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数据
    此功能登录后可查看,请点击登录
    尚无内容,请点击标题右侧☆添加后查看
    • 最新价 -
    • 涨跌 -
    • 涨跌幅 -
    • 换手 -
    • 总手 -
    • 金额 -
    • 业绩报表
    • 业绩快报
    • 业绩预告
    • 预约披露时间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
    • 现金流量表
    截止日期
    预测指标
    业绩变动
    预测数值(元)
    业绩变动同比
    业绩变动环比
    业绩变动原因
    预告
    类型
    上年同期值(元)
    公告日期
    2024-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0,000万元至15,000万元。1亿~1.5亿112.33%118.5%892.46%1642.43%2024年本公司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业绩变动原因说明如下:1、港机业务稳中向好。报告期内公司紧抓港机设备更新改造机遇,海外市场开拓取得明显成效,公司借助充足的在手订单储备及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做好港机重点项目的交付和客户服务,报告期内在手订单正按期推进。2、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数控机床业务的剥离,公司转让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并于2024年12月17日办理完成过户手续,产生的投资收益对本报告期公司归母净利润有正面影响,增加公司本年度利润总额约2.1~2.6亿元,该事项属于非经常性损益。3、报告期内公司光伏业务受到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滑严重并持续走低,电池片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的影响而亏损,导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扭亏-8.11亿2025-01-21
    2024-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4年1-12月每股收益盈利:0.0992元至0.1489元。0.0992~0.1489-893.94%1646.97%2024年本公司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业绩变动原因说明如下:1、港机业务稳中向好。报告期内公司紧抓港机设备更新改造机遇,海外市场开拓取得明显成效,公司借助充足的在手订单储备及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做好港机重点项目的交付和客户服务,报告期内在手订单正按期推进。2、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数控机床业务的剥离,公司转让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并于2024年12月17日办理完成过户手续,产生的投资收益对本报告期公司归母净利润有正面影响,增加公司本年度利润总额约2.1~2.6亿元,该事项属于非经常性损益。3、报告期内公司光伏业务受到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滑严重并持续走低,电池片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的影响而亏损,导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扭亏-0.802025-01-21
    2024-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0,000万元至15,000万元。-1.5亿~-1亿81.81%87.88%-17973.86%-12523.08%2024年本公司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业绩变动原因说明如下:1、港机业务稳中向好。报告期内公司紧抓港机设备更新改造机遇,海外市场开拓取得明显成效,公司借助充足的在手订单储备及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做好港机重点项目的交付和客户服务,报告期内在手订单正按期推进。2、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数控机床业务的剥离,公司转让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并于2024年12月17日办理完成过户手续,产生的投资收益对本报告期公司归母净利润有正面影响,增加公司本年度利润总额约2.1~2.6亿元,该事项属于非经常性损益。3、报告期内公司光伏业务受到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滑严重并持续走低,电池片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的影响而亏损,导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减亏-8.25亿2025-01-21
    2024-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4年1-6月每股收益盈利:0.0198元至0.0298元。0.0198~0.0298--104.35%-56.04%(一)港机业务稳中向好报告期内航运市场向好,公司紧抓港机设备更新改造机遇,借助公司充足的在手订单储备及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做好港机重点项目的交付和客户服务,报告期内在手订单均按期推进。(二)数控机床业务老款回笼良好数控机床业务系公司2023年重大资产出售业务,目前重组正在实施中。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应收账款回笼力度,收回部分老款,冲回信用减值损失、报告期内新签订单并出货,消化了跌价库存。(三)光伏业务亏损报告期内受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滑严重并持续走低,电池片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的影响,公司光伏电池组件业务亏损。扭亏-0.052024-07-10
    2024-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000万元至3,000万元。2000万~3000万143.94%165.91%-104.19%-56.29%(一)港机业务稳中向好报告期内航运市场向好,公司紧抓港机设备更新改造机遇,借助公司充足的在手订单储备及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做好港机重点项目的交付和客户服务,报告期内在手订单均按期推进。(二)数控机床业务老款回笼良好数控机床业务系公司2023年重大资产出售业务,目前重组正在实施中。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应收账款回笼力度,收回部分老款,冲回信用减值损失、报告期内新签订单并出货,消化了跌价库存。(三)光伏业务亏损报告期内受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滑严重并持续走低,电池片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的影响,公司光伏电池组件业务亏损。扭亏-4551万2024-07-10
    2024-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800万元至2,700万元。1800万~2700万132.16%148.24%-105.78%-58.68%(一)港机业务稳中向好报告期内航运市场向好,公司紧抓港机设备更新改造机遇,借助公司充足的在手订单储备及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做好港机重点项目的交付和客户服务,报告期内在手订单均按期推进。(二)数控机床业务老款回笼良好数控机床业务系公司2023年重大资产出售业务,目前重组正在实施中。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应收账款回笼力度,收回部分老款,冲回信用减值损失、报告期内新签订单并出货,消化了跌价库存。(三)光伏业务亏损报告期内受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滑严重并持续走低,电池片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的影响,公司光伏电池组件业务亏损。扭亏-5597万2024-07-10
    2023-12-31扣除后营业收入预计2023年1-12月扣除后营业收入:65,000万元至90,000万元。6.5亿~9亿--(一)数控机床业务收缩,公司实施重大资产出售报告期内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剥离数控机床业务。公司向持股5%以上股东周文元先生控制的广东元元科技有限公司出售持有的广东润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具体内容详见2023年12月6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的相关公告。相关议案经公司于2023年12月21日召开的2023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目前正在实施中。报告期内公司数控机床板块业务收缩,延续了亏损态势,产销量、毛利率水平同比下降,应收账款回笼不及预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会计政策规定,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范围为2亿元至3.66亿元。本次商誉减值后,公司账面商誉余额范围0至1.66亿元。报告期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导致长账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按照审慎原则,公司拟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约2亿元至3亿元。(二)港机业务平稳向好发展报告期内港机业务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主要系2022年新加坡港务集团(简称“PSA”)一期项目的集中交付确认收入5.23亿元。报告期内PSA二期项目正按计划推进生产。同时,随着近两年航运市场向好,公司抢抓国内外码头港机设备升级改造机遇,港机招投标量出现一定增长,公司在手港机订单较为充足,其中,公司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简称“PSA国际”)签订了《采购框架协议》,公司成为PSA国际轨道吊(RMG)、轮胎吊(RTG)及堆垛起重机设备的优选投标人,业务服务范围包括PSA国际旗下所有码头。(三)光伏电池组件业务尚未提供盈利2023年3月以来,公司拓展光伏电池组件业务,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升级。公司在徐州沛县投资建设首个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并创纪录快速完成首批生产线落地及首块光伏电池片下线。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处于新基地建设及产能爬坡阶段,进入2023年四季度,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滑严重,电池片价格快速下降,该业务板块尚未对报告期提供业绩支持,盈利能力短期承压。预减14.36亿2024-01-31
    2023-12-31营业收入预计2023年1-12月营业收入:65,000万元至90,000万元。6.5亿~9亿-55.96%-39.02%1.16%190.05%(一)数控机床业务收缩,公司实施重大资产出售报告期内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剥离数控机床业务。公司向持股5%以上股东周文元先生控制的广东元元科技有限公司出售持有的广东润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具体内容详见2023年12月6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的相关公告。相关议案经公司于2023年12月21日召开的2023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目前正在实施中。报告期内公司数控机床板块业务收缩,延续了亏损态势,产销量、毛利率水平同比下降,应收账款回笼不及预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会计政策规定,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范围为2亿元至3.66亿元。本次商誉减值后,公司账面商誉余额范围0至1.66亿元。报告期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导致长账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按照审慎原则,公司拟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约2亿元至3亿元。(二)港机业务平稳向好发展报告期内港机业务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主要系2022年新加坡港务集团(简称“PSA”)一期项目的集中交付确认收入5.23亿元。报告期内PSA二期项目正按计划推进生产。同时,随着近两年航运市场向好,公司抢抓国内外码头港机设备升级改造机遇,港机招投标量出现一定增长,公司在手港机订单较为充足,其中,公司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简称“PSA国际”)签订了《采购框架协议》,公司成为PSA国际轨道吊(RMG)、轮胎吊(RTG)及堆垛起重机设备的优选投标人,业务服务范围包括PSA国际旗下所有码头。(三)光伏电池组件业务尚未提供盈利2023年3月以来,公司拓展光伏电池组件业务,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升级。公司在徐州沛县投资建设首个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并创纪录快速完成首批生产线落地及首块光伏电池片下线。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处于新基地建设及产能爬坡阶段,进入2023年四季度,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滑严重,电池片价格快速下降,该业务板块尚未对报告期提供业绩支持,盈利能力短期承压。预减14.76亿2024-01-31
    2023-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55,000万元至82,000万元。-8.2亿~-5.5亿-337.65%-193.54%-1922.89%-1172.68%(一)数控机床业务收缩,公司实施重大资产出售报告期内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剥离数控机床业务。公司向持股5%以上股东周文元先生控制的广东元元科技有限公司出售持有的广东润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具体内容详见2023年12月6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的相关公告。相关议案经公司于2023年12月21日召开的2023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目前正在实施中。报告期内公司数控机床板块业务收缩,延续了亏损态势,产销量、毛利率水平同比下降,应收账款回笼不及预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会计政策规定,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范围为2亿元至3.66亿元。本次商誉减值后,公司账面商誉余额范围0至1.66亿元。报告期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导致长账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按照审慎原则,公司拟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约2亿元至3亿元。(二)港机业务平稳向好发展报告期内港机业务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主要系2022年新加坡港务集团(简称“PSA”)一期项目的集中交付确认收入5.23亿元。报告期内PSA二期项目正按计划推进生产。同时,随着近两年航运市场向好,公司抢抓国内外码头港机设备升级改造机遇,港机招投标量出现一定增长,公司在手港机订单较为充足,其中,公司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简称“PSA国际”)签订了《采购框架协议》,公司成为PSA国际轨道吊(RMG)、轮胎吊(RTG)及堆垛起重机设备的优选投标人,业务服务范围包括PSA国际旗下所有码头。(三)光伏电池组件业务尚未提供盈利2023年3月以来,公司拓展光伏电池组件业务,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升级。公司在徐州沛县投资建设首个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并创纪录快速完成首批生产线落地及首块光伏电池片下线。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处于新基地建设及产能爬坡阶段,进入2023年四季度,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滑严重,电池片价格快速下降,该业务板块尚未对报告期提供业绩支持,盈利能力短期承压。增亏-1.87亿2024-01-31
    2023-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5,000万元至82,000万元。-8.2亿~-5.5亿-359.16%-207.98%-1966.1%-1210.96%(一)数控机床业务收缩,公司实施重大资产出售报告期内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剥离数控机床业务。公司向持股5%以上股东周文元先生控制的广东元元科技有限公司出售持有的广东润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具体内容详见2023年12月6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的相关公告。相关议案经公司于2023年12月21日召开的2023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目前正在实施中。报告期内公司数控机床板块业务收缩,延续了亏损态势,产销量、毛利率水平同比下降,应收账款回笼不及预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会计政策规定,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范围为2亿元至3.66亿元。本次商誉减值后,公司账面商誉余额范围0至1.66亿元。报告期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导致长账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按照审慎原则,公司拟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约2亿元至3亿元。(二)港机业务平稳向好发展报告期内港机业务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主要系2022年新加坡港务集团(简称“PSA”)一期项目的集中交付确认收入5.23亿元。报告期内PSA二期项目正按计划推进生产。同时,随着近两年航运市场向好,公司抢抓国内外码头港机设备升级改造机遇,港机招投标量出现一定增长,公司在手港机订单较为充足,其中,公司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简称“PSA国际”)签订了《采购框架协议》,公司成为PSA国际轨道吊(RMG)、轮胎吊(RTG)及堆垛起重机设备的优选投标人,业务服务范围包括PSA国际旗下所有码头。(三)光伏电池组件业务尚未提供盈利2023年3月以来,公司拓展光伏电池组件业务,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升级。公司在徐州沛县投资建设首个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并创纪录快速完成首批生产线落地及首块光伏电池片下线。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处于新基地建设及产能爬坡阶段,进入2023年四季度,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滑严重,电池片价格快速下降,该业务板块尚未对报告期提供业绩支持,盈利能力短期承压。增亏-1.79亿2024-01-31
    2023-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3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5458元至0.8137元。-0.8137~-0.5458--1970.9%-1214.12%(一)数控机床业务收缩,公司实施重大资产出售报告期内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剥离数控机床业务。公司向持股5%以上股东周文元先生控制的广东元元科技有限公司出售持有的广东润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具体内容详见2023年12月6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的相关公告。相关议案经公司于2023年12月21日召开的2023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目前正在实施中。报告期内公司数控机床板块业务收缩,延续了亏损态势,产销量、毛利率水平同比下降,应收账款回笼不及预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会计政策规定,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范围为2亿元至3.66亿元。本次商誉减值后,公司账面商誉余额范围0至1.66亿元。报告期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导致长账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按照审慎原则,公司拟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约2亿元至3亿元。(二)港机业务平稳向好发展报告期内港机业务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主要系2022年新加坡港务集团(简称“PSA”)一期项目的集中交付确认收入5.23亿元。报告期内PSA二期项目正按计划推进生产。同时,随着近两年航运市场向好,公司抢抓国内外码头港机设备升级改造机遇,港机招投标量出现一定增长,公司在手港机订单较为充足,其中,公司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简称“PSA国际”)签订了《采购框架协议》,公司成为PSA国际轨道吊(RMG)、轮胎吊(RTG)及堆垛起重机设备的优选投标人,业务服务范围包括PSA国际旗下所有码头。(三)光伏电池组件业务尚未提供盈利2023年3月以来,公司拓展光伏电池组件业务,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升级。公司在徐州沛县投资建设首个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并创纪录快速完成首批生产线落地及首块光伏电池片下线。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处于新基地建设及产能爬坡阶段,进入2023年四季度,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滑严重,电池片价格快速下降,该业务板块尚未对报告期提供业绩支持,盈利能力短期承压。增亏-0.182024-01-31
    2023-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0万元至5,000万元。-5000万~0-276.82%-100%-426.55%-200%公司上半年业绩同比出现亏损主要是由于数控机床业务下游消费电子代加工行业开工率走低,机床设备投资需求不足,导致公司机床业务产销量和毛利率水平出现同比下降,进而导致亏损。公司其他方面,港机业务平稳增长,高效光伏电池片项目投建正常推进。首亏2828万2023-07-15
    2023-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0万元至5,000万元。-5000万~0-264.52%-100%-398.97%-200%公司上半年业绩同比出现亏损主要是由于数控机床业务下游消费电子代加工行业开工率走低,机床设备投资需求不足,导致公司机床业务产销量和毛利率水平出现同比下降,进而导致亏损。公司其他方面,港机业务平稳增长,高效光伏电池片项目投建正常推进。首亏3039万2023-07-15
    2023-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3年1-6月每股收益亏损:0元至0.0496元。-0.0496~0--399.2%-200%公司上半年业绩同比出现亏损主要是由于数控机床业务下游消费电子代加工行业开工率走低,机床设备投资需求不足,导致公司机床业务产销量和毛利率水平出现同比下降,进而导致亏损。公司其他方面,港机业务平稳增长,高效光伏电池片项目投建正常推进。首亏0.032023-07-15
    2022-12-31营业收入预计2022年1-12月营业收入:130,000万元至170,000万元。13亿~17亿-81.58%-75.92%265.61%530.64%(一)合并范围发生变化公司于2021年10月完成出售供应链服务业务事项,导致2021年报合并范围仍然包括当年前三季度供应链服务业务的营业收入约62.22亿元,业务剥离后,公司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剔除同比口径影响,2022年制造业务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50%~100%,合并净利润同比大幅减亏。(二)港机业务收入增长幅度较大随着二期海外重大项目的招投标及合同签订,以及一期海外重大项目的交付,公司海外市场开拓形势良好,同时2022年国内港机招投标市场快速恢复,公司港机业务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且2022年度原材料成本压力有所缓解,盈利能力有所回升。(三)数控机床业务受下游需求不利影响2022年由于疫情形势及管控原因,国内部分地区商业和生产活动受限,消费电子产业景气度较低迷,受需求影响,公司数控机床业务开工率较去年同期出现一定的下降;在行业供需形势背景下,报告期内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按照审慎原则,公司拟计提部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导致该业务板块出现一定的亏损。预减70.59亿2023-01-31
    2022-12-31扣除后营业收入预计2022年1-12月扣除后营业收入:130,000万元至170,000万元。13亿~17亿--(一)合并范围发生变化公司于2021年10月完成出售供应链服务业务事项,导致2021年报合并范围仍然包括当年前三季度供应链服务业务的营业收入约62.22亿元,业务剥离后,公司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剔除同比口径影响,2022年制造业务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50%~100%,合并净利润同比大幅减亏。(二)港机业务收入增长幅度较大随着二期海外重大项目的招投标及合同签订,以及一期海外重大项目的交付,公司海外市场开拓形势良好,同时2022年国内港机招投标市场快速恢复,公司港机业务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且2022年度原材料成本压力有所缓解,盈利能力有所回升。(三)数控机床业务受下游需求不利影响2022年由于疫情形势及管控原因,国内部分地区商业和生产活动受限,消费电子产业景气度较低迷,受需求影响,公司数控机床业务开工率较去年同期出现一定的下降;在行业供需形势背景下,报告期内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按照审慎原则,公司拟计提部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导致该业务板块出现一定的亏损。预减69.59亿2023-01-31
    2022-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2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1389元至0.1786元。-0.1786~-0.1389--1230.14%-958.22%(一)合并范围发生变化公司于2021年10月完成出售供应链服务业务事项,导致2021年报合并范围仍然包括当年前三季度供应链服务业务的营业收入约62.22亿元,业务剥离后,公司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剔除同比口径影响,2022年制造业务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50%~100%,合并净利润同比大幅减亏。(二)港机业务收入增长幅度较大随着二期海外重大项目的招投标及合同签订,以及一期海外重大项目的交付,公司海外市场开拓形势良好,同时2022年国内港机招投标市场快速恢复,公司港机业务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且2022年度原材料成本压力有所缓解,盈利能力有所回升。(三)数控机床业务受下游需求不利影响2022年由于疫情形势及管控原因,国内部分地区商业和生产活动受限,消费电子产业景气度较低迷,受需求影响,公司数控机床业务开工率较去年同期出现一定的下降;在行业供需形势背景下,报告期内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按照审慎原则,公司拟计提部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导致该业务板块出现一定的亏损。减亏-1.402023-01-31
    2022-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4,000万元至18,000万元。-1.8亿~-1.4亿87.33%90.14%-959.74%-737.01%(一)合并范围发生变化公司于2021年10月完成出售供应链服务业务事项,导致2021年报合并范围仍然包括当年前三季度供应链服务业务的营业收入约62.22亿元,业务剥离后,公司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剔除同比口径影响,2022年制造业务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50%~100%,合并净利润同比大幅减亏。(二)港机业务收入增长幅度较大随着二期海外重大项目的招投标及合同签订,以及一期海外重大项目的交付,公司海外市场开拓形势良好,同时2022年国内港机招投标市场快速恢复,公司港机业务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且2022年度原材料成本压力有所缓解,盈利能力有所回升。(三)数控机床业务受下游需求不利影响2022年由于疫情形势及管控原因,国内部分地区商业和生产活动受限,消费电子产业景气度较低迷,受需求影响,公司数控机床业务开工率较去年同期出现一定的下降;在行业供需形势背景下,报告期内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按照审慎原则,公司拟计提部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导致该业务板块出现一定的亏损。减亏-14.21亿2023-01-31
    2022-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000万元至18,000万元。-1.8亿~-1.4亿87.21%90.05%-1234.9%-962.1%(一)合并范围发生变化公司于2021年10月完成出售供应链服务业务事项,导致2021年报合并范围仍然包括当年前三季度供应链服务业务的营业收入约62.22亿元,业务剥离后,公司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剔除同比口径影响,2022年制造业务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50%~100%,合并净利润同比大幅减亏。(二)港机业务收入增长幅度较大随着二期海外重大项目的招投标及合同签订,以及一期海外重大项目的交付,公司海外市场开拓形势良好,同时2022年国内港机招投标市场快速恢复,公司港机业务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且2022年度原材料成本压力有所缓解,盈利能力有所回升。(三)数控机床业务受下游需求不利影响2022年由于疫情形势及管控原因,国内部分地区商业和生产活动受限,消费电子产业景气度较低迷,受需求影响,公司数控机床业务开工率较去年同期出现一定的下降;在行业供需形势背景下,报告期内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按照审慎原则,公司拟计提部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导致该业务板块出现一定的亏损。减亏-14.08亿2023-01-31
    2021-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0,000万元至160,000万元。-16亿~-12亿-49.08%-11.81%-1133.32%-809.47%(一)计提存货及坏账减值损失报告期内上游大宗商品涨价幅度较大,公司港机业务的原材料、港口租赁以及海上运输成本出现大幅度上涨,海内外疫情导致部分项目延迟交付亦加重了成本上升压力;另外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部分以美元定价的海外重要项目将产生较大比例的汇兑损失。基于以上,公司港机业务存货发生减值迹象,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报告期内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导致两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按照审慎原则,公司拟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二)计提大额商誉减值报告期内国内数控机床市场和上下游经营环境较上年出现一定的改善,但受国内外疫情、国际贸易摩擦以及消费电子创新周期的综合影响,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星科技”)所处细分领域的行业竞争较疫情前仍趋于加剧,公司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亦导致两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公司根据审慎原则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减值损失,导致润星科技盈利能力低于前次预测。公司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及行业政策变化等因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会计政策规定,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范围为100,000万元至130,000万元。本次商誉减值后,公司账面商誉余额范围1.18亿元至4.18亿元。增亏-10.73亿2022-01-26
    2021-12-31营业收入预计2021年1-12月营业收入:650,000万元至750,000万元。65亿~75亿-14.86%-1.76%-114.29%-78.05%(一)计提存货及坏账减值损失报告期内上游大宗商品涨价幅度较大,公司港机业务的原材料、港口租赁以及海上运输成本出现大幅度上涨,海内外疫情导致部分项目延迟交付亦加重了成本上升压力;另外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部分以美元定价的海外重要项目将产生较大比例的汇兑损失。基于以上,公司港机业务存货发生减值迹象,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报告期内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导致两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按照审慎原则,公司拟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二)计提大额商誉减值报告期内国内数控机床市场和上下游经营环境较上年出现一定的改善,但受国内外疫情、国际贸易摩擦以及消费电子创新周期的综合影响,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星科技”)所处细分领域的行业竞争较疫情前仍趋于加剧,公司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亦导致两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公司根据审慎原则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减值损失,导致润星科技盈利能力低于前次预测。公司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及行业政策变化等因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会计政策规定,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范围为100,000万元至130,000万元。本次商誉减值后,公司账面商誉余额范围1.18亿元至4.18亿元。略减76.35亿2022-01-26
    2021-12-31扣除后营业收入预计2021年1-12月扣除后营业收入:650,000万元至750,000万元。65亿~75亿--(一)计提存货及坏账减值损失报告期内上游大宗商品涨价幅度较大,公司港机业务的原材料、港口租赁以及海上运输成本出现大幅度上涨,海内外疫情导致部分项目延迟交付亦加重了成本上升压力;另外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部分以美元定价的海外重要项目将产生较大比例的汇兑损失。基于以上,公司港机业务存货发生减值迹象,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报告期内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导致两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按照审慎原则,公司拟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二)计提大额商誉减值报告期内国内数控机床市场和上下游经营环境较上年出现一定的改善,但受国内外疫情、国际贸易摩擦以及消费电子创新周期的综合影响,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星科技”)所处细分领域的行业竞争较疫情前仍趋于加剧,公司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亦导致两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公司根据审慎原则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减值损失,导致润星科技盈利能力低于前次预测。公司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及行业政策变化等因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会计政策规定,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范围为100,000万元至130,000万元。本次商誉减值后,公司账面商誉余额范围1.18亿元至4.18亿元。略减76.33亿2022-01-26
    2021-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18,000万元至158,000万元。-15.8亿~-11.8亿-42.86%-6.69%-1481.39%-1067.26%(一)计提存货及坏账减值损失报告期内上游大宗商品涨价幅度较大,公司港机业务的原材料、港口租赁以及海上运输成本出现大幅度上涨,海内外疫情导致部分项目延迟交付亦加重了成本上升压力;另外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部分以美元定价的海外重要项目将产生较大比例的汇兑损失。基于以上,公司港机业务存货发生减值迹象,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报告期内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导致两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按照审慎原则,公司拟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二)计提大额商誉减值报告期内国内数控机床市场和上下游经营环境较上年出现一定的改善,但受国内外疫情、国际贸易摩擦以及消费电子创新周期的综合影响,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星科技”)所处细分领域的行业竞争较疫情前仍趋于加剧,公司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亦导致两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公司根据审慎原则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减值损失,导致润星科技盈利能力低于前次预测。公司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及行业政策变化等因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会计政策规定,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范围为100,000万元至130,000万元。本次商誉减值后,公司账面商誉余额范围1.18亿元至4.18亿元。增亏-11.06亿2022-01-26
    2021-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1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1.1908元至1.5878元。-1.5878~-1.1908--1134.04%-809.96%(一)计提存货及坏账减值损失报告期内上游大宗商品涨价幅度较大,公司港机业务的原材料、港口租赁以及海上运输成本出现大幅度上涨,海内外疫情导致部分项目延迟交付亦加重了成本上升压力;另外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部分以美元定价的海外重要项目将产生较大比例的汇兑损失。基于以上,公司港机业务存货发生减值迹象,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报告期内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导致两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按照审慎原则,公司拟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二)计提大额商誉减值报告期内国内数控机床市场和上下游经营环境较上年出现一定的改善,但受国内外疫情、国际贸易摩擦以及消费电子创新周期的综合影响,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星科技”)所处细分领域的行业竞争较疫情前仍趋于加剧,公司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亦导致两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公司根据审慎原则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减值损失,导致润星科技盈利能力低于前次预测。公司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及行业政策变化等因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会计政策规定,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范围为100,000万元至130,000万元。本次商誉减值后,公司账面商誉余额范围1.18亿元至4.18亿元。增亏-1.062022-01-26
    2021-09-30每股收益预计2021年1-9月每股收益亏损:0.0595元至0.0794元。-0.0794~-0.0595--674.43%-583.56%本报告期内公司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导致两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截至三季度末相应的坏账准备较去年末增加了约1.3亿元,坏账减值损失导致前三季度业绩出现亏损。首亏0.092021-10-15
    2021-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000万元至8,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165%至187%。-8000万~-6000万-187%-165%-673.5%-583.04%本报告期内公司整体应收账款的账龄递延导致两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规模有所增长,截至三季度末相应的坏账准备较去年末增加了约1.3亿元,坏账减值损失导致前三季度业绩出现亏损。首亏9238万2021-10-15
    2020-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70,000万元至97,000万元。-9.7亿~-7亿-403.5%-319.02%-3297.15%-2467.13%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高端装备制造板块的收入确认存在一定的延迟,海外疫情的加剧导致港机业务海外市场开拓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国内抗疫政策的严格执行,公司制造板块产能利用率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2、受国际贸易摩擦、“芯片断供”等事件的影响,中国部分国产手机品牌的代工需求出现大幅下滑,相关产业链的开工率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直接影响设备投资需求;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润星科技的主要直销客户集中在国产手机品牌代工产业链中,下游较低的开工率对润星科技的新增业务开展和应收账款回款产生不利的影响,综合因素导致润星科技业绩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会计政策规定,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范围为70,000万元至90,000万元。本次商誉减值后,公司账面商誉余额范围13.45亿元至15.46亿元。首亏3.20亿2021-01-20
    2020-12-31营业收入预计2020年1-12月营业收入:1,100,000万元至1,250,000万元。110亿~125亿-19.63%-8.67%153.93%222.23%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高端装备制造板块的收入确认存在一定的延迟,海外疫情的加剧导致港机业务海外市场开拓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国内抗疫政策的严格执行,公司制造板块产能利用率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2、受国际贸易摩擦、“芯片断供”等事件的影响,中国部分国产手机品牌的代工需求出现大幅下滑,相关产业链的开工率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直接影响设备投资需求;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润星科技的主要直销客户集中在国产手机品牌代工产业链中,下游较低的开工率对润星科技的新增业务开展和应收账款回款产生不利的影响,综合因素导致润星科技业绩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会计政策规定,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范围为70,000万元至90,000万元。本次商誉减值后,公司账面商誉余额范围13.45亿元至15.46亿元。略减136.9亿2021-01-20
    2020-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0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675元至0.942元。-0.942~-0.675--3149.26%-2361.65%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高端装备制造板块的收入确认存在一定的延迟,海外疫情的加剧导致港机业务海外市场开拓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国内抗疫政策的严格执行,公司制造板块产能利用率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2、受国际贸易摩擦、“芯片断供”等事件的影响,中国部分国产手机品牌的代工需求出现大幅下滑,相关产业链的开工率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直接影响设备投资需求;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润星科技的主要直销客户集中在国产手机品牌代工产业链中,下游较低的开工率对润星科技的新增业务开展和应收账款回款产生不利的影响,综合因素导致润星科技业绩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会计政策规定,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范围为70,000万元至90,000万元。本次商誉减值后,公司账面商誉余额范围13.45亿元至15.46亿元。首亏0.352021-01-20
    2020-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8,000万元至95,000万元。-9.5亿~-6.8亿-366.12%-290.49%-3149.18%-2359.37%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高端装备制造板块的收入确认存在一定的延迟,海外疫情的加剧导致港机业务海外市场开拓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国内抗疫政策的严格执行,公司制造板块产能利用率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2、受国际贸易摩擦、“芯片断供”等事件的影响,中国部分国产手机品牌的代工需求出现大幅下滑,相关产业链的开工率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直接影响设备投资需求;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润星科技的主要直销客户集中在国产手机品牌代工产业链中,下游较低的开工率对润星科技的新增业务开展和应收账款回款产生不利的影响,综合因素导致润星科技业绩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会计政策规定,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范围为70,000万元至90,000万元。本次商誉减值后,公司账面商誉余额范围13.45亿元至15.46亿元。首亏3.57亿2021-01-20
    2019-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9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0,784.49万元至38,480.61万元,同比上年增长:0%至25%。3.0784亿~3.8481亿0%25%123.43%245.98%下半年以来,公司数控机床业务的订单交付情况较上半年出现明显的改善,随着国内5G建设的提速以及消费电子领域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数控机床业务于第四季度起进入产销旺季,预计第四季度的月均发货量较前三季度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略增3.08亿2019-11-29
    2019-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9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6,000万元至18,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47.81%至53.61%。1.6亿~1.8亿-53.61%-47.81%-13.03%18.45%年初以来,公司数控机床业务下游行业的设备投资整体较为低迷,导致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较去年同期同比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预减3.45亿2019-10-14
    2019-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9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0,000万元-13,000万元,同比上期下降:60.34%-48.44%1亿~1.3亿-60.34%-48.44%42.74%115.56%年初以来,公司来自消费电子及通信行业的新增设备订单有所恢复性增长,二季度订单交付环比出现明显回升,但是受宏观环境和通信技术升级换代的影响,下游行业的整体设备投资仍较为低迷,导致公司整体上半年的收入确认较去年同期仍有一定幅度的下降。预减2.52亿2019-07-10
    2019-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9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000万元-50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2.65%-77.59%。3000万~5000万-77.59%-62.65%180.95%234.92%受宏观环境和无线通信升级换代的影响,2018年下半年以来围绕消费电子行业的设备投资有所放缓,导致今年一季度存量订单交付较少,收入确认与2018年一季度同期集中交付相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预减1.34亿2019-03-30
    2018-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8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0,500万元-32,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18%-146.34%3.05亿~3.25亿131.18%146.34%-143.01%-121.45%受宏观经济前景总体疲软影响,以及4G至5G转换期内智能手机需求下降,进而传导至相关设备的需求放缓。预增1.32亿2019-01-26
    2018-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8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8,089.44万元-43,026.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0%-1,730%。3.8089亿~4.3027亿1520%1730%8.88%50.62%公司落实高端化、智能化战略,新增全资子公司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务。(注:由于公司在2017年完成对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同时,公司2017年三季度盈利基数相对较小,导致本次预测幅度变化区间较大。预增2351万2018-08-28
    2018-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7,218.08万元-30,210.13万元,同比增长1,310.00%-1,465.00%。2.7218亿~3.021亿1310%1465%3.34%25.69%公司落实高端化、智能化战略,新增全资子公司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务。预增1930万2018-04-25
    2018-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8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4313.09万元-15691.8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99.59%至2750%1.4313亿~1.5692亿2499.59%2750%32.01%44.73%公司落实高端化、智能化战略,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务利润快速释放。预增550.6万2018-02-07
    2017-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3,373.06万元-14,858.95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350.00%至400.00%1.3373亿~1.4859亿350%400%2519%2872.08%公司落实高端化、智能化战略,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取得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主要系报告期内新增润星科技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利润所致。预增2972万2017-10-25
    2017-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64.59至2,245.8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10.00%至40.00%1765万~2246万10%40%-112.01%-77.14%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初步预计业绩变动幅度在上述区间内。略增1604万2017-08-28
    2017-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515.87万元-2,122.2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00%-40.00%1516万~2122万0%40%75.32%185.44%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初步预计业绩变动幅度在上述区间内。略增1516万2017-04-28
    2017-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12.43万元-562.4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0%-50%412.4万~562.4万10%50%-69.84%-58.88%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初步预计业绩变动幅度在上述区间内。略增374.9万2017-03-23
    2016-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6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191.08万元-3,067.51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0%-40%2191万~3068万0%40%564.64%1557.15%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初步预计业绩变动幅度在上述区间内。略增2191万2016-10-27
    2016-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6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268万元-1,729.1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0%-50%1268万~1729万10%50%-121.72%-81.31%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初步预计业绩变动幅度在上述区间内。略增1153万2016-08-22
    2016-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6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215.42万元-1,620.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0%1215万~1621万20%60%124.17%232.22%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初步预计业绩变动幅度在上述区间内。预增1013万2016-04-25
    2016-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6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95.80万元至386.82万元,比上年同期:30%至70%。295.8万~386.8万30%70%-71.51%-62.75%报告期内公司整体业务规模快速增长、部分出口订单的业绩释放,使公司业绩在报告期内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预增227.5万2016-03-30
    2015-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5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0.63万元至2,471.36万元,同比上年增长70%-110%2001万~2471万70%110%506.18%842.71%公司及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销售规模较预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预增1177万2016-01-29
    2015-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5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939.2万元-1,174万元,比上年同期:100%至150%939.2万~1174万100%150%-109.38%-79.48%集装箱装卸设备业务稳定,子公司不锈钢业务的业绩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预增469.6万2015-08-28
    2015-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941.59万元—1145.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至125%941.6万~1145万85%125%213.81%303.29%公司及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销售规模较预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预增509.0万2015-07-08
    2015-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5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07.97 万元 240.46 万元,比上年同期:60%至 85%208万~240.5万60%85%-70.59%-66%1、受利好政策的刺激,主业经营环境趋向好转,产能利用率提高,收入同比增长;2、下游客户资金回拢好于预期,对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积极影响。预增130.0万2015-04-14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