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业绩报表:
- 业绩报表
- 业绩快报
- 业绩预告
- 预约披露时间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
- 现金流量表

截止日期 | 预测指标 | 业绩变动 | 预测数值(元) | 业绩变动同比 | 业绩变动环比 | 业绩变动原因 | 预告 类型 | 上年同期值(元) | 公告日期 |
---|---|---|---|---|---|---|---|---|---|
2024-06-3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3,862.4万元至5,793.6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6.64%至57.76%。 | -5794万~-3862万 | 36.64%~57.76% | -81.33%~12.44% |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半年度经济环境回暖,公司商业板块的收入和利润同比上升,经营情况稳中向好;2、本期公司收到子公司珠海市澳杰置业有限公司股东的1.61亿元补偿款,增加本期利润1.61亿元,该项目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 减亏 | -9144万 | 2024-07-12 |
2024-06-30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4年1-6月每股收益盈利:0.0378元至0.0566元。 | 0.0378~0.0566 | - | -135.93%~-104.07% |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半年度经济环境回暖,公司商业板块的收入和利润同比上升,经营情况稳中向好;2、本期公司收到子公司珠海市澳杰置业有限公司股东的1.61亿元补偿款,增加本期利润1.61亿元,该项目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 扭亏 | -0.04 | 2024-07-12 |
2024-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9,006.51万元至13,5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01.13%至251.59%。 | 9007万~1.35亿 | 201.13%~251.59% | -136.05%~-104.14% |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半年度经济环境回暖,公司商业板块的收入和利润同比上升,经营情况稳中向好;2、本期公司收到子公司珠海市澳杰置业有限公司股东的1.61亿元补偿款,增加本期利润1.61亿元,该项目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 扭亏 | -8906万 | 2024-07-12 |
2024-03-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1,161.59万元至16,742.38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27.55%至291.32%。 | 1.1162亿~1.6742亿 | 227.55%~291.32% | - |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第一季度经济环境回暖,公司商业板块收入和利润同比上升,经营情况稳中向好;2、本期公司收到子公司珠海市澳杰置业有限公司的股东的1.61亿元补偿款,增加本期利润1.61亿元,该项目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 扭亏 | -8751万 | 2024-04-02 |
2024-03-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3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798.42万元至2,697.62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9.39%至79.59%。 | -2698万~-1798万 | 69.39%~79.59% | 71.03%~80.69% |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第一季度经济环境回暖,公司商业板块收入和利润同比上升,经营情况稳中向好;2、本期公司收到子公司珠海市澳杰置业有限公司的股东的1.61亿元补偿款,增加本期利润1.61亿元,该项目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 减亏 | -8813万 | 2024-04-02 |
2024-03-31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4年1-3月每股收益盈利:0.0445元至0.0667元。 | 0.0445~0.0667 | - | - |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第一季度经济环境回暖,公司商业板块收入和利润同比上升,经营情况稳中向好;2、本期公司收到子公司珠海市澳杰置业有限公司的股东的1.61亿元补偿款,增加本期利润1.61亿元,该项目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 扭亏 | -0.04 | 2024-04-02 |
2023-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800万元至8,4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78%至82%。 | -8400万~-6800万 | 78%~82% | 260.89%~453.61% | 2023年公司通过积极调整战略、聚焦主业、降本增效等一系列经营举措,持续提升了运营效率,亏损金额大幅收窄。本年度业绩变动主要原因如下:1、2023年随着各项促消费政策的落地实施,商圈消费活力提升。公司商业板块收入同比有所增加,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提高。同时公司继续贯彻降本增效措施,严控费用开支,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减少约2,500万元。2、2023年公司以强化流动性管理为前提,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严控债务风险,有息负债规模持续下降,财务费用中利息费用较上年减少约4,800万元。3、报告期内,公司根据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有关规定,对房地产业务期末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对相关金融资产及应收款项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根据测算,预计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金额约4,5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6亿元。 | 减亏 | -3.83亿 | 2024-01-31 |
2023-12-31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3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028元至0.035元。 | -0.035~-0.028 | - | 257.14%~457.14% | 2023年公司通过积极调整战略、聚焦主业、降本增效等一系列经营举措,持续提升了运营效率,亏损金额大幅收窄。本年度业绩变动主要原因如下:1、2023年随着各项促消费政策的落地实施,商圈消费活力提升。公司商业板块收入同比有所增加,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提高。同时公司继续贯彻降本增效措施,严控费用开支,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减少约2,500万元。2、2023年公司以强化流动性管理为前提,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严控债务风险,有息负债规模持续下降,财务费用中利息费用较上年减少约4,800万元。3、报告期内,公司根据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有关规定,对房地产业务期末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对相关金融资产及应收款项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根据测算,预计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金额约4,5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6亿元。 | 减亏 | -0.17 | 2024-01-31 |
2023-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3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5,400万元至17,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1%至65%。 | -1.7亿~-1.54亿 | 61%~65% | -661.91%~-486.36% | 2023年公司通过积极调整战略、聚焦主业、降本增效等一系列经营举措,持续提升了运营效率,亏损金额大幅收窄。本年度业绩变动主要原因如下:1、2023年随着各项促消费政策的落地实施,商圈消费活力提升。公司商业板块收入同比有所增加,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提高。同时公司继续贯彻降本增效措施,严控费用开支,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减少约2,500万元。2、2023年公司以强化流动性管理为前提,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严控债务风险,有息负债规模持续下降,财务费用中利息费用较上年减少约4,800万元。3、报告期内,公司根据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有关规定,对房地产业务期末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对相关金融资产及应收款项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根据测算,预计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金额约4,5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6亿元。 | 减亏 | -4.37亿 | 2024-01-31 |
2023-12-31 | 扣除后营业收入 | 预计2023年1-12月扣除后营业收入:89,000万元至114,000万元。 | 8.9亿~11.4亿 | - | - | 2023年公司通过积极调整战略、聚焦主业、降本增效等一系列经营举措,持续提升了运营效率,亏损金额大幅收窄。本年度业绩变动主要原因如下:1、2023年随着各项促消费政策的落地实施,商圈消费活力提升。公司商业板块收入同比有所增加,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提高。同时公司继续贯彻降本增效措施,严控费用开支,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减少约2,500万元。2、2023年公司以强化流动性管理为前提,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严控债务风险,有息负债规模持续下降,财务费用中利息费用较上年减少约4,800万元。3、报告期内,公司根据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有关规定,对房地产业务期末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对相关金融资产及应收款项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根据测算,预计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金额约4,5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6亿元。 | 略减 | 11.54亿 | 2024-01-31 |
2023-12-31 | 营业收入 | 预计2023年1-12月营业收入:90,000万元至115,000万元。 | 9亿~11.5亿 | -22.42%~-0.87% | -20.57%~79.77% | 2023年公司通过积极调整战略、聚焦主业、降本增效等一系列经营举措,持续提升了运营效率,亏损金额大幅收窄。本年度业绩变动主要原因如下:1、2023年随着各项促消费政策的落地实施,商圈消费活力提升。公司商业板块收入同比有所增加,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提高。同时公司继续贯彻降本增效措施,严控费用开支,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减少约2,500万元。2、2023年公司以强化流动性管理为前提,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严控债务风险,有息负债规模持续下降,财务费用中利息费用较上年减少约4,800万元。3、报告期内,公司根据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有关规定,对房地产业务期末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对相关金融资产及应收款项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根据测算,预计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金额约4,5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6亿元。 | 略减 | 11.60亿 | 2024-01-31 |
2023-06-30 | 营业收入 | 预计2023年1-6月营业收入:45,293.23万元。 | 4.5293亿 | -26.85% | 13.25% |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期公司房地产项目通过降低单价加快销售,销售费用的增加导致房地产板块利润有所减少;2、公司上期通过出售子公司股权盘活存量资产取得转让收益,通过加快房地产业务的销售进度增加收益,本期没有相关收益。 | 略减 | 6.19亿 | 2023-07-13 |
2023-06-3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3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9,176.48万元,同比上年下降:1785.86%。 | -9176万 | -1785.86% | 95.88% |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期公司房地产项目通过降低单价加快销售,销售费用的增加导致房地产板块利润有所减少;2、公司上期通过出售子公司股权盘活存量资产取得转让收益,通过加快房地产业务的销售进度增加收益,本期没有相关收益。 | 增亏 | -486.6万 | 2023-07-13 |
2023-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3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937.68万元,同比上年下降:245.83%。 | -8938万 | -245.83% | 97.86% |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期公司房地产项目通过降低单价加快销售,销售费用的增加导致房地产板块利润有所减少;2、公司上期通过出售子公司股权盘活存量资产取得转让收益,通过加快房地产业务的销售进度增加收益,本期没有相关收益。 | 首亏 | 6129万 | 2023-07-13 |
2023-06-30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3年1-6月每股收益亏损:0.0372元。 | -0.0372 | - | 99.46% |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期公司房地产项目通过降低单价加快销售,销售费用的增加导致房地产板块利润有所减少;2、公司上期通过出售子公司股权盘活存量资产取得转让收益,通过加快房地产业务的销售进度增加收益,本期没有相关收益。 | 首亏 | 0.03 | 2023-07-13 |
2022-12-31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2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15元至0.18元。 | -0.18~-0.15 | - | -2243.56%~-1946.53% | 1、报告期内,疫情对公司经营业务的冲击明显,公司商业板块、百货板块、酒店板块均不同程度受疫情影响。但公司仍然积极响应政府防控工作的号召,履行社会责任,根据不同商业物业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报告期内公司对商户共减免租金及管理费合计9,100万元。2、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业务坚持“去库存”的经营措施,加大销售力度,但因政策调控、经济形势低迷等原因项目销售价格不达预期,公司根据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有关规定,对房地产业务期末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同时,公司对相关金融资产及应收款项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根据测算,预计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金额约26,300万元。3、报告期内,公司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转让两家子公司的股权,增加现金储备,股权转让收益共计7,600万元。4、2022年公司以强化流动性管理为前提,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严控债务风险,2022年公司有息债务较2021年末下降约12.84亿元,降幅达28%。债务规模的减少使公司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2022年公司财务费用约26,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0,700万元。公司由于上述原因导致2022年度发生亏损,但公司管理层采取盘活和优化存量资产、降本增效等措施降低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冲击,公司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此外,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7.9亿元,增幅25%。公司负债状况及现金储备的改善与优化,保证了公司运营的资金需求和公司持续经营的稳定性。 | 减亏 | -0.29 | 2023-01-17 |
2022-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3,000万元至41,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4%至47%。 | -4.1亿~-3.3亿 | 34%~47% | -2514.3%~-2121.46% | 1、报告期内,疫情对公司经营业务的冲击明显,公司商业板块、百货板块、酒店板块均不同程度受疫情影响。但公司仍然积极响应政府防控工作的号召,履行社会责任,根据不同商业物业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报告期内公司对商户共减免租金及管理费合计9,100万元。2、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业务坚持“去库存”的经营措施,加大销售力度,但因政策调控、经济形势低迷等原因项目销售价格不达预期,公司根据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有关规定,对房地产业务期末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同时,公司对相关金融资产及应收款项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根据测算,预计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金额约26,300万元。3、报告期内,公司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转让两家子公司的股权,增加现金储备,股权转让收益共计7,600万元。4、2022年公司以强化流动性管理为前提,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严控债务风险,2022年公司有息债务较2021年末下降约12.84亿元,降幅达28%。债务规模的减少使公司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2022年公司财务费用约26,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0,700万元。公司由于上述原因导致2022年度发生亏损,但公司管理层采取盘活和优化存量资产、降本增效等措施降低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冲击,公司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此外,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7.9亿元,增幅25%。公司负债状况及现金储备的改善与优化,保证了公司运营的资金需求和公司持续经营的稳定性。 | 减亏 | -6.23亿 | 2023-01-17 |
2022-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2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40,000万元至48,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3%至36%。 | -4.8亿~-4亿 | 23%~36% | -2586.8%~-2184.93% | 1、报告期内,疫情对公司经营业务的冲击明显,公司商业板块、百货板块、酒店板块均不同程度受疫情影响。但公司仍然积极响应政府防控工作的号召,履行社会责任,根据不同商业物业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报告期内公司对商户共减免租金及管理费合计9,100万元。2、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业务坚持“去库存”的经营措施,加大销售力度,但因政策调控、经济形势低迷等原因项目销售价格不达预期,公司根据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有关规定,对房地产业务期末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同时,公司对相关金融资产及应收款项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根据测算,预计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金额约26,300万元。3、报告期内,公司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转让两家子公司的股权,增加现金储备,股权转让收益共计7,600万元。4、2022年公司以强化流动性管理为前提,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严控债务风险,2022年公司有息债务较2021年末下降约12.84亿元,降幅达28%。债务规模的减少使公司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2022年公司财务费用约26,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0,700万元。公司由于上述原因导致2022年度发生亏损,但公司管理层采取盘活和优化存量资产、降本增效等措施降低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冲击,公司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此外,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7.9亿元,增幅25%。公司负债状况及现金储备的改善与优化,保证了公司运营的资金需求和公司持续经营的稳定性。 | 减亏 | -6.27亿 | 2023-01-17 |
2022-12-31 | 扣除后营业收入 | 预计2022年1-12月扣除后营业收入:111,000万元至120,000万元。 | 11.1亿~12亿 | - | - | 1、报告期内,疫情对公司经营业务的冲击明显,公司商业板块、百货板块、酒店板块均不同程度受疫情影响。但公司仍然积极响应政府防控工作的号召,履行社会责任,根据不同商业物业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报告期内公司对商户共减免租金及管理费合计9,100万元。2、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业务坚持“去库存”的经营措施,加大销售力度,但因政策调控、经济形势低迷等原因项目销售价格不达预期,公司根据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有关规定,对房地产业务期末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同时,公司对相关金融资产及应收款项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根据测算,预计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金额约26,300万元。3、报告期内,公司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转让两家子公司的股权,增加现金储备,股权转让收益共计7,600万元。4、2022年公司以强化流动性管理为前提,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严控债务风险,2022年公司有息债务较2021年末下降约12.84亿元,降幅达28%。债务规模的减少使公司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2022年公司财务费用约26,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0,700万元。公司由于上述原因导致2022年度发生亏损,但公司管理层采取盘活和优化存量资产、降本增效等措施降低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冲击,公司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此外,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7.9亿元,增幅25%。公司负债状况及现金储备的改善与优化,保证了公司运营的资金需求和公司持续经营的稳定性。 | 略减 | 12.07亿 | 2023-01-17 |
2022-12-31 | 营业收入 | 预计2022年1-12月营业收入:112,000万元至122,000万元。 | 11.2亿~12.2亿 | -8.17%~0.03% | -83.7%~-60.48% | 1、报告期内,疫情对公司经营业务的冲击明显,公司商业板块、百货板块、酒店板块均不同程度受疫情影响。但公司仍然积极响应政府防控工作的号召,履行社会责任,根据不同商业物业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报告期内公司对商户共减免租金及管理费合计9,100万元。2、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业务坚持“去库存”的经营措施,加大销售力度,但因政策调控、经济形势低迷等原因项目销售价格不达预期,公司根据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有关规定,对房地产业务期末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同时,公司对相关金融资产及应收款项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根据测算,预计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金额约26,300万元。3、报告期内,公司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转让两家子公司的股权,增加现金储备,股权转让收益共计7,600万元。4、2022年公司以强化流动性管理为前提,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严控债务风险,2022年公司有息债务较2021年末下降约12.84亿元,降幅达28%。债务规模的减少使公司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2022年公司财务费用约26,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0,700万元。公司由于上述原因导致2022年度发生亏损,但公司管理层采取盘活和优化存量资产、降本增效等措施降低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冲击,公司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此外,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7.9亿元,增幅25%。公司负债状况及现金储备的改善与优化,保证了公司运营的资金需求和公司持续经营的稳定性。 | 续盈 | 12.20亿 | 2023-01-17 |
2022-03-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2年1-3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2,187.5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08.2%。 | 2188万 | 408.2% | 103.21% | 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为(1)公司加快房地产业务的销售进度,有效提升公司业绩;(2)公司通过转让广州市番禺区友利玩具有限公司100%股权和肇庆广恒灯饰有限公司100%股权,盘活存量资产,带动净利润增长。 | 扭亏 | -709.8万 | 2022-04-07 |
2022-03-31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2年1-3月每股收益盈利:0.0437元。 | 0.0437 | - | 113.5% | 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为(1)公司加快房地产业务的销售进度,有效提升公司业绩;(2)公司通过转让广州市番禺区友利玩具有限公司100%股权和肇庆广恒灯饰有限公司100%股权,盘活存量资产,带动净利润增长。 | 预增 | 0.01 | 2022-04-07 |
2022-03-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2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0,172.73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76.69%。 | 1.0173亿 | 676.69% | 114.5% | 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为(1)公司加快房地产业务的销售进度,有效提升公司业绩;(2)公司通过转让广州市番禺区友利玩具有限公司100%股权和肇庆广恒灯饰有限公司100%股权,盘活存量资产,带动净利润增长。 | 预增 | 1310万 | 2022-04-07 |
2021-12-31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1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24元至0.28元。 | -0.28~-0.24 | - | -3083.02%~-2705.66% | 1、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为商业物业运营业务,具体是指公司通过整体定位、统一管理的模式将自建或租入的商业综合体对外出租并提供商业管理服务。截止2021年12月31日,按照新租赁准则要求,经测算需确认使用权资产原值19亿元,租赁负债—应付租赁款约为14亿元,上述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需要按准则规定计提折旧和利息费用。此外,根据新租赁准则的规定,公司对于部分自主开发的商业地产的售后回租业务无法确认销售收入,导致部分项目的销售利润无法在当期确认。由于上述原因,执行新租赁准则导致公司利润减少约7,000万元。2、公司存货主要是房地产业务形成的在建开发成本及开发产品,项目主要位于上海、珠海、扬州、肇庆、茂名等地区,项目性质包括办公楼、公寓、商场等商业地产及住宅;2021年,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下、伴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以及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在肇庆、茂名等地区的部分房地产项目销售价格、销售进度未达预期,造成公司在肇庆、茂名等地区的部分房地产项目出现减值损失。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及公司有关会计政策,基于谨慎性原则,经与中介机构初步沟通,公司按照市场参考价格和项目的实际销售情况对期末存货的减值情况进行了初步测算,根据测算结果,预计计提相关存货的跌价准备约28,000万元,相应减少公司利润28,000万元。3、2021年度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公司在茂名、肇庆等三四线地区的部分项目因开工手续、项目资金筹措等原因处于非正常中断状态。在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无法进行资本化利息处理减少了公司利润。此外,公司的部分项目因在2021年期间陆续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或可销售状态,根据准则的规定,相关借款费用应该停止资本化。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2021年度费用化的借款费用相比上年度增加15,000万元,相应减少公司利润15,000万元。4、2021年度,随着公司上海又一城、珠海又一城项目陆续投入使用,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余额比上年同期增加9.36亿元,相应的折旧摊销亦同步增加。此外,为了加快资金回笼,公司加大对部分地产项目的销售力度导致销售费用增加,上述事项预计减少公司利润8,600万元。5、公司对目前客户的运营情况和未来偿债能力进行整体信用风险评估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及公司有关会计政策,对相关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约4,000万元,相应减少公司利润4,000万元。6、近年来,公司以强化流动性管理为前提,主动调整负债结构,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严控债务风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2018年末的68.34%降至2020年末的60.35%,公司整体流动性得到了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继续采取强化资金管理、处置资产、偿还有息债务等措施降低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冲击,公司2021年度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约为6.8亿元,有息债务已从2018年末的69亿降至46亿,降幅达33%,2021年末与上年同期对比有息债务减少2.79亿,降幅5.66%。公司负债状况及现金储备均得到改善和优化,保证了公司运营的资金需求和公司持续经营的稳定。 | 首亏 | 0.07 | 2022-01-29 |
2021-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1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57,000万元至67,000万元。 | -6.7亿~-5.7亿 | -4338.15%~-3705.59% | -3562.41%~-3084.71% | 1、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为商业物业运营业务,具体是指公司通过整体定位、统一管理的模式将自建或租入的商业综合体对外出租并提供商业管理服务。截止2021年12月31日,按照新租赁准则要求,经测算需确认使用权资产原值19亿元,租赁负债—应付租赁款约为14亿元,上述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需要按准则规定计提折旧和利息费用。此外,根据新租赁准则的规定,公司对于部分自主开发的商业地产的售后回租业务无法确认销售收入,导致部分项目的销售利润无法在当期确认。由于上述原因,执行新租赁准则导致公司利润减少约7,000万元。2、公司存货主要是房地产业务形成的在建开发成本及开发产品,项目主要位于上海、珠海、扬州、肇庆、茂名等地区,项目性质包括办公楼、公寓、商场等商业地产及住宅;2021年,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下、伴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以及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在肇庆、茂名等地区的部分房地产项目销售价格、销售进度未达预期,造成公司在肇庆、茂名等地区的部分房地产项目出现减值损失。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及公司有关会计政策,基于谨慎性原则,经与中介机构初步沟通,公司按照市场参考价格和项目的实际销售情况对期末存货的减值情况进行了初步测算,根据测算结果,预计计提相关存货的跌价准备约28,000万元,相应减少公司利润28,000万元。3、2021年度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公司在茂名、肇庆等三四线地区的部分项目因开工手续、项目资金筹措等原因处于非正常中断状态。在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无法进行资本化利息处理减少了公司利润。此外,公司的部分项目因在2021年期间陆续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或可销售状态,根据准则的规定,相关借款费用应该停止资本化。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2021年度费用化的借款费用相比上年度增加15,000万元,相应减少公司利润15,000万元。4、2021年度,随着公司上海又一城、珠海又一城项目陆续投入使用,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余额比上年同期增加9.36亿元,相应的折旧摊销亦同步增加。此外,为了加快资金回笼,公司加大对部分地产项目的销售力度导致销售费用增加,上述事项预计减少公司利润8,600万元。5、公司对目前客户的运营情况和未来偿债能力进行整体信用风险评估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及公司有关会计政策,对相关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约4,000万元,相应减少公司利润4,000万元。6、近年来,公司以强化流动性管理为前提,主动调整负债结构,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严控债务风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2018年末的68.34%降至2020年末的60.35%,公司整体流动性得到了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继续采取强化资金管理、处置资产、偿还有息债务等措施降低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冲击,公司2021年度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约为6.8亿元,有息债务已从2018年末的69亿降至46亿,降幅达33%,2021年末与上年同期对比有息债务减少2.79亿,降幅5.66%。公司负债状况及现金储备均得到改善和优化,保证了公司运营的资金需求和公司持续经营的稳定。 | 首亏 | 1581万 | 2022-01-29 |
2021-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1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5,000万元至65,000万元。 | -6.5亿~-5.5亿 | -2138.99%~-1825.3% | -3252.93%~-2820.16% | 1、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为商业物业运营业务,具体是指公司通过整体定位、统一管理的模式将自建或租入的商业综合体对外出租并提供商业管理服务。截止2021年12月31日,按照新租赁准则要求,经测算需确认使用权资产原值19亿元,租赁负债—应付租赁款约为14亿元,上述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需要按准则规定计提折旧和利息费用。此外,根据新租赁准则的规定,公司对于部分自主开发的商业地产的售后回租业务无法确认销售收入,导致部分项目的销售利润无法在当期确认。由于上述原因,执行新租赁准则导致公司利润减少约7,000万元。2、公司存货主要是房地产业务形成的在建开发成本及开发产品,项目主要位于上海、珠海、扬州、肇庆、茂名等地区,项目性质包括办公楼、公寓、商场等商业地产及住宅;2021年,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下、伴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以及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在肇庆、茂名等地区的部分房地产项目销售价格、销售进度未达预期,造成公司在肇庆、茂名等地区的部分房地产项目出现减值损失。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及公司有关会计政策,基于谨慎性原则,经与中介机构初步沟通,公司按照市场参考价格和项目的实际销售情况对期末存货的减值情况进行了初步测算,根据测算结果,预计计提相关存货的跌价准备约28,000万元,相应减少公司利润28,000万元。3、2021年度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公司在茂名、肇庆等三四线地区的部分项目因开工手续、项目资金筹措等原因处于非正常中断状态。在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无法进行资本化利息处理减少了公司利润。此外,公司的部分项目因在2021年期间陆续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或可销售状态,根据准则的规定,相关借款费用应该停止资本化。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2021年度费用化的借款费用相比上年度增加15,000万元,相应减少公司利润15,000万元。4、2021年度,随着公司上海又一城、珠海又一城项目陆续投入使用,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余额比上年同期增加9.36亿元,相应的折旧摊销亦同步增加。此外,为了加快资金回笼,公司加大对部分地产项目的销售力度导致销售费用增加,上述事项预计减少公司利润8,600万元。5、公司对目前客户的运营情况和未来偿债能力进行整体信用风险评估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及公司有关会计政策,对相关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约4,000万元,相应减少公司利润4,000万元。6、近年来,公司以强化流动性管理为前提,主动调整负债结构,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严控债务风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2018年末的68.34%降至2020年末的60.35%,公司整体流动性得到了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继续采取强化资金管理、处置资产、偿还有息债务等措施降低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冲击,公司2021年度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约为6.8亿元,有息债务已从2018年末的69亿降至46亿,降幅达33%,2021年末与上年同期对比有息债务减少2.79亿,降幅5.66%。公司负债状况及现金储备均得到改善和优化,保证了公司运营的资金需求和公司持续经营的稳定。 | 首亏 | 3188万 | 2022-01-29 |
2021-12-31 | 扣除后营业收入 | 预计2021年1-12月扣除后营业收入:114,500万元至124,500万元。 | 11.45亿~12.45亿 | - | - | 1、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为商业物业运营业务,具体是指公司通过整体定位、统一管理的模式将自建或租入的商业综合体对外出租并提供商业管理服务。截止2021年12月31日,按照新租赁准则要求,经测算需确认使用权资产原值19亿元,租赁负债—应付租赁款约为14亿元,上述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需要按准则规定计提折旧和利息费用。此外,根据新租赁准则的规定,公司对于部分自主开发的商业地产的售后回租业务无法确认销售收入,导致部分项目的销售利润无法在当期确认。由于上述原因,执行新租赁准则导致公司利润减少约7,000万元。2、公司存货主要是房地产业务形成的在建开发成本及开发产品,项目主要位于上海、珠海、扬州、肇庆、茂名等地区,项目性质包括办公楼、公寓、商场等商业地产及住宅;2021年,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下、伴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以及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在肇庆、茂名等地区的部分房地产项目销售价格、销售进度未达预期,造成公司在肇庆、茂名等地区的部分房地产项目出现减值损失。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及公司有关会计政策,基于谨慎性原则,经与中介机构初步沟通,公司按照市场参考价格和项目的实际销售情况对期末存货的减值情况进行了初步测算,根据测算结果,预计计提相关存货的跌价准备约28,000万元,相应减少公司利润28,000万元。3、2021年度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公司在茂名、肇庆等三四线地区的部分项目因开工手续、项目资金筹措等原因处于非正常中断状态。在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无法进行资本化利息处理减少了公司利润。此外,公司的部分项目因在2021年期间陆续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或可销售状态,根据准则的规定,相关借款费用应该停止资本化。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2021年度费用化的借款费用相比上年度增加15,000万元,相应减少公司利润15,000万元。4、2021年度,随着公司上海又一城、珠海又一城项目陆续投入使用,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余额比上年同期增加9.36亿元,相应的折旧摊销亦同步增加。此外,为了加快资金回笼,公司加大对部分地产项目的销售力度导致销售费用增加,上述事项预计减少公司利润8,600万元。5、公司对目前客户的运营情况和未来偿债能力进行整体信用风险评估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及公司有关会计政策,对相关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约4,000万元,相应减少公司利润4,000万元。6、近年来,公司以强化流动性管理为前提,主动调整负债结构,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严控债务风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2018年末的68.34%降至2020年末的60.35%,公司整体流动性得到了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继续采取强化资金管理、处置资产、偿还有息债务等措施降低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冲击,公司2021年度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约为6.8亿元,有息债务已从2018年末的69亿降至46亿,降幅达33%,2021年末与上年同期对比有息债务减少2.79亿,降幅5.66%。公司负债状况及现金储备均得到改善和优化,保证了公司运营的资金需求和公司持续经营的稳定。 | 略减 | 12.57亿 | 2022-01-29 |
2021-12-31 | 营业收入 | 预计2021年1-12月营业收入:115,000万元至125,000万元。 | 11.5亿~12.5亿 | -11.65%~-3.96% | -49.08%~-22.86% | 1、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为商业物业运营业务,具体是指公司通过整体定位、统一管理的模式将自建或租入的商业综合体对外出租并提供商业管理服务。截止2021年12月31日,按照新租赁准则要求,经测算需确认使用权资产原值19亿元,租赁负债—应付租赁款约为14亿元,上述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需要按准则规定计提折旧和利息费用。此外,根据新租赁准则的规定,公司对于部分自主开发的商业地产的售后回租业务无法确认销售收入,导致部分项目的销售利润无法在当期确认。由于上述原因,执行新租赁准则导致公司利润减少约7,000万元。2、公司存货主要是房地产业务形成的在建开发成本及开发产品,项目主要位于上海、珠海、扬州、肇庆、茂名等地区,项目性质包括办公楼、公寓、商场等商业地产及住宅;2021年,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下、伴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以及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在肇庆、茂名等地区的部分房地产项目销售价格、销售进度未达预期,造成公司在肇庆、茂名等地区的部分房地产项目出现减值损失。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及公司有关会计政策,基于谨慎性原则,经与中介机构初步沟通,公司按照市场参考价格和项目的实际销售情况对期末存货的减值情况进行了初步测算,根据测算结果,预计计提相关存货的跌价准备约28,000万元,相应减少公司利润28,000万元。3、2021年度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公司在茂名、肇庆等三四线地区的部分项目因开工手续、项目资金筹措等原因处于非正常中断状态。在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无法进行资本化利息处理减少了公司利润。此外,公司的部分项目因在2021年期间陆续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或可销售状态,根据准则的规定,相关借款费用应该停止资本化。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2021年度费用化的借款费用相比上年度增加15,000万元,相应减少公司利润15,000万元。4、2021年度,随着公司上海又一城、珠海又一城项目陆续投入使用,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余额比上年同期增加9.36亿元,相应的折旧摊销亦同步增加。此外,为了加快资金回笼,公司加大对部分地产项目的销售力度导致销售费用增加,上述事项预计减少公司利润8,600万元。5、公司对目前客户的运营情况和未来偿债能力进行整体信用风险评估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及公司有关会计政策,对相关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约4,000万元,相应减少公司利润4,000万元。6、近年来,公司以强化流动性管理为前提,主动调整负债结构,合理控制负债规模,严控债务风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2018年末的68.34%降至2020年末的60.35%,公司整体流动性得到了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继续采取强化资金管理、处置资产、偿还有息债务等措施降低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冲击,公司2021年度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约为6.8亿元,有息债务已从2018年末的69亿降至46亿,降幅达33%,2021年末与上年同期对比有息债务减少2.79亿,降幅5.66%。公司负债状况及现金储备均得到改善和优化,保证了公司运营的资金需求和公司持续经营的稳定。 | 略减 | 13.02亿 | 2022-01-29 |
2020-12-31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0年1-12月每股收益盈利约:0.0100元。 | 0.01 | - | -290.42% | 2020年度,受疫情、宏观市场经济和国内消费环境影响,公司预计2020年业绩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如下:1、公司各业务板块受疫情及防控措施影响较大。疫情初期,公司旗下商场、百货根据地方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进行了阶段性暂停营业,疫情常态阶段客流和销售仍未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同时,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给予商户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减少了租金收入;本年度房地产业务受开发周期影响,可结算面积减少,造成房地产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2020年度,公司对存在减值迹象的相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根据减值测试的结果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 预减 | 0.07 | 2021-04-17 |
2020-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0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480万元至1,68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70.8%至74.27%。 | 1480万~1680万 | -74.27%~-70.8% | -216.99%~-213.69% | 2020年度,受疫情、宏观市场经济和国内消费环境影响,公司预计2020年业绩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如下:1、公司各业务板块受疫情及防控措施影响较大。疫情初期,公司旗下商场、百货根据地方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进行了阶段性暂停营业,疫情常态阶段客流和销售仍未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同时,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给予商户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减少了租金收入;本年度房地产业务受开发周期影响,可结算面积减少,造成房地产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2020年度,公司对存在减值迹象的相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根据减值测试的结果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 预减 | 5753万 | 2021-04-17 |
2020-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0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087万元至3,287万元,同比上年下降:76.42%至77.85%。 | 3087万~3287万 | -77.85%~-76.42% | -273.93%~-270.79% | 2020年度,受疫情、宏观市场经济和国内消费环境影响,公司预计2020年业绩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如下:1、公司各业务板块受疫情及防控措施影响较大。疫情初期,公司旗下商场、百货根据地方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进行了阶段性暂停营业,疫情常态阶段客流和销售仍未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同时,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给予商户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减少了租金收入;本年度房地产业务受开发周期影响,可结算面积减少,造成房地产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2020年度,公司对存在减值迹象的相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根据减值测试的结果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 预减 | 1.39亿 | 2021-04-17 |
2011-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9,000.00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23 %。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本报告期公司商业物业运营业务稳定增长。 | 3.9亿 | 51.23% | 57.79% | - | 预增 | 2.58亿 | 2012-01-31 |
2011-09-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1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52.26%.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商业物业运营业务和高岭土业务稳步增长。 | 2.45亿 | 52.26% | 3.51% | - | 预增 | 1.61亿 | 2011-08-09 |
2011-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1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5,800万元–16,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52.15% - 54.08%.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1、公司租赁业务稳步增长; 2、公司全资子公司广州市番禺海印体育休闲有限公司中的“海印又一城”项目开始大幅贡献盈利; 3、公司全资子公司北海高岭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年产30万吨造纸涂料级高岭土产品及陶瓷用高岭土产品投产及销售。 | 1.58亿~1.6亿 | 52.15%~54.08% | 8.95%~11.59% | - | 预增 | 1.04亿 | 2011-04-26 |
2011-03-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公司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7500万元—76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 %。 变动原因: 1、商业物业租赁市场持续向好,公司商业物业运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 2、公司全资子公司广州市番禺海印体育休闲有限公司中的“海印又一城”项目开始大幅贡献盈利; 3、公司全资子公司北海高岭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年产30万吨造纸涂料级高岭土产品及陶瓷用高岭土产品投产及销售。 | 7500万~7600万 | 0%~50% | -22.66%~-21.63% | - | 略增 | 5055万 | 2011-04-13 |
2010-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公司201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7,882,378.73元,同比增长67.95%。 主要原因: 公司租赁业务稳步增长以及公司全资子公司广州市番禺海印体育休闲有限公司中的“海印又一城”项目开始大幅贡献盈利。公司全资子公司北海高岭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年产30万吨造纸涂料级高岭土产品及陶瓷用高岭土产品投产及销售。 | 2.5788亿 | 67.95% | 69.94% | - | 预增 | 1.54亿 | 2011-04-13 |
2009-09-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09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300万元,同比上年约减少18%。 | 9300万 | -18% | -34.11% | - | 略减 | 1.14亿 | 2009-08-19 |
2009-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2009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净利润约6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0%-400%。 | 7802万~6500万 | 400% | 24.89%~-12.64% | - | 预增 | 7802万 | 2009-04-22 |
2008-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公司2008年1-12月累计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300%-400%,净利润约12000万元-14000万元。 | 1.3509亿~1.4亿 | 400% | -39.92%~-26.14% | - | 预增 | 1.35亿 | 2008-10-30 |
2007-09-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因炭黑和高岭土两大产业产销量同比都有所增长,成本同比都有所降低,是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但随着2007年第三季度炭黑出口退税的取消,对炭黑业务盈利的增长造成了较大的制约;下游橡胶轮胎企业出口退税下调,将影响我司轮胎客户出口业务,轮胎客户由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而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有可能减少对炭黑产品的使用量,间接地影响到炭黑销量。并且炭黑行业生产用原料油价格波动,会对利润的增长形成一定的影响。公司董事会无法对具体业绩增长幅度作出判断。 | 1527万~0 | - | -87.86%~-316.79% | - | 不确定 | 1527万 | 2007-08-02 |
2007-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2007年中期业绩预告修正为同比增长100%。 | 801.1万~0 | 100% | -97.19%~-200% | - | 预增 | 801.1万 | 2007-07-28 |
2007-03-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50%-100%。 | 413.2万~0 | 100% | 99.7%~-100% | - | 预增 | 413.2万 | 2007-04-13 |
2006-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06年度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增长50%-100%左右。 | 1382万~0 | 100% | -120.01%~-310.32% | - | 预增 | 1382万 | 2006-10-14 |
2006-09-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06年1-9月的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增长250%-300%左右。 | 379.2万~0 | 300% | -208.77%~-306.55% | - | 预增 | 379.2万 | 2006-08-07 |
2006-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本公司2006年1-6月的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增长300%左右。 | 201万~0 | 300% | -151.36%~-200% | - | 预增 | 201.0万 | 2006-07-04 |
2005-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公司将继续实现盈利;但由于比较基数较小,较难预测盈利的变动幅度。 | 0 | 0% | -200% | - | 扭亏 | 121.9万 | 2005-04-20 |
2004-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根据公司财务部门的初步测算,公司2004年经营业绩有较大的提升,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00%-150%之间。 | 615.7万~0 | 150% | -125.18%~-218.47% | - | 预增 | 615.7万 | 2005-01-28 |
2004-09-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公司2003年前三季度实现的净利润为-8,653,851.17元,每股收益为-0.078元。预计公司200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总额大致为430万元至860万元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在150%-200%之间。 | -865.4万~0 | 200% | -7009.38%~-952.99% | - | 预增 | -865.4万 | 2004-10-13 |
2004-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由于公司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管理制度、营销策略逐步到位,公司的原材料购进价格有所降低,加强生产流程的物料消耗,降低了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毛利率,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为盈利或者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生大幅度变动。 | -1553万~0 | - | -1643.11%~-200% | - | 扭亏 | -1553万 | 2004-04-23 |
2003-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2003年,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由广州海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接管公司的国有股股权,给公司注入了新的管理理念,加强了生产经营管理。主营业务持续发展,并且下属子公司茂名高岭科技有限公司业绩有较大增长。根据公司财务部门的初步测算,公司2003年度预计盈利。 | -2436万~0 | - | -328.59%~25.91% | - | 扭亏 | -2436万 | 2004-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