与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的相关安排也保持了日趋紧密的接触。美国在此次抗疫的糟糕表现,加上“退群”等行为展现出的政策的摇摆不定使美国在全球的政治地位和号召力有所下降,而本次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美国传统“朋友圈”国家加入RCEP也侧面印证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有所削弱。面临美国在亚太的遏制战略,RCEP的达成将令中国在地缘政治方面的腾挪能力得以增强。从长期看,随着RCEP的不断深化,人民币在东盟各国进行计价交易的广度有望进一步拓宽,人民币作为投资和储备货币的功能也将日益凸显,同时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将在这一进程中逐步扩大。

  4.RCEP目前仍待各成员国在国内的批准生效;其在带来一体化市场、低成本等利好的同时也可能对中国制造业及企业带来劳动力成本及高端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与冲击

  根据RCEP的规定,协定生效需15个成员中至少9个成员批准,其中要至少包括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至少3个国家。虽然目前协定已签署,但各RCEP成员仍需各自履行国内法律审批程序才可生效实施。从中国的情况看,签署RCEP虽然可带来更加一体化的市场、更低的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多重利好,但是也会带来竞争压力。在高新产业方面,包括集成电路和关键零部件领域我们面临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冲击,而来自东盟国家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也会对中国企业产生冲击。中国制造业能否将劳动力密集产业向外迁移,同时真正实现由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技术资本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链高端转移升级,仍将经历较长的发展过程。同时,中国目前在各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包括服务贸易竞争力不足、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在环保、劳工和知识产权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等,企业对外投资和贸易的扩大也将对国内的政策带来新的要求,RCEP的不断深化还有待中国在经济体制和制度方面做出更多的调整和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以充分利用区域一体化和开放的红利。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代表东方财富观点。建议用户在阅读研报过程中,请认真仔细阅读研报里的风险提示、免责声明、重要声明等内容,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