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数据
    此功能登录后可查看,请点击登录
    尚无内容,请点击标题右侧☆添加后查看
    • 最新价 -
    • 涨跌 -
    • 涨跌幅 -
    • 换手 -
    • 总手 -
    • 金额 -
    • 业绩报表
    • 业绩快报
    • 业绩预告
    • 预约披露时间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
    • 现金流量表
    截止日期
    预测指标
    业绩变动
    预测数值(元)
    业绩变动同比
    业绩变动环比
    业绩变动原因
    预告
    类型
    上年同期值(元)
    公告日期
    2024-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6,800万元至18,2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0.35%至19.55%。1.68亿~1.82亿10.35%19.55%4.6%21.65%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如下:2024年上半年,公司上下识势顺势,规范管理,加快关键产品竞争力建设,实现业绩有效增长。1、前驱体业务抢抓国产替代良机,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围绕用户需求研发和产业化,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持续导入集成电路芯片量产制程。报告期内,主要量产产品持续放量,带动业绩快速增长。2、报告期内,氢类特气不断提升品质和服务,获得客户高度认可,新增产能快速释放,业绩稳步提升。在服务好集成电路客户和LED客户基础上,依托关键产品磷烷的技术优势,积极开拓新能源市场,老产品结合新组织,焕发新活力。3、氟类特气一方面立足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加快产能建设,充分发挥“双基地”作用,促进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最大化;另一方面提高品质,加速集成电路市场拓展及海外市场渗透。报告期内,氟类特气实现销量和销售额双增长。4、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3,900万元,主要系当期确认的各项政府补助。略增1.52亿2024-07-16
    2024-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2,900万元至14,3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4.71%至27.16%。1.29亿~1.43亿14.71%27.16%9.65%32.41%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如下:2024年上半年,公司上下识势顺势,规范管理,加快关键产品竞争力建设,实现业绩有效增长。1、前驱体业务抢抓国产替代良机,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围绕用户需求研发和产业化,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持续导入集成电路芯片量产制程。报告期内,主要量产产品持续放量,带动业绩快速增长。2、报告期内,氢类特气不断提升品质和服务,获得客户高度认可,新增产能快速释放,业绩稳步提升。在服务好集成电路客户和LED客户基础上,依托关键产品磷烷的技术优势,积极开拓新能源市场,老产品结合新组织,焕发新活力。3、氟类特气一方面立足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加快产能建设,充分发挥“双基地”作用,促进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最大化;另一方面提高品质,加速集成电路市场拓展及海外市场渗透。报告期内,氟类特气实现销量和销售额双增长。4、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3,900万元,主要系当期确认的各项政府补助。略增1.12亿2024-07-16
    2022-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0,000万元至22,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1.3%至77.43%。2亿~2.2亿61.3%77.43%-12.76%18.62%1、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与市场下行压力增大等不利影响,主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较快速增长。2、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提升产品品质和开拓市场,在提高现有客户业务粘性的同时,通过研发新产品和技术创新,在第三代半导体、IC及光伏领域开拓新的市场应用,满足客户产品迭代需求,使得MO源和氢类电子特气产品销售业绩稳步增长。3、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乌兰察布“试验田”新增的三氟化氮产能,进一步巩固成本和产能优势,加强集团客户协同效应,稳固存量市场份额,积极开拓新客户,扩大增量市场份额。氟类电子特气销售收入和毛利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为做强做大含氟电子材料奠定坚实的基础。4、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4,100万元,主要为确认的政府补助收益。预增1.24亿2022-10-14
    2022-09-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9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5,900万元至17,9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8.56%至89.77%。1.59亿~1.79亿68.56%89.77%-15.55%23.77%1、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与市场下行压力增大等不利影响,主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较快速增长。2、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提升产品品质和开拓市场,在提高现有客户业务粘性的同时,通过研发新产品和技术创新,在第三代半导体、IC及光伏领域开拓新的市场应用,满足客户产品迭代需求,使得MO源和氢类电子特气产品销售业绩稳步增长。3、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乌兰察布“试验田”新增的三氟化氮产能,进一步巩固成本和产能优势,加强集团客户协同效应,稳固存量市场份额,积极开拓新客户,扩大增量市场份额。氟类电子特气销售收入和毛利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为做强做大含氟电子材料奠定坚实的基础。4、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4,100万元,主要为确认的政府补助收益。预增9433万2022-10-14
    2022-09-30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2年1-9月非经常性损益约:4,100万元。4100万38.21%-1、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与市场下行压力增大等不利影响,主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较快速增长。2、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提升产品品质和开拓市场,在提高现有客户业务粘性的同时,通过研发新产品和技术创新,在第三代半导体、IC及光伏领域开拓新的市场应用,满足客户产品迭代需求,使得MO源和氢类电子特气产品销售业绩稳步增长。3、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乌兰察布“试验田”新增的三氟化氮产能,进一步巩固成本和产能优势,加强集团客户协同效应,稳固存量市场份额,积极开拓新客户,扩大增量市场份额。氟类电子特气销售收入和毛利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为做强做大含氟电子材料奠定坚实的基础。4、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4,100万元,主要为确认的政府补助收益。不确定2966万2022-10-14
    2022-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1,000万元至12,2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6.99%至85.2%。1.1亿~1.22亿66.99%85.2%-31.26%-12.85%1、在2021年度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65.46%、56.55%的基础上,报告期内公司主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公司MO源业务把握市场机遇,扩大产能,提高毛利,销售业绩稳步增长。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拓展下游新应用,产品在第三代半导体、IC及光伏领域实现突破。先进前驱体材料业务抓住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加速契机,加快产业化和市场拓展,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90%,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3、公司氢类电子特气在升级品质、扩大产能、提高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海外客户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更安全的新一代安全源产品,满足客户产品迭代需求,全球先进半导体客户服务不断扩大,公司业绩快速增长。4、公司氟类电子特气业务凭借技术和产能优势,在稳固存量市场份额的同时,抢抓下游客户扩产契机,持续扩大增量市场份额。乌兰察布“试验田”新增的三氟化氮产能顺利投产并实现销售,进一步巩固了成本和产能优势,为做强做大含氟电子材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氟类电子特气销售收入和毛利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为公司业绩做出重要贡献。5、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3,000万元,主要为确认的政府补助收益。预增6587万2022-07-12
    2022-06-30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2年1-6月非经常性损益约:3,000万元。3000万52.7%-1、在2021年度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65.46%、56.55%的基础上,报告期内公司主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公司MO源业务把握市场机遇,扩大产能,提高毛利,销售业绩稳步增长。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拓展下游新应用,产品在第三代半导体、IC及光伏领域实现突破。先进前驱体材料业务抓住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加速契机,加快产业化和市场拓展,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90%,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3、公司氢类电子特气在升级品质、扩大产能、提高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海外客户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更安全的新一代安全源产品,满足客户产品迭代需求,全球先进半导体客户服务不断扩大,公司业绩快速增长。4、公司氟类电子特气业务凭借技术和产能优势,在稳固存量市场份额的同时,抢抓下游客户扩产契机,持续扩大增量市场份额。乌兰察布“试验田”新增的三氟化氮产能顺利投产并实现销售,进一步巩固了成本和产能优势,为做强做大含氟电子材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氟类电子特气销售收入和毛利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为公司业绩做出重要贡献。5、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3,000万元,主要为确认的政府补助收益。不确定1965万2022-07-12
    2022-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4,000万元至15,2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3.7%至77.74%。1.4亿~1.52亿63.7%77.74%-26.45%-11.58%1、在2021年度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65.46%、56.55%的基础上,报告期内公司主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公司MO源业务把握市场机遇,扩大产能,提高毛利,销售业绩稳步增长。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拓展下游新应用,产品在第三代半导体、IC及光伏领域实现突破。先进前驱体材料业务抓住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加速契机,加快产业化和市场拓展,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90%,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3、公司氢类电子特气在升级品质、扩大产能、提高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海外客户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更安全的新一代安全源产品,满足客户产品迭代需求,全球先进半导体客户服务不断扩大,公司业绩快速增长。4、公司氟类电子特气业务凭借技术和产能优势,在稳固存量市场份额的同时,抢抓下游客户扩产契机,持续扩大增量市场份额。乌兰察布“试验田”新增的三氟化氮产能顺利投产并实现销售,进一步巩固了成本和产能优势,为做强做大含氟电子材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氟类电子特气销售收入和毛利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为公司业绩做出重要贡献。5、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3,000万元,主要为确认的政府补助收益。预增8552万2022-07-12
    2022-03-31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2年1-3月非经常性损益约:1,600万元。1600万54.24%-1、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主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MO源业务在产能扩大、品质提升和毛利提高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逐步进入第三代半导体、IC及光伏领域,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先进制程28nm等前驱体材料技术攻关及产业化进程加快,销售规模快速增长,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3、公司氢类电子特气紧跟市场和客户需求,进一步扩大产能,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同时依托本公司技术和品质优势,升级产品,扩大全球先进半导体客户服务。氢类电子特气在技术、品质、产能和销售各方面已跃居世界领先水平,报告期内销售和利润快速增长,有效提升公司业绩。4、公司氟类电子特气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随着全球晶圆制造企业投资加大,海外市场不断扩张,全球市场将保持增长趋势。公司一方面通过精益生产,持续提质降本增产;另一方面加快乌兰察布“试验田”建设,新增的三氟化氮产能顺利实现销售,公司三氟化氮产能已跃居国内第二、全球第三。报告期内氟类电子特气销售收入和毛利水平大幅提升,为公司业绩做出重要贡献。5、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1,600万元。不确定1037万2022-03-31
    2022-03-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3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5,400万元至6,7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7.57%至107.92%。5400万~6700万67.57%107.92%325.89%380.26%1、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主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MO源业务在产能扩大、品质提升和毛利提高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逐步进入第三代半导体、IC及光伏领域,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先进制程28nm等前驱体材料技术攻关及产业化进程加快,销售规模快速增长,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3、公司氢类电子特气紧跟市场和客户需求,进一步扩大产能,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同时依托本公司技术和品质优势,升级产品,扩大全球先进半导体客户服务。氢类电子特气在技术、品质、产能和销售各方面已跃居世界领先水平,报告期内销售和利润快速增长,有效提升公司业绩。4、公司氟类电子特气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随着全球晶圆制造企业投资加大,海外市场不断扩张,全球市场将保持增长趋势。公司一方面通过精益生产,持续提质降本增产;另一方面加快乌兰察布“试验田”建设,新增的三氟化氮产能顺利实现销售,公司三氟化氮产能已跃居国内第二、全球第三。报告期内氟类电子特气销售收入和毛利水平大幅提升,为公司业绩做出重要贡献。5、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1,600万元。预增3222万2022-03-31
    2022-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7,000万元至8,3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4.33%至94.85%。7000万~8300万64.33%94.85%472.06%578.3%1、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主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MO源业务在产能扩大、品质提升和毛利提高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逐步进入第三代半导体、IC及光伏领域,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先进制程28nm等前驱体材料技术攻关及产业化进程加快,销售规模快速增长,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3、公司氢类电子特气紧跟市场和客户需求,进一步扩大产能,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同时依托本公司技术和品质优势,升级产品,扩大全球先进半导体客户服务。氢类电子特气在技术、品质、产能和销售各方面已跃居世界领先水平,报告期内销售和利润快速增长,有效提升公司业绩。4、公司氟类电子特气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随着全球晶圆制造企业投资加大,海外市场不断扩张,全球市场将保持增长趋势。公司一方面通过精益生产,持续提质降本增产;另一方面加快乌兰察布“试验田”建设,新增的三氟化氮产能顺利实现销售,公司三氟化氮产能已跃居国内第二、全球第三。报告期内氟类电子特气销售收入和毛利水平大幅提升,为公司业绩做出重要贡献。5、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1,600万元。预增4260万2022-03-31
    2021-12-31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1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约:6,500万元。6500万-23.44%-1、2021年,半导体材料行业景气度持续走高,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同比上涨。同时,公司充分发挥产业布局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产能,主要产品产销两旺。在2020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85.13%、58.18%的基础上,公司2021年主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考虑到上年同期出售参股公司股权确认的投资收益等因素,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强劲。2、公司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力度。MO源实现了产品创新、产能扩大、毛利提高和在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新应用的良好增长。先进前驱体材料(包括高纯ALD前驱体、28nm和14nm制程前驱体、硅前驱体等)抓住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加速良机,加快了研发和产业化,其中高纯ALD前驱体实现销售规模增长和产能提升的双重目标,有效提升了公司业绩。3、公司氢类电子特气品质持续提升,最新升级的超高纯砷烷产品,纯度达到7N,在下游客户的测试中已超过目前国际先进同行的技术水平,超高纯磷烷产品进入国际一流制程的芯片企业。氢类电子特气在技术、产能和销售各方面已跃居世界前列,全面提升了全球竞争力,为公司业绩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公司加快以三氟化氮为抓手的氟类气体产能建设,当前三氟化氮产能已超过4000吨,成为国内行业第二(全球第三)的供应商,销售和利润快速增长。公司探索低成本、大规模、稳品质、多品种和绿色低碳增长的新路子实现良好开端,为下一阶段打造世界单项冠军产品、做强做大含氟电子材料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客户和管理基础。5、报告期内,预计2021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6,500万元,主要为公司研发项目的政府补贴收入。不确定8490万2022-01-27
    2021-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3,100万元至14,2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50.55%至63.19%。1.31亿~1.42亿50.55%63.19%-81.78%-53.18%1、2021年,半导体材料行业景气度持续走高,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同比上涨。同时,公司充分发挥产业布局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产能,主要产品产销两旺。在2020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85.13%、58.18%的基础上,公司2021年主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考虑到上年同期出售参股公司股权确认的投资收益等因素,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强劲。2、公司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力度。MO源实现了产品创新、产能扩大、毛利提高和在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新应用的良好增长。先进前驱体材料(包括高纯ALD前驱体、28nm和14nm制程前驱体、硅前驱体等)抓住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加速良机,加快了研发和产业化,其中高纯ALD前驱体实现销售规模增长和产能提升的双重目标,有效提升了公司业绩。3、公司氢类电子特气品质持续提升,最新升级的超高纯砷烷产品,纯度达到7N,在下游客户的测试中已超过目前国际先进同行的技术水平,超高纯磷烷产品进入国际一流制程的芯片企业。氢类电子特气在技术、产能和销售各方面已跃居世界前列,全面提升了全球竞争力,为公司业绩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公司加快以三氟化氮为抓手的氟类气体产能建设,当前三氟化氮产能已超过4000吨,成为国内行业第二(全球第三)的供应商,销售和利润快速增长。公司探索低成本、大规模、稳品质、多品种和绿色低碳增长的新路子实现良好开端,为下一阶段打造世界单项冠军产品、做强做大含氟电子材料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客户和管理基础。5、报告期内,预计2021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6,500万元,主要为公司研发项目的政府补贴收入。预增8702万2022-01-27
    2021-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6,600万元至7,7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017.03%至3536.54%。6600万~7700万3017.03%3536.54%-199.56%-160.89%1、2021年,半导体材料行业景气度持续走高,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同比上涨。同时,公司充分发挥产业布局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产能,主要产品产销两旺。在2020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85.13%、58.18%的基础上,公司2021年主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考虑到上年同期出售参股公司股权确认的投资收益等因素,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强劲。2、公司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力度。MO源实现了产品创新、产能扩大、毛利提高和在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新应用的良好增长。先进前驱体材料(包括高纯ALD前驱体、28nm和14nm制程前驱体、硅前驱体等)抓住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加速良机,加快了研发和产业化,其中高纯ALD前驱体实现销售规模增长和产能提升的双重目标,有效提升了公司业绩。3、公司氢类电子特气品质持续提升,最新升级的超高纯砷烷产品,纯度达到7N,在下游客户的测试中已超过目前国际先进同行的技术水平,超高纯磷烷产品进入国际一流制程的芯片企业。氢类电子特气在技术、产能和销售各方面已跃居世界前列,全面提升了全球竞争力,为公司业绩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公司加快以三氟化氮为抓手的氟类气体产能建设,当前三氟化氮产能已超过4000吨,成为国内行业第二(全球第三)的供应商,销售和利润快速增长。公司探索低成本、大规模、稳品质、多品种和绿色低碳增长的新路子实现良好开端,为下一阶段打造世界单项冠军产品、做强做大含氟电子材料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客户和管理基础。5、报告期内,预计2021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6,500万元,主要为公司研发项目的政府补贴收入。预增211.7万2022-01-27
    2020-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60万元至24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93.48%至95.65%。160万~240万-95.65%-93.48%-200.05%-167.18%1、报告期内,公司“化疫为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大研发和市场创新投入力度,逐步健全营销和客户服务体系,行业协同、技术协同和客户协同的效益不断显现,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毛利率基本稳定。2、报告期内,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投入预计同比增长约250%,其中影响报告期损益的研发费用预计同比增长约65%。3、报告期内,公司以人才为根本,加快从全球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包括围绕专利技术的购买引进人才,同时加大对综合性人才的奖励力度,导致相关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4、报告期内,公司在对主要高管团队薪酬严格管控的同时,集中有限资源,加大对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力度,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累计应摊销的总成本约7,500万元,其中影响报告期损益的激励成本摊销约1,400万元。5、公司2020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为8,150万元-8,650万元,主要为出售参股公司北京科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股权取得的转让收益及相关政府补贴。预减3682万2021-01-29
    2020-12-31营业收入预计2020年1-12月营业收入:57,000万元至60,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77.36%至86.7%。5.7亿~6亿77.36%86.7%-16%1.92%1、报告期内,公司“化疫为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大研发和市场创新投入力度,逐步健全营销和客户服务体系,行业协同、技术协同和客户协同的效益不断显现,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毛利率基本稳定。2、报告期内,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投入预计同比增长约250%,其中影响报告期损益的研发费用预计同比增长约65%。3、报告期内,公司以人才为根本,加快从全球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包括围绕专利技术的购买引进人才,同时加大对综合性人才的奖励力度,导致相关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4、报告期内,公司在对主要高管团队薪酬严格管控的同时,集中有限资源,加大对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力度,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累计应摊销的总成本约7,500万元,其中影响报告期损益的激励成本摊销约1,400万元。5、公司2020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为8,150万元-8,650万元,主要为出售参股公司北京科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股权取得的转让收益及相关政府补贴。预增3.21亿2021-01-29
    2020-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8,300万元至9,1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50.88%至65.42%。8300万~9100万50.88%65.42%-690.62%39.73%1、报告期内,公司“化疫为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大研发和市场创新投入力度,逐步健全营销和客户服务体系,行业协同、技术协同和客户协同的效益不断显现,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毛利率基本稳定。2、报告期内,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投入预计同比增长约250%,其中影响报告期损益的研发费用预计同比增长约65%。3、报告期内,公司以人才为根本,加快从全球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包括围绕专利技术的购买引进人才,同时加大对综合性人才的奖励力度,导致相关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4、报告期内,公司在对主要高管团队薪酬严格管控的同时,集中有限资源,加大对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力度,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累计应摊销的总成本约7,500万元,其中影响报告期损益的激励成本摊销约1,400万元。5、公司2020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为8,150万元-8,650万元,主要为出售参股公司北京科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股权取得的转让收益及相关政府补贴。预增5501万2021-01-29
    2020-12-31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0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8,150万元至8,650万元。8150万~8650万347.94%375.42%-1、报告期内,公司“化疫为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大研发和市场创新投入力度,逐步健全营销和客户服务体系,行业协同、技术协同和客户协同的效益不断显现,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毛利率基本稳定。2、报告期内,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投入预计同比增长约250%,其中影响报告期损益的研发费用预计同比增长约65%。3、报告期内,公司以人才为根本,加快从全球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包括围绕专利技术的购买引进人才,同时加大对综合性人才的奖励力度,导致相关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4、报告期内,公司在对主要高管团队薪酬严格管控的同时,集中有限资源,加大对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力度,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累计应摊销的总成本约7,500万元,其中影响报告期损益的激励成本摊销约1,400万元。5、公司2020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为8,150万元-8,650万元,主要为出售参股公司北京科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股权取得的转让收益及相关政府补贴。不确定1819万2021-01-29
    2020-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0年1-12月每股收益盈利:0.21元至0.23元。0.21~0.23--600%140.74%1、报告期内,公司“化疫为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大研发和市场创新投入力度,逐步健全营销和客户服务体系,行业协同、技术协同和客户协同的效益不断显现,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毛利率基本稳定。2、报告期内,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投入预计同比增长约250%,其中影响报告期损益的研发费用预计同比增长约65%。3、报告期内,公司以人才为根本,加快从全球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包括围绕专利技术的购买引进人才,同时加大对综合性人才的奖励力度,导致相关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4、报告期内,公司在对主要高管团队薪酬严格管控的同时,集中有限资源,加大对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力度,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累计应摊销的总成本约7,500万元,其中影响报告期损益的激励成本摊销约1,400万元。5、公司2020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为8,150万元-8,650万元,主要为出售参股公司北京科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股权取得的转让收益及相关政府补贴。预增0.142021-01-29
    2020-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300万元至3,7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11.51%至137.14%。3300万~3700万111.51%137.14%243.93%285.62%1、报告期内,转让北京科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权在第一季度交易完成,确认了投资收益,对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2、报告期内,面对疫情突发,LED、LCD和IC行业面临挑战,公司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主动出击,全力拓展国内外客户,实现了销售快速增长,尤其是特气产品的销售,对公司业绩发挥了重要作用。预增1560万2020-04-08
    2019-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9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900万元至5,600万元,同比上年变动:-4.38%至9.28%。4900万~5600万-4.38%9.28%-81.23%-44.57%报告期内,公司业绩较上年基本持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报告期内,因山东飞源气体有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核算、特气产品销售稳定增长、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2、报告期内,LED行业持续下滑,竞争加剧,价格下降超预期,该行业的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造成毛利下降;3、报告期内,IC行业面临调整,飞源气体业务顺利推进,生产稳定,市场较好;特气销售稳定增长但整体未达预期,未能弥补LED行业下滑所导致的利润减少;4、报告期内,为提升公司后续的发展能力,公司加大了对193nm光刻胶和前驱体的研发投入力度,公司研发费用投入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续盈5124万2020-01-21
    2019-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9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510万元至4,81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3.94%至9.93%。4510万~4810万-9.93%-3.94%75.15%103.14%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收入实现增长,但净利润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原因:1、报告期内,LED行业下滑严重,竞争加剧,价格下降超预期,该行业的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16%左右,造成毛利下降;2、报告期内,IC行业面临调整,特气产品销售增长稳定,飞源气体并购顺利推进,生产稳定,市场较好。但特气整体销售未达预期,未能弥补LED行业下滑所导致的利润减少;3、报告期内,为提升公司后续的发展能力,公司加大了对193nm光刻胶和前驱体的研发投入力度,公司研发费用投入比去年同期增加58%。略减5007万2019-10-10
    2019-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9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620万元至2,78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3.99%至9.51%。2620万~2780万-9.51%-3.99%-32.08%-21.82%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收入实现增长,但净利润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原因:1、报告期内,LED行业下滑严重,竞争加剧,价格下降超预期,该行业的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17%左右,造成毛利下降;2、报告期内,IC行业面临调整,特气产品销售增长稳定,但未达预期,未能弥补LED行业下滑所导致的利润减少;3、报告期内,为提升公司后续的发展能力,公司加大了对193nm光刻胶和前驱体的研发投入力度,公司研发费用投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略减2895万2019-07-12
    2019-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9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1,500万元–1,8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约:42.22%-70.67%。1500万~1800万42.22%70.67%1179.82%1435.78%1、报告期内,电子特气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公司加大电子特气等用于集成电路产业的电子材料市场开拓的力度,特气产品销售量显著增长,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业绩较上年同期稳步提升;2、报告期内,LED行业增长放缓,公司稳定MO源产品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争取海外市场,公司MO源销量和销售额较上年同期稳步增长。3、报告期内,适逢国家实施新的税率优惠政策,客户加快了产品验收速度。预增1055万2019-03-28
    2018-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8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5,100万元–5,500万元,比上年度增加约:50.71%-62.53%。5100万~5500万50.71%62.53%-95.6%-76.65%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上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加强市场拓展。围绕客户需求,实施客户服务计划,从产品延伸到综合服务,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双轨驱动”,实现了MO源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稳定增长,特气业务快速增长;2、实施精益生产。大力推进技术和工艺改造,既充分发挥既有生产装备潜力,形成规模经济,又通过提高材料转换率、良品率和智能化,提升产品品质,促进产品成本不断下降,销售毛利同比上年有较大提升;3、加快新业务发展。公司控股子公司全椒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特气产品已在LED行业取得主要的市场份额,并实现了在IC行业的快速替代进口,得到了广大客户的高度认可,已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预增3384万2019-01-28
    2018-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8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4,800万元–5,100万元,比上年度增加约62.90%-73.08%。4800万~5100万62.9%73.08%3.47%19.77%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上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加强市场拓展。实施客户服务计划,从产品到服务,增加产品和提升服务“双轨驱动”,实现MO源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稳定增长,特气业务快速增长;2、实施精益生产。规模生产效应以及技术工艺改造等措施促进产品成本不断下降,销售毛利同比上年有较大提升;3、加快新业务发展。公司控股子公司全椒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特气产品在LED行业和IC行业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成为公司利润的新增长点。预增2947万2018-10-11
    2018-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2,820万元–3,1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50.66%-65.62%。2820万~3100万50.66%65.62%67.38%93.92%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上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报告期内,作为新的增长点,公司特气业务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上年有了大幅提升;2、报告期内,公司一手抓市场拓展,改善服务;一手抓精益管理,提升效率,促进公司MO源业务销售和盈利同比上升。预增1872万2018-07-03
    2018-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8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032万元-1,102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312.12%至340.08%1032万~1102万312.12%340.08%135.96%151.97%1、报告期内,公司特气产品投入到客户的大规模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业绩同比上年有了大幅提升;2、报告期内,LED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公司MO源产品销量和销售额同比上升,因此业绩同比上年有所增加。预增250.4万2018-03-29
    2017-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200万元-3,42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23.91%-353.06%。3200万~3420万323.91%353.06%-76.42%-55.95%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LED行业整体增长,带动了MO源产品需求的增加,MO源销量、销售收入等指标同比大幅上升;2、公司MO源产能利用率大幅提高,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加强技术更新等手段,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报告期内产品销售毛利同比增加;3、控股子公司全椒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高纯磷烷、砷烷销售形势良好,今年实现扭亏为盈,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整体利润水平。预增754.9万2018-01-30
    2017-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 2,700 万元–3,000 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约: 88.28%-109.20%2700万~3000万88.28%109.2%-48.91%-30.41%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上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LED行业对MO源的需求量增加,MO源销量、销售收入同比去年有所提升;2、规模生产效应以及技术改造等措施促使产品成本下降,销售毛利同比上年同期有提升。3、公司控股子公司全椒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高纯磷烷、砷烷销售形势良好,今年扭亏为盈,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整体利润水平。预增1434万2017-10-12
    2017-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1,800万元-1,9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约:396.24%-423.81%1800万~1900万396.24%423.81%518.83%558.77%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上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公司控股子公司全椒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高纯磷烷、砷烷销售形势良好,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报表合并后增加公司净利润;2、LED行业继续回暖,对MO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因此MO源销售量、销售收入、销售毛利呈现同比增长;3、销量增长的同时带来产量增加以及存货减少,规模生产效应促进产品成本不断下降。预增362.7万2017-07-12
    2017-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245万元–2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约:275.36%-298.35%245万~260万275.36%298.35%136.07%138.28%1、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全椒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产品高纯磷烷、砷烷实现了销售,同比亏损下降;2、报告期内,公司MO源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同比上升,期间费用同比下降,因此业绩同比有所增加。预增65.27万2017-04-07
    2016-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6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600万元–1200万元,同比预计下降约:73.02%-86.51%600万~1200万-86.51%-73.02%-177.85%-121.84%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报告期内,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去年下降约36%左右;2、报告期内,公司针对存货计提了减值准备;3、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全椒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高纯磷烷、砷烷客户认证工作进展顺利,已形成基本客户群,并已实现部分销售,但截至报告期末仍处于亏损状态,报表合并后影响公司净利润。预减4447万2017-01-23
    2016-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6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1,200万元–1,600万元,比上年同期变动:-64.01%至-52.01%1200万~1600万-64.01%-52.01%181.47%315.95%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公司主要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去年下降约34%,导致销售收入与毛利大幅下降。2、公司控股子公司全椒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上半年领取了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销售逐步开展,但截止9月底,账面亏损约675万元,报表合并后影响公司净利润。预减3334万2016-10-13
    2016-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6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200万元–400万元,同比下降约:81.29%-90.65%200万~400万-90.65%-81.29%106.44%412.88%报告期内,影响公司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公司主要产品三甲基镓的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约38%。第二,公司现金管理,上年同期以银行存款为主,按月计提利息收入;本报告期以理财产品为主,不按月计提理财收入,理财产品将在到期后入账,由此同比影响公司净利润约800万元。第三,公司控股子公司全椒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已于今年5月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6月启动生产经营,但报告期内,仍有账面亏损约480万元,报表合并后影响公司净利润。预减2138万2016-07-12
    2016-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6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50万元–10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约:88.93%-94.47%。50万~100万-94.47%-88.93%-95.51%-91.01%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公司主要产品三甲基镓的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继续下降约30%; 2、公司现金管理,上年同期以银行存款为主,按月计提利息收入;本报告期以理财产品为主,不按月计提理财收入,理财产品到期后,理财收入按规定入账,由此,与上年同期比影响公司净利润约600万元; 3、公司控股子公司全椒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许可已通过验收,正在申请领取生产许可证,报告期内未有产品销售,账面亏损约240万元,报表合并后影响公司净利润。预减903.4万2016-04-08
    2015-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5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565.89万元-5,094.13万元,比上年下降0%-30%3566万~5094万-30%0%-80.63%47.13%报告期内,LED行业及MO源细分行业竞争激烈,受此影响,产品销售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但产品销售单价同比下降,从而引起公司2015年经营业绩同比去年下降。略减5094万2016-01-22
    2015-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5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3,000万元–3400万元,同比去年同期下降约:4.67%-15.89%3000万~3400万-15.89%-4.67%-30.18%2.22%报告期内,LED产业市场竞争与行业整合依旧激烈,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影响净利润;此外,公司控股子公司全椒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尚未实现产品销售,全椒南大光电亏损较上年同期增加,对合并后净利润有影响。略减3567万2015-10-14
    2015-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2,012.55万元–2,213.81万元,同比去年同期上升约:0%-10%。2013万~2214万0%10%22.77%45.05%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MO源市场竞争依旧激烈,管理层通过加大力度开拓市场、严控成本等措施,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去年小幅上升。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区间为:150万元-200万元。略增2013万2015-07-10
    2015-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5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890 万元–1,000 万元,比上年度增加约:0.60%-13.04%890万~1000万0.6%13.04%-41.73%-34.53%报告期内,整个LED产业继续快速发展,市场较为活跃,促使产业链上游MO源的销售量同比去年有所上升;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仍然存在,导致产品售价下降。综合影响,本报告期实现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升。 略增884.6万2015-04-09
    2014-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00万元-5,5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22%-25.73%4500万~5500万-25.73%-9.22%-39.94%24.4%报告期内,LED产业快速发展,公司产品销售量同比去年上升;但由于LED产业链上游MO源产品供应环节竞争激烈,MO源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去年下降;综合影响,公司2014年整体业绩同比去年下降略减6059万2015-01-30
    2014-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4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3,300万元–4,0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约:21.89%-35.56%。3300万~4000万-35.56%-21.89%14.14%76.21%报告期内,受到整个LED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2014年前三季度销售量同比上升;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引起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的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略减5121万2014-10-10
    2014-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4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1,900万元–2,300万元,比上年度减少约:32.81 %-44.49%.1900万~2300万-44.49%-32.81%14.77%59.99%报告期内,由于LED产业链竞争激烈,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去年下降,销售价格环比相对稳定;销售量同比增长约50%。综合影响,公司2014年半年度整体业绩同比去年下降。略减3423万2014-07-04
    2014-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4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850 万元–1,000 万元,比上年度减少约: 41.11%-49.94%850万~1000万-49.94%-41.11%-9.36%6.64%2014年第一季度销售量同比上升约35%,但由于LED产业上游-MO源供应环节竞争激烈,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引起公司201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略减1698万2014-04-10
    2013-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5,900-6,3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30.15%-34.58%。5900万~6300万-34.58%-30.15%-54.11%-30.55%报告期内,LED产业链上游MO源产品销售竞争激烈,导致MO源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去年下降;LED产业链下游照明行业出现“回暖”现象,传导至上游促进公司产品销售量同比上升。综合影响,公司2013年整体业绩同比去年下降。略减9019万2014-01-23
    2013-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3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900-5,3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30.05%-35.33%4900万~5300万-35.33%-30.05%-14.37%8.82%报告期内 ,受下游LED照明行业“回暖”影响,2013年前三季度销售量同比有所上升,但由于LED产业上游-MO源供应环节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引起公司2013年前三季度的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略减7577万2013-10-10
    2013-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3年01月01日至2013年6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3,000万元–3,800万元,比上年度减少约:30.57 %-45.18%。3000万~3800万-45.18%-30.57%-23.33%23.78%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同比去年下降,尽管今年以来LED照明产业逐步“回暖”,第二季度产品销售量环比有所上升,但由于价格竞争激烈,公司主要MO源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去年有所下降,引起业绩同比下降。略减5473万2013-07-03
    2013-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3 年 1 月 1 日-2013 年 3 月 31 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600 万元–1,800 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约:35.87 %-42.99% 1600万~1800万-42.99%-35.87%10.94%24.81%报告期内 ,公司主要产品之一的三甲基镓由于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引 起2013年第一季度业绩同比下降;但与2012年第四季度业绩环比是上升的, 主要是环比销售价格有所稳定和销售量增加。略减2807万2013-04-03
    2012-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9,000万元–9,2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约48.24%-49.36% 9000万~9200万-49.36%-48.24%-32.38%-22.87%2011年MO源市场需求增加、供求短缺,主要产品之一的三甲基镓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推高2011年全年净利润。本报告期内 ,MO源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市场供给增加,产品销售价格回调下降,导致2012年度业绩相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略减1.78亿2013-01-25
    2012-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2年01月01日至2012年09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7400万元--78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约:51.02%--53.53%。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1、公司在2012年8月6日公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之上市公告书》中披露了2012年1-9月份的业绩预告,当时预测的经营状况与宏观经济的形势和产业发展的趋势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2、2012年MO源市场需求增长较缓,市场供给增加,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超出预期,从而导致净利润下降。7400万~7800万-53.53%-51.02%-27.72%-12.72%-预减1.59亿2012-10-11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