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数据
    此功能登录后可查看,请点击登录
    尚无内容,请点击标题右侧☆添加后查看
    • 最新价 -
    • 涨跌 -
    • 涨跌幅 -
    • 换手 -
    • 总手 -
    • 金额 -
    • 业绩报表
    • 业绩快报
    • 业绩预告
    • 预约披露时间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
    • 现金流量表
    截止日期
    预测指标
    业绩变动
    预测数值(元)
    业绩变动同比
    业绩变动环比
    业绩变动原因
    预告
    类型
    上年同期值(元)
    公告日期
    2025-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9,000万元至22,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38.82%至144.95%。1.9亿~2.2亿138.82%144.95%-2.92%28.19%公司始终聚焦显示主业的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强化核心业务能力,积极赢取市场机会,着力提升高端旗舰项目份额,并加快推进新项目建设。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38%,实现扭亏为盈。二季度单季,公司预计实现营收环比增长约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环比持续稳步改善,经营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1、报告期内,公司包括车载、专业显示(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在内的非消费类显示业务营收占比超五成,增长超25%,在保持全球领先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报告期内,公司消费类显示业务盈利能力同比显著提升。其中,武汉柔性AMOLED产线手机产品线保持饱满稼动,结合技术创新、方案优化、极致降本等综合性措施,盈利能力同比、季度环比均进一步得到改善。同时,公司IT、运动健康等显示业务积极把握市场拓展机遇,优化产品结构,营收规模和业务盈利能力也均实现同比增长。3、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经营管理效能,从安定生产、精益管理、材料及制费优化、减债降息、数字化等多维度入手,全面推进降本增效,有效地助力了盈利水平的提升。公司坚定“2+1+N”战略布局,持续聚焦做优主业,强化优势业务盈利能力,积极推进新业务发展和经营质效提升,不断推动各项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扭亏-4.89亿2025-07-15
    2025-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5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24,000万元至27,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73.99%至76.88%。-2.7亿~-2.4亿73.99%76.88%2.44%24.39%公司始终聚焦显示主业的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强化核心业务能力,积极赢取市场机会,着力提升高端旗舰项目份额,并加快推进新项目建设。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38%,实现扭亏为盈。二季度单季,公司预计实现营收环比增长约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环比持续稳步改善,经营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1、报告期内,公司包括车载、专业显示(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在内的非消费类显示业务营收占比超五成,增长超25%,在保持全球领先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报告期内,公司消费类显示业务盈利能力同比显著提升。其中,武汉柔性AMOLED产线手机产品线保持饱满稼动,结合技术创新、方案优化、极致降本等综合性措施,盈利能力同比、季度环比均进一步得到改善。同时,公司IT、运动健康等显示业务积极把握市场拓展机遇,优化产品结构,营收规模和业务盈利能力也均实现同比增长。3、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经营管理效能,从安定生产、精益管理、材料及制费优化、减债降息、数字化等多维度入手,全面推进降本增效,有效地助力了盈利水平的提升。公司坚定“2+1+N”战略布局,持续聚焦做优主业,强化优势业务盈利能力,积极推进新业务发展和经营质效提升,不断推动各项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减亏-10.38亿2025-07-15
    2025-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5年1-6月每股收益盈利:0.0773元至0.0895元。0.0773~0.0895--2.81%28.32%公司始终聚焦显示主业的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强化核心业务能力,积极赢取市场机会,着力提升高端旗舰项目份额,并加快推进新项目建设。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38%,实现扭亏为盈。二季度单季,公司预计实现营收环比增长约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环比持续稳步改善,经营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1、报告期内,公司包括车载、专业显示(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在内的非消费类显示业务营收占比超五成,增长超25%,在保持全球领先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报告期内,公司消费类显示业务盈利能力同比显著提升。其中,武汉柔性AMOLED产线手机产品线保持饱满稼动,结合技术创新、方案优化、极致降本等综合性措施,盈利能力同比、季度环比均进一步得到改善。同时,公司IT、运动健康等显示业务积极把握市场拓展机遇,优化产品结构,营收规模和业务盈利能力也均实现同比增长。3、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经营管理效能,从安定生产、精益管理、材料及制费优化、减债降息、数字化等多维度入手,全面推进降本增效,有效地助力了盈利水平的提升。公司坚定“2+1+N”战略布局,持续聚焦做优主业,强化优势业务盈利能力,积极推进新业务发展和经营质效提升,不断推动各项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扭亏-0.202025-07-15
    2024-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5,000万元至75,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4.24%至69.01%。-7.5亿~-6.5亿64.24%69.01%-1753.67%-1157.5%报告期内,公司扎实推进运营质效提升,强化核心能力建设,筑牢核心领域优势,积极把握市场机会,营业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主要业务盈利能力得到修复提升,在面临武汉AMOLED产线折旧压力同比大幅增加的挑战下,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均有显著改善,为2025年公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报告期内,公司消费类显示业务盈利能力快速修复,基于下游需求的好转,对利润影响较大的智能手机显示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其中在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业务上,公司依托多元化的客户布局、产线能力的持续提升、极致降本措施的大力推进,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保持增长,营收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在技术创新、品牌项目渗透、AMOLED多元化能力建设等方面持续进步,武汉AMOLED产线利润水平同比改善明显。同时,公司在IT、穿戴等其他电子消费品显示领域持续拓展市场机会,业务盈利能力同比亦有所修复。2、报告期内,公司非消费类显示业务中,车载显示业务继续筑牢头部竞争优势,并依托汽车电子、新能源等业务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车载显示业务营业收入的加速增长,带动了车载显示业务利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专业显示业务(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保持稳健发展,并积极开拓中大尺寸商显等新细分市场。公司将坚持“2+1+N”战略引领,持续聚焦做优主业,强化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极致降本增效,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持续提升经营质效,稳步推进新项目建设,不断推动各项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减亏-20.98亿2025-01-23
    2024-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4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2645元至0.3052元。-0.3052~-0.2645--1760.29%-1161.76%报告期内,公司扎实推进运营质效提升,强化核心能力建设,筑牢核心领域优势,积极把握市场机会,营业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主要业务盈利能力得到修复提升,在面临武汉AMOLED产线折旧压力同比大幅增加的挑战下,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均有显著改善,为2025年公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报告期内,公司消费类显示业务盈利能力快速修复,基于下游需求的好转,对利润影响较大的智能手机显示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其中在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业务上,公司依托多元化的客户布局、产线能力的持续提升、极致降本措施的大力推进,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保持增长,营收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在技术创新、品牌项目渗透、AMOLED多元化能力建设等方面持续进步,武汉AMOLED产线利润水平同比改善明显。同时,公司在IT、穿戴等其他电子消费品显示领域持续拓展市场机会,业务盈利能力同比亦有所修复。2、报告期内,公司非消费类显示业务中,车载显示业务继续筑牢头部竞争优势,并依托汽车电子、新能源等业务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车载显示业务营业收入的加速增长,带动了车载显示业务利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专业显示业务(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保持稳健发展,并积极开拓中大尺寸商显等新细分市场。公司将坚持“2+1+N”战略引领,持续聚焦做优主业,强化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极致降本增效,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持续提升经营质效,稳步推进新项目建设,不断推动各项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减亏-0.852025-01-23
    2024-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225,000万元至237,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8.13%至41.26%。-23.7亿~-22.5亿38.13%41.26%-288.61%-244.58%报告期内,公司扎实推进运营质效提升,强化核心能力建设,筑牢核心领域优势,积极把握市场机会,营业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主要业务盈利能力得到修复提升,在面临武汉AMOLED产线折旧压力同比大幅增加的挑战下,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均有显著改善,为2025年公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报告期内,公司消费类显示业务盈利能力快速修复,基于下游需求的好转,对利润影响较大的智能手机显示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其中在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业务上,公司依托多元化的客户布局、产线能力的持续提升、极致降本措施的大力推进,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保持增长,营收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在技术创新、品牌项目渗透、AMOLED多元化能力建设等方面持续进步,武汉AMOLED产线利润水平同比改善明显。同时,公司在IT、穿戴等其他电子消费品显示领域持续拓展市场机会,业务盈利能力同比亦有所修复。2、报告期内,公司非消费类显示业务中,车载显示业务继续筑牢头部竞争优势,并依托汽车电子、新能源等业务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车载显示业务营业收入的加速增长,带动了车载显示业务利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专业显示业务(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保持稳健发展,并积极开拓中大尺寸商显等新细分市场。公司将坚持“2+1+N”战略引领,持续聚焦做优主业,强化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极致降本增效,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持续提升经营质效,稳步推进新项目建设,不断推动各项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减亏-38.31亿2025-01-23
    2024-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4年1-6月每股收益亏损:0.1709元至0.2279元。-0.2279~-0.1709-13.81%60.38%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提升显示主业的经营质量,不断强化核心能力建设,积极抢抓市场机遇,保持了营收水平的稳健并进一步优化了营收结构,并加速推进新项目建设。同时,基于较为良好的终端需求,公司在面临较大的武汉AMOLED产线折旧的压力下,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状况同比均实现明显改善。1、报告期内,公司消费类显示业务盈利能力快速修复,特别是营收占比较高、对利润影响较大的智能手机显示业务,利润同比改善幅度明显,其中在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业务上,基于良好的终端需求,产品均价得到较好修复,公司依托多元的客户布局以及产线能力的持续提升,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保持增长,并在技术创新、品牌项目渗透等方面持续进步,武汉AMOLED产线盈利能力有所改善。2、报告期内,公司在包括车载、专业显示(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在内的非消费类显示业务保持了稳健发展。其中,随着车载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面向国际头部车企的汽车电子业务今年开始规模起量,公司车载显示业务有望持续快速发展。公司将不断深化“2+1+N”发展战略,聚焦核心主业,强化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极致降本增效,抢抓发展机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持续提升经营质效,努力实现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减亏-0.582024-07-11
    2024-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2,000万元至56,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0.68%至70.51%。-5.6亿~-4.2亿60.68%70.51%13.8%60.35%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提升显示主业的经营质量,不断强化核心能力建设,积极抢抓市场机遇,保持了营收水平的稳健并进一步优化了营收结构,并加速推进新项目建设。同时,基于较为良好的终端需求,公司在面临较大的武汉AMOLED产线折旧的压力下,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状况同比均实现明显改善。1、报告期内,公司消费类显示业务盈利能力快速修复,特别是营收占比较高、对利润影响较大的智能手机显示业务,利润同比改善幅度明显,其中在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业务上,基于良好的终端需求,产品均价得到较好修复,公司依托多元的客户布局以及产线能力的持续提升,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保持增长,并在技术创新、品牌项目渗透等方面持续进步,武汉AMOLED产线盈利能力有所改善。2、报告期内,公司在包括车载、专业显示(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在内的非消费类显示业务保持了稳健发展。其中,随着车载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面向国际头部车企的汽车电子业务今年开始规模起量,公司车载显示业务有望持续快速发展。公司将不断深化“2+1+N”发展战略,聚焦核心主业,强化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极致降本增效,抢抓发展机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持续提升经营质效,努力实现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减亏-14.24亿2024-07-11
    2024-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94,000万元至114,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3.72%至53.59%。-11.4亿~-9.4亿43.72%53.59%-2.57%32.97%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提升显示主业的经营质量,不断强化核心能力建设,积极抢抓市场机遇,保持了营收水平的稳健并进一步优化了营收结构,并加速推进新项目建设。同时,基于较为良好的终端需求,公司在面临较大的武汉AMOLED产线折旧的压力下,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状况同比均实现明显改善。1、报告期内,公司消费类显示业务盈利能力快速修复,特别是营收占比较高、对利润影响较大的智能手机显示业务,利润同比改善幅度明显,其中在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业务上,基于良好的终端需求,产品均价得到较好修复,公司依托多元的客户布局以及产线能力的持续提升,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保持增长,并在技术创新、品牌项目渗透等方面持续进步,武汉AMOLED产线盈利能力有所改善。2、报告期内,公司在包括车载、专业显示(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在内的非消费类显示业务保持了稳健发展。其中,随着车载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面向国际头部车企的汽车电子业务今年开始规模起量,公司车载显示业务有望持续快速发展。公司将不断深化“2+1+N”发展战略,聚焦核心主业,强化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极致降本增效,抢抓发展机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持续提升经营质效,努力实现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减亏-20.26亿2024-07-11
    2023-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3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8422元至0.8666元。-0.8666~-0.8422-7.19%23.57%报告期内,基于行业影响公司盈利有所下滑,但公司持续积极抢抓市场机遇,强化核心能力建设,实现了营业收入同比稳健增长,在武汉AMOLED产线折旧增加的压力下,公司第三、四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状况较第一、二季度仍有所改善。1、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占比较高的消费类显示业务,尤其是智能手机显示产品均价大幅下降,盈利能力同比大幅下滑。此情况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有所缓解,公司柔性AMOLED手机、LTPSLCD手机等显示业务逐步改善。报告期内,公司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并在技术创新、品牌项目渗透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公司将紧抓行业机遇,不断技术创新,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加快中尺寸等新产品线开拓、强化成本优化力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强化综合竞争力。2、报告期内,公司在包括车载、专业显示(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在内的非消费类显示业务保持了稳健发展。3、此外,报告期内,汇兑损益、投资收益等因素的变动一定程度影响了公司利润的同比下降。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2+1+N”发展战略,强化核心能力建设,对内极致降本增效,对外抢抓发展机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持续提升经营水平。首亏0.052024-01-31
    2023-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380,000万元至391,000万元。-39.1亿~-38亿-181.43%-173.51%3.08%14.58%报告期内,基于行业影响公司盈利有所下滑,但公司持续积极抢抓市场机遇,强化核心能力建设,实现了营业收入同比稳健增长,在武汉AMOLED产线折旧增加的压力下,公司第三、四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状况较第一、二季度仍有所改善。1、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占比较高的消费类显示业务,尤其是智能手机显示产品均价大幅下降,盈利能力同比大幅下滑。此情况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有所缓解,公司柔性AMOLED手机、LTPSLCD手机等显示业务逐步改善。报告期内,公司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并在技术创新、品牌项目渗透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公司将紧抓行业机遇,不断技术创新,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加快中尺寸等新产品线开拓、强化成本优化力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强化综合竞争力。2、报告期内,公司在包括车载、专业显示(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在内的非消费类显示业务保持了稳健发展。3、此外,报告期内,汇兑损益、投资收益等因素的变动一定程度影响了公司利润的同比下降。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2+1+N”发展战略,强化核心能力建设,对内极致降本增效,对外抢抓发展机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持续提升经营水平。增亏-13.89亿2024-01-31
    2023-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07,000万元至213,000万元。-21.3亿~-20.7亿-2007.05%-1953.33%7.14%23.54%报告期内,基于行业影响公司盈利有所下滑,但公司持续积极抢抓市场机遇,强化核心能力建设,实现了营业收入同比稳健增长,在武汉AMOLED产线折旧增加的压力下,公司第三、四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状况较第一、二季度仍有所改善。1、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占比较高的消费类显示业务,尤其是智能手机显示产品均价大幅下降,盈利能力同比大幅下滑。此情况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有所缓解,公司柔性AMOLED手机、LTPSLCD手机等显示业务逐步改善。报告期内,公司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并在技术创新、品牌项目渗透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公司将紧抓行业机遇,不断技术创新,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加快中尺寸等新产品线开拓、强化成本优化力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强化综合竞争力。2、报告期内,公司在包括车载、专业显示(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在内的非消费类显示业务保持了稳健发展。3、此外,报告期内,汇兑损益、投资收益等因素的变动一定程度影响了公司利润的同比下降。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2+1+N”发展战略,强化核心能力建设,对内极致降本增效,对外抢抓发展机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持续提升经营水平。首亏1.12亿2024-01-31
    2023-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0,000万元至146,000万元。-14.6亿~-14亿-493.52%-477.35%-20.45%-11.39%1、报告期内,全球经济低迷,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终端需求疲软,行业竞争加剧,显示行业整体处于底部持续调整阶段,行业利润率处于低位,显示产品均价大幅低于去年同期,公司所处的中小尺寸显示领域中以消费电子终端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进入二季度,中小尺寸显示领域产品价格依然承压,但降幅有在收窄,行业需求环比有所温和回升。2、面对挑战,公司多措并举,持续夯实主业,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持稳。但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占比较大的消费类业务,尤其是智能手机显示产品盈利能力同比大幅下滑,公司经营业绩面临较大挑战。报告期内,终端需求不振、价格大幅下滑对公司LTPS智能手机业务盈利水平构成严重压力。公司将始终坚持极致降本增效,发挥头部优势,全力保证更多重点客户优质项目份额。同时,加快LTPS在中高端IT、车载、工业品等多元化显示领域的开拓力度,不断优化LTPS产品结构,持续提升LTPS产线灵活、弹性经营能力。报告期内,公司LTPS在上述多元化显示领域推进顺利,其中LTPS中高端IT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约150%,其中LTPS平板电脑显示产品市占全球领先。在柔性AMOLED智能手机业务上,公司出货量同比显著提升(同比增长超400%),其中在品牌旗舰项目、一供/独供的项目比例有了明显进步,但持续承压的价格压缩了AMOLED柔性手机产品的利润空间,影响了柔性AMOLED业务业绩改善的幅度及进度。接下来,公司将力争通过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加快中尺寸等新产品线开拓、强化成本优化力度,来持续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改善经营情况。3、报告期内,公司包括车载、专业显示(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在内的非消费类业务依然保持稳健发展。公司将凭借在上述领域的多年深耕和领先优势,持续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合作粘性和业务广度,加快在包括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及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不断开拓新客户,助力非消费类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4、此外,报告期内,汇兑损益、投资收益等因素的变动也影响了公司的利润情况。显示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将迎难而上,持续坚持“2+1+N”战略引领,强化核心能力建设,对内极致降本增效,对外抢抓发展机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强风险管控和应变能力,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影响,持续提升经营水平。首亏3.71亿2023-07-15
    2023-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3年1-6月每股收益亏损:0.5696元至0.594元。-0.594~-0.5696--20.41%-11.35%1、报告期内,全球经济低迷,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终端需求疲软,行业竞争加剧,显示行业整体处于底部持续调整阶段,行业利润率处于低位,显示产品均价大幅低于去年同期,公司所处的中小尺寸显示领域中以消费电子终端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进入二季度,中小尺寸显示领域产品价格依然承压,但降幅有在收窄,行业需求环比有所温和回升。2、面对挑战,公司多措并举,持续夯实主业,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持稳。但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占比较大的消费类业务,尤其是智能手机显示产品盈利能力同比大幅下滑,公司经营业绩面临较大挑战。报告期内,终端需求不振、价格大幅下滑对公司LTPS智能手机业务盈利水平构成严重压力。公司将始终坚持极致降本增效,发挥头部优势,全力保证更多重点客户优质项目份额。同时,加快LTPS在中高端IT、车载、工业品等多元化显示领域的开拓力度,不断优化LTPS产品结构,持续提升LTPS产线灵活、弹性经营能力。报告期内,公司LTPS在上述多元化显示领域推进顺利,其中LTPS中高端IT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约150%,其中LTPS平板电脑显示产品市占全球领先。在柔性AMOLED智能手机业务上,公司出货量同比显著提升(同比增长超400%),其中在品牌旗舰项目、一供/独供的项目比例有了明显进步,但持续承压的价格压缩了AMOLED柔性手机产品的利润空间,影响了柔性AMOLED业务业绩改善的幅度及进度。接下来,公司将力争通过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加快中尺寸等新产品线开拓、强化成本优化力度,来持续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改善经营情况。3、报告期内,公司包括车载、专业显示(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在内的非消费类业务依然保持稳健发展。公司将凭借在上述领域的多年深耕和领先优势,持续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合作粘性和业务广度,加快在包括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及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不断开拓新客户,助力非消费类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4、此外,报告期内,汇兑损益、投资收益等因素的变动也影响了公司的利润情况。显示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将迎难而上,持续坚持“2+1+N”战略引领,强化核心能力建设,对内极致降本增效,对外抢抓发展机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强风险管控和应变能力,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影响,持续提升经营水平。首亏0.152023-07-15
    2023-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99,000万元至209,000万元。-20.9亿~-19.9亿-786.64%-744.22%-29.75%-18.75%1、报告期内,全球经济低迷,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终端需求疲软,行业竞争加剧,显示行业整体处于底部持续调整阶段,行业利润率处于低位,显示产品均价大幅低于去年同期,公司所处的中小尺寸显示领域中以消费电子终端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进入二季度,中小尺寸显示领域产品价格依然承压,但降幅有在收窄,行业需求环比有所温和回升。2、面对挑战,公司多措并举,持续夯实主业,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持稳。但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占比较大的消费类业务,尤其是智能手机显示产品盈利能力同比大幅下滑,公司经营业绩面临较大挑战。报告期内,终端需求不振、价格大幅下滑对公司LTPS智能手机业务盈利水平构成严重压力。公司将始终坚持极致降本增效,发挥头部优势,全力保证更多重点客户优质项目份额。同时,加快LTPS在中高端IT、车载、工业品等多元化显示领域的开拓力度,不断优化LTPS产品结构,持续提升LTPS产线灵活、弹性经营能力。报告期内,公司LTPS在上述多元化显示领域推进顺利,其中LTPS中高端IT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约150%,其中LTPS平板电脑显示产品市占全球领先。在柔性AMOLED智能手机业务上,公司出货量同比显著提升(同比增长超400%),其中在品牌旗舰项目、一供/独供的项目比例有了明显进步,但持续承压的价格压缩了AMOLED柔性手机产品的利润空间,影响了柔性AMOLED业务业绩改善的幅度及进度。接下来,公司将力争通过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加快中尺寸等新产品线开拓、强化成本优化力度,来持续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改善经营情况。3、报告期内,公司包括车载、专业显示(工控、医疗、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等细分领域)在内的非消费类业务依然保持稳健发展。公司将凭借在上述领域的多年深耕和领先优势,持续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合作粘性和业务广度,加快在包括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及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不断开拓新客户,助力非消费类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4、此外,报告期内,汇兑损益、投资收益等因素的变动也影响了公司的利润情况。显示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将迎难而上,持续坚持“2+1+N”战略引领,强化核心能力建设,对内极致降本增效,对外抢抓发展机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强风险管控和应变能力,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影响,持续提升经营水平。增亏-2.36亿2023-07-15
    2022-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0,000万元至13,000万元。1亿~1.3亿390.79%478.02%-2350.24%-2067.93%报告期内,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显示行业仍在新一轮调整中,同时受疫情波动、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等影响,消费需求疲软,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直面变化与挑战,持续坚持“2+1+N”战略引领,强化核心能力建设,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影响,积极抢抓市场机遇,力争稳健经营。1、报告期内,消费类LTPS业务,尤其是智能手机显示市场需求不振、价格下滑、盈利能力下降,公司发挥头部优势,赢得重点客户关键项目,并始终坚持极致降本增效,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公司将不断深化与行业主流品牌客户的多元化业务合作,在保持LTPS手机显示业务全球领先的基础上,积极丰富LTPS产品组合,加快LTPS在IT显示、车载显示领域的拓展,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另外,公司AMOLED业务不断进步,柔性显示产品在多个品牌客户产品系列上得到应用,将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努力覆盖更多客户项目并争取更大份额。2、报告期内,车市需求回升、工业品细分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公司凭借在上述领域的多年深耕和领先优势,专业显示业务对公司业绩贡献不断增加。公司将持续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合作粘性和业务广度,并持续关注包括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和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不断开拓新客户,助力专业显示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3、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扣除所得税费用后,对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的金额区间为137,000万元-148,000万元。公司将持续聚焦中小尺寸显示业务,坚持“2+1+N”战略引领,将手机显示、车载显示作为核心业务、将IT显示作为快速增长的关键业务,将工业品、横向细分市场、非显业务作为增值业务,开展生态拓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对外积极抓取市场发展机遇,对内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提升经营水平。扭亏-3439万2023-01-31
    2022-12-31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2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137,000万元至148,000万元。13.7亿~14.8亿60.15%73.01%-报告期内,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显示行业仍在新一轮调整中,同时受疫情波动、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等影响,消费需求疲软,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直面变化与挑战,持续坚持“2+1+N”战略引领,强化核心能力建设,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影响,积极抢抓市场机遇,力争稳健经营。1、报告期内,消费类LTPS业务,尤其是智能手机显示市场需求不振、价格下滑、盈利能力下降,公司发挥头部优势,赢得重点客户关键项目,并始终坚持极致降本增效,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公司将不断深化与行业主流品牌客户的多元化业务合作,在保持LTPS手机显示业务全球领先的基础上,积极丰富LTPS产品组合,加快LTPS在IT显示、车载显示领域的拓展,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另外,公司AMOLED业务不断进步,柔性显示产品在多个品牌客户产品系列上得到应用,将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努力覆盖更多客户项目并争取更大份额。2、报告期内,车市需求回升、工业品细分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公司凭借在上述领域的多年深耕和领先优势,专业显示业务对公司业绩贡献不断增加。公司将持续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合作粘性和业务广度,并持续关注包括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和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不断开拓新客户,助力专业显示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3、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扣除所得税费用后,对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的金额区间为137,000万元-148,000万元。公司将持续聚焦中小尺寸显示业务,坚持“2+1+N”战略引领,将手机显示、车载显示作为核心业务、将IT显示作为快速增长的关键业务,将工业品、横向细分市场、非显业务作为增值业务,开展生态拓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对外积极抓取市场发展机遇,对内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提升经营水平。不确定8.55亿2023-01-31
    2022-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27,000万元至135,000万元。-13.5亿~-12.7亿-51.71%-42.72%-263.56%-230.28%报告期内,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显示行业仍在新一轮调整中,同时受疫情波动、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等影响,消费需求疲软,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直面变化与挑战,持续坚持“2+1+N”战略引领,强化核心能力建设,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影响,积极抢抓市场机遇,力争稳健经营。1、报告期内,消费类LTPS业务,尤其是智能手机显示市场需求不振、价格下滑、盈利能力下降,公司发挥头部优势,赢得重点客户关键项目,并始终坚持极致降本增效,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公司将不断深化与行业主流品牌客户的多元化业务合作,在保持LTPS手机显示业务全球领先的基础上,积极丰富LTPS产品组合,加快LTPS在IT显示、车载显示领域的拓展,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另外,公司AMOLED业务不断进步,柔性显示产品在多个品牌客户产品系列上得到应用,将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努力覆盖更多客户项目并争取更大份额。2、报告期内,车市需求回升、工业品细分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公司凭借在上述领域的多年深耕和领先优势,专业显示业务对公司业绩贡献不断增加。公司将持续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合作粘性和业务广度,并持续关注包括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和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不断开拓新客户,助力专业显示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3、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扣除所得税费用后,对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的金额区间为137,000万元-148,000万元。公司将持续聚焦中小尺寸显示业务,坚持“2+1+N”战略引领,将手机显示、车载显示作为核心业务、将IT显示作为快速增长的关键业务,将工业品、横向细分市场、非显业务作为增值业务,开展生态拓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对外积极抓取市场发展机遇,对内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提升经营水平。增亏-8.90亿2023-01-31
    2022-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2年1-12月每股收益盈利:0.0407元至0.0529元。0.0407~0.0529--2306.82%-2029.55%报告期内,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显示行业仍在新一轮调整中,同时受疫情波动、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等影响,消费需求疲软,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直面变化与挑战,持续坚持“2+1+N”战略引领,强化核心能力建设,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影响,积极抢抓市场机遇,力争稳健经营。1、报告期内,消费类LTPS业务,尤其是智能手机显示市场需求不振、价格下滑、盈利能力下降,公司发挥头部优势,赢得重点客户关键项目,并始终坚持极致降本增效,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公司将不断深化与行业主流品牌客户的多元化业务合作,在保持LTPS手机显示业务全球领先的基础上,积极丰富LTPS产品组合,加快LTPS在IT显示、车载显示领域的拓展,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另外,公司AMOLED业务不断进步,柔性显示产品在多个品牌客户产品系列上得到应用,将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努力覆盖更多客户项目并争取更大份额。2、报告期内,车市需求回升、工业品细分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公司凭借在上述领域的多年深耕和领先优势,专业显示业务对公司业绩贡献不断增加。公司将持续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合作粘性和业务广度,并持续关注包括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和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不断开拓新客户,助力专业显示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3、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扣除所得税费用后,对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的金额区间为137,000万元-148,000万元。公司将持续聚焦中小尺寸显示业务,坚持“2+1+N”战略引领,将手机显示、车载显示作为核心业务、将IT显示作为快速增长的关键业务,将工业品、横向细分市场、非显业务作为增值业务,开展生态拓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对外积极抓取市场发展机遇,对内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提升经营水平。扭亏-0.012023-01-31
    2021-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1年1-6月每股收益盈利:0.4720元至0.5289元。0.472~0.5289-9832.65%10993.88%报告期内,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公司保持产线满产满销,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产品结构,深化成本改善力度,有效提升了经营质量和盈利水平。同时,公司将依托在LTPS领域的领先优势,抢抓产品规格升级的机遇,持续加大开拓LTPS中尺寸显示市场(平板、笔电、车载)的力度。略增0.362021-07-08
    2021-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16,000万元至130,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55.83%至74.63%。11.6亿~13亿55.83%74.63%9909.69%11081.55%报告期内,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公司保持产线满产满销,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产品结构,深化成本改善力度,有效提升了经营质量和盈利水平。同时,公司将依托在LTPS领域的领先优势,抢抓产品规格升级的机遇,持续加大开拓LTPS中尺寸显示市场(平板、笔电、车载)的力度。预增7.44亿2021-07-08
    2021-03-31每股收益预计2021年1-3月每股收益盈利:0.2034元至0.2238元。0.2034~0.2238-133.52%156.95%报告期内,行业景气度保持上行,公司不断夯实经营管理能力,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强化综合竞争力,积极把握了市场机遇,保持了产线满产满销,有效提升了经营质量和盈利水平。预增0.152021-04-07
    2021-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50,000万元至55,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5.93%至82.52%。5亿~5.5亿65.93%82.52%105.05%125.56%报告期内,行业景气度保持上行,公司不断夯实经营管理能力,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强化综合竞争力,积极把握了市场机遇,保持了产线满产满销,有效提升了经营质量和盈利水平。预增3.01亿2021-04-07
    2020-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45,000万元至165,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74.83%至98.95%。14.5亿~16.5亿74.83%98.95%-54.9%-13.77%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加速产品升级,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加大高附加值产品出货占比,在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产业链发展带来挑战的情况下,公司尽最大努力确保交付,叠加5G推进驱动,公司抢抓市场机遇,主要产品需求旺盛,同时不断深化成本改善力度,有效提升了经营质量和盈利水平。预增8.29亿2021-01-14
    2020-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0年1-12月每股收益盈利:0.6637元至0.7553元。0.6637~0.7553--66.16%-25.32%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加速产品升级,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加大高附加值产品出货占比,在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产业链发展带来挑战的情况下,公司尽最大努力确保交付,叠加5G推进驱动,公司抢抓市场机遇,主要产品需求旺盛,同时不断深化成本改善力度,有效提升了经营质量和盈利水平。预增0.402021-01-14
    2017-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 56,651.70万元-75,535.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100%5.6652亿~7.5536亿50%100%-150.83%-101.72%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业绩较去年同期增长的主要原因为:近年来,公司通过提高显示产品分辨率、应用In-cell/On-cell、窄边框和广视角等技术,把握市场机会,配合客户将新技术和新工艺快速导入量产,升级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预增3.78亿2017-10-12
    2017-09-30每股收益预计2017年1-9月每股收益盈利:约0.40元-0.54元。0.4~0.54--80.95%46.67%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业绩较去年同期增长的主要原因为:近年来,公司通过提高显示产品分辨率、应用In-cell/On-cell、窄边框和广视角等技术,把握市场机会,配合客户将新技术和新工艺快速导入量产,升级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预增0.272017-10-12
    2017-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9,704.53万元-52,939.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100%3.9705亿~5.2939亿50%100%-94.81%-59.75%公司2017年半年度业绩较去年同期增长的主要原因为:近年来,公司通过提高显示产品分辨率、应用In-cell/On-cell、窄边框和广视角等技术,把握市场机会,配合客户将新技术和新工艺快速导入量产,升级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预增2.65亿2017-07-13
    2017-06-30每股收益预计2017年1-6月每股收益盈利:约0.28元-0.38元0.28~0.38--96.07%-58.95%公司2017年半年度业绩较去年同期增长的主要原因为:近年来,公司通过提高显示产品分辨率、应用In-cell/On-cell、窄边框和广视角等技术,把握市场机会,配合客户将新技术和新工艺快速导入量产,升级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预增0.192017-07-13
    2017-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8,177.10万元-22,721.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150%1.8177亿~2.2721亿100%150%-5.08%18.65%公司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为:1、近年来,公司通过提高显示产品分辨率、应用In-cell/On-cell、窄边框和广视角等技术,持续推进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2、公司利用在专业显示领域业已建立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壁垒,主动把握下游应用市场的发展趋势,重点关注车载、工控、医疗等市场,持续提升盈利能力。预增9089万2017-04-01
    2017-03-31每股收益预计2017年1-3月每股收益盈利:约0.13元/股-0.16元/股0.13~0.16--4.83%17.13%公司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为:1、近年来,公司通过提高显示产品分辨率、应用In-cell/On-cell、窄边框和广视角等技术,持续推进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2、公司利用在专业显示领域业已建立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壁垒,主动把握下游应用市场的发展趋势,重点关注车载、工控、医疗等市场,持续提升盈利能力。预增0.062017-04-01
    2014-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4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00 -- 8,1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30% -- 280%7000万~8100万230%280%-143.13%-134.19%半年度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产品往中高端转型及运营效率提升。 预增2141万2014-04-26
    2014-06-30每股收益预计2014年1-6月基本每股收益0.122 -- 0.141元/股,同比上年增长230% -- 280%0.122~0.141230%280%-127.34%-116.02%半年度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产品往中高端转型及运营效率提升。 预增0.042014-04-26
    2014-03-31每股收益预计2014年1-3月每股收益盈利: 0.049 元-0.056 元0.049~0.056--41.11%-32.69%业绩预告修正,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往中高端转型及运营效 率提升。 预增0.002014-04-11
    2014-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4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800 万元-3,200 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800%-2,100%2800万~3200万1800%2100%-54.11%-47.56%业绩预告修正,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往中高端转型及运营效 率提升。 预增145.8万2014-04-11
    2013-12-31每股收益预计2013年1-12月每股收益:约0.237-0.284元0.237~0.284--188.26%-181.07%产品结构优于预期,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上升预增0.092014-01-13
    2013-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3,600-16,3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50%-200%1.36亿~1.63亿150%200%-196.15%-190.51%产品结构优于预期,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上升预增5442万2014-01-13
    2013-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3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1,400-12,5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90%-110%1.14亿~1.25亿90%110%364.03%419.16%三季度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结构不同,增加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预增5978万2013-10-12
    2013-09-30每股收益预计2013年1-9月每股收益:约0.199元-0.218元0.199~0.218-376.47%432.35%三季度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结构不同,增加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预增0.102013-10-12
    2013-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13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850万元–21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100%。1850万~2170万70%100%1068.93%1288.42%半年度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结构不同,增加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预增1085万2013-07-09
    2013-06-30每股收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13年半年度每股收益盈利:0.032元-0.038元。0.032~0.038-866.67%1066.67%半年度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结构不同,增加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预增0.022013-07-09
    2013-03-31每股收益预计公司2013年1月1日~3月31日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002元-0.003元。0.002~0.003-121.74%132.61%一季度业绩扭亏为盈,主要原因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结构不同,增加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扭亏-0.012013-04-13
    2013-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公司2013年1月1日~3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20万元–180万元。120万~180万116.6%124.91%122.39%133.58%一季度业绩扭亏为盈,主要原因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结构不同,增加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扭亏-722.7万2013-04-13
    2012-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2年三季度业绩与上年同期业绩相比,未发生重大波动。00%-160.02%-续盈4920万2012-08-22
    2012-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1,10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约70%。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201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上升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70%。上半年业绩同比下滑,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无源产品处于业务调整期,母公司利润受到影响,与上年同期相比利润大幅下滑。1100万-70%352.21%-预减3682万2012-07-14
    2012-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净利润约-700万元。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 2012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约1,500万元。一季度业绩出现亏损,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产品转型,规划的新产品处于上量期,利润受到影响。-700万0%-113.48%-首亏785.4万2012-04-14
    2010-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0年1-12月净利润约7,700万元。 业绩变动原因说明:2010 年年度业绩预计扭亏为盈,主要原因为:外围经济好转,销售额增长,从而驱动利润增长。7700万0%-67.36%-扭亏-2.06亿2010-10-22
    2010-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0年1-6 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000.00万元。 业绩修正原因说明:公司于2010年4月27日披露的201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额有较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顺应市场发展态势,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新产品的边际贡献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使得净利润相比半年披露的业绩预告公告的预计额有较大幅度增长。4000万0%536.19%-扭亏-9863万2010-07-12
    2009-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09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00万元。-2亿-2236.73%-260.46%-首亏936.0万2009-10-23
    2009-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09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0600万元。-1.06亿-366.53%83.37%2009年第三季度业绩预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受经济危机影响,市场虽然有所回缓,但销售规模仍有缺口,影响公司利润总额。二是子公司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TFT-LCD新线处在爬坡期,产能预计不能完全释放,也是影响公司利润下滑的主要因素。首亏3977万2009-08-20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