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数据
    此功能登录后可查看,请点击登录
    尚无内容,请点击标题右侧☆添加后查看
    • 最新价 -
    • 涨跌 -
    • 涨跌幅 -
    • 换手 -
    • 总手 -
    • 金额 -
    • 业绩报表
    • 业绩快报
    • 业绩预告
    • 预约披露时间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
    • 现金流量表
    截止日期
    预测指标
    业绩变动
    预测数值(元)
    业绩变动同比
    业绩变动环比
    业绩变动原因
    预告
    类型
    上年同期值(元)
    公告日期
    2024-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260,000万元至290,000万元。-29亿~-26亿0.5%10.79%-92.5%-43.66%(一)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两轮主业,持续优化整合业务结构,主动退出非主业和对主业赋能不强且持续亏损的业务,公司营业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报告期内,本公司通过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各项工作,2024年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期间费用同比下降,经营性亏损有所收窄,但是2023年本公司因处置参股企业股票,将其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处置股票及改变核算方法产生约7.5亿元收益,2024年无类似的大额非经常性收益,因此本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三)本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本公司彩电业务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但受市场竞争加剧、供应链持续波动以及刚性费用压降空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本公司彩电业务持续承压,仍处于亏损状态。2、2024年,为加速推进半导体业务产业化进程,本公司在MLED(Micro LED及Mini LED的统称)产业化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并在Mini LED显示产品销售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本公司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未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盈利水平。3、2024年,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根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利润减少。4、2024年,本公司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导致本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约-2.5亿元。减亏-29.14亿2025-01-27
    2024-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4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1.1005元至1.2251元。-1.2251~-1.1005--159.22%-101.35%(一)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两轮主业,持续优化整合业务结构,主动退出非主业和对主业赋能不强且持续亏损的业务,公司营业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报告期内,本公司通过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各项工作,2024年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期间费用同比下降,经营性亏损有所收窄,但是2023年本公司因处置参股企业股票,将其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处置股票及改变核算方法产生约7.5亿元收益,2024年无类似的大额非经常性收益,因此本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三)本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本公司彩电业务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但受市场竞争加剧、供应链持续波动以及刚性费用压降空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本公司彩电业务持续承压,仍处于亏损状态。2、2024年,为加速推进半导体业务产业化进程,本公司在MLED(Micro LED及Mini LED的统称)产业化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并在Mini LED显示产品销售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本公司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未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盈利水平。3、2024年,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根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利润减少。4、2024年,本公司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导致本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约-2.5亿元。增亏-0.902025-01-27
    2024-12-31扣除后营业收入预计2024年1-12月扣除后营业收入:950,000万元至1,150,000万元。95亿~115亿--(一)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两轮主业,持续优化整合业务结构,主动退出非主业和对主业赋能不强且持续亏损的业务,公司营业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报告期内,本公司通过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各项工作,2024年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期间费用同比下降,经营性亏损有所收窄,但是2023年本公司因处置参股企业股票,将其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处置股票及改变核算方法产生约7.5亿元收益,2024年无类似的大额非经常性收益,因此本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三)本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本公司彩电业务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但受市场竞争加剧、供应链持续波动以及刚性费用压降空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本公司彩电业务持续承压,仍处于亏损状态。2、2024年,为加速推进半导体业务产业化进程,本公司在MLED(Micro LED及Mini LED的统称)产业化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并在Mini LED显示产品销售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本公司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未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盈利水平。3、2024年,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根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利润减少。4、2024年,本公司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导致本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约-2.5亿元。略减171.4亿2025-01-27
    2024-12-31营业收入预计2024年1-12月营业收入:1,000,000万元至1,200,000万元。100亿~120亿-43.98%-32.77%-30.56%43.31%(一)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两轮主业,持续优化整合业务结构,主动退出非主业和对主业赋能不强且持续亏损的业务,公司营业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报告期内,本公司通过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各项工作,2024年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期间费用同比下降,经营性亏损有所收窄,但是2023年本公司因处置参股企业股票,将其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处置股票及改变核算方法产生约7.5亿元收益,2024年无类似的大额非经常性收益,因此本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三)本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本公司彩电业务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但受市场竞争加剧、供应链持续波动以及刚性费用压降空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本公司彩电业务持续承压,仍处于亏损状态。2、2024年,为加速推进半导体业务产业化进程,本公司在MLED(Micro LED及Mini LED的统称)产业化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并在Mini LED显示产品销售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本公司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未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盈利水平。3、2024年,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根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利润减少。4、2024年,本公司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导致本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约-2.5亿元。略减178.5亿2025-01-27
    2024-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65,000万元至295,000万元。-29.5亿~-26.5亿-36.33%-22.47%-159.19%-101.34%(一)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两轮主业,持续优化整合业务结构,主动退出非主业和对主业赋能不强且持续亏损的业务,公司营业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报告期内,本公司通过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各项工作,2024年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期间费用同比下降,经营性亏损有所收窄,但是2023年本公司因处置参股企业股票,将其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处置股票及改变核算方法产生约7.5亿元收益,2024年无类似的大额非经常性收益,因此本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三)本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本公司彩电业务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但受市场竞争加剧、供应链持续波动以及刚性费用压降空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本公司彩电业务持续承压,仍处于亏损状态。2、2024年,为加速推进半导体业务产业化进程,本公司在MLED(Micro LED及Mini LED的统称)产业化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并在Mini LED显示产品销售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本公司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未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盈利水平。3、2024年,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根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利润减少。4、2024年,本公司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导致本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约-2.5亿元。增亏-21.64亿2025-01-27
    2024-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88,000万元至120,000万元。-12亿~-8.8亿-34.59%1.3%-57.23%11.36%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以“一轴两轮三驱动”新发展战略为指引,坚持长期价值主义,坚持立足长远、先专后强的经营策略,深化专业化整合,实施精益化管理,推动高质量发展。但受以下因素影响本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一)2024年上半年,在内销彩电市场规模下滑的情况下,本公司内销彩电业务收入规模及毛利总额同比均有所提升,但是受到刚性费用压降空间有限以及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等因素影响,本公司彩电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二)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导致本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约-1.71亿元,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三)2024年上半年,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根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利润减少。(四)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经营利润。续亏-8.92亿2024-07-09
    2024-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4年1-6月每股收益亏损:0.3738元至0.49元。-0.49~-0.3738--31.24%23.6%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以“一轴两轮三驱动”新发展战略为指引,坚持长期价值主义,坚持立足长远、先专后强的经营策略,深化专业化整合,实施精益化管理,推动高质量发展。但受以下因素影响本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一)2024年上半年,在内销彩电市场规模下滑的情况下,本公司内销彩电业务收入规模及毛利总额同比均有所提升,但是受到刚性费用压降空间有限以及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等因素影响,本公司彩电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二)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导致本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约-1.71亿元,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三)2024年上半年,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根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利润减少。(四)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经营利润。增亏-0.082024-07-09
    2024-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0,000万元至118,000万元。-11.8亿~-9亿-510.64%-365.74%-31.31%23.58%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以“一轴两轮三驱动”新发展战略为指引,坚持长期价值主义,坚持立足长远、先专后强的经营策略,深化专业化整合,实施精益化管理,推动高质量发展。但受以下因素影响本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一)2024年上半年,在内销彩电市场规模下滑的情况下,本公司内销彩电业务收入规模及毛利总额同比均有所提升,但是受到刚性费用压降空间有限以及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等因素影响,本公司彩电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二)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导致本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约-1.71亿元,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三)2024年上半年,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根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利润减少。(四)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经营利润。增亏-1.93亿2024-07-09
    2023-12-31扣除后营业收入预计2023年1-12月扣除后营业收入:1,550,000万元至1,850,000万元。155亿~185亿--(一)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主业,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主动优化了部分主业赋能不强、毛利水平较低的工贸和环保业务,公司营业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本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受产品策略调整和供应链持续波动等因素影响,本公司彩电业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亏损。在内销彩电方面,本公司对当期产品规划及销售策略进行了系统性调整,中高端新品X6/M6/R7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彩电新品的导入及销量爬坡周期相对滞后,未能全面弥补老品退市产生的清理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公司内销彩电业务的销售规模和利润总额;在彩电外销及代工业务方面,由于2023年上游供应链成本持续震荡,导致公司彩电外销及代工业务交付的订单毛利水平偏低,虽然通过战略调整逐步改善了2023年下半年的经营质量,但2023年全年的毛利仍无法完全覆盖刚性费用。2、报告期内,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本公司坚持“园区服务保障战略主业”的原则,持续收缩园区业务,2023年基本无新增大型产业园区项目,相关收益同比下降。3、报告期内,虽然本公司半导体业务在多项产业链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处于产业化初期,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未能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经营利润。4、报告期内,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根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利润减少。5、报告期内,本公司策略性优化工贸及环保等非主业业务,利润获取来源有所收窄,相关收益下降。(三)2023年,本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为6-9亿元,主要为股权处置收益和政府补贴收入等。略减287.8亿2024-01-31
    2023-12-31营业收入预计2023年1-12月营业收入:1,600,000万元至1,900,000万元。160亿~190亿-45.96%-35.83%-74.5%-6.39%(一)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主业,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主动优化了部分主业赋能不强、毛利水平较低的工贸和环保业务,公司营业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本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受产品策略调整和供应链持续波动等因素影响,本公司彩电业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亏损。在内销彩电方面,本公司对当期产品规划及销售策略进行了系统性调整,中高端新品X6/M6/R7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彩电新品的导入及销量爬坡周期相对滞后,未能全面弥补老品退市产生的清理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公司内销彩电业务的销售规模和利润总额;在彩电外销及代工业务方面,由于2023年上游供应链成本持续震荡,导致公司彩电外销及代工业务交付的订单毛利水平偏低,虽然通过战略调整逐步改善了2023年下半年的经营质量,但2023年全年的毛利仍无法完全覆盖刚性费用。2、报告期内,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本公司坚持“园区服务保障战略主业”的原则,持续收缩园区业务,2023年基本无新增大型产业园区项目,相关收益同比下降。3、报告期内,虽然本公司半导体业务在多项产业链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处于产业化初期,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未能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经营利润。4、报告期内,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根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利润减少。5、报告期内,本公司策略性优化工贸及环保等非主业业务,利润获取来源有所收窄,相关收益下降。(三)2023年,本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为6-9亿元,主要为股权处置收益和政府补贴收入等。略减296.1亿2024-01-31
    2023-12-31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3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60,000万元至90,000万元。6亿~9亿-49.75%-24.63%-(一)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主业,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主动优化了部分主业赋能不强、毛利水平较低的工贸和环保业务,公司营业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本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受产品策略调整和供应链持续波动等因素影响,本公司彩电业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亏损。在内销彩电方面,本公司对当期产品规划及销售策略进行了系统性调整,中高端新品X6/M6/R7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彩电新品的导入及销量爬坡周期相对滞后,未能全面弥补老品退市产生的清理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公司内销彩电业务的销售规模和利润总额;在彩电外销及代工业务方面,由于2023年上游供应链成本持续震荡,导致公司彩电外销及代工业务交付的订单毛利水平偏低,虽然通过战略调整逐步改善了2023年下半年的经营质量,但2023年全年的毛利仍无法完全覆盖刚性费用。2、报告期内,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本公司坚持“园区服务保障战略主业”的原则,持续收缩园区业务,2023年基本无新增大型产业园区项目,相关收益同比下降。3、报告期内,虽然本公司半导体业务在多项产业链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处于产业化初期,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未能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经营利润。4、报告期内,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根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利润减少。5、报告期内,本公司策略性优化工贸及环保等非主业业务,利润获取来源有所收窄,相关收益下降。(三)2023年,本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为6-9亿元,主要为股权处置收益和政府补贴收入等。不确定11.94亿2024-01-31
    2023-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249,000万元至322,000万元。-32.2亿~-24.9亿-20.8%6.59%-278.94%-128.78%(一)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主业,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主动优化了部分主业赋能不强、毛利水平较低的工贸和环保业务,公司营业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本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受产品策略调整和供应链持续波动等因素影响,本公司彩电业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亏损。在内销彩电方面,本公司对当期产品规划及销售策略进行了系统性调整,中高端新品X6/M6/R7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彩电新品的导入及销量爬坡周期相对滞后,未能全面弥补老品退市产生的清理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公司内销彩电业务的销售规模和利润总额;在彩电外销及代工业务方面,由于2023年上游供应链成本持续震荡,导致公司彩电外销及代工业务交付的订单毛利水平偏低,虽然通过战略调整逐步改善了2023年下半年的经营质量,但2023年全年的毛利仍无法完全覆盖刚性费用。2、报告期内,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本公司坚持“园区服务保障战略主业”的原则,持续收缩园区业务,2023年基本无新增大型产业园区项目,相关收益同比下降。3、报告期内,虽然本公司半导体业务在多项产业链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处于产业化初期,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未能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经营利润。4、报告期内,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根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利润减少。5、报告期内,本公司策略性优化工贸及环保等非主业业务,利润获取来源有所收窄,相关收益下降。(三)2023年,本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为6-9亿元,主要为股权处置收益和政府补贴收入等。续亏-26.66亿2024-01-31
    2023-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3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7517元至0.9718元。-0.9718~-0.7517--211.59%-109.97%(一)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主业,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主动优化了部分主业赋能不强、毛利水平较低的工贸和环保业务,公司营业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本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受产品策略调整和供应链持续波动等因素影响,本公司彩电业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亏损。在内销彩电方面,本公司对当期产品规划及销售策略进行了系统性调整,中高端新品X6/M6/R7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彩电新品的导入及销量爬坡周期相对滞后,未能全面弥补老品退市产生的清理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公司内销彩电业务的销售规模和利润总额;在彩电外销及代工业务方面,由于2023年上游供应链成本持续震荡,导致公司彩电外销及代工业务交付的订单毛利水平偏低,虽然通过战略调整逐步改善了2023年下半年的经营质量,但2023年全年的毛利仍无法完全覆盖刚性费用。2、报告期内,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本公司坚持“园区服务保障战略主业”的原则,持续收缩园区业务,2023年基本无新增大型产业园区项目,相关收益同比下降。3、报告期内,虽然本公司半导体业务在多项产业链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处于产业化初期,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未能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经营利润。4、报告期内,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根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利润减少。5、报告期内,本公司策略性优化工贸及环保等非主业业务,利润获取来源有所收窄,相关收益下降。(三)2023年,本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为6-9亿元,主要为股权处置收益和政府补贴收入等。增亏-0.612024-01-31
    2023-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81,000万元至234,000万元。-23.4亿~-18.1亿-59.03%-23.01%-211.55%-109.94%(一)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主业,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主动优化了部分主业赋能不强、毛利水平较低的工贸和环保业务,公司营业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本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受产品策略调整和供应链持续波动等因素影响,本公司彩电业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亏损。在内销彩电方面,本公司对当期产品规划及销售策略进行了系统性调整,中高端新品X6/M6/R7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彩电新品的导入及销量爬坡周期相对滞后,未能全面弥补老品退市产生的清理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公司内销彩电业务的销售规模和利润总额;在彩电外销及代工业务方面,由于2023年上游供应链成本持续震荡,导致公司彩电外销及代工业务交付的订单毛利水平偏低,虽然通过战略调整逐步改善了2023年下半年的经营质量,但2023年全年的毛利仍无法完全覆盖刚性费用。2、报告期内,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本公司坚持“园区服务保障战略主业”的原则,持续收缩园区业务,2023年基本无新增大型产业园区项目,相关收益同比下降。3、报告期内,虽然本公司半导体业务在多项产业链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处于产业化初期,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未能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经营利润。4、报告期内,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根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利润减少。5、报告期内,本公司策略性优化工贸及环保等非主业业务,利润获取来源有所收窄,相关收益下降。(三)2023年,本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为6-9亿元,主要为股权处置收益和政府补贴收入等。增亏-14.71亿2024-01-31
    2023-06-30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3年1-6月非经常性损益:60,000万元至80,000万元。6亿~8亿-34.44%-12.58%-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聚焦“消费电子+半导体”产业发展主线,坚持平台专业化经营,实施精益管理,倡导长期价值,着力效益提升,向“市”争优,加快“康佳电子”向“康佳科技”转型。但受以下因素影响本公司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一)彩电业务受行业规模下降、供应链成本上升、产品销售结构处于调整期等因素影响,毛利水平同比下降。1、彩电行业国内规模持续下降。2023年上半年,彩电国内市场规模恢复不及预期,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彩电国内市场规模2023年上半年零售额为486亿元,同比下降8.8%。受市场规模下滑影响,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彩电国内业务收入规模及毛利总额同比下降。2、上游供应链成本上涨,导致本公司彩电代工业务毛利下降: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彩电代工业务收入规模有所增长,但由于上游供应链成本上涨,造成当期交付的订单毛利水平下滑,进而导致本公司代工业务毛利总额同比有所下降。3、彩电产品销售结构处于调整期。本公司彩电业务紧跟市场需求,产品规划及销售策略向着大板、高刷、新型显示(大板是指规格在65吋及以上;高刷是指彩电屏幕的刷新率120Hz及以上;新型显示是指MicroLED及MiniLED等新型显示技术)等高频需求逐步调整,但2023年上半年彩电新品仍处于导入期,营销策略处于调整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彩电业务的销售规模及毛利总额。(二)截至目前,本公司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经营利润。(三)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在江西上饶、浙江绍兴和四川宜宾等地园区项目实现收益。2023年上半年,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本公司主动收缩园区业务,相关收益同比有所下降。(四)预计本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6-8亿元,主要为股权处置收益和政府补贴收入等。不确定9.15亿2023-07-15
    2023-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7,000万元至22,000万元。-2.2亿~-1.7亿-227.3%-198.37%-344.25%-311.47%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聚焦“消费电子+半导体”产业发展主线,坚持平台专业化经营,实施精益管理,倡导长期价值,着力效益提升,向“市”争优,加快“康佳电子”向“康佳科技”转型。但受以下因素影响本公司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一)彩电业务受行业规模下降、供应链成本上升、产品销售结构处于调整期等因素影响,毛利水平同比下降。1、彩电行业国内规模持续下降。2023年上半年,彩电国内市场规模恢复不及预期,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彩电国内市场规模2023年上半年零售额为486亿元,同比下降8.8%。受市场规模下滑影响,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彩电国内业务收入规模及毛利总额同比下降。2、上游供应链成本上涨,导致本公司彩电代工业务毛利下降: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彩电代工业务收入规模有所增长,但由于上游供应链成本上涨,造成当期交付的订单毛利水平下滑,进而导致本公司代工业务毛利总额同比有所下降。3、彩电产品销售结构处于调整期。本公司彩电业务紧跟市场需求,产品规划及销售策略向着大板、高刷、新型显示(大板是指规格在65吋及以上;高刷是指彩电屏幕的刷新率120Hz及以上;新型显示是指MicroLED及MiniLED等新型显示技术)等高频需求逐步调整,但2023年上半年彩电新品仍处于导入期,营销策略处于调整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彩电业务的销售规模及毛利总额。(二)截至目前,本公司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经营利润。(三)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在江西上饶、浙江绍兴和四川宜宾等地园区项目实现收益。2023年上半年,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本公司主动收缩园区业务,相关收益同比有所下降。(四)预计本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6-8亿元,主要为股权处置收益和政府补贴收入等。首亏1.73亿2023-07-15
    2023-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3年1-6月每股收益亏损:0.0706元至0.0914元。-0.0914~-0.0706--344.39%-311.53%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聚焦“消费电子+半导体”产业发展主线,坚持平台专业化经营,实施精益管理,倡导长期价值,着力效益提升,向“市”争优,加快“康佳电子”向“康佳科技”转型。但受以下因素影响本公司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一)彩电业务受行业规模下降、供应链成本上升、产品销售结构处于调整期等因素影响,毛利水平同比下降。1、彩电行业国内规模持续下降。2023年上半年,彩电国内市场规模恢复不及预期,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彩电国内市场规模2023年上半年零售额为486亿元,同比下降8.8%。受市场规模下滑影响,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彩电国内业务收入规模及毛利总额同比下降。2、上游供应链成本上涨,导致本公司彩电代工业务毛利下降: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彩电代工业务收入规模有所增长,但由于上游供应链成本上涨,造成当期交付的订单毛利水平下滑,进而导致本公司代工业务毛利总额同比有所下降。3、彩电产品销售结构处于调整期。本公司彩电业务紧跟市场需求,产品规划及销售策略向着大板、高刷、新型显示(大板是指规格在65吋及以上;高刷是指彩电屏幕的刷新率120Hz及以上;新型显示是指MicroLED及MiniLED等新型显示技术)等高频需求逐步调整,但2023年上半年彩电新品仍处于导入期,营销策略处于调整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彩电业务的销售规模及毛利总额。(二)截至目前,本公司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经营利润。(三)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在江西上饶、浙江绍兴和四川宜宾等地园区项目实现收益。2023年上半年,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本公司主动收缩园区业务,相关收益同比有所下降。(四)预计本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6-8亿元,主要为股权处置收益和政府补贴收入等。首亏0.072023-07-15
    2023-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78,200万元至101,400万元。-10.14亿~-7.82亿-36.59%-5.34%5.54%50.03%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聚焦“消费电子+半导体”产业发展主线,坚持平台专业化经营,实施精益管理,倡导长期价值,着力效益提升,向“市”争优,加快“康佳电子”向“康佳科技”转型。但受以下因素影响本公司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一)彩电业务受行业规模下降、供应链成本上升、产品销售结构处于调整期等因素影响,毛利水平同比下降。1、彩电行业国内规模持续下降。2023年上半年,彩电国内市场规模恢复不及预期,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彩电国内市场规模2023年上半年零售额为486亿元,同比下降8.8%。受市场规模下滑影响,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彩电国内业务收入规模及毛利总额同比下降。2、上游供应链成本上涨,导致本公司彩电代工业务毛利下降: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彩电代工业务收入规模有所增长,但由于上游供应链成本上涨,造成当期交付的订单毛利水平下滑,进而导致本公司代工业务毛利总额同比有所下降。3、彩电产品销售结构处于调整期。本公司彩电业务紧跟市场需求,产品规划及销售策略向着大板、高刷、新型显示(大板是指规格在65吋及以上;高刷是指彩电屏幕的刷新率120Hz及以上;新型显示是指MicroLED及MiniLED等新型显示技术)等高频需求逐步调整,但2023年上半年彩电新品仍处于导入期,营销策略处于调整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彩电业务的销售规模及毛利总额。(二)截至目前,本公司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经营利润。(三)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在江西上饶、浙江绍兴和四川宜宾等地园区项目实现收益。2023年上半年,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本公司主动收缩园区业务,相关收益同比有所下降。(四)预计本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6-8亿元,主要为股权处置收益和政府补贴收入等。增亏-7.42亿2023-07-15
    2022-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230,000万元至285,000万元。-28.5亿~-23亿12.33%29.25%-429.6%-265.34%报告期内,围绕本公司的战略规划,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报告期内,本公司围绕精益管理理念,以强身健体、稳健发展为经营总基调,通过开展降本控费,推进应收款项回收,退出亏损和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下属参控股企业等多种方式,推动精益管理工作,为本公司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2、本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强化“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三级研发体系,持续加大在半导体、大数据、显示技术、健康冷鲜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增强本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在奖项获取方面,报告期内,本公司荣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4项,其中《参数分离方法智能电视及存储介质》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融合信息设备和信标协同互联的智慧终端关键技术》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风冷冰箱的温度修正控制方法》和《一种使用变频压缩机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康佳双15天生态原鲜冰箱获得2022中国冰箱行业超长保鲜领先产品奖等。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报告期内,本公司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加速推进技术产业化进程。在半导体领域,本公司自主开发的MicroLED“混合式巨量转移技术”修复后的三色转移良率达到99.999%,15um*30umMicroLED芯片制作良率达到99%,并落地MLED直显量产线等产业化项目。在白电领域,本公司开展了《基于逆布雷顿制冷技术的深冷冰箱技术开发》项目的应用基础研究,在研发出民用空气制冷深低温-86℃冰箱后,进一步实现制冷温度突破-120℃,开拓了本公司超低温制冷产品在医疗、军工、科研机构实验室、运输等领域的市场空间,开发的15天生态原鲜技术通过多场耦合保鲜技术,提升了冰箱内食品保鲜期。3、报告期内,本公司立足于电子科技主业,推进聚拢式高质量发展,明确聚焦“消费类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产业主线,积极提升专业化能力,持续深化产业结构优化。首先,本公司通过加强对白电产品投入,全力推动白电业务“康佳+新飞”双品牌运作,陕西康佳产业园进入量产阶段,实现“冰洗冷空厨”全品类的制造能力构建。其次,本公司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安康绿色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交付验收,生产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国家绿色智能工厂”称号,实现康佳制造向康佳智造的转变。(二)本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公司外销产品中主业相关的存储半导体产品份额较大,根据Gartner公司的初步统计结果,2022年全球存储半导体销量同比下降约10.4%。为降低经营风险,本公司主动调整收缩该部分业务规模,导致工贸业务中存储芯片等产品的销售规模较2021年大幅下滑。2、报告期内,因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市场消费疲软,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与本公司消费类电子业务相关的国内行业规模同比下降约10%,本公司2022年消费类电子业务内销规模与2021年相比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3、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主业,坚持“消费类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产业主线,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主动优化了部分与主业协同性不强的非核心业务。4、本公司在2021年底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将毅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易平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表,本公司在2022年不再合并上述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三)本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在消费类电子业务规模下降的同时,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类电子产品零售均价持续走低、海运费用上涨等因素影响,本公司消费类电子业务毛利大幅下降,并产生了一定额度的亏损。2、报告期内,本公司半导体业务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但因仍处于小批量产业化阶段,未能在2022年实现相应的收入和利润,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盈利表现。3、报告期内,为有效盘活资产,进一步聚焦主业,本公司主动剥离及出清了对主业发展赋能不强、对产业链拓展贡献较低的资产,同时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对部分可能发生信用、资产减值的应收账款及库存等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导致盈利水平下降。4、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本公司在2022年主动收缩了产业园及投资业务,导致相关收益大幅下降。2021年,本公司因处置部分下属控股企业股权,产生40.47亿元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022年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同比下降。(四)预计本公司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11-14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控股或者参股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减亏-32.51亿2023-01-31
    2022-12-31扣除后营业收入预计2022年1-12月扣除后营业收入:2,700,000万元至3,050,000万元。270亿~305亿--报告期内,围绕本公司的战略规划,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报告期内,本公司围绕精益管理理念,以强身健体、稳健发展为经营总基调,通过开展降本控费,推进应收款项回收,退出亏损和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下属参控股企业等多种方式,推动精益管理工作,为本公司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2、本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强化“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三级研发体系,持续加大在半导体、大数据、显示技术、健康冷鲜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增强本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在奖项获取方面,报告期内,本公司荣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4项,其中《参数分离方法智能电视及存储介质》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融合信息设备和信标协同互联的智慧终端关键技术》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风冷冰箱的温度修正控制方法》和《一种使用变频压缩机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康佳双15天生态原鲜冰箱获得2022中国冰箱行业超长保鲜领先产品奖等。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报告期内,本公司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加速推进技术产业化进程。在半导体领域,本公司自主开发的MicroLED“混合式巨量转移技术”修复后的三色转移良率达到99.999%,15um*30umMicroLED芯片制作良率达到99%,并落地MLED直显量产线等产业化项目。在白电领域,本公司开展了《基于逆布雷顿制冷技术的深冷冰箱技术开发》项目的应用基础研究,在研发出民用空气制冷深低温-86℃冰箱后,进一步实现制冷温度突破-120℃,开拓了本公司超低温制冷产品在医疗、军工、科研机构实验室、运输等领域的市场空间,开发的15天生态原鲜技术通过多场耦合保鲜技术,提升了冰箱内食品保鲜期。3、报告期内,本公司立足于电子科技主业,推进聚拢式高质量发展,明确聚焦“消费类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产业主线,积极提升专业化能力,持续深化产业结构优化。首先,本公司通过加强对白电产品投入,全力推动白电业务“康佳+新飞”双品牌运作,陕西康佳产业园进入量产阶段,实现“冰洗冷空厨”全品类的制造能力构建。其次,本公司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安康绿色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交付验收,生产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国家绿色智能工厂”称号,实现康佳制造向康佳智造的转变。(二)本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公司外销产品中主业相关的存储半导体产品份额较大,根据Gartner公司的初步统计结果,2022年全球存储半导体销量同比下降约10.4%。为降低经营风险,本公司主动调整收缩该部分业务规模,导致工贸业务中存储芯片等产品的销售规模较2021年大幅下滑。2、报告期内,因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市场消费疲软,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与本公司消费类电子业务相关的国内行业规模同比下降约10%,本公司2022年消费类电子业务内销规模与2021年相比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3、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主业,坚持“消费类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产业主线,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主动优化了部分与主业协同性不强的非核心业务。4、本公司在2021年底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将毅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易平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表,本公司在2022年不再合并上述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三)本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在消费类电子业务规模下降的同时,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类电子产品零售均价持续走低、海运费用上涨等因素影响,本公司消费类电子业务毛利大幅下降,并产生了一定额度的亏损。2、报告期内,本公司半导体业务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但因仍处于小批量产业化阶段,未能在2022年实现相应的收入和利润,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盈利表现。3、报告期内,为有效盘活资产,进一步聚焦主业,本公司主动剥离及出清了对主业发展赋能不强、对产业链拓展贡献较低的资产,同时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对部分可能发生信用、资产减值的应收账款及库存等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导致盈利水平下降。4、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本公司在2022年主动收缩了产业园及投资业务,导致相关收益大幅下降。2021年,本公司因处置部分下属控股企业股权,产生40.47亿元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022年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同比下降。(四)预计本公司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11-14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控股或者参股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略减485.3亿2023-01-31
    2022-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0,000万元至155,000万元。-15.5亿~-12亿-271.2%-232.54%-4534.33%-3572.78%报告期内,围绕本公司的战略规划,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报告期内,本公司围绕精益管理理念,以强身健体、稳健发展为经营总基调,通过开展降本控费,推进应收款项回收,退出亏损和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下属参控股企业等多种方式,推动精益管理工作,为本公司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2、本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强化“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三级研发体系,持续加大在半导体、大数据、显示技术、健康冷鲜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增强本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在奖项获取方面,报告期内,本公司荣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4项,其中《参数分离方法智能电视及存储介质》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融合信息设备和信标协同互联的智慧终端关键技术》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风冷冰箱的温度修正控制方法》和《一种使用变频压缩机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康佳双15天生态原鲜冰箱获得2022中国冰箱行业超长保鲜领先产品奖等。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报告期内,本公司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加速推进技术产业化进程。在半导体领域,本公司自主开发的MicroLED“混合式巨量转移技术”修复后的三色转移良率达到99.999%,15um*30umMicroLED芯片制作良率达到99%,并落地MLED直显量产线等产业化项目。在白电领域,本公司开展了《基于逆布雷顿制冷技术的深冷冰箱技术开发》项目的应用基础研究,在研发出民用空气制冷深低温-86℃冰箱后,进一步实现制冷温度突破-120℃,开拓了本公司超低温制冷产品在医疗、军工、科研机构实验室、运输等领域的市场空间,开发的15天生态原鲜技术通过多场耦合保鲜技术,提升了冰箱内食品保鲜期。3、报告期内,本公司立足于电子科技主业,推进聚拢式高质量发展,明确聚焦“消费类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产业主线,积极提升专业化能力,持续深化产业结构优化。首先,本公司通过加强对白电产品投入,全力推动白电业务“康佳+新飞”双品牌运作,陕西康佳产业园进入量产阶段,实现“冰洗冷空厨”全品类的制造能力构建。其次,本公司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安康绿色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交付验收,生产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国家绿色智能工厂”称号,实现康佳制造向康佳智造的转变。(二)本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公司外销产品中主业相关的存储半导体产品份额较大,根据Gartner公司的初步统计结果,2022年全球存储半导体销量同比下降约10.4%。为降低经营风险,本公司主动调整收缩该部分业务规模,导致工贸业务中存储芯片等产品的销售规模较2021年大幅下滑。2、报告期内,因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市场消费疲软,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与本公司消费类电子业务相关的国内行业规模同比下降约10%,本公司2022年消费类电子业务内销规模与2021年相比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3、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主业,坚持“消费类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产业主线,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主动优化了部分与主业协同性不强的非核心业务。4、本公司在2021年底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将毅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易平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表,本公司在2022年不再合并上述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三)本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在消费类电子业务规模下降的同时,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类电子产品零售均价持续走低、海运费用上涨等因素影响,本公司消费类电子业务毛利大幅下降,并产生了一定额度的亏损。2、报告期内,本公司半导体业务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但因仍处于小批量产业化阶段,未能在2022年实现相应的收入和利润,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盈利表现。3、报告期内,为有效盘活资产,进一步聚焦主业,本公司主动剥离及出清了对主业发展赋能不强、对产业链拓展贡献较低的资产,同时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对部分可能发生信用、资产减值的应收账款及库存等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导致盈利水平下降。4、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本公司在2022年主动收缩了产业园及投资业务,导致相关收益大幅下降。2021年,本公司因处置部分下属控股企业股权,产生40.47亿元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022年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同比下降。(四)预计本公司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11-14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控股或者参股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首亏9.05亿2023-01-31
    2022-12-31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2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110,000万元至140,000万元。11亿~14亿-73.53%-66.31%-报告期内,围绕本公司的战略规划,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报告期内,本公司围绕精益管理理念,以强身健体、稳健发展为经营总基调,通过开展降本控费,推进应收款项回收,退出亏损和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下属参控股企业等多种方式,推动精益管理工作,为本公司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2、本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强化“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三级研发体系,持续加大在半导体、大数据、显示技术、健康冷鲜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增强本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在奖项获取方面,报告期内,本公司荣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4项,其中《参数分离方法智能电视及存储介质》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融合信息设备和信标协同互联的智慧终端关键技术》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风冷冰箱的温度修正控制方法》和《一种使用变频压缩机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康佳双15天生态原鲜冰箱获得2022中国冰箱行业超长保鲜领先产品奖等。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报告期内,本公司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加速推进技术产业化进程。在半导体领域,本公司自主开发的MicroLED“混合式巨量转移技术”修复后的三色转移良率达到99.999%,15um*30umMicroLED芯片制作良率达到99%,并落地MLED直显量产线等产业化项目。在白电领域,本公司开展了《基于逆布雷顿制冷技术的深冷冰箱技术开发》项目的应用基础研究,在研发出民用空气制冷深低温-86℃冰箱后,进一步实现制冷温度突破-120℃,开拓了本公司超低温制冷产品在医疗、军工、科研机构实验室、运输等领域的市场空间,开发的15天生态原鲜技术通过多场耦合保鲜技术,提升了冰箱内食品保鲜期。3、报告期内,本公司立足于电子科技主业,推进聚拢式高质量发展,明确聚焦“消费类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产业主线,积极提升专业化能力,持续深化产业结构优化。首先,本公司通过加强对白电产品投入,全力推动白电业务“康佳+新飞”双品牌运作,陕西康佳产业园进入量产阶段,实现“冰洗冷空厨”全品类的制造能力构建。其次,本公司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安康绿色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交付验收,生产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国家绿色智能工厂”称号,实现康佳制造向康佳智造的转变。(二)本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公司外销产品中主业相关的存储半导体产品份额较大,根据Gartner公司的初步统计结果,2022年全球存储半导体销量同比下降约10.4%。为降低经营风险,本公司主动调整收缩该部分业务规模,导致工贸业务中存储芯片等产品的销售规模较2021年大幅下滑。2、报告期内,因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市场消费疲软,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与本公司消费类电子业务相关的国内行业规模同比下降约10%,本公司2022年消费类电子业务内销规模与2021年相比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3、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主业,坚持“消费类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产业主线,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主动优化了部分与主业协同性不强的非核心业务。4、本公司在2021年底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将毅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易平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表,本公司在2022年不再合并上述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三)本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在消费类电子业务规模下降的同时,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类电子产品零售均价持续走低、海运费用上涨等因素影响,本公司消费类电子业务毛利大幅下降,并产生了一定额度的亏损。2、报告期内,本公司半导体业务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但因仍处于小批量产业化阶段,未能在2022年实现相应的收入和利润,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盈利表现。3、报告期内,为有效盘活资产,进一步聚焦主业,本公司主动剥离及出清了对主业发展赋能不强、对产业链拓展贡献较低的资产,同时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对部分可能发生信用、资产减值的应收账款及库存等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导致盈利水平下降。4、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本公司在2022年主动收缩了产业园及投资业务,导致相关收益大幅下降。2021年,本公司因处置部分下属控股企业股权,产生40.47亿元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022年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同比下降。(四)预计本公司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11-14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控股或者参股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不确定41.56亿2023-01-31
    2022-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2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4984元至0.6437元。-0.6437~-0.4984--4508.55%-3552.63%报告期内,围绕本公司的战略规划,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报告期内,本公司围绕精益管理理念,以强身健体、稳健发展为经营总基调,通过开展降本控费,推进应收款项回收,退出亏损和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下属参控股企业等多种方式,推动精益管理工作,为本公司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2、本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强化“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三级研发体系,持续加大在半导体、大数据、显示技术、健康冷鲜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增强本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在奖项获取方面,报告期内,本公司荣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4项,其中《参数分离方法智能电视及存储介质》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融合信息设备和信标协同互联的智慧终端关键技术》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风冷冰箱的温度修正控制方法》和《一种使用变频压缩机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康佳双15天生态原鲜冰箱获得2022中国冰箱行业超长保鲜领先产品奖等。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报告期内,本公司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加速推进技术产业化进程。在半导体领域,本公司自主开发的MicroLED“混合式巨量转移技术”修复后的三色转移良率达到99.999%,15um*30umMicroLED芯片制作良率达到99%,并落地MLED直显量产线等产业化项目。在白电领域,本公司开展了《基于逆布雷顿制冷技术的深冷冰箱技术开发》项目的应用基础研究,在研发出民用空气制冷深低温-86℃冰箱后,进一步实现制冷温度突破-120℃,开拓了本公司超低温制冷产品在医疗、军工、科研机构实验室、运输等领域的市场空间,开发的15天生态原鲜技术通过多场耦合保鲜技术,提升了冰箱内食品保鲜期。3、报告期内,本公司立足于电子科技主业,推进聚拢式高质量发展,明确聚焦“消费类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产业主线,积极提升专业化能力,持续深化产业结构优化。首先,本公司通过加强对白电产品投入,全力推动白电业务“康佳+新飞”双品牌运作,陕西康佳产业园进入量产阶段,实现“冰洗冷空厨”全品类的制造能力构建。其次,本公司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安康绿色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交付验收,生产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国家绿色智能工厂”称号,实现康佳制造向康佳智造的转变。(二)本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公司外销产品中主业相关的存储半导体产品份额较大,根据Gartner公司的初步统计结果,2022年全球存储半导体销量同比下降约10.4%。为降低经营风险,本公司主动调整收缩该部分业务规模,导致工贸业务中存储芯片等产品的销售规模较2021年大幅下滑。2、报告期内,因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市场消费疲软,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与本公司消费类电子业务相关的国内行业规模同比下降约10%,本公司2022年消费类电子业务内销规模与2021年相比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3、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主业,坚持“消费类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产业主线,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主动优化了部分与主业协同性不强的非核心业务。4、本公司在2021年底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将毅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易平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表,本公司在2022年不再合并上述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三)本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在消费类电子业务规模下降的同时,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类电子产品零售均价持续走低、海运费用上涨等因素影响,本公司消费类电子业务毛利大幅下降,并产生了一定额度的亏损。2、报告期内,本公司半导体业务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但因仍处于小批量产业化阶段,未能在2022年实现相应的收入和利润,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盈利表现。3、报告期内,为有效盘活资产,进一步聚焦主业,本公司主动剥离及出清了对主业发展赋能不强、对产业链拓展贡献较低的资产,同时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对部分可能发生信用、资产减值的应收账款及库存等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导致盈利水平下降。4、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本公司在2022年主动收缩了产业园及投资业务,导致相关收益大幅下降。2021年,本公司因处置部分下属控股企业股权,产生40.47亿元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022年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同比下降。(四)预计本公司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11-14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控股或者参股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首亏0.202023-01-31
    2022-12-31营业收入预计2022年1-12月营业收入:2,800,000万元至3,150,000万元。280亿~315亿-42.98%-35.85%-55.8%-10.34%报告期内,围绕本公司的战略规划,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报告期内,本公司围绕精益管理理念,以强身健体、稳健发展为经营总基调,通过开展降本控费,推进应收款项回收,退出亏损和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下属参控股企业等多种方式,推动精益管理工作,为本公司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2、本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强化“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三级研发体系,持续加大在半导体、大数据、显示技术、健康冷鲜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增强本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在奖项获取方面,报告期内,本公司荣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4项,其中《参数分离方法智能电视及存储介质》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融合信息设备和信标协同互联的智慧终端关键技术》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风冷冰箱的温度修正控制方法》和《一种使用变频压缩机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康佳双15天生态原鲜冰箱获得2022中国冰箱行业超长保鲜领先产品奖等。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报告期内,本公司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加速推进技术产业化进程。在半导体领域,本公司自主开发的MicroLED“混合式巨量转移技术”修复后的三色转移良率达到99.999%,15um*30umMicroLED芯片制作良率达到99%,并落地MLED直显量产线等产业化项目。在白电领域,本公司开展了《基于逆布雷顿制冷技术的深冷冰箱技术开发》项目的应用基础研究,在研发出民用空气制冷深低温-86℃冰箱后,进一步实现制冷温度突破-120℃,开拓了本公司超低温制冷产品在医疗、军工、科研机构实验室、运输等领域的市场空间,开发的15天生态原鲜技术通过多场耦合保鲜技术,提升了冰箱内食品保鲜期。3、报告期内,本公司立足于电子科技主业,推进聚拢式高质量发展,明确聚焦“消费类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产业主线,积极提升专业化能力,持续深化产业结构优化。首先,本公司通过加强对白电产品投入,全力推动白电业务“康佳+新飞”双品牌运作,陕西康佳产业园进入量产阶段,实现“冰洗冷空厨”全品类的制造能力构建。其次,本公司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安康绿色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交付验收,生产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国家绿色智能工厂”称号,实现康佳制造向康佳智造的转变。(二)本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公司外销产品中主业相关的存储半导体产品份额较大,根据Gartner公司的初步统计结果,2022年全球存储半导体销量同比下降约10.4%。为降低经营风险,本公司主动调整收缩该部分业务规模,导致工贸业务中存储芯片等产品的销售规模较2021年大幅下滑。2、报告期内,因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市场消费疲软,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与本公司消费类电子业务相关的国内行业规模同比下降约10%,本公司2022年消费类电子业务内销规模与2021年相比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3、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主业,坚持“消费类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产业主线,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主动优化了部分与主业协同性不强的非核心业务。4、本公司在2021年底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将毅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易平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表,本公司在2022年不再合并上述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三)本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在消费类电子业务规模下降的同时,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类电子产品零售均价持续走低、海运费用上涨等因素影响,本公司消费类电子业务毛利大幅下降,并产生了一定额度的亏损。2、报告期内,本公司半导体业务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但因仍处于小批量产业化阶段,未能在2022年实现相应的收入和利润,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盈利表现。3、报告期内,为有效盘活资产,进一步聚焦主业,本公司主动剥离及出清了对主业发展赋能不强、对产业链拓展贡献较低的资产,同时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对部分可能发生信用、资产减值的应收账款及库存等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导致盈利水平下降。4、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本公司在2022年主动收缩了产业园及投资业务,导致相关收益大幅下降。2021年,本公司因处置部分下属控股企业股权,产生40.47亿元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022年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同比下降。(四)预计本公司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11-14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控股或者参股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略减491.1亿2023-01-31
    2022-06-30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2年1-6月非经常性损益:80,000万元至100,000万元。8亿~10亿0.56%25.7%-(一)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聚焦“新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主导产业和“园区+投资”两大支撑产业,推动公司聚拢化稳健式高质量发展。为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本公司夯实“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三级研发体系,通过自主创新、外部合作和技术引进等方式,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在多媒体业务方面,本公司申报的《融合信息设备和信标协同互联的智慧终端关键技术》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新推出的智慧场景屏APHAEAA6Pro,支持多种比例自由拼屏以及多种操控方式,满足了用户对跨生态场景的需求。在白电业务方面,本公司申报的《风冷冰箱的温度修正控制方法》、《一种使用变频压缩机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新研发出的民用空气制冷深低温-86℃冰箱,开拓了公司超低温制冷产品在医疗、军工、科研、运输等领域的市场空间。在半导体业务方面,本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产业化工作,已建成MicroLED全制程研发生产线,并完成MicroLED芯片和MiniLED芯片的小批量和中批量试产,开始进入量产验证阶段;盐城半导体封测基地已实现批量出货。(二)报告期内,本公司白电业务通过“康佳+新飞”双品牌运作及“冰洗空冷厨”全品类布局的新产业格局,收入规模实现逆势增长。受市场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本公司多媒体业务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三)预计本公司2022年1-6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8-10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处置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不确定7.96亿2022-07-15
    2022-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2年1-6月每股收益盈利:0.0623元至0.081元。0.0623~0.081--56.12%-12.93%(一)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聚焦“新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主导产业和“园区+投资”两大支撑产业,推动公司聚拢化稳健式高质量发展。为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本公司夯实“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三级研发体系,通过自主创新、外部合作和技术引进等方式,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在多媒体业务方面,本公司申报的《融合信息设备和信标协同互联的智慧终端关键技术》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新推出的智慧场景屏APHAEAA6Pro,支持多种比例自由拼屏以及多种操控方式,满足了用户对跨生态场景的需求。在白电业务方面,本公司申报的《风冷冰箱的温度修正控制方法》、《一种使用变频压缩机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新研发出的民用空气制冷深低温-86℃冰箱,开拓了公司超低温制冷产品在医疗、军工、科研、运输等领域的市场空间。在半导体业务方面,本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产业化工作,已建成MicroLED全制程研发生产线,并完成MicroLED芯片和MiniLED芯片的小批量和中批量试产,开始进入量产验证阶段;盐城半导体封测基地已实现批量出货。(二)报告期内,本公司白电业务通过“康佳+新飞”双品牌运作及“冰洗空冷厨”全品类布局的新产业格局,收入规模实现逆势增长。受市场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本公司多媒体业务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三)预计本公司2022年1-6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8-10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处置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预增0.042022-07-15
    2022-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65,000万元至84,000万元。-8.4亿~-6.5亿-18.29%8.47%-0.92%44.52%(一)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聚焦“新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主导产业和“园区+投资”两大支撑产业,推动公司聚拢化稳健式高质量发展。为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本公司夯实“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三级研发体系,通过自主创新、外部合作和技术引进等方式,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在多媒体业务方面,本公司申报的《融合信息设备和信标协同互联的智慧终端关键技术》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新推出的智慧场景屏APHAEAA6Pro,支持多种比例自由拼屏以及多种操控方式,满足了用户对跨生态场景的需求。在白电业务方面,本公司申报的《风冷冰箱的温度修正控制方法》、《一种使用变频压缩机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新研发出的民用空气制冷深低温-86℃冰箱,开拓了公司超低温制冷产品在医疗、军工、科研、运输等领域的市场空间。在半导体业务方面,本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产业化工作,已建成MicroLED全制程研发生产线,并完成MicroLED芯片和MiniLED芯片的小批量和中批量试产,开始进入量产验证阶段;盐城半导体封测基地已实现批量出货。(二)报告期内,本公司白电业务通过“康佳+新飞”双品牌运作及“冰洗空冷厨”全品类布局的新产业格局,收入规模实现逆势增长。受市场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本公司多媒体业务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三)预计本公司2022年1-6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8-10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处置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续亏-7.10亿2022-07-15
    2022-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5,000万元至19,5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75.54%至128.2%。1.5亿~1.95亿75.54%128.2%-56.29%-13.18%(一)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聚焦“新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主导产业和“园区+投资”两大支撑产业,推动公司聚拢化稳健式高质量发展。为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本公司夯实“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三级研发体系,通过自主创新、外部合作和技术引进等方式,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在多媒体业务方面,本公司申报的《融合信息设备和信标协同互联的智慧终端关键技术》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新推出的智慧场景屏APHAEAA6Pro,支持多种比例自由拼屏以及多种操控方式,满足了用户对跨生态场景的需求。在白电业务方面,本公司申报的《风冷冰箱的温度修正控制方法》、《一种使用变频压缩机的冰箱噪音控制方法》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新研发出的民用空气制冷深低温-86℃冰箱,开拓了公司超低温制冷产品在医疗、军工、科研、运输等领域的市场空间。在半导体业务方面,本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产业化工作,已建成MicroLED全制程研发生产线,并完成MicroLED芯片和MiniLED芯片的小批量和中批量试产,开始进入量产验证阶段;盐城半导体封测基地已实现批量出货。(二)报告期内,本公司白电业务通过“康佳+新飞”双品牌运作及“冰洗空冷厨”全品类布局的新产业格局,收入规模实现逆势增长。受市场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本公司多媒体业务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三)预计本公司2022年1-6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8-10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处置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预增8545万2022-07-15
    2021-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79,000万元至99,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5.4%至107.27%。7.9亿~9.9亿65.4%107.27%532.6%627.02%(一)报告期,本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经营发展,践行“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战略,持续完善“科技+产业+资本”发展模式,聚焦“半导体科技+新消费电子+新能源”产业主线,稳步推进公司从“康佳电子”向“康佳科技”转型。报告期内,围绕公司的战略规划,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本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深入落实“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原则,持续强化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内,本公司获得多项奖励。本公司联合完成的《新一代智能视频业务系统及产业化》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联合完成的《基于多场耦合的新型保鲜冰箱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申报的《一种LED显示屏多功能控制系统》获得2020年深圳市专利奖。报告期内,本公司在持续开展MicroLED相关技术研发的同时,积极推进MiniLED芯片等技术的产业化。目前,本公司已建成MicroLED全制程研发生产线,自主开发的混合式巨量转移技术已在转移效率和良率方面获得大幅提升,并成功巨量转移出穿戴显示屏;本公司研发的MicroLED芯片和MiniLED芯片均完成了小批量和中批量试产。本公司盐城半导体封测基地已投产并在积极提升良率和产能。2、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完善“科技+产业+资本”发展模式。2021年,本公司完成了毅康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易平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者引入工作,为其后续资本化运作奠定了基础;另外,本公司与合作方共同发起成立了多个产业基金,为公司的战略推进和产业落地搭建了一个协同赋能的产业基金体系。3、报告期内,本公司新消费电子业务积极拉长产业链和拓宽产品群。本公司彩电业务在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聚焦精品的同时,不断增强高端智能制造实力,并从传统显示向车载显示、穿戴显示等领域探索。本公司白电业务积极补齐产品线与生产线,形成了“康佳+新飞”双品牌运作及“冰洗冷空厨”全品类布局的新产业格局。(二)报告期内,受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国内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本公司新消费电子业务产生了一定额度的亏损。另外,本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部分可能发生信用、资产减值的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三)预计本公司2021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40-44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预增4.78亿2022-01-25
    2021-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1年1-12月每股收益盈利:0.3281元至0.4111元。0.3281~0.4111-532.5%626.82%(一)报告期,本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经营发展,践行“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战略,持续完善“科技+产业+资本”发展模式,聚焦“半导体科技+新消费电子+新能源”产业主线,稳步推进公司从“康佳电子”向“康佳科技”转型。报告期内,围绕公司的战略规划,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本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深入落实“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原则,持续强化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内,本公司获得多项奖励。本公司联合完成的《新一代智能视频业务系统及产业化》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联合完成的《基于多场耦合的新型保鲜冰箱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申报的《一种LED显示屏多功能控制系统》获得2020年深圳市专利奖。报告期内,本公司在持续开展MicroLED相关技术研发的同时,积极推进MiniLED芯片等技术的产业化。目前,本公司已建成MicroLED全制程研发生产线,自主开发的混合式巨量转移技术已在转移效率和良率方面获得大幅提升,并成功巨量转移出穿戴显示屏;本公司研发的MicroLED芯片和MiniLED芯片均完成了小批量和中批量试产。本公司盐城半导体封测基地已投产并在积极提升良率和产能。2、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完善“科技+产业+资本”发展模式。2021年,本公司完成了毅康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易平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者引入工作,为其后续资本化运作奠定了基础;另外,本公司与合作方共同发起成立了多个产业基金,为公司的战略推进和产业落地搭建了一个协同赋能的产业基金体系。3、报告期内,本公司新消费电子业务积极拉长产业链和拓宽产品群。本公司彩电业务在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聚焦精品的同时,不断增强高端智能制造实力,并从传统显示向车载显示、穿戴显示等领域探索。本公司白电业务积极补齐产品线与生产线,形成了“康佳+新飞”双品牌运作及“冰洗冷空厨”全品类布局的新产业格局。(二)报告期内,受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国内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本公司新消费电子业务产生了一定额度的亏损。另外,本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部分可能发生信用、资产减值的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三)预计本公司2021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40-44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预增0.202022-01-25
    2021-12-31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1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400,000万元至440,000万元。40亿~44亿40.59%54.65%-(一)报告期,本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经营发展,践行“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战略,持续完善“科技+产业+资本”发展模式,聚焦“半导体科技+新消费电子+新能源”产业主线,稳步推进公司从“康佳电子”向“康佳科技”转型。报告期内,围绕公司的战略规划,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本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深入落实“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原则,持续强化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内,本公司获得多项奖励。本公司联合完成的《新一代智能视频业务系统及产业化》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联合完成的《基于多场耦合的新型保鲜冰箱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申报的《一种LED显示屏多功能控制系统》获得2020年深圳市专利奖。报告期内,本公司在持续开展MicroLED相关技术研发的同时,积极推进MiniLED芯片等技术的产业化。目前,本公司已建成MicroLED全制程研发生产线,自主开发的混合式巨量转移技术已在转移效率和良率方面获得大幅提升,并成功巨量转移出穿戴显示屏;本公司研发的MicroLED芯片和MiniLED芯片均完成了小批量和中批量试产。本公司盐城半导体封测基地已投产并在积极提升良率和产能。2、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完善“科技+产业+资本”发展模式。2021年,本公司完成了毅康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易平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者引入工作,为其后续资本化运作奠定了基础;另外,本公司与合作方共同发起成立了多个产业基金,为公司的战略推进和产业落地搭建了一个协同赋能的产业基金体系。3、报告期内,本公司新消费电子业务积极拉长产业链和拓宽产品群。本公司彩电业务在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聚焦精品的同时,不断增强高端智能制造实力,并从传统显示向车载显示、穿戴显示等领域探索。本公司白电业务积极补齐产品线与生产线,形成了“康佳+新飞”双品牌运作及“冰洗冷空厨”全品类布局的新产业格局。(二)报告期内,受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国内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本公司新消费电子业务产生了一定额度的亏损。另外,本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部分可能发生信用、资产减值的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三)预计本公司2021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40-44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不确定28.45亿2022-01-25
    2021-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300,000万元至360,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26.71%至52.05%。-36亿~-30亿-52.05%-26.71%-640.34%-465.87%(一)报告期,本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经营发展,践行“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战略,持续完善“科技+产业+资本”发展模式,聚焦“半导体科技+新消费电子+新能源”产业主线,稳步推进公司从“康佳电子”向“康佳科技”转型。报告期内,围绕公司的战略规划,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本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深入落实“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原则,持续强化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内,本公司获得多项奖励。本公司联合完成的《新一代智能视频业务系统及产业化》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联合完成的《基于多场耦合的新型保鲜冰箱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申报的《一种LED显示屏多功能控制系统》获得2020年深圳市专利奖。报告期内,本公司在持续开展MicroLED相关技术研发的同时,积极推进MiniLED芯片等技术的产业化。目前,本公司已建成MicroLED全制程研发生产线,自主开发的混合式巨量转移技术已在转移效率和良率方面获得大幅提升,并成功巨量转移出穿戴显示屏;本公司研发的MicroLED芯片和MiniLED芯片均完成了小批量和中批量试产。本公司盐城半导体封测基地已投产并在积极提升良率和产能。2、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完善“科技+产业+资本”发展模式。2021年,本公司完成了毅康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易平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者引入工作,为其后续资本化运作奠定了基础;另外,本公司与合作方共同发起成立了多个产业基金,为公司的战略推进和产业落地搭建了一个协同赋能的产业基金体系。3、报告期内,本公司新消费电子业务积极拉长产业链和拓宽产品群。本公司彩电业务在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聚焦精品的同时,不断增强高端智能制造实力,并从传统显示向车载显示、穿戴显示等领域探索。本公司白电业务积极补齐产品线与生产线,形成了“康佳+新飞”双品牌运作及“冰洗冷空厨”全品类布局的新产业格局。(二)报告期内,受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国内消费疲软等因素影响,本公司新消费电子业务产生了一定额度的亏损。另外,本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部分可能发生信用、资产减值的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三)预计本公司2021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40-44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增亏-23.68亿2022-01-25
    2021-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000万元至15,500万元。-1.55亿~-1.2亿-125.19%-119.5%-2004.2%-1727.02%报告期内,本公司践行“科技+产业+园区”的长期发展战略,持续加大在半导体和新品研发方面的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通过精品工程等方式优化消费类电子业务产品结构,推动业务转型升级。报告期内,受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国内消费疲软、海外疫情持续影响出口业务等因素影响,本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并产生了一定额度的亏损。另外,本公司在2020年第三季度处置东莞康佳投资有限公司51%股权产生收益约9.28亿元,而2021年第三季度不含类似的大额非经常性收益。首亏6.15亿2021-10-15
    2021-09-30每股收益预计2021年1-9月每股收益亏损:0.0498元至0.0644元。-0.0644~-0.0498--1984.91%-1709.43%报告期内,本公司践行“科技+产业+园区”的长期发展战略,持续加大在半导体和新品研发方面的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通过精品工程等方式优化消费类电子业务产品结构,推动业务转型升级。报告期内,受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国内消费疲软、海外疫情持续影响出口业务等因素影响,本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并产生了一定额度的亏损。另外,本公司在2020年第三季度处置东莞康佳投资有限公司51%股权产生收益约9.28亿元,而2021年第三季度不含类似的大额非经常性收益。首亏0.262021-10-15
    2021-03-31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1年1-3月非经常性损益:40,000万元至50,000万元。4亿~5亿254.24%342.8%-(一)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行业景气度回升,相关业务逐步恢复正常水平,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5%;本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提质增效,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二)预计本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4-5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不确定1.13亿2021-04-15
    2021-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5,800万元至7,400万元。5800万~7400万126.29%133.54%142.11%153.73%(一)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行业景气度回升,相关业务逐步恢复正常水平,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5%;本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提质增效,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二)预计本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4-5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扭亏-2.21亿2021-04-15
    2021-03-31营业收入预计2021年1-3月营业收入同比上年增长:25%。97.58亿25%-52.52%(一)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行业景气度回升,相关业务逐步恢复正常水平,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5%;本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提质增效,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二)预计本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4-5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略增78.07亿2021-04-15
    2021-03-31每股收益预计2021年1-3月每股收益盈利:0.0241元至0.0307元。0.0241~0.0307-142.13%153.67%(一)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行业景气度回升,相关业务逐步恢复正常水平,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5%;本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提质增效,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二)预计本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4-5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扭亏-0.092021-04-15
    2020-12-31营业收入预计2020年1-12月营业收入:4,900,000万元至5,100,000万元。490亿~510亿-11.1%-7.47%56.38%72.67%(一)报告期内,本公司继续践行“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围绕“半导体+新消费电子+科技园区”的产业主线,形成以科技创新增强实业、以核心实业带动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驱动区域发展、以区域发展资源反哺科技与实业的发展策略,推动公司成为创新型科技产业集团。报告期内,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报告期内,本公司深入推进“自主创新+技术引进”,通过产业协同和资本赋能,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本公司主持的《下一代互联网智慧终端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一种冰箱变频压缩机转速的模糊控制方法》和《电冰箱食品品质管控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分别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和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本公司开发的“5G+8K多形态直播系统”在2020全球5G应用大赛<中国·深圳>中获得五佳“优秀产品奖”,并且本公司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配合新华社完成了“5G+8K+卫星”直播报道活动;本公司主持或联合申报的《粤港大数据图像和通信应用联合实验室》、《高性能显示MiniLED背光源研发》和《深圳市智慧融合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分别获2020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立项、2020年安徽省重大专项公开竞争类专项立项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21年深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2、在半导体业务方面,本公司持续推进MicroLED和MiniLED相关技术研发及其成果转化,完成核心专利申请近700件,并发布了MicroLED手表APHAEAWatch以及多款MicroLED和MiniLED8K电视。3、在消费类电子业务方面,本公司的产品不断向多元的场景化、生态化和智慧化转变,推出了K2系列智慧社交电视、A5阿斐亚系列电视、15天生态原鲜冰箱等产品,并不断强化线上线下协同,自建直播基地,主动利用网络直播以及与线下门店联合直播方式实现销售转化,推动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渠道模式。报告期内,受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类电子业务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4、在科技园区业务方面,本公司坚持“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布局了东莞康佳电子有限公司老厂区旧改、康佳明湖康养小镇、盐城长三角总部基地、新飞制冷产业园、智能终端出口生产基地等十多个科技园区项目,并快速构建了招商和运营的体系与能力。目前,科技园区业务一方面通过智能化升级现有业务,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等方式提升科技实业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优化资产配置,加快资金周转,进一步反哺科技实业板块的发展。(二)预计本公司2020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23.2-30.1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略减551.2亿2021-01-30
    2020-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0年1-12月每股收益盈利:0.1744元至0.2243元。0.1744~0.2243--137.54%-114.47%(一)报告期内,本公司继续践行“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围绕“半导体+新消费电子+科技园区”的产业主线,形成以科技创新增强实业、以核心实业带动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驱动区域发展、以区域发展资源反哺科技与实业的发展策略,推动公司成为创新型科技产业集团。报告期内,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报告期内,本公司深入推进“自主创新+技术引进”,通过产业协同和资本赋能,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本公司主持的《下一代互联网智慧终端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一种冰箱变频压缩机转速的模糊控制方法》和《电冰箱食品品质管控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分别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和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本公司开发的“5G+8K多形态直播系统”在2020全球5G应用大赛<中国·深圳>中获得五佳“优秀产品奖”,并且本公司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配合新华社完成了“5G+8K+卫星”直播报道活动;本公司主持或联合申报的《粤港大数据图像和通信应用联合实验室》、《高性能显示MiniLED背光源研发》和《深圳市智慧融合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分别获2020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立项、2020年安徽省重大专项公开竞争类专项立项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21年深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2、在半导体业务方面,本公司持续推进MicroLED和MiniLED相关技术研发及其成果转化,完成核心专利申请近700件,并发布了MicroLED手表APHAEAWatch以及多款MicroLED和MiniLED8K电视。3、在消费类电子业务方面,本公司的产品不断向多元的场景化、生态化和智慧化转变,推出了K2系列智慧社交电视、A5阿斐亚系列电视、15天生态原鲜冰箱等产品,并不断强化线上线下协同,自建直播基地,主动利用网络直播以及与线下门店联合直播方式实现销售转化,推动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渠道模式。报告期内,受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类电子业务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4、在科技园区业务方面,本公司坚持“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布局了东莞康佳电子有限公司老厂区旧改、康佳明湖康养小镇、盐城长三角总部基地、新飞制冷产业园、智能终端出口生产基地等十多个科技园区项目,并快速构建了招商和运营的体系与能力。目前,科技园区业务一方面通过智能化升级现有业务,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等方式提升科技实业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优化资产配置,加快资金周转,进一步反哺科技实业板块的发展。(二)预计本公司2020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23.2-30.1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预增0.092021-01-30
    2020-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2,000万元至54,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98.08%至154.68%。4.2亿~5.4亿98.08%154.68%-137.52%-114.47%(一)报告期内,本公司继续践行“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围绕“半导体+新消费电子+科技园区”的产业主线,形成以科技创新增强实业、以核心实业带动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驱动区域发展、以区域发展资源反哺科技与实业的发展策略,推动公司成为创新型科技产业集团。报告期内,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报告期内,本公司深入推进“自主创新+技术引进”,通过产业协同和资本赋能,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本公司主持的《下一代互联网智慧终端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一种冰箱变频压缩机转速的模糊控制方法》和《电冰箱食品品质管控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分别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和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本公司开发的“5G+8K多形态直播系统”在2020全球5G应用大赛<中国·深圳>中获得五佳“优秀产品奖”,并且本公司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配合新华社完成了“5G+8K+卫星”直播报道活动;本公司主持或联合申报的《粤港大数据图像和通信应用联合实验室》、《高性能显示MiniLED背光源研发》和《深圳市智慧融合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分别获2020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立项、2020年安徽省重大专项公开竞争类专项立项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21年深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2、在半导体业务方面,本公司持续推进MicroLED和MiniLED相关技术研发及其成果转化,完成核心专利申请近700件,并发布了MicroLED手表APHAEAWatch以及多款MicroLED和MiniLED8K电视。3、在消费类电子业务方面,本公司的产品不断向多元的场景化、生态化和智慧化转变,推出了K2系列智慧社交电视、A5阿斐亚系列电视、15天生态原鲜冰箱等产品,并不断强化线上线下协同,自建直播基地,主动利用网络直播以及与线下门店联合直播方式实现销售转化,推动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渠道模式。报告期内,受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类电子业务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4、在科技园区业务方面,本公司坚持“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布局了东莞康佳电子有限公司老厂区旧改、康佳明湖康养小镇、盐城长三角总部基地、新飞制冷产业园、智能终端出口生产基地等十多个科技园区项目,并快速构建了招商和运营的体系与能力。目前,科技园区业务一方面通过智能化升级现有业务,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等方式提升科技实业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优化资产配置,加快资金周转,进一步反哺科技实业板块的发展。(二)预计本公司2020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23.2-30.1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预增2.12亿2021-01-30
    2020-12-31扣除后营业收入预计2020年1-12月扣除后营业收入:4,850,000万元至5,050,000万元。485亿~505亿--(一)报告期内,本公司继续践行“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围绕“半导体+新消费电子+科技园区”的产业主线,形成以科技创新增强实业、以核心实业带动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驱动区域发展、以区域发展资源反哺科技与实业的发展策略,推动公司成为创新型科技产业集团。报告期内,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报告期内,本公司深入推进“自主创新+技术引进”,通过产业协同和资本赋能,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本公司主持的《下一代互联网智慧终端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一种冰箱变频压缩机转速的模糊控制方法》和《电冰箱食品品质管控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分别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和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本公司开发的“5G+8K多形态直播系统”在2020全球5G应用大赛<中国·深圳>中获得五佳“优秀产品奖”,并且本公司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配合新华社完成了“5G+8K+卫星”直播报道活动;本公司主持或联合申报的《粤港大数据图像和通信应用联合实验室》、《高性能显示MiniLED背光源研发》和《深圳市智慧融合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分别获2020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立项、2020年安徽省重大专项公开竞争类专项立项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21年深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2、在半导体业务方面,本公司持续推进MicroLED和MiniLED相关技术研发及其成果转化,完成核心专利申请近700件,并发布了MicroLED手表APHAEAWatch以及多款MicroLED和MiniLED8K电视。3、在消费类电子业务方面,本公司的产品不断向多元的场景化、生态化和智慧化转变,推出了K2系列智慧社交电视、A5阿斐亚系列电视、15天生态原鲜冰箱等产品,并不断强化线上线下协同,自建直播基地,主动利用网络直播以及与线下门店联合直播方式实现销售转化,推动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渠道模式。报告期内,受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类电子业务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4、在科技园区业务方面,本公司坚持“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布局了东莞康佳电子有限公司老厂区旧改、康佳明湖康养小镇、盐城长三角总部基地、新飞制冷产业园、智能终端出口生产基地等十多个科技园区项目,并快速构建了招商和运营的体系与能力。目前,科技园区业务一方面通过智能化升级现有业务,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等方式提升科技实业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优化资产配置,加快资金周转,进一步反哺科技实业板块的发展。(二)预计本公司2020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23.2-30.1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略减545.7亿2021-01-30
    2020-12-31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0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232,000万元至301,000万元。23.2亿~30.1亿11.12%44.17%-(一)报告期内,本公司继续践行“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围绕“半导体+新消费电子+科技园区”的产业主线,形成以科技创新增强实业、以核心实业带动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驱动区域发展、以区域发展资源反哺科技与实业的发展策略,推动公司成为创新型科技产业集团。报告期内,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报告期内,本公司深入推进“自主创新+技术引进”,通过产业协同和资本赋能,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本公司主持的《下一代互联网智慧终端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一种冰箱变频压缩机转速的模糊控制方法》和《电冰箱食品品质管控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分别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和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本公司开发的“5G+8K多形态直播系统”在2020全球5G应用大赛<中国·深圳>中获得五佳“优秀产品奖”,并且本公司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配合新华社完成了“5G+8K+卫星”直播报道活动;本公司主持或联合申报的《粤港大数据图像和通信应用联合实验室》、《高性能显示MiniLED背光源研发》和《深圳市智慧融合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分别获2020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立项、2020年安徽省重大专项公开竞争类专项立项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21年深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2、在半导体业务方面,本公司持续推进MicroLED和MiniLED相关技术研发及其成果转化,完成核心专利申请近700件,并发布了MicroLED手表APHAEAWatch以及多款MicroLED和MiniLED8K电视。3、在消费类电子业务方面,本公司的产品不断向多元的场景化、生态化和智慧化转变,推出了K2系列智慧社交电视、A5阿斐亚系列电视、15天生态原鲜冰箱等产品,并不断强化线上线下协同,自建直播基地,主动利用网络直播以及与线下门店联合直播方式实现销售转化,推动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渠道模式。报告期内,受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类电子业务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4、在科技园区业务方面,本公司坚持“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布局了东莞康佳电子有限公司老厂区旧改、康佳明湖康养小镇、盐城长三角总部基地、新飞制冷产业园、智能终端出口生产基地等十多个科技园区项目,并快速构建了招商和运营的体系与能力。目前,科技园区业务一方面通过智能化升级现有业务,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等方式提升科技实业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优化资产配置,加快资金周转,进一步反哺科技实业板块的发展。(二)预计本公司2020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23.2-30.1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不确定20.88亿2021-01-30
    2020-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90,000万元至247,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1.29%至31.68%。-24.7亿~-19亿-31.68%-1.29%-15.66%51.88%(一)报告期内,本公司继续践行“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围绕“半导体+新消费电子+科技园区”的产业主线,形成以科技创新增强实业、以核心实业带动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驱动区域发展、以区域发展资源反哺科技与实业的发展策略,推动公司成为创新型科技产业集团。报告期内,本公司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报告期内,本公司深入推进“自主创新+技术引进”,通过产业协同和资本赋能,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本公司主持的《下一代互联网智慧终端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一种冰箱变频压缩机转速的模糊控制方法》和《电冰箱食品品质管控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分别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和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本公司开发的“5G+8K多形态直播系统”在2020全球5G应用大赛<中国·深圳>中获得五佳“优秀产品奖”,并且本公司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配合新华社完成了“5G+8K+卫星”直播报道活动;本公司主持或联合申报的《粤港大数据图像和通信应用联合实验室》、《高性能显示MiniLED背光源研发》和《深圳市智慧融合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分别获2020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立项、2020年安徽省重大专项公开竞争类专项立项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21年深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2、在半导体业务方面,本公司持续推进MicroLED和MiniLED相关技术研发及其成果转化,完成核心专利申请近700件,并发布了MicroLED手表APHAEAWatch以及多款MicroLED和MiniLED8K电视。3、在消费类电子业务方面,本公司的产品不断向多元的场景化、生态化和智慧化转变,推出了K2系列智慧社交电视、A5阿斐亚系列电视、15天生态原鲜冰箱等产品,并不断强化线上线下协同,自建直播基地,主动利用网络直播以及与线下门店联合直播方式实现销售转化,推动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渠道模式。报告期内,受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类电子业务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4、在科技园区业务方面,本公司坚持“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布局了东莞康佳电子有限公司老厂区旧改、康佳明湖康养小镇、盐城长三角总部基地、新飞制冷产业园、智能终端出口生产基地等十多个科技园区项目,并快速构建了招商和运营的体系与能力。目前,科技园区业务一方面通过智能化升级现有业务,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等方式提升科技实业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优化资产配置,加快资金周转,进一步反哺科技实业板块的发展。(二)预计本公司2020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23.2-30.1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所持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增亏-18.76亿2021-01-30
    2020-06-30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0年1-6月非经常性损益:约74,900万元。7.49亿-23.23%-(一)报告期内,本公司践行“科技+产业+园区”的长期发展战略,围绕“半导体+新消费电子+科技园区”的核心主线,持续推动公司向科技创新驱动的平台型公司转型。在消费电子业务方面,本公司积极将8K、5G、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深入融合到产品中:本公司推出的APHAEA(阿斐亚)-A5智能AI电视可通过语音操控的方式与其它智能家电互联互通,从而成为智能家居中控设备;在2020年全国“两会”中,本公司参与组建了“5G+8K”超高清直播系统,公司的MicroLED8K新品电视承担了5G直播工作;本公司主导的“5G+超高清端到端直播系统”项目被认定为深圳市十大5G行业应用示范项目;本公司主持的《下一代互联网智慧终端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和《一种冰箱变频压缩机转速的模糊控制方法》项目分别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在新兴业务方面,本公司盐城半导体封测基地已开工建设;MicroLED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正在稳步推进中。(二)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本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逐步恢复,本公司多措并举降本增效,2020年第二季度经营情况得到逐步改善,但因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本报告期内经营业绩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三)预计本公司2020年1-6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7.49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参股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不确定9.76亿2020-07-15
    2020-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0年1-6月每股收益盈利:0.0374元至0.0457元。0.0374~0.0457-240.83%249.89%(一)报告期内,本公司践行“科技+产业+园区”的长期发展战略,围绕“半导体+新消费电子+科技园区”的核心主线,持续推动公司向科技创新驱动的平台型公司转型。在消费电子业务方面,本公司积极将8K、5G、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深入融合到产品中:本公司推出的APHAEA(阿斐亚)-A5智能AI电视可通过语音操控的方式与其它智能家电互联互通,从而成为智能家居中控设备;在2020年全国“两会”中,本公司参与组建了“5G+8K”超高清直播系统,公司的MicroLED8K新品电视承担了5G直播工作;本公司主导的“5G+超高清端到端直播系统”项目被认定为深圳市十大5G行业应用示范项目;本公司主持的《下一代互联网智慧终端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和《一种冰箱变频压缩机转速的模糊控制方法》项目分别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在新兴业务方面,本公司盐城半导体封测基地已开工建设;MicroLED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正在稳步推进中。(二)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本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逐步恢复,本公司多措并举降本增效,2020年第二季度经营情况得到逐步改善,但因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本报告期内经营业绩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三)预计本公司2020年1-6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7.49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参股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预减0.152020-07-15
    2020-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9,000万元至11,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68.82%至74.49%。9000万~1.1亿-74.49%-68.82%240.8%249.86%(一)报告期内,本公司践行“科技+产业+园区”的长期发展战略,围绕“半导体+新消费电子+科技园区”的核心主线,持续推动公司向科技创新驱动的平台型公司转型。在消费电子业务方面,本公司积极将8K、5G、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深入融合到产品中:本公司推出的APHAEA(阿斐亚)-A5智能AI电视可通过语音操控的方式与其它智能家电互联互通,从而成为智能家居中控设备;在2020年全国“两会”中,本公司参与组建了“5G+8K”超高清直播系统,公司的MicroLED8K新品电视承担了5G直播工作;本公司主导的“5G+超高清端到端直播系统”项目被认定为深圳市十大5G行业应用示范项目;本公司主持的《下一代互联网智慧终端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和《一种冰箱变频压缩机转速的模糊控制方法》项目分别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在新兴业务方面,本公司盐城半导体封测基地已开工建设;MicroLED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正在稳步推进中。(二)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本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逐步恢复,本公司多措并举降本增效,2020年第二季度经营情况得到逐步改善,但因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本报告期内经营业绩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三)预计本公司2020年1-6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7.49亿元,主要为政府补贴收入和转让参股公司股权产生的收益。预减3.53亿2020-07-15
    2020-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2,000万元至24,000万元。-2.4亿~-2.2亿-380.48%-357.11%-0.65%7.74%(一)报告期内,本公司践行“科技+产业+园区”的长期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研发和品牌投入,持续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同时整合改善运营体系、强化基础管理水平、加大风险把控力度,多措并举降本增效,以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但是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本公司在春节长假后出现了工厂开工率不足、用工成本增加、物流供应受阻及市场需求下滑等问题,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再加上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固定成本支出难以下降,本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二)预计本公司2020年1-3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1亿元,主要为政府补助收入和委托理财收益。(三)本公司正处于恢复正常状态过程中,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市场逐步恢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预计也会随之改善。首亏8557万2020-04-15
    2020-03-31每股收益预计2020年1-3月每股收益亏损:0.0914元至0.0997元。-0.0997~-0.0914--0.71%7.68%(一)报告期内,本公司践行“科技+产业+园区”的长期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研发和品牌投入,持续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同时整合改善运营体系、强化基础管理水平、加大风险把控力度,多措并举降本增效,以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但是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本公司在春节长假后出现了工厂开工率不足、用工成本增加、物流供应受阻及市场需求下滑等问题,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再加上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固定成本支出难以下降,本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二)预计本公司2020年1-3月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1亿元,主要为政府补助收入和委托理财收益。(三)本公司正处于恢复正常状态过程中,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市场逐步恢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预计也会随之改善。首亏0.042020-04-15
    2019-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9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1,000万元-29,000万元,同比下降29.49%-48.94%。2.1亿~2.9亿-48.94%-29.49%-346.09%-264.23%2019年,本公司持续推进“科技+产业+园区”的长期发展战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耕核心技术研发,大力发展新兴业务,致力于业务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由于本公司彩电业务受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亏损,2019年本公司全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0亿元-2.90亿元,较2018年度下降48.94%-29.49%。该业绩预告数据是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的结果,未经过注册会计师预审计。略减4.11亿2020-02-07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