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数据
    此功能登录后可查看,请点击登录
    尚无内容,请点击标题右侧☆添加后查看
    • 最新价 -
    • 涨跌 -
    • 涨跌幅 -
    • 换手 -
    • 总手 -
    • 金额 -
    • 业绩报表
    • 业绩快报
    • 业绩预告
    • 预约披露时间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
    • 现金流量表
    截止日期
    预测指标
    业绩变动
    预测数值(元)
    业绩变动同比
    业绩变动环比
    业绩变动原因
    预告
    类型
    上年同期值(元)
    公告日期
    2024-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29,000万元至134,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54%至60%,同比上年增长45,000万元至50,000万元。12.9亿~13.4亿54%60%-40.72%-34.55%2024年以来,国内外出行市场较去年同期均呈现显著恢复态势,促使公司主营业务大幅改善。国内市场,受益于航线结构和旅客结构改善等因素,公司国内航线上半年表现较好,运力投放同比增长13.3%,客座率达到91.7%,较去年同期上升2.7个百分点。其中,节假日期间旺盛的因私需求成为出行旺季盈利增长的最大保障,春节及五一黄金周、清明及端午小长假,公司均实现运力投放和旅客运输量历史同期新高;同时,商务航线和商务客源的增加也帮助公司在淡季及平季实现更好的收益稳定性。国际市场,受益于目的地国家汇率贬值、签证便利度提升及负面舆情改善等,观光、休闲、度假等传统客群出境游热情显著恢复,需求释放节奏整体快于供给恢复,尤其在出行旺季创造了更好的经营环境。公司也顺应市场需求,上半年国际航线运力投放同比增长89.4%,客座率达到89.7%,较去年同期上升9.6个百分点。预增8.38亿2024-07-10
    2024-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28,000万元至133,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8%至75%,同比上年增长52,000万元至57,000万元。12.8亿~13.3亿68%75%-41.96%-35.79%2024年以来,国内外出行市场较去年同期均呈现显著恢复态势,促使公司主营业务大幅改善。国内市场,受益于航线结构和旅客结构改善等因素,公司国内航线上半年表现较好,运力投放同比增长13.3%,客座率达到91.7%,较去年同期上升2.7个百分点。其中,节假日期间旺盛的因私需求成为出行旺季盈利增长的最大保障,春节及五一黄金周、清明及端午小长假,公司均实现运力投放和旅客运输量历史同期新高;同时,商务航线和商务客源的增加也帮助公司在淡季及平季实现更好的收益稳定性。国际市场,受益于目的地国家汇率贬值、签证便利度提升及负面舆情改善等,观光、休闲、度假等传统客群出境游热情显著恢复,需求释放节奏整体快于供给恢复,尤其在出行旺季创造了更好的经营环境。公司也顺应市场需求,上半年国际航线运力投放同比增长89.4%,客座率达到89.7%,较去年同期上升9.6个百分点。预增7.57亿2024-07-10
    2023-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200,000万元至235,000万元。20亿~23.5亿162.59%173.54%-131.6%-112.34%2023年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大众出行意愿高涨,国内积压需求得到较好释放,国际及地区航线稳步恢复,促使公司主营业务大幅改善,实现扭亏为盈。全年公司实现投入可用座位公里较2022年和2019年分别增长56.4%和8.6%,载运旅客人次超过2,400万人次,较2022年和2019年分别增长77.4%和7.8%,均创公司开航以来最高。因私需求逐步成为航空出行市场最大的驱动力,尤其在春运、暑运、黄金周和小长假旺季为公司带来可靠的业绩贡献,而商务航线的增加和商务客源的复苏也为公司带来了更好的业绩稳定性。全年公司国际及地区航线虽然尚未恢复到较高水平,但随着近期签证和出入境政策的持续优化,以及需求的自然恢复都将刺激出入境旅客的快速增长。公司也将在泰国、日本和韩国三大传统优势航线上持续恢复乃至加大运力投放,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境外出行需求创造更多便利和选择,也将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更大助力。扭亏-31.96亿2024-01-31
    2023-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10,000万元至240,000万元。21亿~24亿169.17%179.06%-131.4%-115.08%2023年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大众出行意愿高涨,国内积压需求得到较好释放,国际及地区航线稳步恢复,促使公司主营业务大幅改善,实现扭亏为盈。全年公司实现投入可用座位公里较2022年和2019年分别增长56.4%和8.6%,载运旅客人次超过2,400万人次,较2022年和2019年分别增长77.4%和7.8%,均创公司开航以来最高。因私需求逐步成为航空出行市场最大的驱动力,尤其在春运、暑运、黄金周和小长假旺季为公司带来可靠的业绩贡献,而商务航线的增加和商务客源的复苏也为公司带来了更好的业绩稳定性。全年公司国际及地区航线虽然尚未恢复到较高水平,但随着近期签证和出入境政策的持续优化,以及需求的自然恢复都将刺激出入境旅客的快速增长。公司也将在泰国、日本和韩国三大传统优势航线上持续恢复乃至加大运力投放,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境外出行需求创造更多便利和选择,也将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更大助力。扭亏-30.36亿2024-01-31
    2023-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62,000万元至80,000万元。6.2亿~8亿147.21%160.91%-17.95%34.9%2023年以来,多重外界客观不利因素显著缓和,大众旅行意愿得以释放,中国民航业迎来了复苏拐点,促使公司主营业务大幅改善。国内积压需求得到较好释放,上半年公司国内航线投入可用座位公里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40%,客座率持续回升,2023年6月达到上半年月度高点91.32%。同时,国际及地区航线运力投放及需求也在稳步恢复,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投入国际及地区航线可用座位公里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近五成,客座率亦于2023年6月回升至83.55%,其中,地区航线客座率于2023年6月率先实现月度同比2019年提升。从淡旺季角度来看,公司淡季经营表现随着经济复苏的节奏逐步恢复,而旺季出行需求的爆发不容小觑,五一长假及端午小长假的表现,尤其是国内航线需求的增长是上半年业绩改善的重要因素,而下半年暑运及中秋、国庆长假期间的量价增长亦将值得期待。扭亏-13.13亿2023-07-15
    2023-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65,000万元至85,000万元。6.5亿~8.5亿152.19%168.25%-17.2%39.05%2023年以来,多重外界客观不利因素显著缓和,大众旅行意愿得以释放,中国民航业迎来了复苏拐点,促使公司主营业务大幅改善。国内积压需求得到较好释放,上半年公司国内航线投入可用座位公里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40%,客座率持续回升,2023年6月达到上半年月度高点91.32%。同时,国际及地区航线运力投放及需求也在稳步恢复,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投入国际及地区航线可用座位公里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近五成,客座率亦于2023年6月回升至83.55%,其中,地区航线客座率于2023年6月率先实现月度同比2019年提升。从淡旺季角度来看,公司淡季经营表现随着经济复苏的节奏逐步恢复,而旺季出行需求的爆发不容小觑,五一长假及端午小长假的表现,尤其是国内航线需求的增长是上半年业绩改善的重要因素,而下半年暑运及中秋、国庆长假期间的量价增长亦将值得期待。扭亏-12.45亿2023-07-15
    2022-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245,000万元至270,000万元。-27亿~-24.5亿-2357.55%-2130%-65.16%-17.35%2022年,新冠疫情对民航行业影响的深度和持续性超出预期,主流毒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特点主要为潜伏期更短、隐匿性更强、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年初以来该变异毒株在全国各地快速传播并造成大量病例,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了重大影响。二季度开始,国内本土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多,上海、兰州、西安、新疆、三亚等地均被疫情所波及,其中,上海作为公司的主基地更是在二季度面临着长时间的疫情管控,爆发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是空前的,对公司航空运输主营业务的开展造成了重大打击,日航班量和在册日利用率小时均创下开航以来最低。之后公司凭借航网纵深的优势,多部门通力协作,抓住6月及7月的疫情缓和期迅速投入生产,有效缓解疫情带来的经营压力,于7月初一举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航班量,并实现单日盈利。然而需求恢复再次因为疫情在兰州、三亚、新疆、四川等热门旅游目的地大面积扩散而被打断,其后低位运行一直持续至四季度。2022年全年,公司主要经营指标下滑幅度较大,其中飞机日利用率和客座率水平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大约34%和8个百分点,从而使得主营业务业绩亏损。2022年1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先后发布“新十条”防疫政策和《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标志着中国民航业迎来复苏拐点。尽管政策调整后,短期客流因全国范围的大面积感染而减少,但随着各地疫情逐步过峰,国内积压需求得到较好的释放,公司也迎来了疫情以来首个盈利的半程春运。同时,随着解除“五个一”、一国一策以及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等出入境管控措施,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等出入境证件的办理申请,国际航空市场供需同步释放,未来一段时间,预计国际航空运输生产将保持稳步恢复态势。增亏-1.10亿2023-01-31
    2022-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35,000万元至260,000万元。-26亿~-23.5亿-6747.59%-6108.4%-75.44%-24.6%2022年,新冠疫情对民航行业影响的深度和持续性超出预期,主流毒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特点主要为潜伏期更短、隐匿性更强、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年初以来该变异毒株在全国各地快速传播并造成大量病例,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了重大影响。二季度开始,国内本土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多,上海、兰州、西安、新疆、三亚等地均被疫情所波及,其中,上海作为公司的主基地更是在二季度面临着长时间的疫情管控,爆发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是空前的,对公司航空运输主营业务的开展造成了重大打击,日航班量和在册日利用率小时均创下开航以来最低。之后公司凭借航网纵深的优势,多部门通力协作,抓住6月及7月的疫情缓和期迅速投入生产,有效缓解疫情带来的经营压力,于7月初一举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航班量,并实现单日盈利。然而需求恢复再次因为疫情在兰州、三亚、新疆、四川等热门旅游目的地大面积扩散而被打断,其后低位运行一直持续至四季度。2022年全年,公司主要经营指标下滑幅度较大,其中飞机日利用率和客座率水平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大约34%和8个百分点,从而使得主营业务业绩亏损。2022年1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先后发布“新十条”防疫政策和《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标志着中国民航业迎来复苏拐点。尽管政策调整后,短期客流因全国范围的大面积感染而减少,但随着各地疫情逐步过峰,国内积压需求得到较好的释放,公司也迎来了疫情以来首个盈利的半程春运。同时,随着解除“五个一”、一国一策以及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等出入境管控措施,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等出入境证件的办理申请,国际航空市场供需同步释放,未来一段时间,预计国际航空运输生产将保持稳步恢复态势。首亏3911万2023-01-31
    2022-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25,000万元至135,000万元。-13.5亿~-12.5亿-2079.99%-1918.51%-91.75%-70.14%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的发展和持续对航空出行市场的影响较为严重,目前的主流毒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特点主要为潜伏期更短、隐匿性更强、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并拥有较之前各种类变异毒株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今年初以来该变异毒株在天津、香港、深圳、吉林、上海等地快速传播并造成大量病例及密接者,人民群众的正常日常生活受到了重大影响。上海作为公司注册地,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作为主枢纽基地占据公司最大运力。本轮疫情在上海爆发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是空前的,对公司航空运输主营业务的开展造成了重大打击,日航班量自3月21日首次跌破百班次后,共计18天低于百班次,最低至54班次,4月份在册日利用率小时也创下开航以来最低的2.1小时,当月可用座公里数同比下降76.0%,客座率低至66.7%。在这样的极度困境下,公司展现出一如既往的调整能力,利用航网纵深的优势,多部门通力协作,迅速将飞行、乘务、机务等一线生产人员通过各种渠道调往上海以外市场,在确保防疫安全和飞行安全的前提下投入生产,有效缓解疫情带来的经营压力。4月19日后公司航班量逐步回升,5月及6月日均航班量分别回升至约160班次和270班次,在册日利用率小时分别恢复至约3.2小时及5.3小时,其中6月30日航班量超过350班次,较疫情前2019年同日下降不足9%,并于7月初一举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航班量。2022年上半年来看,公司主要经营指标下滑幅度较大,其中飞机日利用率和客座率水平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大约40%和11个百分点,从而使得主营业务业绩亏损。增亏-6193万2022-07-16
    2022-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0,000万元至130,000万元。-13亿~-12亿-12591.23%-11630.37%-97.46%-74.58%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的发展和持续对航空出行市场的影响较为严重,目前的主流毒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特点主要为潜伏期更短、隐匿性更强、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并拥有较之前各种类变异毒株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今年初以来该变异毒株在天津、香港、深圳、吉林、上海等地快速传播并造成大量病例及密接者,人民群众的正常日常生活受到了重大影响。上海作为公司注册地,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作为主枢纽基地占据公司最大运力。本轮疫情在上海爆发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是空前的,对公司航空运输主营业务的开展造成了重大打击,日航班量自3月21日首次跌破百班次后,共计18天低于百班次,最低至54班次,4月份在册日利用率小时也创下开航以来最低的2.1小时,当月可用座公里数同比下降76.0%,客座率低至66.7%。在这样的极度困境下,公司展现出一如既往的调整能力,利用航网纵深的优势,多部门通力协作,迅速将飞行、乘务、机务等一线生产人员通过各种渠道调往上海以外市场,在确保防疫安全和飞行安全的前提下投入生产,有效缓解疫情带来的经营压力。4月19日后公司航班量逐步回升,5月及6月日均航班量分别回升至约160班次和270班次,在册日利用率小时分别恢复至约3.2小时及5.3小时,其中6月30日航班量超过350班次,较疫情前2019年同日下降不足9%,并于7月初一举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航班量。2022年上半年来看,公司主要经营指标下滑幅度较大,其中飞机日利用率和客座率水平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大约40%和11个百分点,从而使得主营业务业绩亏损。首亏1041万2022-07-16
    2021-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500万元至5,200万元。3500万~5200万105.95%108.84%-183.45%-172%(一)公司于上年同期对联营企业春航日本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亏损并计提减值,致使公司2020年年度发生亏损,本年度该事项不再影响公司合并报表净利润金额。公司本年度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收到财政补贴等。(二)2021年,在“动态清零”政策环境下,国内疫情得到显著控制,各地政府将疫情常态化防控落到实处。虽然二季度末开始,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接连造成境外输入压力剧增,国内疫情多次反复,公司主要运营基地上海、深圳、石家庄、沈阳、兰州、宁波、扬州、大连等地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使得公司日常经营持续承压,但公司仍展现出了低成本航空的顽强生命力,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自身效率,主要经营指标均有所改善。2021年,公司可用座位公里、旅客运输量、客座率水平较2020年分别上升9.6%、14.6%和3.2个百分点,同时非油单位成本同比下降,客公里收益也实现同比上升。扭亏-5.88亿2022-01-28
    2021-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7,000万元至13,000万元。-1.3亿~-7000万83.75%91.25%-259.09%-207.01%(一)公司于上年同期对联营企业春航日本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亏损并计提减值,致使公司2020年年度发生亏损,本年度该事项不再影响公司合并报表净利润金额。公司本年度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收到财政补贴等。(二)2021年,在“动态清零”政策环境下,国内疫情得到显著控制,各地政府将疫情常态化防控落到实处。虽然二季度末开始,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接连造成境外输入压力剧增,国内疫情多次反复,公司主要运营基地上海、深圳、石家庄、沈阳、兰州、宁波、扬州、大连等地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使得公司日常经营持续承压,但公司仍展现出了低成本航空的顽强生命力,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自身效率,主要经营指标均有所改善。2021年,公司可用座位公里、旅客运输量、客座率水平较2020年分别上升9.6%、14.6%和3.2个百分点,同时非油单位成本同比下降,客公里收益也实现同比上升。减亏-8.00亿2022-01-28
    2020-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3,800万元至62,890万元。-6.289亿~-5.38亿-134.16%-129.22%-284.93%-249.89%(一)主营业务影响。2020年,新冠疫情在境内外的出现和持续对我国商贸活动和个人消费市场在短期内均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并对航空出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形成了暂时的抑制。二季度末开始,国内疫情基本得以稳定,但全国各地包括公司主要运营基地在内的上海、沈阳、石家庄等地均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散发或聚集性疫情,导致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恢复和增长存在压力。此外,国际疫情至今仍处于扩散阶段,持续时间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导致公司2020年度国际及地区航线可用座位公里同比下降82%,结构占比从2019年的36%下降至7%。全年来看,公司主要经营指标下滑幅度较大,其中飞机日利用率、客公里收益和客座率水平较上年分别下降大约23%、17%和11个百分点,从而使得主营业务业绩大幅下滑。(二)其他影响。公司联营企业春航日本是一家设立于日本东京的航空公司,主要股东为公司与JAPANAIRLINESCO.,LTD.,定位于低成本航空,主要经营航线为日本国内航线及日中航线,以访日中国游客为主要目标客户。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日本国内及与中国之间的国际商贸与旅游活动大幅减少,给航空运输业造成巨大冲击,2020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亦延期举行。因此,春航日本经营的国内及国际业务遭受巨大影响,2020年全年亏损,未来是否能克服市场与经营困难以及何时能实现盈利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公司于本期对春航日本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亏损,对剩余资产价值进行重新估值,并基于此计提减值,预计该事项影响公司年度合并报表净利润金额为-70,000万元到-73,088万元。若扣除该事项影响后,公司预计2020年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98万元到16,200万元。首亏18.41亿2021-01-30
    2020-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73,520万元至84,610万元。-8.461亿~-7.352亿-153.27%-146.28%-355%-302.37%(一)主营业务影响。2020年,新冠疫情在境内外的出现和持续对我国商贸活动和个人消费市场在短期内均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并对航空出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形成了暂时的抑制。二季度末开始,国内疫情基本得以稳定,但全国各地包括公司主要运营基地在内的上海、沈阳、石家庄等地均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散发或聚集性疫情,导致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恢复和增长存在压力。此外,国际疫情至今仍处于扩散阶段,持续时间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导致公司2020年度国际及地区航线可用座位公里同比下降82%,结构占比从2019年的36%下降至7%。全年来看,公司主要经营指标下滑幅度较大,其中飞机日利用率、客公里收益和客座率水平较上年分别下降大约23%、17%和11个百分点,从而使得主营业务业绩大幅下滑。(二)其他影响。公司联营企业春航日本是一家设立于日本东京的航空公司,主要股东为公司与JAPANAIRLINESCO.,LTD.,定位于低成本航空,主要经营航线为日本国内航线及日中航线,以访日中国游客为主要目标客户。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日本国内及与中国之间的国际商贸与旅游活动大幅减少,给航空运输业造成巨大冲击,2020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亦延期举行。因此,春航日本经营的国内及国际业务遭受巨大影响,2020年全年亏损,未来是否能克服市场与经营困难以及何时能实现盈利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公司于本期对春航日本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亏损,对剩余资产价值进行重新估值,并基于此计提减值,预计该事项影响公司年度合并报表净利润金额为-70,000万元到-73,088万元。若扣除该事项影响后,公司预计2020年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98万元到16,200万元。首亏15.88亿2021-01-30
    2015-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5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50%-60%13.26亿~14.15亿50%60%-78.74%-63.57%1、受益于国际原油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境内外商务以及旅游活动增长,航空市场整体需求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上升。2、公司坚持国际化战略,提高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航空运输市场的渗透率,带动国际及地区航线整体业绩上升。3、公司持续加强辅助业务产品创新和开发力度,辅助业务收入持续保持增长。预增8.84亿2016-01-27
    2015-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30%至150%6.2274亿~6.7689亿130%150%44.86%66.15%1、2015年上半年,受益于国际原油价格长期于低位盘桓,境内外旅游增长、以及“一带一路”产生的跨国商务需求,航空市场整体需求大幅度上升。2、公司坚持东北亚战略,提高在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航空运输市场的渗透率,并带动国际及地区航线整体业绩大幅上升。3、公司持续加强辅助业务产品创新和开发,辅助业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预增2.71亿2015-07-21
    2015-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5年1-3月业绩较上年同期无重大变化1.7369亿--23.39%-续盈1.74亿2015-01-20
    2014-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4年1-12月业绩较上年同期无重大变化7.3223亿--80.67%-续盈7.32亿201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