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数据
    此功能登录后可查看,请点击登录
    尚无内容,请点击标题右侧☆添加后查看
    • 最新价 -
    • 涨跌 -
    • 涨跌幅 -
    • 换手 -
    • 总手 -
    • 金额 -
    • 业绩报表
    • 业绩快报
    • 业绩预告
    • 预约披露时间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
    • 现金流量表
    截止日期
    预测指标
    业绩变动
    预测数值(元)
    业绩变动同比
    业绩变动环比
    业绩变动原因
    预告
    类型
    上年同期值(元)
    公告日期
    2024-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8,500万元至15,600万元。-1.56亿~-8500万-133.12%-118.04%83.24%232.16%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的压力和挑战,公司坚定信心谋发展、持续创新促转型,进入战略机遇与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一)收入变动的主要原因1、报告期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给公司经营带来压力和挑战,部分公司优势行业受多重因素影响,安全预算下滑、部分项目延期,对公司营业收入产生一定影响。2、2024年,伴随着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科技创新和动能转换,用户需求初现范式变革,传统合规类需求仍占据主导,但竞争激烈、增速乏力;数据类、平台类、系统类、场景类、AI类项目不断增多,但需求尚在探索,总体需求量不足;网络安全业态正从之前的成熟稳态期迈入需求转换期和变革重塑期,挑战与机遇并存。3、公司正式成为中国移动实控的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业务融合正在逐步走深向实,协同收入的量质需要持续提升。(二)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1、攻坚科创前沿,研发投入增加。公司积极把握战略机遇,扎实推进自有业务和中国移动协同业务的双引擎发展,扎根科技创新,从传统网络安全产品供给转向创新场景化、技术原生化、交付运营化、服务数智化,战略格局更趋优化。公司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加大了投入,但新业务尚需培育时间才能带来盈利。2、当期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显著减少。公司战略投资的参股公司在业务和财务上均取得可观的正向回报。但由于公司投资的参股公司报告期内估值的变化及部分参股公司上市后股价的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52亿元(税后)。(三)公司持续强化经营管理,降本增效,坚持健康发展,回款有所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提升,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年初有所下降,现金储备充沛。(四)公司积极布局战略创新方向,扩展新客群,积累发展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在积极优化费用结构的同时,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并与中国移动深化协同研发合作,巩固并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持续向好发展扎根蓄势。公司大力跟进中国移动“BASIC6+X”战略科创方向,为把握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做好充分准备。1、构建人工智能赋能安全技术框架。发布九天泰合安全大模型和安星智能体,首批通过信通院测评和国家网信办的算法备案。全面启动“AI+安全”融合创新,推进AI赋能全系列安全产品和安全运营服务,相继在政府、运营商落地AI安全运营平台项目,助力客户提升安全运营智能化水平。同时针对行业用户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需求,公司为省/市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电网用户的电力大模型应用提供安全解决方案。2、云安全业务升级。全面承接移动云安全研发和产品能力供给,共24款产品上线移动云商城,实现移动公有云、专属云、边缘云和私有云等安全场景全覆盖;在其他云安全市场,通过自供以及与第三方云服务商合作,实现云安全能力对政府、农商、交通、医疗、教育、金融、公检法等多行业的覆盖,为政务云、信创云等云基础设施提供安全保障,收入增速20%以上。3、将安全与“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视联网”等新应用场景(X)深入融合和创新。公司建成车路云安全实验室,在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关键安全技术突破和应用案例;面向低空经济场景,公司推出工业无人机安全解决方案;作为中国移动视联网生态合作联盟成员,公司构建了视联网边界安全技术体系,深度参与《中国移动视联网总体安全技术要求》企业标准的制定。4、深化实施“数据绿洲”战略。聚焦数据流通安全,发布“可信数据空间”“数据流转监测”等一批数据要素安全流通创新产品,通过了信通院能力测试,参与规划、落地多个数据局、数产集团项目,并在多个省级部门进行试点。5、拓展个人/家庭客户群体。与中国移动联合打造云电脑业务,负责保障用户云端服务安全可靠,月活用户数量达数百万。6、继续发挥自主创新安全技术的行业领先优势,共计发布300余款国产化产品,形成了多样化的信创安全产品布局,紧跟新型数字化建设,提供信创云资源池、信创工业安全、信创数据安全治理平台等新兴领域方案,收入增速15%以上。公司业务基础扎实稳固,传统安全业务成熟稳定,与中国移动协同通道建设持续深化,与中国移动网融安全、云融安全、DICT融安全力度不断加强。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兴领域,不断挖掘潜在的增长点,培育发展增长新动能。公司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坚实稳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首亏4.71亿2025-01-21
    2024-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4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12元至0.2元。-0.2~-0.12--50%350%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的压力和挑战,公司坚定信心谋发展、持续创新促转型,进入战略机遇与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一)收入变动的主要原因1、报告期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给公司经营带来压力和挑战,部分公司优势行业受多重因素影响,安全预算下滑、部分项目延期,对公司营业收入产生一定影响。2、2024年,伴随着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科技创新和动能转换,用户需求初现范式变革,传统合规类需求仍占据主导,但竞争激烈、增速乏力;数据类、平台类、系统类、场景类、AI类项目不断增多,但需求尚在探索,总体需求量不足;网络安全业态正从之前的成熟稳态期迈入需求转换期和变革重塑期,挑战与机遇并存。3、公司正式成为中国移动实控的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业务融合正在逐步走深向实,协同收入的量质需要持续提升。(二)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1、攻坚科创前沿,研发投入增加。公司积极把握战略机遇,扎实推进自有业务和中国移动协同业务的双引擎发展,扎根科技创新,从传统网络安全产品供给转向创新场景化、技术原生化、交付运营化、服务数智化,战略格局更趋优化。公司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加大了投入,但新业务尚需培育时间才能带来盈利。2、当期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显著减少。公司战略投资的参股公司在业务和财务上均取得可观的正向回报。但由于公司投资的参股公司报告期内估值的变化及部分参股公司上市后股价的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52亿元(税后)。(三)公司持续强化经营管理,降本增效,坚持健康发展,回款有所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提升,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年初有所下降,现金储备充沛。(四)公司积极布局战略创新方向,扩展新客群,积累发展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在积极优化费用结构的同时,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并与中国移动深化协同研发合作,巩固并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持续向好发展扎根蓄势。公司大力跟进中国移动“BASIC6+X”战略科创方向,为把握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做好充分准备。1、构建人工智能赋能安全技术框架。发布九天泰合安全大模型和安星智能体,首批通过信通院测评和国家网信办的算法备案。全面启动“AI+安全”融合创新,推进AI赋能全系列安全产品和安全运营服务,相继在政府、运营商落地AI安全运营平台项目,助力客户提升安全运营智能化水平。同时针对行业用户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需求,公司为省/市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电网用户的电力大模型应用提供安全解决方案。2、云安全业务升级。全面承接移动云安全研发和产品能力供给,共24款产品上线移动云商城,实现移动公有云、专属云、边缘云和私有云等安全场景全覆盖;在其他云安全市场,通过自供以及与第三方云服务商合作,实现云安全能力对政府、农商、交通、医疗、教育、金融、公检法等多行业的覆盖,为政务云、信创云等云基础设施提供安全保障,收入增速20%以上。3、将安全与“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视联网”等新应用场景(X)深入融合和创新。公司建成车路云安全实验室,在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关键安全技术突破和应用案例;面向低空经济场景,公司推出工业无人机安全解决方案;作为中国移动视联网生态合作联盟成员,公司构建了视联网边界安全技术体系,深度参与《中国移动视联网总体安全技术要求》企业标准的制定。4、深化实施“数据绿洲”战略。聚焦数据流通安全,发布“可信数据空间”“数据流转监测”等一批数据要素安全流通创新产品,通过了信通院能力测试,参与规划、落地多个数据局、数产集团项目,并在多个省级部门进行试点。5、拓展个人/家庭客户群体。与中国移动联合打造云电脑业务,负责保障用户云端服务安全可靠,月活用户数量达数百万。6、继续发挥自主创新安全技术的行业领先优势,共计发布300余款国产化产品,形成了多样化的信创安全产品布局,紧跟新型数字化建设,提供信创云资源池、信创工业安全、信创数据安全治理平台等新兴领域方案,收入增速15%以上。公司业务基础扎实稳固,传统安全业务成熟稳定,与中国移动协同通道建设持续深化,与中国移动网融安全、云融安全、DICT融安全力度不断加强。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兴领域,不断挖掘潜在的增长点,培育发展增长新动能。公司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坚实稳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首亏0.792025-01-21
    2024-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600万元至24,600万元。-2.46亿~-1.46亿-133.19%-119.7%-29.13%330.3%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的压力和挑战,公司坚定信心谋发展、持续创新促转型,进入战略机遇与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一)收入变动的主要原因1、报告期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给公司经营带来压力和挑战,部分公司优势行业受多重因素影响,安全预算下滑、部分项目延期,对公司营业收入产生一定影响。2、2024年,伴随着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科技创新和动能转换,用户需求初现范式变革,传统合规类需求仍占据主导,但竞争激烈、增速乏力;数据类、平台类、系统类、场景类、AI类项目不断增多,但需求尚在探索,总体需求量不足;网络安全业态正从之前的成熟稳态期迈入需求转换期和变革重塑期,挑战与机遇并存。3、公司正式成为中国移动实控的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业务融合正在逐步走深向实,协同收入的量质需要持续提升。(二)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1、攻坚科创前沿,研发投入增加。公司积极把握战略机遇,扎实推进自有业务和中国移动协同业务的双引擎发展,扎根科技创新,从传统网络安全产品供给转向创新场景化、技术原生化、交付运营化、服务数智化,战略格局更趋优化。公司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加大了投入,但新业务尚需培育时间才能带来盈利。2、当期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显著减少。公司战略投资的参股公司在业务和财务上均取得可观的正向回报。但由于公司投资的参股公司报告期内估值的变化及部分参股公司上市后股价的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52亿元(税后)。(三)公司持续强化经营管理,降本增效,坚持健康发展,回款有所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提升,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年初有所下降,现金储备充沛。(四)公司积极布局战略创新方向,扩展新客群,积累发展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在积极优化费用结构的同时,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并与中国移动深化协同研发合作,巩固并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持续向好发展扎根蓄势。公司大力跟进中国移动“BASIC6+X”战略科创方向,为把握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做好充分准备。1、构建人工智能赋能安全技术框架。发布九天泰合安全大模型和安星智能体,首批通过信通院测评和国家网信办的算法备案。全面启动“AI+安全”融合创新,推进AI赋能全系列安全产品和安全运营服务,相继在政府、运营商落地AI安全运营平台项目,助力客户提升安全运营智能化水平。同时针对行业用户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需求,公司为省/市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电网用户的电力大模型应用提供安全解决方案。2、云安全业务升级。全面承接移动云安全研发和产品能力供给,共24款产品上线移动云商城,实现移动公有云、专属云、边缘云和私有云等安全场景全覆盖;在其他云安全市场,通过自供以及与第三方云服务商合作,实现云安全能力对政府、农商、交通、医疗、教育、金融、公检法等多行业的覆盖,为政务云、信创云等云基础设施提供安全保障,收入增速20%以上。3、将安全与“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视联网”等新应用场景(X)深入融合和创新。公司建成车路云安全实验室,在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关键安全技术突破和应用案例;面向低空经济场景,公司推出工业无人机安全解决方案;作为中国移动视联网生态合作联盟成员,公司构建了视联网边界安全技术体系,深度参与《中国移动视联网总体安全技术要求》企业标准的制定。4、深化实施“数据绿洲”战略。聚焦数据流通安全,发布“可信数据空间”“数据流转监测”等一批数据要素安全流通创新产品,通过了信通院能力测试,参与规划、落地多个数据局、数产集团项目,并在多个省级部门进行试点。5、拓展个人/家庭客户群体。与中国移动联合打造云电脑业务,负责保障用户云端服务安全可靠,月活用户数量达数百万。6、继续发挥自主创新安全技术的行业领先优势,共计发布300余款国产化产品,形成了多样化的信创安全产品布局,紧跟新型数字化建设,提供信创云资源池、信创工业安全、信创数据安全治理平台等新兴领域方案,收入增速15%以上。公司业务基础扎实稳固,传统安全业务成熟稳定,与中国移动协同通道建设持续深化,与中国移动网融安全、云融安全、DICT融安全力度不断加强。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兴领域,不断挖掘潜在的增长点,培育发展增长新动能。公司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坚实稳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首亏7.41亿2025-01-21
    2024-12-31营业收入预计2024年1-12月营业收入:330,000万元至390,000万元。33亿~39亿-26.78%-13.47%29.46%109.21%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的压力和挑战,公司坚定信心谋发展、持续创新促转型,进入战略机遇与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一)收入变动的主要原因1、报告期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给公司经营带来压力和挑战,部分公司优势行业受多重因素影响,安全预算下滑、部分项目延期,对公司营业收入产生一定影响。2、2024年,伴随着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科技创新和动能转换,用户需求初现范式变革,传统合规类需求仍占据主导,但竞争激烈、增速乏力;数据类、平台类、系统类、场景类、AI类项目不断增多,但需求尚在探索,总体需求量不足;网络安全业态正从之前的成熟稳态期迈入需求转换期和变革重塑期,挑战与机遇并存。3、公司正式成为中国移动实控的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业务融合正在逐步走深向实,协同收入的量质需要持续提升。(二)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1、攻坚科创前沿,研发投入增加。公司积极把握战略机遇,扎实推进自有业务和中国移动协同业务的双引擎发展,扎根科技创新,从传统网络安全产品供给转向创新场景化、技术原生化、交付运营化、服务数智化,战略格局更趋优化。公司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加大了投入,但新业务尚需培育时间才能带来盈利。2、当期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显著减少。公司战略投资的参股公司在业务和财务上均取得可观的正向回报。但由于公司投资的参股公司报告期内估值的变化及部分参股公司上市后股价的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52亿元(税后)。(三)公司持续强化经营管理,降本增效,坚持健康发展,回款有所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提升,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年初有所下降,现金储备充沛。(四)公司积极布局战略创新方向,扩展新客群,积累发展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在积极优化费用结构的同时,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并与中国移动深化协同研发合作,巩固并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持续向好发展扎根蓄势。公司大力跟进中国移动“BASIC6+X”战略科创方向,为把握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做好充分准备。1、构建人工智能赋能安全技术框架。发布九天泰合安全大模型和安星智能体,首批通过信通院测评和国家网信办的算法备案。全面启动“AI+安全”融合创新,推进AI赋能全系列安全产品和安全运营服务,相继在政府、运营商落地AI安全运营平台项目,助力客户提升安全运营智能化水平。同时针对行业用户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需求,公司为省/市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电网用户的电力大模型应用提供安全解决方案。2、云安全业务升级。全面承接移动云安全研发和产品能力供给,共24款产品上线移动云商城,实现移动公有云、专属云、边缘云和私有云等安全场景全覆盖;在其他云安全市场,通过自供以及与第三方云服务商合作,实现云安全能力对政府、农商、交通、医疗、教育、金融、公检法等多行业的覆盖,为政务云、信创云等云基础设施提供安全保障,收入增速20%以上。3、将安全与“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视联网”等新应用场景(X)深入融合和创新。公司建成车路云安全实验室,在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关键安全技术突破和应用案例;面向低空经济场景,公司推出工业无人机安全解决方案;作为中国移动视联网生态合作联盟成员,公司构建了视联网边界安全技术体系,深度参与《中国移动视联网总体安全技术要求》企业标准的制定。4、深化实施“数据绿洲”战略。聚焦数据流通安全,发布“可信数据空间”“数据流转监测”等一批数据要素安全流通创新产品,通过了信通院能力测试,参与规划、落地多个数据局、数产集团项目,并在多个省级部门进行试点。5、拓展个人/家庭客户群体。与中国移动联合打造云电脑业务,负责保障用户云端服务安全可靠,月活用户数量达数百万。6、继续发挥自主创新安全技术的行业领先优势,共计发布300余款国产化产品,形成了多样化的信创安全产品布局,紧跟新型数字化建设,提供信创云资源池、信创工业安全、信创数据安全治理平台等新兴领域方案,收入增速15%以上。公司业务基础扎实稳固,传统安全业务成熟稳定,与中国移动协同通道建设持续深化,与中国移动网融安全、云融安全、DICT融安全力度不断加强。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兴领域,不断挖掘潜在的增长点,培育发展增长新动能。公司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坚实稳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略减45.07亿2025-01-21
    2024-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8,700万元至12,700万元。-1.27亿~-8700万-57.42%-7.84%-65.17%18.35%1、公司经营情况营业收入保持增长,主营业务提质增效韧性显著。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和网安市场需求的调整,公司部分重点项目收入递延到三季度,但营业收入仍保持稳定增长。公司上半年新增订单快速增长,毛利率环比提升11至16个百分点,继续深化与中国移动的业务协同,主营业务提质增效,业务韧性显著。加大战略创新方向的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活力迸发。公司作为中国移动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承担支撑中国移动网信安全板块的重大责任,在积极优化费用结构的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并与中国移动深化协同研发合作,巩固并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当期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公司战略投资的上市公司在业务和财务上均取得可观的正向回报。但由于公司投资的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的股价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44亿元(税后)。2、公司业务开展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在中国移动的战略定位,肩负起中国移动“安全核心技术攻坚者、安全产品服务引领者、安全运营体系支撑者”三大角色。公司正持续推进双方的创新协同机制,成效逐步显现,正在全面融入中国移动的运作体系。公司加大与中国移动协同创新力度,获得协同研发创新经费过亿。在安全大模型、数据安全、云安全、5G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智慧交通安全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与中国移动一起构建面向未来的大网信安全板块。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移动在安全大模型、云安全、安全运营中心领域取得如下协同进展:发布AI安全大模型。双方共同发布九天·泰合安全大模型,并在安全运营中心、威胁监测AI智能体、情报助手等多种安全场景中应用;继续加大云安全研发投入,全面承担移动云安全产品的研发工作。16款云安全产品上线移动云商城,云安全业务持续高速增长;推进安全运营中心的建设。公司与中国移动打造“1+4+N”的全网安全运营中心产品体系,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安全托管服务准备进入运营阶段。公司继续深耕优势政企客户群体,并开始全向发力CHBN客户群。公司在运营商、金融、公安等重点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公司积极参与上半年重点投建的各区域智算中心、车路云等核心项目,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保驾护航;公司探索家庭和个人安全市场,推出云电脑的安全管控应用,并研究面向普通用户的手机安全管家。3、公司全年发展预期全年收入目标不变。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创新道路,坚决融合发展。预计下半年公司业绩将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全年营业收入目标仍维持20%以上增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目标为22%以上增长。增亏-8068万2024-07-10
    2024-06-30营业收入预计2024年1-6月营业收入:152,380万元至162,38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0.14%至6.71%。15.24亿~16.24亿0.14%6.71%-34.84%-24%1、公司经营情况营业收入保持增长,主营业务提质增效韧性显著。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和网安市场需求的调整,公司部分重点项目收入递延到三季度,但营业收入仍保持稳定增长。公司上半年新增订单快速增长,毛利率环比提升11至16个百分点,继续深化与中国移动的业务协同,主营业务提质增效,业务韧性显著。加大战略创新方向的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活力迸发。公司作为中国移动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承担支撑中国移动网信安全板块的重大责任,在积极优化费用结构的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并与中国移动深化协同研发合作,巩固并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当期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公司战略投资的上市公司在业务和财务上均取得可观的正向回报。但由于公司投资的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的股价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44亿元(税后)。2、公司业务开展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在中国移动的战略定位,肩负起中国移动“安全核心技术攻坚者、安全产品服务引领者、安全运营体系支撑者”三大角色。公司正持续推进双方的创新协同机制,成效逐步显现,正在全面融入中国移动的运作体系。公司加大与中国移动协同创新力度,获得协同研发创新经费过亿。在安全大模型、数据安全、云安全、5G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智慧交通安全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与中国移动一起构建面向未来的大网信安全板块。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移动在安全大模型、云安全、安全运营中心领域取得如下协同进展:发布AI安全大模型。双方共同发布九天·泰合安全大模型,并在安全运营中心、威胁监测AI智能体、情报助手等多种安全场景中应用;继续加大云安全研发投入,全面承担移动云安全产品的研发工作。16款云安全产品上线移动云商城,云安全业务持续高速增长;推进安全运营中心的建设。公司与中国移动打造“1+4+N”的全网安全运营中心产品体系,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安全托管服务准备进入运营阶段。公司继续深耕优势政企客户群体,并开始全向发力CHBN客户群。公司在运营商、金融、公安等重点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公司积极参与上半年重点投建的各区域智算中心、车路云等核心项目,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保驾护航;公司探索家庭和个人安全市场,推出云电脑的安全管控应用,并研究面向普通用户的手机安全管家。3、公司全年发展预期全年收入目标不变。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创新道路,坚决融合发展。预计下半年公司业绩将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全年营业收入目标仍维持20%以上增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目标为22%以上增长。略增15.22亿2024-07-10
    2024-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4年1-6月每股收益亏损:0.14元至0.17元。-0.17~-0.14-11.11%44.44%1、公司经营情况营业收入保持增长,主营业务提质增效韧性显著。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和网安市场需求的调整,公司部分重点项目收入递延到三季度,但营业收入仍保持稳定增长。公司上半年新增订单快速增长,毛利率环比提升11至16个百分点,继续深化与中国移动的业务协同,主营业务提质增效,业务韧性显著。加大战略创新方向的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活力迸发。公司作为中国移动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承担支撑中国移动网信安全板块的重大责任,在积极优化费用结构的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并与中国移动深化协同研发合作,巩固并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当期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公司战略投资的上市公司在业务和财务上均取得可观的正向回报。但由于公司投资的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的股价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44亿元(税后)。2、公司业务开展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在中国移动的战略定位,肩负起中国移动“安全核心技术攻坚者、安全产品服务引领者、安全运营体系支撑者”三大角色。公司正持续推进双方的创新协同机制,成效逐步显现,正在全面融入中国移动的运作体系。公司加大与中国移动协同创新力度,获得协同研发创新经费过亿。在安全大模型、数据安全、云安全、5G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智慧交通安全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与中国移动一起构建面向未来的大网信安全板块。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移动在安全大模型、云安全、安全运营中心领域取得如下协同进展:发布AI安全大模型。双方共同发布九天·泰合安全大模型,并在安全运营中心、威胁监测AI智能体、情报助手等多种安全场景中应用;继续加大云安全研发投入,全面承担移动云安全产品的研发工作。16款云安全产品上线移动云商城,云安全业务持续高速增长;推进安全运营中心的建设。公司与中国移动打造“1+4+N”的全网安全运营中心产品体系,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安全托管服务准备进入运营阶段。公司继续深耕优势政企客户群体,并开始全向发力CHBN客户群。公司在运营商、金融、公安等重点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公司积极参与上半年重点投建的各区域智算中心、车路云等核心项目,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保驾护航;公司探索家庭和个人安全市场,推出云电脑的安全管控应用,并研究面向普通用户的手机安全管家。3、公司全年发展预期全年收入目标不变。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创新道路,坚决融合发展。预计下半年公司业绩将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全年营业收入目标仍维持20%以上增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目标为22%以上增长。首亏0.202024-07-10
    2024-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6,800万元至20,800万元。-2.08亿~-1.68亿-212.53%-190.89%16.2%51.55%1、公司经营情况营业收入保持增长,主营业务提质增效韧性显著。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和网安市场需求的调整,公司部分重点项目收入递延到三季度,但营业收入仍保持稳定增长。公司上半年新增订单快速增长,毛利率环比提升11至16个百分点,继续深化与中国移动的业务协同,主营业务提质增效,业务韧性显著。加大战略创新方向的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活力迸发。公司作为中国移动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承担支撑中国移动网信安全板块的重大责任,在积极优化费用结构的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并与中国移动深化协同研发合作,巩固并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当期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公司战略投资的上市公司在业务和财务上均取得可观的正向回报。但由于公司投资的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的股价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44亿元(税后)。2、公司业务开展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在中国移动的战略定位,肩负起中国移动“安全核心技术攻坚者、安全产品服务引领者、安全运营体系支撑者”三大角色。公司正持续推进双方的创新协同机制,成效逐步显现,正在全面融入中国移动的运作体系。公司加大与中国移动协同创新力度,获得协同研发创新经费过亿。在安全大模型、数据安全、云安全、5G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智慧交通安全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与中国移动一起构建面向未来的大网信安全板块。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移动在安全大模型、云安全、安全运营中心领域取得如下协同进展:发布AI安全大模型。双方共同发布九天·泰合安全大模型,并在安全运营中心、威胁监测AI智能体、情报助手等多种安全场景中应用;继续加大云安全研发投入,全面承担移动云安全产品的研发工作。16款云安全产品上线移动云商城,云安全业务持续高速增长;推进安全运营中心的建设。公司与中国移动打造“1+4+N”的全网安全运营中心产品体系,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安全托管服务准备进入运营阶段。公司继续深耕优势政企客户群体,并开始全向发力CHBN客户群。公司在运营商、金融、公安等重点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公司积极参与上半年重点投建的各区域智算中心、车路云等核心项目,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保驾护航;公司探索家庭和个人安全市场,推出云电脑的安全管控应用,并研究面向普通用户的手机安全管家。3、公司全年发展预期全年收入目标不变。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创新道路,坚决融合发展。预计下半年公司业绩将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全年营业收入目标仍维持20%以上增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目标为22%以上增长。首亏1.85亿2024-07-10
    2024-03-31营业收入预计2024年1-3月营业收入:90,000万元至95,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4.26%至20.61%。9亿~9.5亿14.26%20.61%-54.39%-51.86%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移动开启全面战略融合,同时积极把握需求侧市场机会,营业收入稳步提升,预计实现营业收入90,000万元至95,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26%至20.61%,人均创收明显提升,毛利额同速增长,主营业务提质增效效果显著,持续优化营销策略,在坚定布局新兴业务板块和坚持研发创新的同时积极优化费用结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800万元至-3,800万元,较上年同期提升41.82%至61.88%,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因公司投资的上市公司股价波动同比减少11,869.16万元。公司持续加强应收账款与回款管理,回款同比提升60%以上。报告期内,中国移动集团正式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关联业务发展进一步加速。公司以中国移动“BASIC6”科创计划为指引,布局新板块并实现板块级扩张,面向云、大数据、算力网络、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业务场景构建体系化安全能力;持续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政企客户的安全服务水平,以中国移动的新型基础设施场景为典型代表,把握行业性产品需求的差异,快速投放到其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市场。公司深耕优势政企客户群体,全向发力CHBN客户群:1)拓展个人/家庭(toC/toH)客户群,贴近智慧家庭安全需求,形成规模化市场覆盖的产品和服务;2)持续渗透以政府、运营商、工业能源、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关键基础设施、以生产制造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企业组织、以金融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等客户群体,深化行业布局;3)布局以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聚焦典型业务场景的安全需求形成场景化创新安全产品方案,持续打磨锻造能够规模化复制的安全产品;4)拓展商客和SMB客户群体,聚焦客户安全痛点形成精准化和规模化的安全产品。略增7.88亿2024-04-13
    2024-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300万元至13,300万元。-1.33亿~-9300万-102.35%-41.49%-126.61%-118.61%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移动开启全面战略融合,同时积极把握需求侧市场机会,营业收入稳步提升,预计实现营业收入90,000万元至95,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26%至20.61%,人均创收明显提升,毛利额同速增长,主营业务提质增效效果显著,持续优化营销策略,在坚定布局新兴业务板块和坚持研发创新的同时积极优化费用结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800万元至-3,800万元,较上年同期提升41.82%至61.88%,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因公司投资的上市公司股价波动同比减少11,869.16万元。公司持续加强应收账款与回款管理,回款同比提升60%以上。报告期内,中国移动集团正式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关联业务发展进一步加速。公司以中国移动“BASIC6”科创计划为指引,布局新板块并实现板块级扩张,面向云、大数据、算力网络、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业务场景构建体系化安全能力;持续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政企客户的安全服务水平,以中国移动的新型基础设施场景为典型代表,把握行业性产品需求的差异,快速投放到其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市场。公司深耕优势政企客户群体,全向发力CHBN客户群:1)拓展个人/家庭(toC/toH)客户群,贴近智慧家庭安全需求,形成规模化市场覆盖的产品和服务;2)持续渗透以政府、运营商、工业能源、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关键基础设施、以生产制造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企业组织、以金融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等客户群体,深化行业布局;3)布局以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聚焦典型业务场景的安全需求形成场景化创新安全产品方案,持续打磨锻造能够规模化复制的安全产品;4)拓展商客和SMB客户群体,聚焦客户安全痛点形成精准化和规模化的安全产品。增亏-6573万2024-04-13
    2024-03-31每股收益预计2024年1-3月每股收益亏损:0.08元至0.11元。-0.11~-0.08--120.75%-115.09%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移动开启全面战略融合,同时积极把握需求侧市场机会,营业收入稳步提升,预计实现营业收入90,000万元至95,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26%至20.61%,人均创收明显提升,毛利额同速增长,主营业务提质增效效果显著,持续优化营销策略,在坚定布局新兴业务板块和坚持研发创新的同时积极优化费用结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800万元至-3,800万元,较上年同期提升41.82%至61.88%,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因公司投资的上市公司股价波动同比减少11,869.16万元。公司持续加强应收账款与回款管理,回款同比提升60%以上。报告期内,中国移动集团正式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关联业务发展进一步加速。公司以中国移动“BASIC6”科创计划为指引,布局新板块并实现板块级扩张,面向云、大数据、算力网络、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业务场景构建体系化安全能力;持续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政企客户的安全服务水平,以中国移动的新型基础设施场景为典型代表,把握行业性产品需求的差异,快速投放到其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市场。公司深耕优势政企客户群体,全向发力CHBN客户群:1)拓展个人/家庭(toC/toH)客户群,贴近智慧家庭安全需求,形成规模化市场覆盖的产品和服务;2)持续渗透以政府、运营商、工业能源、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关键基础设施、以生产制造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企业组织、以金融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等客户群体,深化行业布局;3)布局以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聚焦典型业务场景的安全需求形成场景化创新安全产品方案,持续打磨锻造能够规模化复制的安全产品;4)拓展商客和SMB客户群体,聚焦客户安全痛点形成精准化和规模化的安全产品。增亏-0.072024-04-13
    2024-03-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3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3,800万元至5,8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1.82%至61.88%。-5800万~-3800万41.82%61.88%-112.34%-108.08%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移动开启全面战略融合,同时积极把握需求侧市场机会,营业收入稳步提升,预计实现营业收入90,000万元至95,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26%至20.61%,人均创收明显提升,毛利额同速增长,主营业务提质增效效果显著,持续优化营销策略,在坚定布局新兴业务板块和坚持研发创新的同时积极优化费用结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800万元至-3,800万元,较上年同期提升41.82%至61.88%,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因公司投资的上市公司股价波动同比减少11,869.16万元。公司持续加强应收账款与回款管理,回款同比提升60%以上。报告期内,中国移动集团正式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关联业务发展进一步加速。公司以中国移动“BASIC6”科创计划为指引,布局新板块并实现板块级扩张,面向云、大数据、算力网络、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业务场景构建体系化安全能力;持续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政企客户的安全服务水平,以中国移动的新型基础设施场景为典型代表,把握行业性产品需求的差异,快速投放到其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市场。公司深耕优势政企客户群体,全向发力CHBN客户群:1)拓展个人/家庭(toC/toH)客户群,贴近智慧家庭安全需求,形成规模化市场覆盖的产品和服务;2)持续渗透以政府、运营商、工业能源、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关键基础设施、以生产制造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企业组织、以金融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等客户群体,深化行业布局;3)布局以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聚焦典型业务场景的安全需求形成场景化创新安全产品方案,持续打磨锻造能够规模化复制的安全产品;4)拓展商客和SMB客户群体,聚焦客户安全痛点形成精准化和规模化的安全产品。减亏-9968万2024-04-13
    2023-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7,500万元至19,500万元。1.75亿~1.95亿170.01%178.01%466.25%496.68%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51,000万元至156,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7%至28.48%;归母净利润为17,500万元至19,5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第二季度毛利额提升19.16%至22.66%;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实现当季盈利。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结合第一季度的良好开局,公司把握增量市场机会,切实推进与中国移动的战略协同,持续夯实在基础安全板块的领先地位,不断发力新兴安全板块,注重技术创新,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公司注重提升经营质量,持续推进精细化经营,根据宏观经济情况和下游客户需求情况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在降本增效控费方面取得积极成果,继续保持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移动进入到战略融合新阶段,新业务方向涌现创新成果:累计12款产品(17款子产品)进入中国移动核心能力及自主产品清单,产品能力覆盖云安全、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终端安全等各领域;与中移云能力中心、北京移动等中移集团下属十余家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累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超过30家,继续扩大集团—省—市三级业务对接面;与中移云共同打造移动云星辰安全品牌,将公司完善的云安全能力融入移动云基础设施,共建云原生安全自适应架构,全面满足客户上云的安全需求;利用中国移动超强算力资源进行安全垂直领域AI大模型训练,并有望进一步深化研究、场景落地,赋能双方AI+安全业务的跃变提升;与中移互联网公司联合发布超级SIM安全网关,依托双方的“号卡优势禀赋”和零信任安全接入能力,共同打造新型网络边界防护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注重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新样板,多个场景化案例入选“工业安全系统典型应用示范案例”,多款产品占据行业领导者地位,持续领跑中国工业互联网安全赛道;“数据绿洲”战略能力升维,持续提升数据安全全线产品能力,以业务场景化思维为基础构建“行业+场景”差异化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矩阵,立足数据安全,拓维数据业务,逐步构建数据要素化背景下的安全与业务创新协同体系;打造5G泛终端安全可信管理体系,推出5G+身份信任体系安全方案,实现5G专网中对泛终端的可信多重身份认证、精细化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构建基于5G专网的动态化、网络化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公司通过投资方式积极布局网络安全产业链相关科技企业,报告期内相关企业市值实现增长,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确认投资收益(税后)约1.6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税后)约0.76亿元。扭亏-2.50亿2023-07-14
    2023-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7,500万元至8,500万元。-8500万~-7500万69.86%73.4%114.73%124.76%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51,000万元至156,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7%至28.48%;归母净利润为17,500万元至19,5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第二季度毛利额提升19.16%至22.66%;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实现当季盈利。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结合第一季度的良好开局,公司把握增量市场机会,切实推进与中国移动的战略协同,持续夯实在基础安全板块的领先地位,不断发力新兴安全板块,注重技术创新,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公司注重提升经营质量,持续推进精细化经营,根据宏观经济情况和下游客户需求情况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在降本增效控费方面取得积极成果,继续保持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移动进入到战略融合新阶段,新业务方向涌现创新成果:累计12款产品(17款子产品)进入中国移动核心能力及自主产品清单,产品能力覆盖云安全、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终端安全等各领域;与中移云能力中心、北京移动等中移集团下属十余家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累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超过30家,继续扩大集团—省—市三级业务对接面;与中移云共同打造移动云星辰安全品牌,将公司完善的云安全能力融入移动云基础设施,共建云原生安全自适应架构,全面满足客户上云的安全需求;利用中国移动超强算力资源进行安全垂直领域AI大模型训练,并有望进一步深化研究、场景落地,赋能双方AI+安全业务的跃变提升;与中移互联网公司联合发布超级SIM安全网关,依托双方的“号卡优势禀赋”和零信任安全接入能力,共同打造新型网络边界防护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注重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新样板,多个场景化案例入选“工业安全系统典型应用示范案例”,多款产品占据行业领导者地位,持续领跑中国工业互联网安全赛道;“数据绿洲”战略能力升维,持续提升数据安全全线产品能力,以业务场景化思维为基础构建“行业+场景”差异化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矩阵,立足数据安全,拓维数据业务,逐步构建数据要素化背景下的安全与业务创新协同体系;打造5G泛终端安全可信管理体系,推出5G+身份信任体系安全方案,实现5G专网中对泛终端的可信多重身份认证、精细化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构建基于5G专网的动态化、网络化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公司通过投资方式积极布局网络安全产业链相关科技企业,报告期内相关企业市值实现增长,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确认投资收益(税后)约1.6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税后)约0.76亿元。减亏-2.82亿2023-07-14
    2023-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3年1-6月每股收益盈利:0.19元至0.21元。0.19~0.21-471.43%500%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51,000万元至156,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7%至28.48%;归母净利润为17,500万元至19,5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第二季度毛利额提升19.16%至22.66%;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实现当季盈利。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结合第一季度的良好开局,公司把握增量市场机会,切实推进与中国移动的战略协同,持续夯实在基础安全板块的领先地位,不断发力新兴安全板块,注重技术创新,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公司注重提升经营质量,持续推进精细化经营,根据宏观经济情况和下游客户需求情况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在降本增效控费方面取得积极成果,继续保持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移动进入到战略融合新阶段,新业务方向涌现创新成果:累计12款产品(17款子产品)进入中国移动核心能力及自主产品清单,产品能力覆盖云安全、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终端安全等各领域;与中移云能力中心、北京移动等中移集团下属十余家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累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超过30家,继续扩大集团—省—市三级业务对接面;与中移云共同打造移动云星辰安全品牌,将公司完善的云安全能力融入移动云基础设施,共建云原生安全自适应架构,全面满足客户上云的安全需求;利用中国移动超强算力资源进行安全垂直领域AI大模型训练,并有望进一步深化研究、场景落地,赋能双方AI+安全业务的跃变提升;与中移互联网公司联合发布超级SIM安全网关,依托双方的“号卡优势禀赋”和零信任安全接入能力,共同打造新型网络边界防护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注重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新样板,多个场景化案例入选“工业安全系统典型应用示范案例”,多款产品占据行业领导者地位,持续领跑中国工业互联网安全赛道;“数据绿洲”战略能力升维,持续提升数据安全全线产品能力,以业务场景化思维为基础构建“行业+场景”差异化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矩阵,立足数据安全,拓维数据业务,逐步构建数据要素化背景下的安全与业务创新协同体系;打造5G泛终端安全可信管理体系,推出5G+身份信任体系安全方案,实现5G专网中对泛终端的可信多重身份认证、精细化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构建基于5G专网的动态化、网络化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公司通过投资方式积极布局网络安全产业链相关科技企业,报告期内相关企业市值实现增长,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确认投资收益(税后)约1.6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税后)约0.76亿元。扭亏-0.272023-07-14
    2023-06-30营业收入预计2023年1-6月营业收入:151,000万元至156,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4.37%至28.48%。15.1亿~15.6亿24.37%28.48%-8.3%-1.95%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51,000万元至156,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7%至28.48%;归母净利润为17,500万元至19,5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第二季度毛利额提升19.16%至22.66%;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实现当季盈利。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结合第一季度的良好开局,公司把握增量市场机会,切实推进与中国移动的战略协同,持续夯实在基础安全板块的领先地位,不断发力新兴安全板块,注重技术创新,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公司注重提升经营质量,持续推进精细化经营,根据宏观经济情况和下游客户需求情况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在降本增效控费方面取得积极成果,继续保持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移动进入到战略融合新阶段,新业务方向涌现创新成果:累计12款产品(17款子产品)进入中国移动核心能力及自主产品清单,产品能力覆盖云安全、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终端安全等各领域;与中移云能力中心、北京移动等中移集团下属十余家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累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超过30家,继续扩大集团—省—市三级业务对接面;与中移云共同打造移动云星辰安全品牌,将公司完善的云安全能力融入移动云基础设施,共建云原生安全自适应架构,全面满足客户上云的安全需求;利用中国移动超强算力资源进行安全垂直领域AI大模型训练,并有望进一步深化研究、场景落地,赋能双方AI+安全业务的跃变提升;与中移互联网公司联合发布超级SIM安全网关,依托双方的“号卡优势禀赋”和零信任安全接入能力,共同打造新型网络边界防护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注重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新样板,多个场景化案例入选“工业安全系统典型应用示范案例”,多款产品占据行业领导者地位,持续领跑中国工业互联网安全赛道;“数据绿洲”战略能力升维,持续提升数据安全全线产品能力,以业务场景化思维为基础构建“行业+场景”差异化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矩阵,立足数据安全,拓维数据业务,逐步构建数据要素化背景下的安全与业务创新协同体系;打造5G泛终端安全可信管理体系,推出5G+身份信任体系安全方案,实现5G专网中对泛终端的可信多重身份认证、精细化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构建基于5G专网的动态化、网络化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公司通过投资方式积极布局网络安全产业链相关科技企业,报告期内相关企业市值实现增长,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确认投资收益(税后)约1.6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税后)约0.76亿元。略增12.14亿2023-07-14
    2023-03-31营业收入预计2023年1-3月营业收入:78,000万元至80,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8.2%至41.74%。7.8亿~8亿38.2%41.74%-65.62%-64.73%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8,000万元至8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38.20%至41.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300万元至6,800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显著收窄30.26%至35.39%。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切实推进和中国移动战略协同、持续布局新兴业务板块和技术创新、结构性降本增效、优化营销策略,积极主动把握逐渐释放的需求侧市场潜力。1、与中国移动战略协同持续深化,为全年业务耦合建立良好开端:报告期内,公司切实推进与中国移动的战略协同向深度和广度落地,市场营销初步建立需求对接、落地实施、财务核算的协同机制,项目持续落地。基于启明星辰成熟的产品和服务,双方在标杆区域内落地规模化电子政务项目,并积极探索新业务形态,如专线安全、零信任等多领域项目,需求涵盖基础网络安全防护、身份安全、访问控制、云安全管理等方向,共同拓展下游客户。公司已经与中国移动集团及下属20余家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实现总部-省-市三级深度对接。双方共建的“联创+”实验室,在云安全、算力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和车联网安全五个技术方向继续投入研发,合力布局新市场板块,在网络安全产业链的体系化建设上进入到战略融合的新阶段。2、新兴安全板块壮大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注重业务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和壮大涉云安全、数据安全等新业务,积极布局AI+安全。涉云安全方面,公司的云安全布局已经全面升级为涉云安全,云安全能力延伸到云基础设施中,构建自主可控的原生安全云体系,打造“一体两翼”的安全能力布局,即一个安全体系同时赋能云自身安全和开展对外云安全业务,为政企客户提供云网边地端全覆盖的综合协同体系以及智慧安全运营;数据安全方面,以数据绿洲体系为依托,紧跟数据要素化场景,进一步完善数据安全2.0(数据汇聚安全)的交付形态,全面开启数据安全3.0(数据流通安全)的实践落地,发力行业业务数据治理、行业业务数据要素化经营,结合公司在数据安全1.0(数据对象安全)的领先能力,提供整体数据安全解决方案;AI+安全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安全建模和赋能平台,已经在威胁检测、安全大数据分析、威胁情报、UEBA等多个产品线广泛采用,全面提升了安全数据治理、安全模型构建、模型安全检测、模型推理赋能等能力,助力产品智能化升级;在安全运营中心场景中,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I安全研发运营一体化平台继续为智能化安全运营提供有力支撑,PanguBot安全智慧生命体持续优化迭代,提高安全运营效率。3、基础安全板块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已建成的安全运营中心进行提质梳理,提升标准化运营能力,同时加强垂直领域的行业安全运营中心的建设,促进安全运营中心成为公司各业务板块的经营载体,将安全运营中心作为集团容器型战略的地位落到实处。同时公司作为拥有最全面基础安全保护能力的网络安全行业龙头企业,继续夯实在国产化、密码安全、身份安全、基础安全等领域产品的领先地位,在重点领域不断有新产品成熟并推向市场。4、保持研发投入:公司积极拥抱和引领网络安全行业各项新技术的变革和创新,抓住数字中国建设、数据要素化进程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保持在相关领域技术和产品侧的研发投入,确保公司各项技术和产品的领先性,对下游客户出现的新需求在供给侧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公司通过调整和优化费用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经营的灵活性,降低了公司运营风险。略增5.64亿2023-04-20
    2023-03-31每股收益预计2023年1-3月每股收益亏损:0.066元至0.071元。-0.071~-0.066--107.55%-107.02%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8,000万元至8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38.20%至41.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300万元至6,800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显著收窄30.26%至35.39%。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切实推进和中国移动战略协同、持续布局新兴业务板块和技术创新、结构性降本增效、优化营销策略,积极主动把握逐渐释放的需求侧市场潜力。1、与中国移动战略协同持续深化,为全年业务耦合建立良好开端:报告期内,公司切实推进与中国移动的战略协同向深度和广度落地,市场营销初步建立需求对接、落地实施、财务核算的协同机制,项目持续落地。基于启明星辰成熟的产品和服务,双方在标杆区域内落地规模化电子政务项目,并积极探索新业务形态,如专线安全、零信任等多领域项目,需求涵盖基础网络安全防护、身份安全、访问控制、云安全管理等方向,共同拓展下游客户。公司已经与中国移动集团及下属20余家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实现总部-省-市三级深度对接。双方共建的“联创+”实验室,在云安全、算力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和车联网安全五个技术方向继续投入研发,合力布局新市场板块,在网络安全产业链的体系化建设上进入到战略融合的新阶段。2、新兴安全板块壮大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注重业务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和壮大涉云安全、数据安全等新业务,积极布局AI+安全。涉云安全方面,公司的云安全布局已经全面升级为涉云安全,云安全能力延伸到云基础设施中,构建自主可控的原生安全云体系,打造“一体两翼”的安全能力布局,即一个安全体系同时赋能云自身安全和开展对外云安全业务,为政企客户提供云网边地端全覆盖的综合协同体系以及智慧安全运营;数据安全方面,以数据绿洲体系为依托,紧跟数据要素化场景,进一步完善数据安全2.0(数据汇聚安全)的交付形态,全面开启数据安全3.0(数据流通安全)的实践落地,发力行业业务数据治理、行业业务数据要素化经营,结合公司在数据安全1.0(数据对象安全)的领先能力,提供整体数据安全解决方案;AI+安全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安全建模和赋能平台,已经在威胁检测、安全大数据分析、威胁情报、UEBA等多个产品线广泛采用,全面提升了安全数据治理、安全模型构建、模型安全检测、模型推理赋能等能力,助力产品智能化升级;在安全运营中心场景中,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I安全研发运营一体化平台继续为智能化安全运营提供有力支撑,PanguBot安全智慧生命体持续优化迭代,提高安全运营效率。3、基础安全板块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已建成的安全运营中心进行提质梳理,提升标准化运营能力,同时加强垂直领域的行业安全运营中心的建设,促进安全运营中心成为公司各业务板块的经营载体,将安全运营中心作为集团容器型战略的地位落到实处。同时公司作为拥有最全面基础安全保护能力的网络安全行业龙头企业,继续夯实在国产化、密码安全、身份安全、基础安全等领域产品的领先地位,在重点领域不断有新产品成熟并推向市场。4、保持研发投入:公司积极拥抱和引领网络安全行业各项新技术的变革和创新,抓住数字中国建设、数据要素化进程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保持在相关领域技术和产品侧的研发投入,确保公司各项技术和产品的领先性,对下游客户出现的新需求在供给侧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公司通过调整和优化费用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经营的灵活性,降低了公司运营风险。减亏-0.112023-04-20
    2023-03-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3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9,500万元至10,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7.98%至22.08%。-1亿~-9500万17.98%22.08%-112.23%-111.62%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8,000万元至8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38.20%至41.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300万元至6,800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显著收窄30.26%至35.39%。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切实推进和中国移动战略协同、持续布局新兴业务板块和技术创新、结构性降本增效、优化营销策略,积极主动把握逐渐释放的需求侧市场潜力。1、与中国移动战略协同持续深化,为全年业务耦合建立良好开端:报告期内,公司切实推进与中国移动的战略协同向深度和广度落地,市场营销初步建立需求对接、落地实施、财务核算的协同机制,项目持续落地。基于启明星辰成熟的产品和服务,双方在标杆区域内落地规模化电子政务项目,并积极探索新业务形态,如专线安全、零信任等多领域项目,需求涵盖基础网络安全防护、身份安全、访问控制、云安全管理等方向,共同拓展下游客户。公司已经与中国移动集团及下属20余家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实现总部-省-市三级深度对接。双方共建的“联创+”实验室,在云安全、算力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和车联网安全五个技术方向继续投入研发,合力布局新市场板块,在网络安全产业链的体系化建设上进入到战略融合的新阶段。2、新兴安全板块壮大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注重业务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和壮大涉云安全、数据安全等新业务,积极布局AI+安全。涉云安全方面,公司的云安全布局已经全面升级为涉云安全,云安全能力延伸到云基础设施中,构建自主可控的原生安全云体系,打造“一体两翼”的安全能力布局,即一个安全体系同时赋能云自身安全和开展对外云安全业务,为政企客户提供云网边地端全覆盖的综合协同体系以及智慧安全运营;数据安全方面,以数据绿洲体系为依托,紧跟数据要素化场景,进一步完善数据安全2.0(数据汇聚安全)的交付形态,全面开启数据安全3.0(数据流通安全)的实践落地,发力行业业务数据治理、行业业务数据要素化经营,结合公司在数据安全1.0(数据对象安全)的领先能力,提供整体数据安全解决方案;AI+安全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安全建模和赋能平台,已经在威胁检测、安全大数据分析、威胁情报、UEBA等多个产品线广泛采用,全面提升了安全数据治理、安全模型构建、模型安全检测、模型推理赋能等能力,助力产品智能化升级;在安全运营中心场景中,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I安全研发运营一体化平台继续为智能化安全运营提供有力支撑,PanguBot安全智慧生命体持续优化迭代,提高安全运营效率。3、基础安全板块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已建成的安全运营中心进行提质梳理,提升标准化运营能力,同时加强垂直领域的行业安全运营中心的建设,促进安全运营中心成为公司各业务板块的经营载体,将安全运营中心作为集团容器型战略的地位落到实处。同时公司作为拥有最全面基础安全保护能力的网络安全行业龙头企业,继续夯实在国产化、密码安全、身份安全、基础安全等领域产品的领先地位,在重点领域不断有新产品成熟并推向市场。4、保持研发投入:公司积极拥抱和引领网络安全行业各项新技术的变革和创新,抓住数字中国建设、数据要素化进程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保持在相关领域技术和产品侧的研发投入,确保公司各项技术和产品的领先性,对下游客户出现的新需求在供给侧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公司通过调整和优化费用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经营的灵活性,降低了公司运营风险。减亏-1.22亿2023-04-20
    2023-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300万元至6,8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0.26%至35.39%。-6800万~-6300万30.26%35.39%-107.77%-107.19%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8,000万元至8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38.20%至41.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300万元至6,800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显著收窄30.26%至35.39%。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切实推进和中国移动战略协同、持续布局新兴业务板块和技术创新、结构性降本增效、优化营销策略,积极主动把握逐渐释放的需求侧市场潜力。1、与中国移动战略协同持续深化,为全年业务耦合建立良好开端:报告期内,公司切实推进与中国移动的战略协同向深度和广度落地,市场营销初步建立需求对接、落地实施、财务核算的协同机制,项目持续落地。基于启明星辰成熟的产品和服务,双方在标杆区域内落地规模化电子政务项目,并积极探索新业务形态,如专线安全、零信任等多领域项目,需求涵盖基础网络安全防护、身份安全、访问控制、云安全管理等方向,共同拓展下游客户。公司已经与中国移动集团及下属20余家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实现总部-省-市三级深度对接。双方共建的“联创+”实验室,在云安全、算力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和车联网安全五个技术方向继续投入研发,合力布局新市场板块,在网络安全产业链的体系化建设上进入到战略融合的新阶段。2、新兴安全板块壮大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注重业务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和壮大涉云安全、数据安全等新业务,积极布局AI+安全。涉云安全方面,公司的云安全布局已经全面升级为涉云安全,云安全能力延伸到云基础设施中,构建自主可控的原生安全云体系,打造“一体两翼”的安全能力布局,即一个安全体系同时赋能云自身安全和开展对外云安全业务,为政企客户提供云网边地端全覆盖的综合协同体系以及智慧安全运营;数据安全方面,以数据绿洲体系为依托,紧跟数据要素化场景,进一步完善数据安全2.0(数据汇聚安全)的交付形态,全面开启数据安全3.0(数据流通安全)的实践落地,发力行业业务数据治理、行业业务数据要素化经营,结合公司在数据安全1.0(数据对象安全)的领先能力,提供整体数据安全解决方案;AI+安全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安全建模和赋能平台,已经在威胁检测、安全大数据分析、威胁情报、UEBA等多个产品线广泛采用,全面提升了安全数据治理、安全模型构建、模型安全检测、模型推理赋能等能力,助力产品智能化升级;在安全运营中心场景中,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I安全研发运营一体化平台继续为智能化安全运营提供有力支撑,PanguBot安全智慧生命体持续优化迭代,提高安全运营效率。3、基础安全板块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已建成的安全运营中心进行提质梳理,提升标准化运营能力,同时加强垂直领域的行业安全运营中心的建设,促进安全运营中心成为公司各业务板块的经营载体,将安全运营中心作为集团容器型战略的地位落到实处。同时公司作为拥有最全面基础安全保护能力的网络安全行业龙头企业,继续夯实在国产化、密码安全、身份安全、基础安全等领域产品的领先地位,在重点领域不断有新产品成熟并推向市场。4、保持研发投入:公司积极拥抱和引领网络安全行业各项新技术的变革和创新,抓住数字中国建设、数据要素化进程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保持在相关领域技术和产品侧的研发投入,确保公司各项技术和产品的领先性,对下游客户出现的新需求在供给侧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公司通过调整和优化费用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经营的灵活性,降低了公司运营风险。减亏-9751万2023-04-20
    2022-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27,000万元至29,000万元。-2.9亿~-2.7亿-122.06%-106.75%-37.86%-21.46%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4,000万元至26,000万元,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公司及上游供应商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公司营销模式以直销为主,疫情导致部分合同的实施、交付及验收,销售人员和下游客户的营销工作相应推迟,对公司业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持平且略有增长。因公司网络安全集成业务签单存在季节性波动,剔除网络安全集成项目硬件收入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5%-18%。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毛利率约为66%-6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回升。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积极应对短期困难,全力推进复工复产,6月订单增速快速恢复。2022年上半年,启明星辰集团两大顶级容器型战略——安全运营中心战略和数据安全战略正在快速稳步推进。安全运营中心方面,标准化运营中心服务日臻成熟,在部分省市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同时,公司充分发挥中国移动覆盖全国城市的运营资源优势,加速发展、快速布局;在部分运营中心中,已经着手不断丰富拓展创新的安全运营服务品类;安全运营中心也带动了更多的总体型大项目,并驱动了各类安全产品的销售。数据安全方面,数据绿洲安全体系已经与“算力和网络安全底座”、“业务安全需求”并轨,成为了满足客户三位一体安全需求的新体系和机制。当前,公司在数据安全业务的组成中,数据安全1.0(数据对象安全)的经典产品和服务仍然占据主要份额。同时,借助杭州数据安全总部所产生的势能,报告期内,通过标杆项目大力完善了数据安全2.0(数据汇聚安全)的交付形态,结合运营中心模式,形成高端咨询、核心产品、管控平台、运营服务所组成的全周期、梯级式的交付节奏,为用户构建达到一定成熟度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数据安全3.0(数据流通安全)在既有项目和新签项目中逐步实践落地,数据安全3.0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扩大,也为数据安全2.0业务提供了监管驱动力。公司在数据安全1.0、2.0、3.0等方面全面布局,协同推进,促进数据安全板块的形成和拓展。云安全方面,公司通过近一年的加强投入,在产品能力上,围绕多种类云安全原子能力、云安全资源池和云安全管理平台,以及SaaS云安全服务的分层能力建设方面,构建了全方位的云安全能力体系。在多云安全协同、安全编排与自动化响应、信创支撑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公司在运营商、政府、金融、能源等行业屡获订单。公司与中国移动正在进行切实可行的战略和业务规划,并已进入高频率的战略互动与协同状态。运营商行业拥有日益丰富的数智应用融合创新的数字化场景,在“云网边端数用”各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了公司在云安全战略、工业数字化安全战略方面融入“算力网络”大体系,并打开了一个新的格局。运营商行业所具有的网络位势和资源,将大大促进公司在场景化的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5G+工业互联网安全、跨网络威胁检测与溯源能力等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形成,带动业务进入成长的快车道。2、公司上年度在技术和营销上的强投入,取得明显成效,形成良好布局。上年度人员的增加导致本报告期人员费用持续支出,但费用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实现降本控费。在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公司加强抗风险能力。3、报告期内,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合计约3,500万元,对本期利润构成一定影响。4、近年公司销售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性分布,上半年收入和利润占全年比重小,因此短期波动对全年业绩影响不大。公司业务健康发展,积极应对外部变化、迅速调整,随着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恢复,预计下半年各项业绩指标将稳步回升。增亏-1.31亿2022-07-15
    2022-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4,000万元至26,000万元。-2.6亿~-2.4亿-142.26%-123.62%-66.64%-46.13%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4,000万元至26,000万元,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公司及上游供应商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公司营销模式以直销为主,疫情导致部分合同的实施、交付及验收,销售人员和下游客户的营销工作相应推迟,对公司业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持平且略有增长。因公司网络安全集成业务签单存在季节性波动,剔除网络安全集成项目硬件收入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5%-18%。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毛利率约为66%-6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回升。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积极应对短期困难,全力推进复工复产,6月订单增速快速恢复。2022年上半年,启明星辰集团两大顶级容器型战略——安全运营中心战略和数据安全战略正在快速稳步推进。安全运营中心方面,标准化运营中心服务日臻成熟,在部分省市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同时,公司充分发挥中国移动覆盖全国城市的运营资源优势,加速发展、快速布局;在部分运营中心中,已经着手不断丰富拓展创新的安全运营服务品类;安全运营中心也带动了更多的总体型大项目,并驱动了各类安全产品的销售。数据安全方面,数据绿洲安全体系已经与“算力和网络安全底座”、“业务安全需求”并轨,成为了满足客户三位一体安全需求的新体系和机制。当前,公司在数据安全业务的组成中,数据安全1.0(数据对象安全)的经典产品和服务仍然占据主要份额。同时,借助杭州数据安全总部所产生的势能,报告期内,通过标杆项目大力完善了数据安全2.0(数据汇聚安全)的交付形态,结合运营中心模式,形成高端咨询、核心产品、管控平台、运营服务所组成的全周期、梯级式的交付节奏,为用户构建达到一定成熟度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数据安全3.0(数据流通安全)在既有项目和新签项目中逐步实践落地,数据安全3.0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扩大,也为数据安全2.0业务提供了监管驱动力。公司在数据安全1.0、2.0、3.0等方面全面布局,协同推进,促进数据安全板块的形成和拓展。云安全方面,公司通过近一年的加强投入,在产品能力上,围绕多种类云安全原子能力、云安全资源池和云安全管理平台,以及SaaS云安全服务的分层能力建设方面,构建了全方位的云安全能力体系。在多云安全协同、安全编排与自动化响应、信创支撑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公司在运营商、政府、金融、能源等行业屡获订单。公司与中国移动正在进行切实可行的战略和业务规划,并已进入高频率的战略互动与协同状态。运营商行业拥有日益丰富的数智应用融合创新的数字化场景,在“云网边端数用”各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了公司在云安全战略、工业数字化安全战略方面融入“算力网络”大体系,并打开了一个新的格局。运营商行业所具有的网络位势和资源,将大大促进公司在场景化的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5G+工业互联网安全、跨网络威胁检测与溯源能力等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形成,带动业务进入成长的快车道。2、公司上年度在技术和营销上的强投入,取得明显成效,形成良好布局。上年度人员的增加导致本报告期人员费用持续支出,但费用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实现降本控费。在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公司加强抗风险能力。3、报告期内,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合计约3,500万元,对本期利润构成一定影响。4、近年公司销售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性分布,上半年收入和利润占全年比重小,因此短期波动对全年业绩影响不大。公司业务健康发展,积极应对外部变化、迅速调整,随着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恢复,预计下半年各项业绩指标将稳步回升。增亏-1.07亿2022-07-15
    2022-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2年1-6月每股收益亏损:0.25元至0.27元。-0.27~-0.25--45.45%-27.27%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4,000万元至26,000万元,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公司及上游供应商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公司营销模式以直销为主,疫情导致部分合同的实施、交付及验收,销售人员和下游客户的营销工作相应推迟,对公司业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持平且略有增长。因公司网络安全集成业务签单存在季节性波动,剔除网络安全集成项目硬件收入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5%-18%。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毛利率约为66%-6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回升。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积极应对短期困难,全力推进复工复产,6月订单增速快速恢复。2022年上半年,启明星辰集团两大顶级容器型战略——安全运营中心战略和数据安全战略正在快速稳步推进。安全运营中心方面,标准化运营中心服务日臻成熟,在部分省市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同时,公司充分发挥中国移动覆盖全国城市的运营资源优势,加速发展、快速布局;在部分运营中心中,已经着手不断丰富拓展创新的安全运营服务品类;安全运营中心也带动了更多的总体型大项目,并驱动了各类安全产品的销售。数据安全方面,数据绿洲安全体系已经与“算力和网络安全底座”、“业务安全需求”并轨,成为了满足客户三位一体安全需求的新体系和机制。当前,公司在数据安全业务的组成中,数据安全1.0(数据对象安全)的经典产品和服务仍然占据主要份额。同时,借助杭州数据安全总部所产生的势能,报告期内,通过标杆项目大力完善了数据安全2.0(数据汇聚安全)的交付形态,结合运营中心模式,形成高端咨询、核心产品、管控平台、运营服务所组成的全周期、梯级式的交付节奏,为用户构建达到一定成熟度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数据安全3.0(数据流通安全)在既有项目和新签项目中逐步实践落地,数据安全3.0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扩大,也为数据安全2.0业务提供了监管驱动力。公司在数据安全1.0、2.0、3.0等方面全面布局,协同推进,促进数据安全板块的形成和拓展。云安全方面,公司通过近一年的加强投入,在产品能力上,围绕多种类云安全原子能力、云安全资源池和云安全管理平台,以及SaaS云安全服务的分层能力建设方面,构建了全方位的云安全能力体系。在多云安全协同、安全编排与自动化响应、信创支撑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公司在运营商、政府、金融、能源等行业屡获订单。公司与中国移动正在进行切实可行的战略和业务规划,并已进入高频率的战略互动与协同状态。运营商行业拥有日益丰富的数智应用融合创新的数字化场景,在“云网边端数用”各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了公司在云安全战略、工业数字化安全战略方面融入“算力网络”大体系,并打开了一个新的格局。运营商行业所具有的网络位势和资源,将大大促进公司在场景化的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5G+工业互联网安全、跨网络威胁检测与溯源能力等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形成,带动业务进入成长的快车道。2、公司上年度在技术和营销上的强投入,取得明显成效,形成良好布局。上年度人员的增加导致本报告期人员费用持续支出,但费用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实现降本控费。在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公司加强抗风险能力。3、报告期内,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合计约3,500万元,对本期利润构成一定影响。4、近年公司销售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性分布,上半年收入和利润占全年比重小,因此短期波动对全年业绩影响不大。公司业务健康发展,积极应对外部变化、迅速调整,随着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恢复,预计下半年各项业绩指标将稳步回升。增亏-0.122022-07-15
    2021-12-31营业收入预计2021年1-12月营业收入:437,700万元至450,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0.02%至23.4%。43.77亿~45亿20.02%23.4%157.51%171.4%1、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全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37,700万元至45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02%至23.40%,实现收入稳定、健康的增长。公司在网络安全运营等战略不断夯实落地的基础上,又在数据安全等新战略上做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和行业布局。2021年启明星辰开启了数据安全3.0的新元年;同时大力投入并加强云安全和工控安全的业务建设;在区域市场推进“市长计划”与独立安全运营中心战略相结合,区域市场的精耕细作使客户价值大幅提升;与行业用户的场景化需求相结合,提升了客户粘性,进一步加强在政府、金融、运营商、能源、企业等行业客户的市场竞争优势。截止2021年底,公司已累计建设了119个城市及行业安全运营中心,安全运营中心业务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在国产化、工控安全方面收入也有较快的增长。在端侧安全类、蜜罐类、全流量检测等新赛道产品收入均实现300%以上增长。随着更多新产品不断成熟推向市场,将在更多赛道上夯实启明星辰的领先地位。2021年12月1日公司在杭州成立数据安全总部,同时发布了数据绿洲技术框架。提出了数据安全从1.0的数据对象安全,到2.0的数据汇聚安全,再到3.0的数据流通安全的演化路径。基于数据安全1.0和2.0的市场的良好基础,启明星辰继续引领数据安全市场的发展。当前中国大力发展数字化经济,数据安全市场的增长空间较大,公司在2021年数据安全方向的收入增幅预计达到50%以上。报告期内,在供应链成本上升、外部竞争环境激烈的情况下,公司第四季度毛利率较前三季度有大幅提升,年度毛利率预计提高2.0%-2.5%。主要原因为毛利率较高的自有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收入占比增长。2、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实现盈利85,500万元至91,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4%至13.8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75,900万元至81,9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0%至16.54%。公司在2021年投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利润的持续增长。2021年是公司的战略强投入年,在研发、营销上的投入较大,人员增幅超过往年,研发、营销投入同比增长约35%。研发重点投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新业务方向:包括数据安全、云安全、安全运营中心、国产化适配、工控安全、车联网安全等;(2)新赛道产品:EDR、蜜罐/密网、SOAR(安全编排与自动化响应)、UEBA、网络安全靶场、空间测绘、全流量检测等;(3)实战化能力:2021年增加了9个区域和行业的积极防御实验室,将漏洞挖掘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向区域和行业输出。营销投入重点围绕集团安全运营中心战略展开,特别是在城市安全运营中心取得良好效果。“市长计划”成为有力抓手,全面提升对区域价值客户的服务能力。此外,2021年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和2020年因疫情社保减免两项合计约1.47亿元(其中报告期内发生股份支付为7,680万元),剔除上述两项因素的影响,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提升约14%。略增36.47亿2022-01-27
    2021-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85,500万元至91,5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34%至13.8%。8.55亿~9.15亿6.34%13.8%843.26%908.31%1、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全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37,700万元至45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02%至23.40%,实现收入稳定、健康的增长。公司在网络安全运营等战略不断夯实落地的基础上,又在数据安全等新战略上做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和行业布局。2021年启明星辰开启了数据安全3.0的新元年;同时大力投入并加强云安全和工控安全的业务建设;在区域市场推进“市长计划”与独立安全运营中心战略相结合,区域市场的精耕细作使客户价值大幅提升;与行业用户的场景化需求相结合,提升了客户粘性,进一步加强在政府、金融、运营商、能源、企业等行业客户的市场竞争优势。截止2021年底,公司已累计建设了119个城市及行业安全运营中心,安全运营中心业务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在国产化、工控安全方面收入也有较快的增长。在端侧安全类、蜜罐类、全流量检测等新赛道产品收入均实现300%以上增长。随着更多新产品不断成熟推向市场,将在更多赛道上夯实启明星辰的领先地位。2021年12月1日公司在杭州成立数据安全总部,同时发布了数据绿洲技术框架。提出了数据安全从1.0的数据对象安全,到2.0的数据汇聚安全,再到3.0的数据流通安全的演化路径。基于数据安全1.0和2.0的市场的良好基础,启明星辰继续引领数据安全市场的发展。当前中国大力发展数字化经济,数据安全市场的增长空间较大,公司在2021年数据安全方向的收入增幅预计达到50%以上。报告期内,在供应链成本上升、外部竞争环境激烈的情况下,公司第四季度毛利率较前三季度有大幅提升,年度毛利率预计提高2.0%-2.5%。主要原因为毛利率较高的自有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收入占比增长。2、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实现盈利85,500万元至91,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4%至13.8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75,900万元至81,9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0%至16.54%。公司在2021年投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利润的持续增长。2021年是公司的战略强投入年,在研发、营销上的投入较大,人员增幅超过往年,研发、营销投入同比增长约35%。研发重点投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新业务方向:包括数据安全、云安全、安全运营中心、国产化适配、工控安全、车联网安全等;(2)新赛道产品:EDR、蜜罐/密网、SOAR(安全编排与自动化响应)、UEBA、网络安全靶场、空间测绘、全流量检测等;(3)实战化能力:2021年增加了9个区域和行业的积极防御实验室,将漏洞挖掘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向区域和行业输出。营销投入重点围绕集团安全运营中心战略展开,特别是在城市安全运营中心取得良好效果。“市长计划”成为有力抓手,全面提升对区域价值客户的服务能力。此外,2021年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和2020年因疫情社保减免两项合计约1.47亿元(其中报告期内发生股份支付为7,680万元),剔除上述两项因素的影响,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提升约14%。略增8.04亿2022-01-27
    2021-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1年1-12月每股收益盈利:0.92元至0.98元。0.92~0.98-845.45%906.06%1、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全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37,700万元至45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02%至23.40%,实现收入稳定、健康的增长。公司在网络安全运营等战略不断夯实落地的基础上,又在数据安全等新战略上做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和行业布局。2021年启明星辰开启了数据安全3.0的新元年;同时大力投入并加强云安全和工控安全的业务建设;在区域市场推进“市长计划”与独立安全运营中心战略相结合,区域市场的精耕细作使客户价值大幅提升;与行业用户的场景化需求相结合,提升了客户粘性,进一步加强在政府、金融、运营商、能源、企业等行业客户的市场竞争优势。截止2021年底,公司已累计建设了119个城市及行业安全运营中心,安全运营中心业务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在国产化、工控安全方面收入也有较快的增长。在端侧安全类、蜜罐类、全流量检测等新赛道产品收入均实现300%以上增长。随着更多新产品不断成熟推向市场,将在更多赛道上夯实启明星辰的领先地位。2021年12月1日公司在杭州成立数据安全总部,同时发布了数据绿洲技术框架。提出了数据安全从1.0的数据对象安全,到2.0的数据汇聚安全,再到3.0的数据流通安全的演化路径。基于数据安全1.0和2.0的市场的良好基础,启明星辰继续引领数据安全市场的发展。当前中国大力发展数字化经济,数据安全市场的增长空间较大,公司在2021年数据安全方向的收入增幅预计达到50%以上。报告期内,在供应链成本上升、外部竞争环境激烈的情况下,公司第四季度毛利率较前三季度有大幅提升,年度毛利率预计提高2.0%-2.5%。主要原因为毛利率较高的自有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收入占比增长。2、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实现盈利85,500万元至91,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4%至13.8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75,900万元至81,9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0%至16.54%。公司在2021年投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利润的持续增长。2021年是公司的战略强投入年,在研发、营销上的投入较大,人员增幅超过往年,研发、营销投入同比增长约35%。研发重点投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新业务方向:包括数据安全、云安全、安全运营中心、国产化适配、工控安全、车联网安全等;(2)新赛道产品:EDR、蜜罐/密网、SOAR(安全编排与自动化响应)、UEBA、网络安全靶场、空间测绘、全流量检测等;(3)实战化能力:2021年增加了9个区域和行业的积极防御实验室,将漏洞挖掘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向区域和行业输出。营销投入重点围绕集团安全运营中心战略展开,特别是在城市安全运营中心取得良好效果。“市长计划”成为有力抓手,全面提升对区域价值客户的服务能力。此外,2021年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和2020年因疫情社保减免两项合计约1.47亿元(其中报告期内发生股份支付为7,680万元),剔除上述两项因素的影响,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提升约14%。略增0.872022-01-27
    2021-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75,900万元至81,9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8%至16.54%。7.59亿~8.19亿8%16.54%917.4%992.76%1、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全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37,700万元至45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02%至23.40%,实现收入稳定、健康的增长。公司在网络安全运营等战略不断夯实落地的基础上,又在数据安全等新战略上做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和行业布局。2021年启明星辰开启了数据安全3.0的新元年;同时大力投入并加强云安全和工控安全的业务建设;在区域市场推进“市长计划”与独立安全运营中心战略相结合,区域市场的精耕细作使客户价值大幅提升;与行业用户的场景化需求相结合,提升了客户粘性,进一步加强在政府、金融、运营商、能源、企业等行业客户的市场竞争优势。截止2021年底,公司已累计建设了119个城市及行业安全运营中心,安全运营中心业务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在国产化、工控安全方面收入也有较快的增长。在端侧安全类、蜜罐类、全流量检测等新赛道产品收入均实现300%以上增长。随着更多新产品不断成熟推向市场,将在更多赛道上夯实启明星辰的领先地位。2021年12月1日公司在杭州成立数据安全总部,同时发布了数据绿洲技术框架。提出了数据安全从1.0的数据对象安全,到2.0的数据汇聚安全,再到3.0的数据流通安全的演化路径。基于数据安全1.0和2.0的市场的良好基础,启明星辰继续引领数据安全市场的发展。当前中国大力发展数字化经济,数据安全市场的增长空间较大,公司在2021年数据安全方向的收入增幅预计达到50%以上。报告期内,在供应链成本上升、外部竞争环境激烈的情况下,公司第四季度毛利率较前三季度有大幅提升,年度毛利率预计提高2.0%-2.5%。主要原因为毛利率较高的自有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收入占比增长。2、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实现盈利85,500万元至91,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4%至13.8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75,900万元至81,9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0%至16.54%。公司在2021年投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利润的持续增长。2021年是公司的战略强投入年,在研发、营销上的投入较大,人员增幅超过往年,研发、营销投入同比增长约35%。研发重点投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新业务方向:包括数据安全、云安全、安全运营中心、国产化适配、工控安全、车联网安全等;(2)新赛道产品:EDR、蜜罐/密网、SOAR(安全编排与自动化响应)、UEBA、网络安全靶场、空间测绘、全流量检测等;(3)实战化能力:2021年增加了9个区域和行业的积极防御实验室,将漏洞挖掘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向区域和行业输出。营销投入重点围绕集团安全运营中心战略展开,特别是在城市安全运营中心取得良好效果。“市长计划”成为有力抓手,全面提升对区域价值客户的服务能力。此外,2021年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和2020年因疫情社保减免两项合计约1.47亿元(其中报告期内发生股份支付为7,680万元),剔除上述两项因素的影响,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提升约14%。略增7.03亿2022-01-27
    2021-09-30每股收益预计2021年1-9月每股收益亏损:0.014元至0.019元。-0.019~-0.014-374.29%388.57%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5%,第三季度单季增长约28%,主要为公司围绕着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年度经营计划积极推进业务开展,同时加强区域和行业市场取得明显成效。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证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同时继续加强市场区域和行业渠道拓展,公司研发和销售总投入增长约41%。3.报告期内,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和去年同期因疫情社保减免发生的两项合计值约10,700万元,对本期利润构成一定影响。4.全国城市安全运营是公司重点布局的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发力、推进迅速,目前已形成华东、华南、西南、华北、华中五大区域资源中心,9个省级二级业务支撑中心及100+城市安全运营中心的生态体系,年末有望突破120个,继续扩大全国覆盖率。今年陆续启动场景化专项安全运营,包括场景化云安全运营、场景化工业互联网安全运营等新型运营模式,贴近用户实际业务场景,护航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5.《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落地正在催生政务、行业和个人数据安全的巨大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加紧布局数据安全业务,取得显著成效。公司的政务数据安全系统相继为贵州、四川、青海等省提供安全保障,以解决海量政务数据交互、共享、标识、风险监测等难题。公司助力构建无锡城市大数据中心安全体系,成为全国第一个政务场景下通过DSMM数据安全成熟度三级认证的案例,并正在全国范围内数十个大数据局得到推广和应用,覆盖政府、公安、医疗等行业。2020年公司销售数据安全类产品约6亿,2021年将呈高速增长趋势。首亏0.082021-10-15
    2021-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300万元至1,800万元。-1800万~-1300万-126.13%-118.87%380.05%395.72%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5%,第三季度单季增长约28%,主要为公司围绕着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年度经营计划积极推进业务开展,同时加强区域和行业市场取得明显成效。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证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同时继续加强市场区域和行业渠道拓展,公司研发和销售总投入增长约41%。3.报告期内,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和去年同期因疫情社保减免发生的两项合计值约10,700万元,对本期利润构成一定影响。4.全国城市安全运营是公司重点布局的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发力、推进迅速,目前已形成华东、华南、西南、华北、华中五大区域资源中心,9个省级二级业务支撑中心及100+城市安全运营中心的生态体系,年末有望突破120个,继续扩大全国覆盖率。今年陆续启动场景化专项安全运营,包括场景化云安全运营、场景化工业互联网安全运营等新型运营模式,贴近用户实际业务场景,护航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5.《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落地正在催生政务、行业和个人数据安全的巨大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加紧布局数据安全业务,取得显著成效。公司的政务数据安全系统相继为贵州、四川、青海等省提供安全保障,以解决海量政务数据交互、共享、标识、风险监测等难题。公司助力构建无锡城市大数据中心安全体系,成为全国第一个政务场景下通过DSMM数据安全成熟度三级认证的案例,并正在全国范围内数十个大数据局得到推广和应用,覆盖政府、公安、医疗等行业。2020年公司销售数据安全类产品约6亿,2021年将呈高速增长趋势。首亏6888万2021-10-15
    2021-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1年1-6月每股收益亏损:0.11元至0.12元。-0.12~-0.11-50%62.5%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0,000万元至11,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增加的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60%,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37%。主要为公司围绕着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年度经营计划,同时加强区域和行业市场营销取得明显成效。2.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保证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并继续加强区域和行业市场渠道拓展,导致公司研发费用增长约29%、销售费用增长约70%。3.本期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和去年同期因疫情社保减免发生的两项合计值约7,700万元,对本期利润构成一定影响。增亏-0.022021-07-15
    2021-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000万元至11,000万元。-1.1亿~-1亿-414.43%-367.67%54.17%67.42%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0,000万元至11,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增加的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60%,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37%。主要为公司围绕着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年度经营计划,同时加强区域和行业市场营销取得明显成效。2.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保证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并继续加强区域和行业市场渠道拓展,导致公司研发费用增长约29%、销售费用增长约70%。3.本期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和去年同期因疫情社保减免发生的两项合计值约7,700万元,对本期利润构成一定影响。增亏-2138万2021-07-15
    2021-06-30营业收入预计2021年1-6月营业收入同比上年增长:60%左右。12.07亿60%38.69%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0,000万元至11,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增加的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60%,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37%。主要为公司围绕着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年度经营计划,同时加强区域和行业市场营销取得明显成效。2.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保证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并继续加强区域和行业市场渠道拓展,导致公司研发费用增长约29%、销售费用增长约70%。3.本期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和去年同期因疫情社保减免发生的两项合计值约7,700万元,对本期利润构成一定影响。预增7.55亿2021-07-15
    2021-03-31营业收入预计2021年1-3月营业收入同比上年增长:120%左右。5.0541亿120%-77.06%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00万元至-7,8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的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20%,同比2019年增长45%,主要原因为公司前期加强区域市场、行业市场以及信创业务取得明显成效。2.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增长明显;同时,本期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增加约1,900万元,以上因素对本期的利润构成一定影响。预增2.30亿2021-04-13
    2021-03-31每股收益预计2021年1-3月每股收益亏损:0.0780元至0.0840元。-0.084~-0.078--110.57%-109.81%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00万元至-7,8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的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20%,同比2019年增长45%,主要原因为公司前期加强区域市场、行业市场以及信创业务取得明显成效。2.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增长明显;同时,本期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增加约1,900万元,以上因素对本期的利润构成一定影响。减亏-0.092021-04-13
    2021-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300万元至7,800万元。-7800万~-7300万1.7%8%-110.61%-109.93%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00万元至-7,8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的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20%,同比2019年增长45%,主要原因为公司前期加强区域市场、行业市场以及信创业务取得明显成效。2.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增长明显;同时,本期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增加约1,900万元,以上因素对本期的利润构成一定影响。减亏-7935万2021-04-13
    2020-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800万元至2,300万元。-2300万~-1800万-267.22%-230.87%171.01%177.32%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公司及公司的上下游企业和客户复工复产延迟,导致公司部分合同的实施、交付及验收工作相应推迟。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加快复工复产,积极采取措施全力推进产品生产交付、项目实施及验收工作,二季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受疫情影响,公司上半年收入同比去年下降;同时,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在产品战略和营销战略方面加强投入,各项费用有所增长,故上半年的业绩亏损。首亏1375万2020-07-15
    2020-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700万元至8,200万元。-8200万~-7700万-102.41%-90.07%-113.87%-113.02%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公司及公司的上下游企业和客户复工复产延迟,导致公司部分合同的实施、交付及验收工作相应推迟,造成一季度收入确认同比下降。公司持续加强产品战略和营销战略投入,进一步深化重点行业布局,推进渠道体系有序发展以及行业市场与区域市场的进一步协同,加紧各地安全运营中心建设,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为全年经营增长提供有力保障。公司各方面举措也相应增加了一定投入。增亏-4051万2020-04-15
    2019-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9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700万元-4,700万元。-4700万~-3700万-387.89%-326.64%-110.43%-108.21%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00万元至-3,700万元,上年同期为1,632.54万元,主要原因为上年同期公司的参股公司恒安嘉新会计核算方法变化产生投资收益;上年同期剔除恒安嘉新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857.66万元,本报告期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100万元至-4,1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93%至30.01%。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相比上年同期取得较大幅度的改善,得益于个别行业复苏较快,以及在智慧城市安全运营、工业互联网安全、云安全三大战略新业务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首亏1633万2019-03-30
    2019-03-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19年1-3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4,100万元-5,1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亏损:12.93%-30.01%。-5100万~-4100万12.93%30.01%-112.35%-109.93%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00万元至-3,700万元,上年同期为1,632.54万元,主要原因为上年同期公司的参股公司恒安嘉新会计核算方法变化产生投资收益;上年同期剔除恒安嘉新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857.66万元,本报告期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100万元至-4,1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93%至30.01%。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相比上年同期取得较大幅度的改善,得益于个别行业复苏较快,以及在智慧城市安全运营、工业互联网安全、云安全三大战略新业务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减亏-5858万2019-03-30
    2018-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8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55,000万元-59,000万元,同比增长21.71%-30.56%。5.5亿~5.9亿21.71%30.56%354.38%396.48%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增长以及公司的参股公司恒安嘉新正在进行独立上市准备,为了配合其上市,按其相关章程调整导致公司会计核算方法变化,产生投资收益,已于一季度进行确认。略增4.52亿2018-10-30
    2018-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8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1,200.00万元-12,200.00万元,同比增长103.13%-121.26%。1.12亿~1.22亿103.13%121.26%1172.01%1315.41%业务增长较好带来的收入增长较多,业务增长超出预期。预增5514万2018-10-13
    2018-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500万元-2500万元1500万~2500万9629.86%15983.1%-108.12%-46.86%报告期内,公司同比业务和订单情况良好,但经营仍存在季节性影响。本期业绩增长,主要由于公司的参股公司恒安嘉新正在进行独立上市准备,为了配合其上市,按其相关章程调整导致公司会计核算方法变化,产生投资收益,已于一季度进行确认。扭亏-15.74万2018-04-28
    2018-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8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000万元-2,000万元1000万~2000万249.03%398.05%-97.48%-94.96%主要由于公司的参股公司恒安嘉新正在进行独立上市准备,为了配合其上市,按其相关章程调整导致公司会计核算方法变化,产生投资收益,影响当期业绩。扭亏-671.0万2018-03-28
    2017-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4,800万元-46,8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68.95%至76.49%4.48亿~4.68亿68.95%76.49%610.48%646.64%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增长及并购因素所致。预增2.65亿2017-10-25
    2017-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0万元-6,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变动:6.09%-27.3%5000万~6000万6.09%27.3%665.44%818.05%报告期内公司收到增值税退税额超过预期较多。略增4713万2017-10-13
    2017-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0万元-1,000万元-1000万~0-275.57%-100%50.97%200%预计2017年1-6月增值税退税较上年同期减少。首亏569.6万2017-04-29
    2017-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0万元-1000万元-1000万~0-89.17%100%-104.59%-100%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预计变动主要原因是受经营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公司与往年同期类似,预计1-3月亏损。续亏-528.6万2017-03-31
    2016-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6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600万元-34,6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54%-41.73%3.26亿~3.46亿33.54%41.73%573.02%621.29%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增长及并表因素所致。略增2.44亿2016-10-26
    2016-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6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00万元-5,200万元,比上年同期变动-17.36%至2.31%4200万~5200万-17.36%2.31%230.58%321.64%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增长但与上年同期相比投资收益减少。续盈5083万2016-08-27
    2016-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6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00万元-80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4.63%-94.33%100万~800万-94.33%-54.63%218.92%351.33%与上年同期相比投资收益有所减少。预减1763万2016-04-30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