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业绩报表:
- 业绩报表
- 业绩快报
- 业绩预告
- 预约披露时间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
- 现金流量表

截止日期 | 预测指标 | 业绩变动 | 预测数值(元) | 业绩变动同比 | 业绩变动环比 | 业绩变动原因 | 预告 类型 | 上年同期值(元) | 公告日期 |
---|---|---|---|---|---|---|---|---|---|
2024-12-31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4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51元至0.77元。 | -0.77~-0.51 | - | -6000%~-3400% | 2024年度公司出现较大规模亏损,主要原因为:1、2024年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下滑,因行业受周期性及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业主方投资缩减,公司新增订单不达预期,施工收入下降明显;受累于部分业主方财政困难,公司工程业务结算周期拉长、应收账款回款延迟等原因制约了公司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2、日常经营费用整体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财务费用仍维持一定的规模,主要因公司融资规模较大,利息支出较大,加上因资金紧张债务逾期,产生一定的罚息、违约金等额外支出。3、本年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有所上升,主要系因子公司经营业绩不达预期,相应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以及因部分应收账款回款滞后,账龄增加,相应计提的坏账减值准备也有所增加。因此,因2024年营业收入规模大幅下降,项目毛利无法覆盖日常经营费用,同时因计提各项减值准备,进一步削减营业利润,导致公司2024年度仍出现较大规模亏损。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规模较大,主要因2024年下半年,原公司子公司德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不再纳入合并范围,合并报表转回该子公司前期超额亏损,形成投资收益。 | 续亏 | -0.67 | 2025-01-23 |
2024-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97,000万元至142,000万元。 | -14.2亿~-9.7亿 | -32.13%~9.74% | -1058.8%~-572.6% | 2024年度公司出现较大规模亏损,主要原因为:1、2024年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下滑,因行业受周期性及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业主方投资缩减,公司新增订单不达预期,施工收入下降明显;受累于部分业主方财政困难,公司工程业务结算周期拉长、应收账款回款延迟等原因制约了公司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2、日常经营费用整体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财务费用仍维持一定的规模,主要因公司融资规模较大,利息支出较大,加上因资金紧张债务逾期,产生一定的罚息、违约金等额外支出。3、本年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有所上升,主要系因子公司经营业绩不达预期,相应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以及因部分应收账款回款滞后,账龄增加,相应计提的坏账减值准备也有所增加。因此,因2024年营业收入规模大幅下降,项目毛利无法覆盖日常经营费用,同时因计提各项减值准备,进一步削减营业利润,导致公司2024年度仍出现较大规模亏损。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规模较大,主要因2024年下半年,原公司子公司德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不再纳入合并范围,合并报表转回该子公司前期超额亏损,形成投资收益。 | 续亏 | -10.75亿 | 2025-01-23 |
2024-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0,000万元至135,000万元。 | -13.5亿~-9亿 | -23.18%~17.88% | -7027.64%~-4052.84% | 2024年度公司出现较大规模亏损,主要原因为:1、2024年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下滑,因行业受周期性及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业主方投资缩减,公司新增订单不达预期,施工收入下降明显;受累于部分业主方财政困难,公司工程业务结算周期拉长、应收账款回款延迟等原因制约了公司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2、日常经营费用整体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财务费用仍维持一定的规模,主要因公司融资规模较大,利息支出较大,加上因资金紧张债务逾期,产生一定的罚息、违约金等额外支出。3、本年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有所上升,主要系因子公司经营业绩不达预期,相应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以及因部分应收账款回款滞后,账龄增加,相应计提的坏账减值准备也有所增加。因此,因2024年营业收入规模大幅下降,项目毛利无法覆盖日常经营费用,同时因计提各项减值准备,进一步削减营业利润,导致公司2024年度仍出现较大规模亏损。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规模较大,主要因2024年下半年,原公司子公司德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不再纳入合并范围,合并报表转回该子公司前期超额亏损,形成投资收益。 | 续亏 | -10.96亿 | 2025-01-23 |
2024-06-3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9,000万元至24,000万元。 | -2.4亿~-1.9亿 | -118.62%~-73.07% | -77.7%~-19.85% | 2024年上半年,一方面,因行业受周期性及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政府投资缩减,且公司正推进优化业务订单结构和战略布局,导致新增订单不达预期,施工收入整体下降;其次,公司主要客户为地方政府或其下属的各类投融资平台,受累于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困难,部分项目未能及时足额的支付公司工程款项,回款周期拉长,回款滞后,制约了公司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综合影响了公司业绩;另外,公司存量项目进度结算、竣工结算时间延长,达到可支付比例的金额也有所下降。尽管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尚处于逐步复苏阶段,但上半年整体营收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加上日常经营支出仍需维持,导致报告期出现较大亏损。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坚持公司发展战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盈利能力,抢抓订单,加强存量项目扫尾,推进项目竣工验收,并加大欠款清欠力度,确保应收账款回收,同时优化债务结构,积极引进新的投资人,对公司从战略、业务、财务等方面进行赋能。 | 增亏 | -1.10亿 | 2024-07-11 |
2024-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0,000万元至25,000万元。 | -2.5亿~-2亿 | -130.72%~-84.58% | -77.28%~-21.82% | 2024年上半年,一方面,因行业受周期性及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政府投资缩减,且公司正推进优化业务订单结构和战略布局,导致新增订单不达预期,施工收入整体下降;其次,公司主要客户为地方政府或其下属的各类投融资平台,受累于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困难,部分项目未能及时足额的支付公司工程款项,回款周期拉长,回款滞后,制约了公司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综合影响了公司业绩;另外,公司存量项目进度结算、竣工结算时间延长,达到可支付比例的金额也有所下降。尽管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尚处于逐步复苏阶段,但上半年整体营收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加上日常经营支出仍需维持,导致报告期出现较大亏损。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坚持公司发展战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盈利能力,抢抓订单,加强存量项目扫尾,推进项目竣工验收,并加大欠款清欠力度,确保应收账款回收,同时优化债务结构,积极引进新的投资人,对公司从战略、业务、财务等方面进行赋能。 | 增亏 | -1.08亿 | 2024-07-11 |
2024-06-30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4年1-6月每股收益亏损:0.12元至0.15元。 | -0.15~-0.12 | - | -100%~-40% | 2024年上半年,一方面,因行业受周期性及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政府投资缩减,且公司正推进优化业务订单结构和战略布局,导致新增订单不达预期,施工收入整体下降;其次,公司主要客户为地方政府或其下属的各类投融资平台,受累于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困难,部分项目未能及时足额的支付公司工程款项,回款周期拉长,回款滞后,制约了公司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综合影响了公司业绩;另外,公司存量项目进度结算、竣工结算时间延长,达到可支付比例的金额也有所下降。尽管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尚处于逐步复苏阶段,但上半年整体营收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加上日常经营支出仍需维持,导致报告期出现较大亏损。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坚持公司发展战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盈利能力,抢抓订单,加强存量项目扫尾,推进项目竣工验收,并加大欠款清欠力度,确保应收账款回收,同时优化债务结构,积极引进新的投资人,对公司从战略、业务、财务等方面进行赋能。 | 增亏 | -0.06 | 2024-07-11 |
2023-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0,000万元至95,000万元。 | -9.5亿~-7亿 | 37.06%~53.62% | -636.57%~-389.23% | 2023年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处于复苏阶段,因行业周期性波动及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政府投资缩减,公司推进优化业务订单结构及战略布局调整,新增订单不达预期;公司工程业务结算周期拉长、应收账款回款延迟,资金偏紧制约了公司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加上日常经营支出仍需维持,当年经营业绩仍亏损。得益于组织架构调整及各项费控措施的进一步实施,期间费用规模下降,经营亏损较去年同期幅度缩窄。另外本年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有所下降,使得2023年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 | 减亏 | -15.09亿 | 2024-01-31 |
2023-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3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68,000万元至92,000万元。 | -9.2亿~-6.8亿 | 39.76%~55.48% | -556.17%~-332.18% | 2023年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处于复苏阶段,因行业周期性波动及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政府投资缩减,公司推进优化业务订单结构及战略布局调整,新增订单不达预期;公司工程业务结算周期拉长、应收账款回款延迟,资金偏紧制约了公司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加上日常经营支出仍需维持,当年经营业绩仍亏损。得益于组织架构调整及各项费控措施的进一步实施,期间费用规模下降,经营亏损较去年同期幅度缩窄。另外本年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有所下降,使得2023年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 | 减亏 | -15.27亿 | 2024-01-31 |
2023-12-31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3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42元至0.57元。 | -0.57~-0.42 | - | -650%~-400% | 2023年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处于复苏阶段,因行业周期性波动及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政府投资缩减,公司推进优化业务订单结构及战略布局调整,新增订单不达预期;公司工程业务结算周期拉长、应收账款回款延迟,资金偏紧制约了公司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加上日常经营支出仍需维持,当年经营业绩仍亏损。得益于组织架构调整及各项费控措施的进一步实施,期间费用规模下降,经营亏损较去年同期幅度缩窄。另外本年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有所下降,使得2023年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 | 减亏 | -0.90 | 2024-01-31 |
2023-06-3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3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9,000万元至13,000万元。 | -1.3亿~-9000万 | 30.15%~51.64% | -60.15%~19.9% | 2023年上半年,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及行业环境影响,政府投资缩减,且公司正推进优化业务订单结构和战略布局,导致报告期内新增订单不达预期;另一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工程业务结算周期拉长,应收款项回款进度迟滞,综合影响了公司业绩,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尚处于逐步复苏阶段。公司上半年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经营业绩有所好转,预计亏损额较去年同期减少5,000至9,000万元。2022年年末,公司成功引入中山华盈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引入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自国资正式入主公司以来,先后提供累计10亿元人民币纾困借款,并在订单、融资、增信等多个方面给予公司大力支持,搭建多个合作平台和渠道,全力支持公司发展。下半年,公司将围绕抢抓订单,加强存量项目扫尾,推进项目竣工验收,狠追项目回款等多个方面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 减亏 | -1.86亿 | 2023-07-15 |
2023-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3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000万元至13,000万元。 | -1.3亿~-9000万 | 27.34%~49.69% | -57.3%~21.87% | 2023年上半年,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及行业环境影响,政府投资缩减,且公司正推进优化业务订单结构和战略布局,导致报告期内新增订单不达预期;另一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工程业务结算周期拉长,应收款项回款进度迟滞,综合影响了公司业绩,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尚处于逐步复苏阶段。公司上半年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经营业绩有所好转,预计亏损额较去年同期减少5,000至9,000万元。2022年年末,公司成功引入中山华盈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引入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自国资正式入主公司以来,先后提供累计10亿元人民币纾困借款,并在订单、融资、增信等多个方面给予公司大力支持,搭建多个合作平台和渠道,全力支持公司发展。下半年,公司将围绕抢抓订单,加强存量项目扫尾,推进项目竣工验收,狠追项目回款等多个方面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 减亏 | -1.79亿 | 2023-07-15 |
2023-06-30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3年1-6月每股收益亏损:0.05元至0.08元。 | -0.08~-0.05 | - | -65.78%~33.89% | 2023年上半年,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及行业环境影响,政府投资缩减,且公司正推进优化业务订单结构和战略布局,导致报告期内新增订单不达预期;另一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工程业务结算周期拉长,应收款项回款进度迟滞,综合影响了公司业绩,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尚处于逐步复苏阶段。公司上半年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经营业绩有所好转,预计亏损额较去年同期减少5,000至9,000万元。2022年年末,公司成功引入中山华盈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引入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自国资正式入主公司以来,先后提供累计10亿元人民币纾困借款,并在订单、融资、增信等多个方面给予公司大力支持,搭建多个合作平台和渠道,全力支持公司发展。下半年,公司将围绕抢抓订单,加强存量项目扫尾,推进项目竣工验收,狠追项目回款等多个方面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 减亏 | -0.11 | 2023-07-15 |
2022-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2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42,500万元至182,500万元。 | -18.25亿~-14.25亿 | -27563.43%~-21544.05% | -444.28%~-287.03% | 2022年新冠疫情多点持续爆发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巨大,一是文旅板块遭受重创,上半年上海疫情爆发,规模大、传播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公司文旅板块两家重要子公司总部均处上海,恒润集团、德马吉上海全员均居家隔离,正常的办公受到极大影响。二是生态板块产能无法充分发挥。工程项目招标延迟、限制开工、延后施工情况多发,进而影响合同工期,而现场停工更是造成产能下降、支出增加,进一步影响了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三是应收账款回笼滞后。公司主要承接大型市政项目,但受疫情及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地方财政收紧,无法及时、足额支付公司的应收账款,对公司正常的资金周转造成巨大压力。资金偏紧制约了公司在建项目的施工节奏,产能无法如期释放,而公司日常经营支出仍需维持,导致当年出现较大幅度的经营亏损。此外,本年度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计提的各项减值也较同期大幅增加。一是因回款滞后导致公司各类应收款项账龄加长,公司对相关客户的信用进行谨慎判断,相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同比增加,预计本年计提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达40,000-60,000万元。二是因文旅业务受到较大冲击,面临着在手订单无法按期实施、业务订单来源锐减、市场预期走弱等问题,导致恒润、德马吉经营业绩不达预期,当年较大幅度亏损,出现减值迹象。综合客观因素和未来业务发展判断,经初步测试,公司拟对收购恒润、德马吉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22,000-35,000万元。以上各项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为初步估计,将由公司聘请的具备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及审计机构进行评估和审计后确定。 | 首亏 | 664.5万 | 2023-01-30 |
2022-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0,000万元至180,000万元。 | -18亿~-14亿 | -3930.64%~-3079.39% | -452.22%~-291.29% | 2022年新冠疫情多点持续爆发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巨大,一是文旅板块遭受重创,上半年上海疫情爆发,规模大、传播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公司文旅板块两家重要子公司总部均处上海,恒润集团、德马吉上海全员均居家隔离,正常的办公受到极大影响。二是生态板块产能无法充分发挥。工程项目招标延迟、限制开工、延后施工情况多发,进而影响合同工期,而现场停工更是造成产能下降、支出增加,进一步影响了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三是应收账款回笼滞后。公司主要承接大型市政项目,但受疫情及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地方财政收紧,无法及时、足额支付公司的应收账款,对公司正常的资金周转造成巨大压力。资金偏紧制约了公司在建项目的施工节奏,产能无法如期释放,而公司日常经营支出仍需维持,导致当年出现较大幅度的经营亏损。此外,本年度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计提的各项减值也较同期大幅增加。一是因回款滞后导致公司各类应收款项账龄加长,公司对相关客户的信用进行谨慎判断,相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同比增加,预计本年计提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达40,000-60,000万元。二是因文旅业务受到较大冲击,面临着在手订单无法按期实施、业务订单来源锐减、市场预期走弱等问题,导致恒润、德马吉经营业绩不达预期,当年较大幅度亏损,出现减值迹象。综合客观因素和未来业务发展判断,经初步测试,公司拟对收购恒润、德马吉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22,000-35,000万元。以上各项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为初步估计,将由公司聘请的具备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及审计机构进行评估和审计后确定。 | 首亏 | 4699万 | 2023-01-30 |
2022-12-31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2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83元至1.07元。 | -1.07~-0.83 | - | -485.71%~-314.29% | 2022年新冠疫情多点持续爆发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巨大,一是文旅板块遭受重创,上半年上海疫情爆发,规模大、传播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公司文旅板块两家重要子公司总部均处上海,恒润集团、德马吉上海全员均居家隔离,正常的办公受到极大影响。二是生态板块产能无法充分发挥。工程项目招标延迟、限制开工、延后施工情况多发,进而影响合同工期,而现场停工更是造成产能下降、支出增加,进一步影响了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三是应收账款回笼滞后。公司主要承接大型市政项目,但受疫情及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地方财政收紧,无法及时、足额支付公司的应收账款,对公司正常的资金周转造成巨大压力。资金偏紧制约了公司在建项目的施工节奏,产能无法如期释放,而公司日常经营支出仍需维持,导致当年出现较大幅度的经营亏损。此外,本年度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计提的各项减值也较同期大幅增加。一是因回款滞后导致公司各类应收款项账龄加长,公司对相关客户的信用进行谨慎判断,相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同比增加,预计本年计提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达40,000-60,000万元。二是因文旅业务受到较大冲击,面临着在手订单无法按期实施、业务订单来源锐减、市场预期走弱等问题,导致恒润、德马吉经营业绩不达预期,当年较大幅度亏损,出现减值迹象。综合客观因素和未来业务发展判断,经初步测试,公司拟对收购恒润、德马吉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22,000-35,000万元。以上各项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为初步估计,将由公司聘请的具备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及审计机构进行评估和审计后确定。 | 首亏 | 0.03 | 2023-01-30 |
2022-06-3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2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5,000万元至19,500万元。 | -1.95亿~-1.5亿 | -917.38%~-728.75% | -116.91%~-43.77% | 2022年春节后深圳、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出现疫情,公司在当地的子公司员工处于居家办公状态,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尤其是上海疫情爆发持续时间长达2个多月,公司文旅板块的子公司上海恒润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均在上海,文旅业务短期内受到较大冲击。加上疫情持续反复,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保项目招标延迟,公司生态板块当年新签订单有所减少,公司在建项目的正常进度也因疫情防控影响,施工及结算进展较为缓慢,当年产值和利润较去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 首亏 | 2386万 | 2022-07-15 |
2022-06-30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2年1-6月每股收益亏损:0.09元至0.11元。 | -0.11~-0.09 | - | -109.86%~-53.52% | 2022年春节后深圳、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出现疫情,公司在当地的子公司员工处于居家办公状态,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尤其是上海疫情爆发持续时间长达2个多月,公司文旅板块的子公司上海恒润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均在上海,文旅业务短期内受到较大冲击。加上疫情持续反复,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保项目招标延迟,公司生态板块当年新签订单有所减少,公司在建项目的正常进度也因疫情防控影响,施工及结算进展较为缓慢,当年产值和利润较去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 首亏 | 0.02 | 2022-07-15 |
2022-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2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5,000万元至19,000万元。 | -1.9亿~-1.5亿 | -620.21%~-510.7% | -117.88%~-50.96% | 2022年春节后深圳、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出现疫情,公司在当地的子公司员工处于居家办公状态,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尤其是上海疫情爆发持续时间长达2个多月,公司文旅板块的子公司上海恒润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均在上海,文旅业务短期内受到较大冲击。加上疫情持续反复,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保项目招标延迟,公司生态板块当年新签订单有所减少,公司在建项目的正常进度也因疫情防控影响,施工及结算进展较为缓慢,当年产值和利润较去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 首亏 | 3652万 | 2022-07-15 |
2021-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1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5,350万元至8,000万元。 | 5350万~8000万 | 111.63%~117.39% | 143.23%~679% | 2021年疫情还在反复,公司针对市场及企业实况,作出了一系列的变革部署,于危机中育新机,逆境突围,保持了相对稳健的发展态势。公司经营业绩稳健恢复中,较去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但因国内多个地区的疫情反复、局部地区爆发洪涝灾害对公司生态、文旅行业仍有一定的影响,预计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50-8,000万元。公司将继续深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成渝经济圈四大核心区域,通过多业态互补、精选优质订单,促进公司未来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 | 扭亏 | -4.60亿 | 2022-01-29 |
2021-12-31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1年1-12月每股收益盈利:0.03元至0.05元。 | 0.03~0.05 | - | -100%~100% | 2021年疫情还在反复,公司针对市场及企业实况,作出了一系列的变革部署,于危机中育新机,逆境突围,保持了相对稳健的发展态势。公司经营业绩稳健恢复中,较去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但因国内多个地区的疫情反复、局部地区爆发洪涝灾害对公司生态、文旅行业仍有一定的影响,预计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50-8,000万元。公司将继续深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成渝经济圈四大核心区域,通过多业态互补、精选优质订单,促进公司未来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 | 扭亏 | -0.30 | 2022-01-29 |
2021-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1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2,730万元至5,380万元。 | 2730万~5380万 | 105.42%~110.69% | 18.25%~1697.98% | 2021年疫情还在反复,公司针对市场及企业实况,作出了一系列的变革部署,于危机中育新机,逆境突围,保持了相对稳健的发展态势。公司经营业绩稳健恢复中,较去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但因国内多个地区的疫情反复、局部地区爆发洪涝灾害对公司生态、文旅行业仍有一定的影响,预计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50-8,000万元。公司将继续深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成渝经济圈四大核心区域,通过多业态互补、精选优质订单,促进公司未来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 | 扭亏 | -5.03亿 | 2022-01-29 |
2021-03-31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1年1-3月每股收益盈利:0.0080元至0.0120元。 | 0.008~0.012 | - | 102.29%~103.43% | 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净利润亏损。与去年同期相比,2021年第一季度疫情对公司的不利影响已基本消除,生产经营恢复正常,产值得到较大幅度提升,经营业绩扭亏为盈,较上年同期增长107.02%-110.53%。2021年是岭南经营创新和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季度公司实现了一系列的大宗订单中标、签约,这些项目位于经济发达区域,项目工程付款能力更强、周期更快,预期后续项目效益及回款向好。公司将继续深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及成渝地区等核心城市群,通过多业态互补、精选优质订单、强化经营性业务等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公司发展强质提效。 | 扭亏 | -0.11 | 2021-04-15 |
2021-03-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1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200万元至1,8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07.02%至110.53%。 | 1200万~1800万 | 107.02%~110.53% | 102.24%~103.36% | 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净利润亏损。与去年同期相比,2021年第一季度疫情对公司的不利影响已基本消除,生产经营恢复正常,产值得到较大幅度提升,经营业绩扭亏为盈,较上年同期增长107.02%-110.53%。2021年是岭南经营创新和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季度公司实现了一系列的大宗订单中标、签约,这些项目位于经济发达区域,项目工程付款能力更强、周期更快,预期后续项目效益及回款向好。公司将继续深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及成渝地区等核心城市群,通过多业态互补、精选优质订单、强化经营性业务等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公司发展强质提效。 | 扭亏 | -1.71亿 | 2021-04-15 |
2020-12-31 | 营业收入 | 预计2020年1-12月营业收入:680,000万元至730,000万元。 | 68亿~73亿 | -14.54%~-8.25% | 15.33%~40.66% | 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较大亏损,主要原因为本期计提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40,000万元-48,000万元。剔除商誉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因素影响,2020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7,000万元-8,500万元。业绩变动主要情况如下:(一)计提资产减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的相关要求,公司对收购德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马吉”)形成的商誉、投资微传播(北京)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传播”)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初步测试后,拟计提减值准备金额40,000万元-48,000万元,其中德马吉商誉减值拟计提20,000万元-25,000万元,微传播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拟计提20,000万元-23,000万元。最终商誉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将由公司聘请的具备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及审计机构进行评估和审计后确定。(1)商誉减值情况:报告期内,受新冠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国内疫情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反复的影响,展览展示行业受到极大冲击。德马吉的会展业务较大部分来源于全球会展,国内会展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控制在下半年得到重启,但全球会展全年基本停滞,整体业务量大幅下降,导致德马吉当年较大幅度亏损,出现减值迹象。综合客观因素和未来业务发展判断,各国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预期仍将在近年内对会展行业产生不确定的影响,经公司初步测算,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0,000万元-25,000万元。(2)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情况:微传播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微博、微信等新兴自媒体流量变现业务。因微博、微信及其产业链市场发展不利因素增加,客户广告投放预算持续缩减等原因,微传播逐步转为向短视频自媒体及新型高质量网络服务产品内流量变现业务进行转型。新业务形成了一定的业务量,但仍处在培育发展期,整体规模及效益在2020年未达预期。基于微传播业绩的实现情况及其未来新兴业务发展的展望,经公司初步测算,拟对微传播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20,000万元-23,000万元。(二)经营业绩情况:2020年文旅板块受疫情影响导致业绩出现较大亏损。德马吉展览展示业务因疫情全球爆发原因受到严重冲击,全年经营业绩出现较大亏损。疫情导致客户放缓文旅投资项目的实施进度,从而使得上海恒润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建及在建项目的实施、部分景区项目的运营受到拖累,导致产值及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公司自2019年来发展重心聚焦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2020年公司承接的订单质量明显好转,粤港澳大湾区中标项目、预付款及高进度款比例的项目占比均增加,PPP业务订单占比逐年下降,同时水务运营业务增加,2020年全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预计约7亿元,预期未来公司的现金流和盈利状况将持续向好。文化板块业务随着国内疫情的稳妥控制,将逐步得到修复,促进公司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三)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6,500万元,主要为股权转让收益及政府补助。 | 略减 | 79.57亿 | 2021-01-30 |
2020-12-31 | 非经常性损益 | 预计2020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6,500万元。 | 6500万 | 1940.05% | - | 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较大亏损,主要原因为本期计提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40,000万元-48,000万元。剔除商誉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因素影响,2020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7,000万元-8,500万元。业绩变动主要情况如下:(一)计提资产减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的相关要求,公司对收购德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马吉”)形成的商誉、投资微传播(北京)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传播”)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初步测试后,拟计提减值准备金额40,000万元-48,000万元,其中德马吉商誉减值拟计提20,000万元-25,000万元,微传播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拟计提20,000万元-23,000万元。最终商誉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将由公司聘请的具备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及审计机构进行评估和审计后确定。(1)商誉减值情况:报告期内,受新冠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国内疫情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反复的影响,展览展示行业受到极大冲击。德马吉的会展业务较大部分来源于全球会展,国内会展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控制在下半年得到重启,但全球会展全年基本停滞,整体业务量大幅下降,导致德马吉当年较大幅度亏损,出现减值迹象。综合客观因素和未来业务发展判断,各国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预期仍将在近年内对会展行业产生不确定的影响,经公司初步测算,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0,000万元-25,000万元。(2)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情况:微传播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微博、微信等新兴自媒体流量变现业务。因微博、微信及其产业链市场发展不利因素增加,客户广告投放预算持续缩减等原因,微传播逐步转为向短视频自媒体及新型高质量网络服务产品内流量变现业务进行转型。新业务形成了一定的业务量,但仍处在培育发展期,整体规模及效益在2020年未达预期。基于微传播业绩的实现情况及其未来新兴业务发展的展望,经公司初步测算,拟对微传播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20,000万元-23,000万元。(二)经营业绩情况:2020年文旅板块受疫情影响导致业绩出现较大亏损。德马吉展览展示业务因疫情全球爆发原因受到严重冲击,全年经营业绩出现较大亏损。疫情导致客户放缓文旅投资项目的实施进度,从而使得上海恒润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建及在建项目的实施、部分景区项目的运营受到拖累,导致产值及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公司自2019年来发展重心聚焦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2020年公司承接的订单质量明显好转,粤港澳大湾区中标项目、预付款及高进度款比例的项目占比均增加,PPP业务订单占比逐年下降,同时水务运营业务增加,2020年全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预计约7亿元,预期未来公司的现金流和盈利状况将持续向好。文化板块业务随着国内疫情的稳妥控制,将逐步得到修复,促进公司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三)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6,500万元,主要为股权转让收益及政府补助。 | 不确定 | 318.6万 | 2021-01-30 |
2020-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0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38,000万元至47,5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217.11%至246.38%。 | -4.75亿~-3.8亿 | -246.38%~-217.11% | -947.49%~-794.92% | 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较大亏损,主要原因为本期计提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40,000万元-48,000万元。剔除商誉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因素影响,2020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7,000万元-8,500万元。业绩变动主要情况如下:(一)计提资产减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的相关要求,公司对收购德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马吉”)形成的商誉、投资微传播(北京)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传播”)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初步测试后,拟计提减值准备金额40,000万元-48,000万元,其中德马吉商誉减值拟计提20,000万元-25,000万元,微传播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拟计提20,000万元-23,000万元。最终商誉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将由公司聘请的具备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及审计机构进行评估和审计后确定。(1)商誉减值情况:报告期内,受新冠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国内疫情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反复的影响,展览展示行业受到极大冲击。德马吉的会展业务较大部分来源于全球会展,国内会展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控制在下半年得到重启,但全球会展全年基本停滞,整体业务量大幅下降,导致德马吉当年较大幅度亏损,出现减值迹象。综合客观因素和未来业务发展判断,各国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预期仍将在近年内对会展行业产生不确定的影响,经公司初步测算,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0,000万元-25,000万元。(2)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情况:微传播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微博、微信等新兴自媒体流量变现业务。因微博、微信及其产业链市场发展不利因素增加,客户广告投放预算持续缩减等原因,微传播逐步转为向短视频自媒体及新型高质量网络服务产品内流量变现业务进行转型。新业务形成了一定的业务量,但仍处在培育发展期,整体规模及效益在2020年未达预期。基于微传播业绩的实现情况及其未来新兴业务发展的展望,经公司初步测算,拟对微传播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20,000万元-23,000万元。(二)经营业绩情况:2020年文旅板块受疫情影响导致业绩出现较大亏损。德马吉展览展示业务因疫情全球爆发原因受到严重冲击,全年经营业绩出现较大亏损。疫情导致客户放缓文旅投资项目的实施进度,从而使得上海恒润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建及在建项目的实施、部分景区项目的运营受到拖累,导致产值及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公司自2019年来发展重心聚焦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2020年公司承接的订单质量明显好转,粤港澳大湾区中标项目、预付款及高进度款比例的项目占比均增加,PPP业务订单占比逐年下降,同时水务运营业务增加,2020年全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预计约7亿元,预期未来公司的现金流和盈利状况将持续向好。文化板块业务随着国内疫情的稳妥控制,将逐步得到修复,促进公司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三)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6,500万元,主要为股权转让收益及政府补助。 | 首亏 | 3.24亿 | 2021-01-30 |
2020-12-31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0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21元至0.27元。 | -0.27~-0.21 | - | -903.52%~-752.76% | 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较大亏损,主要原因为本期计提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40,000万元-48,000万元。剔除商誉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因素影响,2020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7,000万元-8,500万元。业绩变动主要情况如下:(一)计提资产减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的相关要求,公司对收购德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马吉”)形成的商誉、投资微传播(北京)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传播”)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初步测试后,拟计提减值准备金额40,000万元-48,000万元,其中德马吉商誉减值拟计提20,000万元-25,000万元,微传播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拟计提20,000万元-23,000万元。最终商誉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将由公司聘请的具备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及审计机构进行评估和审计后确定。(1)商誉减值情况:报告期内,受新冠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国内疫情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反复的影响,展览展示行业受到极大冲击。德马吉的会展业务较大部分来源于全球会展,国内会展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控制在下半年得到重启,但全球会展全年基本停滞,整体业务量大幅下降,导致德马吉当年较大幅度亏损,出现减值迹象。综合客观因素和未来业务发展判断,各国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预期仍将在近年内对会展行业产生不确定的影响,经公司初步测算,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0,000万元-25,000万元。(2)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情况:微传播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微博、微信等新兴自媒体流量变现业务。因微博、微信及其产业链市场发展不利因素增加,客户广告投放预算持续缩减等原因,微传播逐步转为向短视频自媒体及新型高质量网络服务产品内流量变现业务进行转型。新业务形成了一定的业务量,但仍处在培育发展期,整体规模及效益在2020年未达预期。基于微传播业绩的实现情况及其未来新兴业务发展的展望,经公司初步测算,拟对微传播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20,000万元-23,000万元。(二)经营业绩情况:2020年文旅板块受疫情影响导致业绩出现较大亏损。德马吉展览展示业务因疫情全球爆发原因受到严重冲击,全年经营业绩出现较大亏损。疫情导致客户放缓文旅投资项目的实施进度,从而使得上海恒润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建及在建项目的实施、部分景区项目的运营受到拖累,导致产值及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公司自2019年来发展重心聚焦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2020年公司承接的订单质量明显好转,粤港澳大湾区中标项目、预付款及高进度款比例的项目占比均增加,PPP业务订单占比逐年下降,同时水务运营业务增加,2020年全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预计约7亿元,预期未来公司的现金流和盈利状况将持续向好。文化板块业务随着国内疫情的稳妥控制,将逐步得到修复,促进公司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三)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6,500万元,主要为股权转让收益及政府补助。 | 首亏 | 0.21 | 2021-01-30 |
2020-12-31 | 扣除后营业收入 | 预计2020年1-12月扣除后营业收入:680,000万元至730,000万元。 | 68亿~73亿 | - | - | 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较大亏损,主要原因为本期计提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40,000万元-48,000万元。剔除商誉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因素影响,2020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7,000万元-8,500万元。业绩变动主要情况如下:(一)计提资产减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的相关要求,公司对收购德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马吉”)形成的商誉、投资微传播(北京)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传播”)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初步测试后,拟计提减值准备金额40,000万元-48,000万元,其中德马吉商誉减值拟计提20,000万元-25,000万元,微传播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拟计提20,000万元-23,000万元。最终商誉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将由公司聘请的具备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及审计机构进行评估和审计后确定。(1)商誉减值情况:报告期内,受新冠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国内疫情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反复的影响,展览展示行业受到极大冲击。德马吉的会展业务较大部分来源于全球会展,国内会展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控制在下半年得到重启,但全球会展全年基本停滞,整体业务量大幅下降,导致德马吉当年较大幅度亏损,出现减值迹象。综合客观因素和未来业务发展判断,各国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预期仍将在近年内对会展行业产生不确定的影响,经公司初步测算,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0,000万元-25,000万元。(2)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情况:微传播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微博、微信等新兴自媒体流量变现业务。因微博、微信及其产业链市场发展不利因素增加,客户广告投放预算持续缩减等原因,微传播逐步转为向短视频自媒体及新型高质量网络服务产品内流量变现业务进行转型。新业务形成了一定的业务量,但仍处在培育发展期,整体规模及效益在2020年未达预期。基于微传播业绩的实现情况及其未来新兴业务发展的展望,经公司初步测算,拟对微传播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20,000万元-23,000万元。(二)经营业绩情况:2020年文旅板块受疫情影响导致业绩出现较大亏损。德马吉展览展示业务因疫情全球爆发原因受到严重冲击,全年经营业绩出现较大亏损。疫情导致客户放缓文旅投资项目的实施进度,从而使得上海恒润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建及在建项目的实施、部分景区项目的运营受到拖累,导致产值及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公司自2019年来发展重心聚焦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2020年公司承接的订单质量明显好转,粤港澳大湾区中标项目、预付款及高进度款比例的项目占比均增加,PPP业务订单占比逐年下降,同时水务运营业务增加,2020年全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预计约7亿元,预期未来公司的现金流和盈利状况将持续向好。文化板块业务随着国内疫情的稳妥控制,将逐步得到修复,促进公司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三)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6,500万元,主要为股权转让收益及政府补助。 | 略减 | 79.57亿 | 2021-01-30 |
2020-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0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1,500万元至41,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196.13%至225.12%。 | -4.1亿~-3.15亿 | -225.12%~-196.13% | -844.67%~-699.23% | 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较大亏损,主要原因为本期计提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40,000万元-48,000万元。剔除商誉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因素影响,2020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7,000万元-8,500万元。业绩变动主要情况如下:(一)计提资产减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的相关要求,公司对收购德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马吉”)形成的商誉、投资微传播(北京)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传播”)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初步测试后,拟计提减值准备金额40,000万元-48,000万元,其中德马吉商誉减值拟计提20,000万元-25,000万元,微传播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拟计提20,000万元-23,000万元。最终商誉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将由公司聘请的具备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及审计机构进行评估和审计后确定。(1)商誉减值情况:报告期内,受新冠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国内疫情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反复的影响,展览展示行业受到极大冲击。德马吉的会展业务较大部分来源于全球会展,国内会展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控制在下半年得到重启,但全球会展全年基本停滞,整体业务量大幅下降,导致德马吉当年较大幅度亏损,出现减值迹象。综合客观因素和未来业务发展判断,各国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预期仍将在近年内对会展行业产生不确定的影响,经公司初步测算,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0,000万元-25,000万元。(2)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情况:微传播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微博、微信等新兴自媒体流量变现业务。因微博、微信及其产业链市场发展不利因素增加,客户广告投放预算持续缩减等原因,微传播逐步转为向短视频自媒体及新型高质量网络服务产品内流量变现业务进行转型。新业务形成了一定的业务量,但仍处在培育发展期,整体规模及效益在2020年未达预期。基于微传播业绩的实现情况及其未来新兴业务发展的展望,经公司初步测算,拟对微传播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20,000万元-23,000万元。(二)经营业绩情况:2020年文旅板块受疫情影响导致业绩出现较大亏损。德马吉展览展示业务因疫情全球爆发原因受到严重冲击,全年经营业绩出现较大亏损。疫情导致客户放缓文旅投资项目的实施进度,从而使得上海恒润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建及在建项目的实施、部分景区项目的运营受到拖累,导致产值及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公司自2019年来发展重心聚焦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2020年公司承接的订单质量明显好转,粤港澳大湾区中标项目、预付款及高进度款比例的项目占比均增加,PPP业务订单占比逐年下降,同时水务运营业务增加,2020年全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预计约7亿元,预期未来公司的现金流和盈利状况将持续向好。文化板块业务随着国内疫情的稳妥控制,将逐步得到修复,促进公司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三)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6,500万元,主要为股权转让收益及政府补助。 | 首亏 | 3.28亿 | 2021-01-30 |
2020-09-30 | 净利润 | 预计2020年1-9月净利润盈利:9,000万元至13,5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55.72%至70.48%。 | 9000万~1.35亿 | -70.48%~-55.72% | -57.76%~-33.73% | 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变动的主要原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第一季度公司多数项目无法正常复工,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第二季度开始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加速复工复产,经营业绩环比得到快速增长;第三季度公司积极抢抓机遇,力争弥补年初疫情带来的损失,但因第一季度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大,导致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仍较去年同期下降。尽管面临新冠疫情带来对行业的深远影响和外部环境造成的系统性风险,但随着国家和各省市纷纷推出稳增长措施,国家“两新一重”政策陆续出台、落地,基础设施及生态环保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公司将迎来相对有利的外部经营环境。同时,公司继续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等重点市场,抢抓智慧水务、城乡给水、污水处理等市场机遇,积极利用5G商业化+AR\VR技术,打造文化科技装备龙头企业;继续做好强质提效、强化回款、强化运营等一系列工作,提升综合策划、产品与内容的植入和综合运营三大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全年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在危机中孕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 预减 | 3.05亿 | 2020-08-27 |
2020-09-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0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9,000万元至13,5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55.72%至70.48%。 | 9000万~1.35亿 | -70.48%~-55.72% | -56.62%~-31.89% | 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变动的主要原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第一季度公司多数项目无法正常复工,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第二季度开始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加速复工复产,经营业绩环比得到快速增长;第三季度公司积极抢抓机遇,力争弥补年初疫情带来的损失,但因第一季度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大,导致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仍较去年同期下降。尽管面临新冠疫情带来对行业的深远影响和外部环境造成的系统性风险,但随着国家和各省市纷纷推出稳增长措施,国家“两新一重”政策陆续出台、落地,基础设施及生态环保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公司将面临相对有利的外部经营环境。同时,公司继续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等重点市场,抢抓智慧水务、城乡给水、污水处理等市场机遇,积极利用5G商业化+AR\VR技术,打造文化科技装备龙头企业;继续做好强质提效、强化回款、强化运营等一系列工作,提升综合策划、产品与内容的植入和综合运营三大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全年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在危机中孕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 预减 | 3.05亿 | 2020-08-27 |
2020-09-30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0年1-9月每股收益盈利:0.06元至0.09元,同比上年下降:56.01%至70.67%。 | 0.06~0.09 | -70.67%~-56.01% | -58.33%~-33.33% | 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变动的主要原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第一季度公司多数项目无法正常复工,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第二季度开始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加速复工复产,经营业绩环比得到快速增长;第三季度公司积极抢抓机遇,力争弥补年初疫情带来的损失,但因第一季度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大,导致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仍较去年同期下降。尽管面临新冠疫情带来对行业的深远影响和外部环境造成的系统性风险,但随着国家和各省市纷纷推出稳增长措施,国家“两新一重”政策陆续出台、落地,基础设施及生态环保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公司将迎来相对有利的外部经营环境。同时,公司继续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等重点市场,抢抓智慧水务、城乡给水、污水处理等市场机遇,积极利用5G商业化+AR\VR技术,打造文化科技装备龙头企业;继续做好强质提效、强化回款、强化运营等一系列工作,提升综合策划、产品与内容的植入和综合运营三大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全年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在危机中孕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 预减 | 0.20 | 2020-08-27 |
2020-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0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800万元至1,2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94.26%至96.17%。 | 800万~1200万 | -96.17%~-94.26% | 204.68%~207.02% | 公司2020年半年度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变动的主要原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上半年公司整体的项目建设进度较去年同期相应延后,营业收入下降而成本费用又相对刚性,带来盈利同比下降。第一季度因受疫情影响,多数项目无法正常复工,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二季度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公司积极推进复工复产,项目建设已逐步恢复正常,经营业绩环比得到快速增长。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逐步到位,各项目均能正常复工复产,并具备满产赶工条件,公司各项业务趋向正常。公司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等重点市场,抢抓智慧水务、城乡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广阔市场需求,积极利用5G商业化+AR\VR技术云展览所带来的机遇,打造生态+文化科技装备龙头企业,继续做好强质提效、强化回款、强化运营等一系列工作,促进公司全年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 | 预减 | 2.09亿 | 2020-07-15 |
2020-03-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0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5,000万元至19,000万元。 | -1.9亿~-1.5亿 | -704.4%~-577.16% | -934.06%~-758.47% | 公司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亏损,主要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疫情发生以后,国家采取了全国大范围的严防严控和人员隔离措施,影响了公司拟建、在建项目的正常进度,复工延迟,施工及结算进展均受影响,导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项目复工复产,项目建设逐步恢复正常。国家和各省市纷纷推出稳增长措施,国家大基建、新基建政策陆续出台,基础设施及生态环保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形成了对公司非常有利的外部经营环境。公司充分利用上述利好环境,2020年一季度先后中标“东莞市运河综合整治寒溪水常平中心区段工程EPC+O”等项目,新中标业务较去年同期在数量及质量方面均有较大增长。以公司的业务特点,复工复产后,能通过加大人、材、设备的投入,迅速在二季度快速推进工程进度,抢抓产值,全力挽回因疫情造成的影响。公司将抢抓安全供水等广阔的市场需求,积极利用5G商业化+AR\VR技术所带来的机遇,打造文化科技装备龙头企业,继续做好强质提效、强化回款等一系列工作,通过“做实园林、做大水务、做强文旅”,促进公司全年业务高质量有效发展。 | 首亏 | 3144万 | 2020-04-15 |
2019-03-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9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632.93万元-6,143.51万元,同比下降30.00%-70.00%。 | 2633万~6144万 | -70%~-30% | -87.25%~-70.25% | 2018年一季度国内金融和经济处于高速发展势头,公司承接市场高速发展态势,业绩增长较快。对比之下,2019年一季度受2018年延续的外部贸易摩擦和国际环境、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及资本市场下行的影响,加上本公司战略调整,业绩预测一季度增长放缓。 | 预减 | 8776万 | 2019-03-26 |
2018-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8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76,392.30万元-94,217.1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00%-85.00%。 | 7.6392亿~9.4217亿 | 50%~85% | 3.49%~99.69% | 一、公司生态环境业务、文化旅游业务两大业务板块所处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增长迅速,发展前景广阔;二、公司持续深化“二次创业”战略,坚决推进业务转型,调整业务结构,强调发展质量和实际利润,大力推进水务、文旅业务和新农村建设,积极拓展EPC项目;三、公司在提升内控,加强管理方面的措施初显成效。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回款清收等进一步提升了发展质量。 | 预增 | 5.09亿 | 2018-10-31 |
2018-09-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8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8,754.52万元-60,943.15万元,同比增长60%-100%。 | 4.8755亿~6.0943亿 | 60%~100% | -66.35%~-25.6% | 公司所涉及的生态环境及文化旅游两大业务板块所属行业处于爆发期,市场前景广阔。2018年度,公司将结合各项政策红利,借助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良好契机,立足“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两大主业,大力发展水务水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文旅运营等业务板块,与城乡共赢共成长,逐渐打造城市建设与美丽乡村振兴建设的产业链格局,实现城乡服务运营商的定位,确保公司经营业绩及利润的持续高速增长。 | 预增 | 3.05亿 | 2018-08-18 |
2018-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0,059.24万元-40,078.98万元,同比上年增长:50%-100%。 | 3.0059亿~4.0079亿 | 50%~100% | 142.5%~256.67% | 公司所涉及的生态环境及文化旅游两大业务板块所属行业处于爆发期,市场前景广阔。2018年度,公司将结合各项政策红利,借助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良好契机,立足“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两大主业,大力发展水务水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文旅运营等业务板块,与城乡共赢共成长,逐渐打造城市建设与美丽乡村振兴建设的产业链格局,实现城乡服务运营商的定位,确保公司经营业绩及利润的持续高速增长。 | 预增 | 2.00亿 | 2018-04-28 |
2018-03-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8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7652.91万元-9566.14万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60%-100%。 | 7653万~9566万 | 60%~100% | -62.59%~-53.24% | 公司所涉及的生态环境及文化旅游两大业务板块所属行业处于爆发期,市场前景广阔。2018年度,公司将结合各项政策红利,借助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良好契机,立足“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两大主业,大力发展水务水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文旅运营等业务板块,与城乡共赢共成长,逐渐打造城市建设与美丽乡村振兴建设的产业链格局,实现城乡服务运营商的定位,确保公司经营业绩及利润的持续高速增长。 | 预增 | 4783万 | 2018-03-20 |
2017-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7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6,944.73万元-52,160.81万元,同比上年增长:80%-100% | 4.6945亿~5.2161亿 | 80%~100% | 57.91%~107.91% | 公司生态环境及文化旅游双主业业务板块均发展迅速,业绩高速增长,叠加效应凸显,“内增外延”使得公司形成了有效的平台型资源,显著提升公司的营业规模和利润。 | 预增 | 2.61亿 | 2017-10-27 |
2017-09-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7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9,402.87万元-34,591.61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70%至100% | 2.9403亿~3.4592亿 | 70%~100% | -38.63%~-4.62% | 公司生态环境及文化旅游双主业业务板块均发展迅速,业绩高速增长,叠加效应凸显,“内增外延”使得公司形成了有效的平台型资源,显著提升公司的营业规模和利润。 | 预增 | 1.73亿 | 2017-08-29 |
2017-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7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6,518.3万元-20,647.8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00%-100.00% | 1.6518亿~2.0648亿 | 60%~100% | 145.35%~231.69% | 公司大力拓展生态环境及文化旅游业务,双主业融合发展,协同效应逐步彰显,公司全力推进“PPP项目”的实施落地。公司管理机制更加完善,管理效率不断提升,有效控制成本,保证各业务模块运营稳定有序,增强公司规模化效益。 | 预增 | 1.03亿 | 2017-04-25 |
2017-03-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7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698.54万元-4,836.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70% | 3699万~4837万 | 30%~70% | -57.9%~-44.94% | 大力拓展生态环境及文化旅游业务,双主业融合发展,协同效应逐步彰显。公司整体布局效益凸显,区域化建设成效逐步释放。同时,完善公司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有效控制成本,保证各业务模块运营稳定有序,增强公司规模化效益。 | 预增 | 2845万 | 2017-03-14 |
2016-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6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1,833.64万元-25,192.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50% | 2.1834亿~2.5193亿 | 30%~50% | -34.91%~13.27% | 公司整体布局效应逐步显现, 生态园林业务持续稳健增长, 文化旅游板块亦高速增长,各业务模块相互协同效应明显、运营稳定有序,公司后续规模效应逐步凸显。 | 略增 | 1.68亿 | 2016-10-25 |
2016-09-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6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5,233.95万元-17,577.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50% | 1.5234亿~1.7578亿 | 30%~50% | -34.35%~-3.01% | 公司整体布局效应逐步显现,生态园林业务持续稳健增长。文化旅游板块亦高速增长,公司整体效益稳步提升,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 略增 | 1.17亿 | 2016-08-23 |
2016-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6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7,009.03万元-10,513.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50% | 7009万~1.0514亿 | 0%~50% | 46.36%~169.54% | 公司全资收购了恒润科技,正式涉足文化旅游产业,延伸了公司的业务领域范围,提高了综合竞争实力,对公司业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公司整体布局及各区域效应逐步显现,管理能力稳步提升,各业务模块运营稳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公司效益稳步增长。 | 略增 | 7009万 | 2016-04-19 |
2015-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5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96.56万元至17,551.74万元,同比上年变动幅度在35.00%到50.00%范围内 | 1.5797亿~1.7552亿 | 35%~50% | -13.4%~23.87% | 公司整体布局及各区域协同效应逐步显现,原有园林主营业务持续稳健增长。收购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恒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并表,新业务板块逐步发力,各业务模块运营稳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公司效益稳步增长。 | 略增 | 1.17亿 | 2015-10-31 |
2015-09-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5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8,735.43万元-13,103.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50%。 | 8735万~1.3103亿 | 0%~50% | -62.9%~30.97% | 公司整体布局及各区域效应逐步显现,园林业务持续稳健增长。收购的上海恒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并表,新业务板块逐步发力,各业务模块运营稳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公司效益稳步增长。 | 略增 | 8735万 | 2015-08-21 |
2015-06-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5,766.33万元-8,649.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50%。 | 5766万~8650万 | 0%~50% | 44.76%~167.14% | 公司整体布局及各区域效应逐步显现,管理能力稳步提升,各业务模块运营稳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公司效益稳步增长。 | 略增 | 5766万 | 2015-04-28 |
2014-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1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1,112.45-12,561.9万元,比上年同期变动:15.00%-30.00%。 | 1.1112亿~1.2562亿 | 15%~30% | -19.94%~28.88% | 公司持续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大力开拓新市场,改革与完善公司运营体系,经营保持较好的稳定发展态势。 | 略增 | 9663万 | 2014-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