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景图

首页
- 业绩报表
- 业绩快报
- 业绩预告
- 预约披露时间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
- 现金流量表

截止日期 | 预测指标 | 业绩变动 | 预测数值(元) | 业绩变动同比 | 业绩变动环比 | 业绩变动原因 | 预告 类型 | 上年同期值(元) | 公告日期 |
---|
截止日期 | 预测指标 | 业绩变动 | 预测数值(元) | 业绩变动同比 | 业绩变动环比 | 业绩变动原因 | 预告 类型 | 上年同期值(元) | 公告日期 |
---|---|---|---|---|---|---|---|---|---|
2025-03-31 | 营业收入 | 预计2025年1-3月营业收入:160,000万元至170,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85.78%至97.39%。 | 16亿~17亿 | 85.78%~97.39% | -0.58%~5.64%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北苏二期”)逐步投产,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订单量饱满,推动公司负极材料产销规模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持续强化差异化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拓展了目标市场的增长空间。公司主要经营性指标较上年第一季度同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 预增 | 8.61亿 | 2025-04-09 |
2025-03-31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5年1-3月每股收益盈利:0.89元至1元。 | 0.89~1 | - | -11%~0%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北苏二期”)逐步投产,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订单量饱满,推动公司负极材料产销规模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持续强化差异化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拓展了目标市场的增长空间。公司主要经营性指标较上年第一季度同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 预增 | 0.57 | 2025-04-09 |
2025-03-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5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3,000万元至26,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54.65%至74.82%。 | 2.3亿~2.6亿 | 54.65%~74.82% | -11.71%~-0.19%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北苏二期”)逐步投产,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订单量饱满,推动公司负极材料产销规模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持续强化差异化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拓展了目标市场的增长空间。公司主要经营性指标较上年第一季度同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 预增 | 1.49亿 | 2025-04-09 |
2025-03-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5年1-3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23,000万元至26,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0.67%至81.63%。 | 2.3亿~2.6亿 | 60.67%~81.63% | -3.03%~9.62%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北苏二期”)逐步投产,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订单量饱满,推动公司负极材料产销规模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持续强化差异化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拓展了目标市场的增长空间。公司主要经营性指标较上年第一季度同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 预增 | 1.43亿 | 2025-04-09 |
2022-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28,000万元至134,4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35.52%至147.3%。 | 12.8亿~13.44亿 | 135.52%~147.3% | -34.09%~-16.03% | 1、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相比,业绩增长主要与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大幅提升有关。2022年以来,下游锂离子电池市场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需求高速增长情况下,对公司负极材料产品形成了强劲需求,在原有客户销售收入维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公司对蜂巢能源、瑞浦能源、欣旺达、中兴派能、远景等新客户销售收入快速提升,在山西昔阳一期、山西昔阳二期等生产基地生产能力充分释放、石墨化工序挖潜增产的情况下,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数量高速增长;此外,基于市场需求及相关工业制品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负极材料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公司基于自身生产成本等经营状况,结合市场供需波动状况,同主要客户协商,提升了主要负极材料产品价格。量价齐升的状况下,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大幅提升。2、根据已披露的《招股意向书》,公司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约为141,800.00万元至147,400.00万元,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约为140,900.00万元至146,600.00万元。本次业绩预告经营业绩略低于上述预计业绩,主要原因是:一是2022年11月及12月份,疫情影响导致市场需求及产量均有所减少,2022年度公司负极材料销售量约10.7万吨,未达预期;二是公司生产所必需的中硫煅后石油焦在2022年12月下旬价格开始回落,导致与原材料价格关系密切的石墨化焦销售价格在2023年1月份下滑,本次业绩预告对期末库存的中硫煅后石油焦计提了减值准备约3,300万元。 | 预增 | 5.43亿 | 2023-01-20 |
2022-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2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27,000万元至133,4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34.98%至146.82%。 | 12.7亿~13.34亿 | 134.98%~146.82% | -34.53%~-16.39% | 1、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相比,业绩增长主要与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大幅提升有关。2022年以来,下游锂离子电池市场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需求高速增长情况下,对公司负极材料产品形成了强劲需求,在原有客户销售收入维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公司对蜂巢能源、瑞浦能源、欣旺达、中兴派能、远景等新客户销售收入快速提升,在山西昔阳一期、山西昔阳二期等生产基地生产能力充分释放、石墨化工序挖潜增产的情况下,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数量高速增长;此外,基于市场需求及相关工业制品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负极材料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公司基于自身生产成本等经营状况,结合市场供需波动状况,同主要客户协商,提升了主要负极材料产品价格。量价齐升的状况下,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大幅提升。2、根据已披露的《招股意向书》,公司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约为141,800.00万元至147,400.00万元,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约为140,900.00万元至146,600.00万元。本次业绩预告经营业绩略低于上述预计业绩,主要原因是:一是2022年11月及12月份,疫情影响导致市场需求及产量均有所减少,2022年度公司负极材料销售量约10.7万吨,未达预期;二是公司生产所必需的中硫煅后石油焦在2022年12月下旬价格开始回落,导致与原材料价格关系密切的石墨化焦销售价格在2023年1月份下滑,本次业绩预告对期末库存的中硫煅后石油焦计提了减值准备约3,300万元。 | 预增 | 5.40亿 | 2023-01-20 |
2022-12-31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2年1-12月每股收益盈利:6.52元至6.85元。 | 6.52~6.85 | - | -36.81%~-18.68% | 1、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相比,业绩增长主要与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大幅提升有关。2022年以来,下游锂离子电池市场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需求高速增长情况下,对公司负极材料产品形成了强劲需求,在原有客户销售收入维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公司对蜂巢能源、瑞浦能源、欣旺达、中兴派能、远景等新客户销售收入快速提升,在山西昔阳一期、山西昔阳二期等生产基地生产能力充分释放、石墨化工序挖潜增产的情况下,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数量高速增长;此外,基于市场需求及相关工业制品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负极材料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公司基于自身生产成本等经营状况,结合市场供需波动状况,同主要客户协商,提升了主要负极材料产品价格。量价齐升的状况下,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大幅提升。2、根据已披露的《招股意向书》,公司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约为141,800.00万元至147,400.00万元,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约为140,900.00万元至146,600.00万元。本次业绩预告经营业绩略低于上述预计业绩,主要原因是:一是2022年11月及12月份,疫情影响导致市场需求及产量均有所减少,2022年度公司负极材料销售量约10.7万吨,未达预期;二是公司生产所必需的中硫煅后石油焦在2022年12月下旬价格开始回落,导致与原材料价格关系密切的石墨化焦销售价格在2023年1月份下滑,本次业绩预告对期末库存的中硫煅后石油焦计提了减值准备约3,300万元。 | 预增 | 2.77 | 2023-01-20 |
2022-12-31 | 营业收入 | 预计2022年1-12月营业收入:508,400万元至542,6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17.63%至132.27%。 | 50.84亿~54.26亿 | 117.63%~132.27% | 15.64%~41.19% |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与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大幅提升有关。2022年以来,下游锂离子电池市场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需求高速增长情况下,对公司负极材料产品形成了强劲需求,在原有客户销售收入维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公司对蜂巢能源、瑞浦能源、欣旺达等新客户销售收入快速提升,在山西昔阳一期、山西昔阳二期等生产基地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数量高速增长;此外,基于市场需求及相关工业制品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负极材料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公司基于自身生产成本等经营状况,结合市场供需波动状况,同主要客户协商,提升了主要负极材料产品价格。量价齐升的状况下,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大幅提升。 | 预增 | 23.36亿 | 2022-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