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数据
    此功能登录后可查看,请点击登录
    尚无内容,请点击标题右侧☆添加后查看
    • 最新价 -
    • 涨跌 -
    • 涨跌幅 -
    • 换手 -
    • 总手 -
    • 金额 -
    • 业绩报表
    • 业绩快报
    • 业绩预告
    • 预约披露时间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
    • 现金流量表
    截止日期
    预测指标
    业绩变动
    预测数值(元)
    业绩变动同比
    业绩变动环比
    业绩变动原因
    预告
    类型
    上年同期值(元)
    公告日期
    2025-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5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5,700万元至23,5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5.83%至148.22%,同比上年增长6,233万元至14,033万元。1.57亿~2.35亿65.83%148.22%-71.94%-8.32%1、报告期内,随着行业景气度逐渐回升,公司产品销量增加,整体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水平,助益公司营业收入和产品毛利水平稳步提升。2、公司持续扩大应用领域及开发高阶产品,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及多元化程度。DDIC继续巩固优势,CIS成为公司第二大主轴产品,其他产品竞争力持续稳步提升。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2025年上半年CIS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持续提高。3、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建设,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5%,以保证技术和产品持续创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目前公司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实现批量生产,55nm全流程堆栈式CIS芯片实现批量生产,28nm 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28nm逻辑芯片研发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年底可进入风险量产阶段。后续公司将加强与战略客户的合作,加快推进高阶产品开发。预增9467万2025-07-22
    2025-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6,000万元至39,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9.04%至108.55%,同比上年增长7,300万元至20,300万元。2.6亿~3.9亿39.04%108.55%-8.08%87.88%1、报告期内,随着行业景气度逐渐回升,公司产品销量增加,整体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水平,助益公司营业收入和产品毛利水平稳步提升。2、公司持续扩大应用领域及开发高阶产品,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及多元化程度。DDIC继续巩固优势,CIS成为公司第二大主轴产品,其他产品竞争力持续稳步提升。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2025年上半年CIS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持续提高。3、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建设,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5%,以保证技术和产品持续创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目前公司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实现批量生产,55nm全流程堆栈式CIS芯片实现批量生产,28nm 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28nm逻辑芯片研发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年底可进入风险量产阶段。后续公司将加强与战略客户的合作,加快推进高阶产品开发。预增1.87亿2025-07-22
    2025-06-30营业收入预计2025年1-6月营业收入:507,000万元至532,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5.29%至20.97%,同比上年增长67,222万元至92,222万元。50.7亿~53.2亿15.29%20.97%-2.55%7.19%1、报告期内,随着行业景气度逐渐回升,公司产品销量增加,整体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水平,助益公司营业收入和产品毛利水平稳步提升。2、公司持续扩大应用领域及开发高阶产品,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及多元化程度。DDIC继续巩固优势,CIS成为公司第二大主轴产品,其他产品竞争力持续稳步提升。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2025年上半年CIS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持续提高。3、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建设,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5%,以保证技术和产品持续创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目前公司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实现批量生产,55nm全流程堆栈式CIS芯片实现批量生产,28nm 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28nm逻辑芯片研发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年底可进入风险量产阶段。后续公司将加强与战略客户的合作,加快推进高阶产品开发。略增43.98亿2025-07-22
    2024-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5,500万元至59,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15%至178.79%,同比上年增长24,337.09万元至37,837.09万元。4.55亿~5.9亿115%178.79%91.52%238.36%1、报告期内,随着行业景气度逐渐回升,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水平,助益公司营业收入和产品毛利水平稳步提升。2、公司紧跟行业内外业态发展趋势,在巩固现有产品的情况下,持续扩大应用领域及开发高阶产品,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及多元化程度。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主要产品DDIC、CIS、PMIC、MCU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约为67.53%、17.22%、8.80%、2.47%,DDIC继续巩固优势,CIS成为公司第二大主轴产品,其他产品竞争力持续稳步增强。3、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建设,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目前55nm中高阶单芯片及堆栈式CIS芯片工艺平台已大批量生产,40nm高压OLED芯片工艺平台已实现小批量生产,28nm逻辑芯片通过功能性验证。公司将加强与战略客户的合作,加快推进OLED产品的量产和CIS等高阶产品开发。预增2.12亿2025-01-22
    2024-12-31营业收入预计2024年1-12月营业收入:902,000万元至947,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4.52%至30.74%,同比上年增长177,645.86万元至222,645.86万元。90.2亿~94.7亿24.52%30.74%-5.57%13.36%1、报告期内,随着行业景气度逐渐回升,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水平,助益公司营业收入和产品毛利水平稳步提升。2、公司紧跟行业内外业态发展趋势,在巩固现有产品的情况下,持续扩大应用领域及开发高阶产品,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及多元化程度。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主要产品DDIC、CIS、PMIC、MCU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约为67.53%、17.22%、8.80%、2.47%,DDIC继续巩固优势,CIS成为公司第二大主轴产品,其他产品竞争力持续稳步增强。3、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建设,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目前55nm中高阶单芯片及堆栈式CIS芯片工艺平台已大批量生产,40nm高压OLED芯片工艺平台已实现小批量生产,28nm逻辑芯片通过功能性验证。公司将加强与战略客户的合作,加快推进OLED产品的量产和CIS等高阶产品开发。略增72.44亿2025-01-22
    2024-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34,000万元至44,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21.42%至833.6%,同比上年增长29,287.05万元至39,287.05万元。3.4亿~4.4亿621.42%833.6%89.64%207.7%1、报告期内,随着行业景气度逐渐回升,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水平,助益公司营业收入和产品毛利水平稳步提升。2、公司紧跟行业内外业态发展趋势,在巩固现有产品的情况下,持续扩大应用领域及开发高阶产品,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及多元化程度。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主要产品DDIC、CIS、PMIC、MCU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约为67.53%、17.22%、8.80%、2.47%,DDIC继续巩固优势,CIS成为公司第二大主轴产品,其他产品竞争力持续稳步增强。3、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建设,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目前55nm中高阶单芯片及堆栈式CIS芯片工艺平台已大批量生产,40nm高压OLED芯片工艺平台已实现小批量生产,28nm逻辑芯片通过功能性验证。公司将加强与战略客户的合作,加快推进OLED产品的量产和CIS等高阶产品开发。预增4713万2025-01-22
    2024-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7,000万元至30,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744.01%至837.79%,同比上年增长23,800.99万元至26,800.99万元。2.7亿~3亿744.01%837.79%-22.97%4.88%1、随着行业景气度逐渐回升,公司自今年3月起产能持续处于满载状态,并于今年6月起对部分产品代工价格进行调整,助益公司营业收入和产品毛利水平稳步提升。2、2024年随着CIS国产化替代加速,公司紧跟行业内外业态发展趋势,持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CIS产能处于满载状态,后续公司将根据客户需求重点扩充CIS产能。3、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建设,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目前55nm中高阶单芯片及堆栈式CIS芯片工艺平台已大批量生产,40nm高压OLED芯片工艺平台已实现小批量生产,28nm逻辑芯片通过功能性验证,28nmOLED驱动芯片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批量量产。公司将加强与战略客户的合作,加快推进OLED产品的量产和CIS等高阶产品开发。预增3199万2024-10-10
    2024-09-30营业收入预计2024年1-9月营业收入:670,000万元至680,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3.55%至35.54%,同比上年增长168,311.92万元至178,311.92万元。67亿~68亿33.55%35.54%6.1%10.71%1、随着行业景气度逐渐回升,公司自今年3月起产能持续处于满载状态,并于今年6月起对部分产品代工价格进行调整,助益公司营业收入和产品毛利水平稳步提升。2、2024年随着CIS国产化替代加速,公司紧跟行业内外业态发展趋势,持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CIS产能处于满载状态,后续公司将根据客户需求重点扩充CIS产能。3、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建设,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目前55nm中高阶单芯片及堆栈式CIS芯片工艺平台已大批量生产,40nm高压OLED芯片工艺平台已实现小批量生产,28nm逻辑芯片通过功能性验证,28nmOLED驱动芯片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批量量产。公司将加强与战略客户的合作,加快推进OLED产品的量产和CIS等高阶产品开发。略增50.17亿2024-10-10
    2024-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7,500万元至11,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51.3%至175.24%,同比上年增长22,119.79万元至25,619.79万元。7500万~1.1亿151.3%175.24%-69.13%-8.06%1、随着行业景气度逐渐回升,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自2024年3月份起产能持续维持满载状态,上半年整体销量实现快速增长,助益公司营业收入和产品毛利水平稳步提升。2、公司持续丰富晶圆代工领域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及多元化程度。DDIC继续巩固优势,CIS成为公司第二大主轴产品,其他产品竞争力持续稳步提升。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2024年上半年CIS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持续提高。中高阶CIS产品产能处于满载状态。3、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建设,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目前55nm中高阶单芯片及堆栈式CIS芯片工艺平台已大批量生产,40nm高压OLED芯片工艺平台已实现小批量生产,28nm芯片工艺平台研发正在稳步推进中。同时,公司积极配合汽车产业链的需求,已有部分DDIC芯片应用于汽车领域。扭亏-1.46亿2024-07-15
    2024-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5,000万元至22,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43.96%至604.47%,同比上年增长19,361.02万元至26,361.02万元。1.5亿~2.2亿443.96%604.47%-10.75%77.57%1、随着行业景气度逐渐回升,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自2024年3月份起产能持续维持满载状态,上半年整体销量实现快速增长,助益公司营业收入和产品毛利水平稳步提升。2、公司持续丰富晶圆代工领域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及多元化程度。DDIC继续巩固优势,CIS成为公司第二大主轴产品,其他产品竞争力持续稳步提升。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2024年上半年CIS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持续提高。中高阶CIS产品产能处于满载状态。3、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建设,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目前55nm中高阶单芯片及堆栈式CIS芯片工艺平台已大批量生产,40nm高压OLED芯片工艺平台已实现小批量生产,28nm芯片工艺平台研发正在稳步推进中。同时,公司积极配合汽车产业链的需求,已有部分DDIC芯片应用于汽车领域。扭亏-4361万2024-07-15
    2024-06-30营业收入预计2024年1-6月营业收入:430,000万元至450,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4.8%至51.53%,同比上年增长133,033.41万元至153,033.41万元。43亿~45亿44.8%51.53%-6.99%1.98%1、随着行业景气度逐渐回升,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自2024年3月份起产能持续维持满载状态,上半年整体销量实现快速增长,助益公司营业收入和产品毛利水平稳步提升。2、公司持续丰富晶圆代工领域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及多元化程度。DDIC继续巩固优势,CIS成为公司第二大主轴产品,其他产品竞争力持续稳步提升。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2024年上半年CIS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持续提高。中高阶CIS产品产能处于满载状态。3、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建设,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目前55nm中高阶单芯片及堆栈式CIS芯片工艺平台已大批量生产,40nm高压OLED芯片工艺平台已实现小批量生产,28nm芯片工艺平台研发正在稳步推进中。同时,公司积极配合汽车产业链的需求,已有部分DDIC芯片应用于汽车领域。预增29.70亿2024-07-15
    2024-03-31营业收入预计2024年1-3月营业收入:207,000万元至230,000万元。20.7亿~23亿89.95%111.05%-7.04%3.29%1、随着行业景气度逐渐回升,下游消费电子行业去库存情况取得一定的成效,市场需求逐步释放。公司积极调整销售策略,与下游客户维持稳定合作,产能利用率及销量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2、公司不断致力于丰富自身产品结构及强化自身技术能力,在55nm-28nm制程及车用芯片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55nmCIS及55nmTDDI产品实现量产,进一步增强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另外,公司车用110nm显示驱动芯片已通过公司客户的汽车12.8英寸显示屏总成可靠性测试,加快推动公司产品向汽车市场领域拓展。预增10.90亿2024-02-24
    2023-12-31营业收入预计2023年1-12月营业收入:706,000万元至741,3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26.25%至29.76%,同比上年降低263,794.86万元至299,094.86万元。70.6亿~74.13亿-29.76%-26.25%-0.2%17.04%(一)主营业务影响自2022年以来,全球集成电路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市场下滑,市场整体需求放缓,供应链持续调整库存,导致全球晶圆代工面临不同程度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及营收衰退,而公司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较高,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产品毛利水平同比下降。(二)期间费用影响1、报告期内,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研发和技术创新,依靠成熟制程的制造经验,以面板显示驱动芯片、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微控制器芯片为主轴,积极拓展逻辑等技术平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相应的研发设备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及研究测试费用等同比增加。2、受汇率波动影响,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略减100.5亿2024-01-30
    2023-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7,000万元至25,5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91.63%至94.42%,同比上年降低279,043.08万元至287,543.08万元。1.7亿~2.55亿-94.42%-91.63%82.55%194.99%(一)主营业务影响自2022年以来,全球集成电路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市场下滑,市场整体需求放缓,供应链持续调整库存,导致全球晶圆代工面临不同程度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及营收衰退,而公司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较高,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产品毛利水平同比下降。(二)期间费用影响1、报告期内,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研发和技术创新,依靠成熟制程的制造经验,以面板显示驱动芯片、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微控制器芯片为主轴,积极拓展逻辑等技术平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相应的研发设备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及研究测试费用等同比增加。2、受汇率波动影响,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预减30.45亿2024-01-30
    2023-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3,600万元至5,4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98.12%至98.75%,同比上年降低282,434.64万元至284,234.64万元。3600万~5400万-98.75%-98.12%645.43%728.95%(一)主营业务影响自2022年以来,全球集成电路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市场下滑,市场整体需求放缓,供应链持续调整库存,导致全球晶圆代工面临不同程度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及营收衰退,而公司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较高,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产品毛利水平同比下降。(二)期间费用影响1、报告期内,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研发和技术创新,依靠成熟制程的制造经验,以面板显示驱动芯片、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微控制器芯片为主轴,积极拓展逻辑等技术平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相应的研发设备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及研究测试费用等同比增加。2、受汇率波动影响,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预减28.78亿2024-01-30
    2023-03-31营业收入预计2023年1-3月营业收入:105,357.84万元至110,861.09万元,同比上年下降:60.66%至62.62%。10.54亿~11.09亿-62.62%-60.66%-32.4%-28.87%2023年1-3月,公司预计经营业绩同比下降且可能出现亏损,主要系在2022年,智能手机、消费电子需求下行,受到消费性终端需求疲软的影响,整体而言,2022年第三季度起产能缺口情况有所缓解,使得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面临挑战。发行人作为半导体晶圆代工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行业整体需求变化及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因产能利用率不足等原因导致经营业绩同比下滑。预减28.18亿2023-04-26
    2023-03-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3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31,852.68万元至40,037.27万元,同比上年下降:124.59%至130.91%。-4.0037亿~-3.1853亿-130.91%-124.59%-2023年1-3月,公司预计经营业绩同比下降且可能出现亏损,主要系在2022年,智能手机、消费电子需求下行,受到消费性终端需求疲软的影响,整体而言,2022年第三季度起产能缺口情况有所缓解,使得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面临挑战。发行人作为半导体晶圆代工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行业整体需求变化及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因产能利用率不足等原因导致经营业绩同比下滑。首亏12.95亿2023-04-26
    2023-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7,313.03万元至35,497.62万元,同比上年下降:120.89%至127.15%。-3.5498亿~-2.7313亿-127.15%-120.89%-7.16%17.55%2023年1-3月,公司预计经营业绩同比下降且可能出现亏损,主要系在2022年,智能手机、消费电子需求下行,受到消费性终端需求疲软的影响,整体而言,2022年第三季度起产能缺口情况有所缓解,使得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面临挑战。发行人作为半导体晶圆代工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行业整体需求变化及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因产能利用率不足等原因导致经营业绩同比下滑。首亏13.07亿2023-04-26
    2022-03-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3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25,399.57万元至131,830.32万元。12.54亿~13.18亿1916.5%2009.65%--扭亏-6903万2022-06-14
    2022-03-31营业收入预计2022年1-3月营业收入:274,782.55万元至288,873.96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36.83%至359.23%。27.48亿~28.89亿336.83%359.23%--预增6.29亿2022-06-14
    2022-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27,474.43万元至134,011.58万元。12.75亿~13.4亿2727.09%2861.81%--扭亏-4852万202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