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景图

首页
启明星辰(002439)业绩报表
个股业绩报表:
业绩报表明细
更多>>

截止 日期 |
每股 收益(元) |
每股收 益(扣除) (元) | 营业总收入 | 净利润 | 每股 净资产 (元) |
净资产 收益率 (%) |
每股经 营现金 流量(元) | 销售 毛利率 (%) | 利润分配 |
首次 公告 日期 |
最新 公告 日期 | ||||
---|---|---|---|---|---|---|---|---|---|---|---|---|---|---|---|
营业总收入(元)
| 同比增长 (%) | 季度环比 增长(%) | 净利润(元) | 同比增长 (%) | 季度环比 增长(%) |
截止 日期 |
每股 收益(元) |
每股收 益(扣除) (元) | 营业总收入 | 净利润 | 每股 净资产 (元) |
净资产 收益率 (%) |
每股经 营现金 流量(元) | 销售 毛利率 (%) | 利润分配 |
首次 公告 日期 |
最新 公告 日期 | ||||
---|---|---|---|---|---|---|---|---|---|---|---|---|---|---|---|
营业总收入(元)
| 同比增长 (%) | 季度环比 增长(%) | 净利润(元) | 同比增长 (%) | 季度环比 增长(%) | ||||||||||
2024 09-30 | -0.17 | - | 23.26亿 | -8.191 | 15.55 | -2.10亿 | -187.03 | 59.73 | 9.4128 | -1.78 | -0.484 | 54.78 | - | 2024 10-30 | 2024 10-30 |
2024 06-30 | -0.15 | -0.08 | 15.74亿 | 3.419 | -29.43 | -1.82亿 | -198.60 | 38.96 | 9.4341 | -1.53 | -0.4257 | 56.51 | 不分配不转增 | 2024 08-29 | 2024 08-29 |
2024 03-31 | -0.09 | - | 9.23亿 | 17.13 | -53.25 | -1.13亿 | -72.18 | -122.64 | 9.6892 | -0.95 | -0.0964 | 50.81 | - | 2024 04-27 | 2024 04-27 |
2023 12-31 | 0.79 | 0.50 | 45.07亿 | 1.578 | 95.02 | 7.41亿 | 18.37 | 783.82 | 9.7779 | 9.64 | -0.3202 | 57.76 | 10派2.70 | 2024 04-13 | 2024 04-13 |
2023 09-30 | 0.26 | - | 25.34亿 | 16.84 | 37.86 | 2.41亿 | 196.72 | -77.43 | 7.9356 | 3.23 | -0.6092 | 61.85 | - | 2023 10-28 | 2024 10-30 |
业绩快报明细

截止日期 | 每股收 益(元) | 营业总收入 | 净利润 | 每股 净资 产(元) | 净资产 收益率 (%) | 公告 日期 | ||||||
---|---|---|---|---|---|---|---|---|---|---|---|---|
营业收 入(元) | 去年同 期(元) | 同比增 长(%) | 季度环比 增长(%) | 净利润 (元) | 去年同 期(元) | 同比增长 (%) | 季度环比 增长(%) |
截止日期 | 每股收 益(元) | 营业总收入 | 净利润 | 每股 净资 产(元) | 净资产 收益率 (%) | 公告 日期 | ||||||
---|---|---|---|---|---|---|---|---|---|---|---|---|
营业收 入(元) | 去年同 期(元) | 同比增 长(%) | 季度环比 增长(%) | 净利润 (元) | 去年同 期(元) | 同比增长 (%) | 季度环比 增长(%) | |||||
2023-12-31 | 0.78 | 45.29亿 | 44.37亿 | 2.069 | 97.17 | 7.35亿 | 6.26亿 | 17.44 | 773.41 | 9.78 | 9.56 | 2024-02-23 |
2022-12-31 | 0.67 | 44.37亿 | 43.86亿 | 1.160 | 137.74 | 6.26亿 | 8.62亿 | -27.33 | 230410 | 7.76 | 8.88 | 2024-02-23 |
2020-12-31 | 0.86 | 36.50亿 | 30.89亿 | 18.16 | 220.59 | 7.93亿 | 6.88亿 | 15.19 | 701.99 | 6.41 | 14.71 | 2021-03-03 |
2019-12-31 | 0.77 | 30.89亿 | 25.22亿 | 22.51 | 114.96 | 6.88亿 | 5.69亿 | 20.97 | 609.35 | 4.87 | 17.06 | 2021-03-03 |
2018-12-31 | 0.63 | 25.22亿 | 22.79亿 | 10.68 | 117.14 | 5.69亿 | 4.52亿 | 25.90 | 374.33 | 4.02 | 16.89 | 2020-02-29 |
2017-12-31 | 0.51 | 22.79亿 | 19.27亿 | 18.22 | 126.91 | 4.52亿 | 2.65亿 | 70.41 | 617.51 | 3.5 | 15.58 | 2019-02-21 |
2016-12-31 | 0.31 | 19.27亿 | 15.34亿 | 25.65 | 100.71 | 2.65亿 | 2.44亿 | 8.620 | 426.22 | 2.56 | 12.69 | 2018-02-10 |
2015-12-31 | 0.29 | 15.34亿 | 11.96亿 | 28.29 | 86.16 | 2.44亿 | 1.70亿 | 43.30 | 482.38 | 2.04 | 15.34 | 2017-04-29 |
2014-12-31 | 0.21 | 11.96亿 | 9.48亿 | 26.07 | 142.90 | 1.70亿 | 1.22亿 | 39.19 | 833.52 | 1.8 | 12.07 | 2016-02-29 |
2013-12-31 | 0.3 | 9.48亿 | 7.28亿 | 30.31 | 124.15 | 1.22亿 | 7365万 | 66.19 | 1621.4 | 3.21 | 9.57 | 2015-02-28 |
业绩预告明细
更多>>

截止日期 | 预测指标 | 业绩变动 | 预测数值(元) | 业绩变动同比 | 业绩变动环比 | 业绩变动原因 | 预告 类型 | 上年同期 值(元) | 公告日期 |
---|
截止日期 | 预测指标 | 业绩变动 | 预测数值(元) | 业绩变动同比 | 业绩变动环比 | 业绩变动原因 | 预告 类型 | 上年同期 值(元) | 公告日期 |
---|---|---|---|---|---|---|---|---|---|
2024-12-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8,500万元至15,600万元。 | -1.56亿~-8500万 | -133.12%~-118.04% | 83.24%~232.16% | 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的压力和挑战,公司坚定信心谋发展、持续创新促转型,进入战略机遇与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一)收入变动的主要原因1、报告期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给公司经营带来压力和挑战,部分公司优势行业受多重因素影响,安全预算下滑、部分项目延期,对公司营业收入产生一定影响。2、2024年,伴随着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科技创新和动能转换,用户需求初现范式变革,传统合规类需求仍占据主导,但竞争激烈、增速乏力;数据类、平台类、系统类、场景类、AI类项目不断增多,但需求尚在探索,总体需求量不足;网络安全业态正从之前的成熟稳态期迈入需求转换期和变革重塑期,挑战与机遇并存。3、公司正式成为中国移动实控的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业务融合正在逐步走深向实,协同收入的量质需要持续提升。(二)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1、攻坚科创前沿,研发投入增加。公司积极把握战略机遇,扎实推进自有业务和中国移动协同业务的双引擎发展,扎根科技创新,从传统网络安全产品供给转向创新场景化、技术原生化、交付运营化、服务数智化,战略格局更趋优化。公司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加大了投入,但新业务尚需培育时间才能带来盈利。2、当期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显著减少。公司战略投资的参股公司在业务和财务上均取得可观的正向回报。但由于公司投资的参股公司报告期内估值的变化及部分参股公司上市后股价的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52亿元(税后)。(三)公司持续强化经营管理,降本增效,坚持健康发展,回款有所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提升,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年初有所下降,现金储备充沛。(四)公司积极布局战略创新方向,扩展新客群,积累发展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在积极优化费用结构的同时,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并与中国移动深化协同研发合作,巩固并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持续向好发展扎根蓄势。公司大力跟进中国移动“BASIC6+X”战略科创方向,为把握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做好充分准备。1、构建人工智能赋能安全技术框架。发布九天泰合安全大模型和安星智能体,首批通过信通院测评和国家网信办的算法备案。全面启动“AI+安全”融合创新,推进AI赋能全系列安全产品和安全运营服务,相继在政府、运营商落地AI安全运营平台项目,助力客户提升安全运营智能化水平。同时针对行业用户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需求,公司为省/市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电网用户的电力大模型应用提供安全解决方案。2、云安全业务升级。全面承接移动云安全研发和产品能力供给,共24款产品上线移动云商城,实现移动公有云、专属云、边缘云和私有云等安全场景全覆盖;在其他云安全市场,通过自供以及与第三方云服务商合作,实现云安全能力对政府、农商、交通、医疗、教育、金融、公检法等多行业的覆盖,为政务云、信创云等云基础设施提供安全保障,收入增速20%以上。3、将安全与“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视联网”等新应用场景(X)深入融合和创新。公司建成车路云安全实验室,在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关键安全技术突破和应用案例;面向低空经济场景,公司推出工业无人机安全解决方案;作为中国移动视联网生态合作联盟成员,公司构建了视联网边界安全技术体系,深度参与《中国移动视联网总体安全技术要求》企业标准的制定。4、深化实施“数据绿洲”战略。聚焦数据流通安全,发布“可信数据空间”“数据流转监测”等一批数据要素安全流通创新产品,通过了信通院能力测试,参与规划、落地多个数据局、数产集团项目,并在多个省级部门进行试点。5、拓展个人/家庭客户群体。与中国移动联合打造云电脑业务,负责保障用户云端服务安全可靠,月活用户数量达数百万。6、继续发挥自主创新安全技术的行业领先优势,共计发布300余款国产化产品,形成了多样化的信创安全产品布局,紧跟新型数字化建设,提供信创云资源池、信创工业安全、信创数据安全治理平台等新兴领域方案,收入增速15%以上。公司业务基础扎实稳固,传统安全业务成熟稳定,与中国移动协同通道建设持续深化,与中国移动网融安全、云融安全、DICT融安全力度不断加强。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兴领域,不断挖掘潜在的增长点,培育发展增长新动能。公司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坚实稳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 | 首亏 | 4.71亿 | 2025-01-21 |
2024-12-31 | 每股收益 | 预计2024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12元至0.2元。 | -0.2~-0.12 | - | -50%~350% | 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的压力和挑战,公司坚定信心谋发展、持续创新促转型,进入战略机遇与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一)收入变动的主要原因1、报告期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给公司经营带来压力和挑战,部分公司优势行业受多重因素影响,安全预算下滑、部分项目延期,对公司营业收入产生一定影响。2、2024年,伴随着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科技创新和动能转换,用户需求初现范式变革,传统合规类需求仍占据主导,但竞争激烈、增速乏力;数据类、平台类、系统类、场景类、AI类项目不断增多,但需求尚在探索,总体需求量不足;网络安全业态正从之前的成熟稳态期迈入需求转换期和变革重塑期,挑战与机遇并存。3、公司正式成为中国移动实控的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业务融合正在逐步走深向实,协同收入的量质需要持续提升。(二)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1、攻坚科创前沿,研发投入增加。公司积极把握战略机遇,扎实推进自有业务和中国移动协同业务的双引擎发展,扎根科技创新,从传统网络安全产品供给转向创新场景化、技术原生化、交付运营化、服务数智化,战略格局更趋优化。公司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加大了投入,但新业务尚需培育时间才能带来盈利。2、当期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显著减少。公司战略投资的参股公司在业务和财务上均取得可观的正向回报。但由于公司投资的参股公司报告期内估值的变化及部分参股公司上市后股价的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52亿元(税后)。(三)公司持续强化经营管理,降本增效,坚持健康发展,回款有所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提升,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年初有所下降,现金储备充沛。(四)公司积极布局战略创新方向,扩展新客群,积累发展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在积极优化费用结构的同时,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并与中国移动深化协同研发合作,巩固并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持续向好发展扎根蓄势。公司大力跟进中国移动“BASIC6+X”战略科创方向,为把握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做好充分准备。1、构建人工智能赋能安全技术框架。发布九天泰合安全大模型和安星智能体,首批通过信通院测评和国家网信办的算法备案。全面启动“AI+安全”融合创新,推进AI赋能全系列安全产品和安全运营服务,相继在政府、运营商落地AI安全运营平台项目,助力客户提升安全运营智能化水平。同时针对行业用户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需求,公司为省/市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电网用户的电力大模型应用提供安全解决方案。2、云安全业务升级。全面承接移动云安全研发和产品能力供给,共24款产品上线移动云商城,实现移动公有云、专属云、边缘云和私有云等安全场景全覆盖;在其他云安全市场,通过自供以及与第三方云服务商合作,实现云安全能力对政府、农商、交通、医疗、教育、金融、公检法等多行业的覆盖,为政务云、信创云等云基础设施提供安全保障,收入增速20%以上。3、将安全与“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视联网”等新应用场景(X)深入融合和创新。公司建成车路云安全实验室,在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关键安全技术突破和应用案例;面向低空经济场景,公司推出工业无人机安全解决方案;作为中国移动视联网生态合作联盟成员,公司构建了视联网边界安全技术体系,深度参与《中国移动视联网总体安全技术要求》企业标准的制定。4、深化实施“数据绿洲”战略。聚焦数据流通安全,发布“可信数据空间”“数据流转监测”等一批数据要素安全流通创新产品,通过了信通院能力测试,参与规划、落地多个数据局、数产集团项目,并在多个省级部门进行试点。5、拓展个人/家庭客户群体。与中国移动联合打造云电脑业务,负责保障用户云端服务安全可靠,月活用户数量达数百万。6、继续发挥自主创新安全技术的行业领先优势,共计发布300余款国产化产品,形成了多样化的信创安全产品布局,紧跟新型数字化建设,提供信创云资源池、信创工业安全、信创数据安全治理平台等新兴领域方案,收入增速15%以上。公司业务基础扎实稳固,传统安全业务成熟稳定,与中国移动协同通道建设持续深化,与中国移动网融安全、云融安全、DICT融安全力度不断加强。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兴领域,不断挖掘潜在的增长点,培育发展增长新动能。公司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坚实稳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 | 首亏 | 0.79 | 2025-01-21 |
2024-12-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600万元至24,600万元。 | -2.46亿~-1.46亿 | -133.19%~-119.7% | -29.13%~330.3% | 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的压力和挑战,公司坚定信心谋发展、持续创新促转型,进入战略机遇与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一)收入变动的主要原因1、报告期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给公司经营带来压力和挑战,部分公司优势行业受多重因素影响,安全预算下滑、部分项目延期,对公司营业收入产生一定影响。2、2024年,伴随着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科技创新和动能转换,用户需求初现范式变革,传统合规类需求仍占据主导,但竞争激烈、增速乏力;数据类、平台类、系统类、场景类、AI类项目不断增多,但需求尚在探索,总体需求量不足;网络安全业态正从之前的成熟稳态期迈入需求转换期和变革重塑期,挑战与机遇并存。3、公司正式成为中国移动实控的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业务融合正在逐步走深向实,协同收入的量质需要持续提升。(二)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1、攻坚科创前沿,研发投入增加。公司积极把握战略机遇,扎实推进自有业务和中国移动协同业务的双引擎发展,扎根科技创新,从传统网络安全产品供给转向创新场景化、技术原生化、交付运营化、服务数智化,战略格局更趋优化。公司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加大了投入,但新业务尚需培育时间才能带来盈利。2、当期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显著减少。公司战略投资的参股公司在业务和财务上均取得可观的正向回报。但由于公司投资的参股公司报告期内估值的变化及部分参股公司上市后股价的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52亿元(税后)。(三)公司持续强化经营管理,降本增效,坚持健康发展,回款有所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提升,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年初有所下降,现金储备充沛。(四)公司积极布局战略创新方向,扩展新客群,积累发展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在积极优化费用结构的同时,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并与中国移动深化协同研发合作,巩固并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持续向好发展扎根蓄势。公司大力跟进中国移动“BASIC6+X”战略科创方向,为把握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做好充分准备。1、构建人工智能赋能安全技术框架。发布九天泰合安全大模型和安星智能体,首批通过信通院测评和国家网信办的算法备案。全面启动“AI+安全”融合创新,推进AI赋能全系列安全产品和安全运营服务,相继在政府、运营商落地AI安全运营平台项目,助力客户提升安全运营智能化水平。同时针对行业用户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需求,公司为省/市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电网用户的电力大模型应用提供安全解决方案。2、云安全业务升级。全面承接移动云安全研发和产品能力供给,共24款产品上线移动云商城,实现移动公有云、专属云、边缘云和私有云等安全场景全覆盖;在其他云安全市场,通过自供以及与第三方云服务商合作,实现云安全能力对政府、农商、交通、医疗、教育、金融、公检法等多行业的覆盖,为政务云、信创云等云基础设施提供安全保障,收入增速20%以上。3、将安全与“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视联网”等新应用场景(X)深入融合和创新。公司建成车路云安全实验室,在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关键安全技术突破和应用案例;面向低空经济场景,公司推出工业无人机安全解决方案;作为中国移动视联网生态合作联盟成员,公司构建了视联网边界安全技术体系,深度参与《中国移动视联网总体安全技术要求》企业标准的制定。4、深化实施“数据绿洲”战略。聚焦数据流通安全,发布“可信数据空间”“数据流转监测”等一批数据要素安全流通创新产品,通过了信通院能力测试,参与规划、落地多个数据局、数产集团项目,并在多个省级部门进行试点。5、拓展个人/家庭客户群体。与中国移动联合打造云电脑业务,负责保障用户云端服务安全可靠,月活用户数量达数百万。6、继续发挥自主创新安全技术的行业领先优势,共计发布300余款国产化产品,形成了多样化的信创安全产品布局,紧跟新型数字化建设,提供信创云资源池、信创工业安全、信创数据安全治理平台等新兴领域方案,收入增速15%以上。公司业务基础扎实稳固,传统安全业务成熟稳定,与中国移动协同通道建设持续深化,与中国移动网融安全、云融安全、DICT融安全力度不断加强。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兴领域,不断挖掘潜在的增长点,培育发展增长新动能。公司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坚实稳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 | 首亏 | 7.41亿 | 2025-01-21 |
2024-12-31 | 营业收入 | 预计2024年1-12月营业收入:330,000万元至390,000万元。 | 33亿~39亿 | -26.78%~-13.47% | 29.46%~109.21% | 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的压力和挑战,公司坚定信心谋发展、持续创新促转型,进入战略机遇与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一)收入变动的主要原因1、报告期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给公司经营带来压力和挑战,部分公司优势行业受多重因素影响,安全预算下滑、部分项目延期,对公司营业收入产生一定影响。2、2024年,伴随着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科技创新和动能转换,用户需求初现范式变革,传统合规类需求仍占据主导,但竞争激烈、增速乏力;数据类、平台类、系统类、场景类、AI类项目不断增多,但需求尚在探索,总体需求量不足;网络安全业态正从之前的成熟稳态期迈入需求转换期和变革重塑期,挑战与机遇并存。3、公司正式成为中国移动实控的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业务融合正在逐步走深向实,协同收入的量质需要持续提升。(二)利润变动的主要原因1、攻坚科创前沿,研发投入增加。公司积极把握战略机遇,扎实推进自有业务和中国移动协同业务的双引擎发展,扎根科技创新,从传统网络安全产品供给转向创新场景化、技术原生化、交付运营化、服务数智化,战略格局更趋优化。公司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加大了投入,但新业务尚需培育时间才能带来盈利。2、当期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显著减少。公司战略投资的参股公司在业务和财务上均取得可观的正向回报。但由于公司投资的参股公司报告期内估值的变化及部分参股公司上市后股价的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52亿元(税后)。(三)公司持续强化经营管理,降本增效,坚持健康发展,回款有所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提升,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年初有所下降,现金储备充沛。(四)公司积极布局战略创新方向,扩展新客群,积累发展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在积极优化费用结构的同时,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并与中国移动深化协同研发合作,巩固并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持续向好发展扎根蓄势。公司大力跟进中国移动“BASIC6+X”战略科创方向,为把握新质生产力和数智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做好充分准备。1、构建人工智能赋能安全技术框架。发布九天泰合安全大模型和安星智能体,首批通过信通院测评和国家网信办的算法备案。全面启动“AI+安全”融合创新,推进AI赋能全系列安全产品和安全运营服务,相继在政府、运营商落地AI安全运营平台项目,助力客户提升安全运营智能化水平。同时针对行业用户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需求,公司为省/市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电网用户的电力大模型应用提供安全解决方案。2、云安全业务升级。全面承接移动云安全研发和产品能力供给,共24款产品上线移动云商城,实现移动公有云、专属云、边缘云和私有云等安全场景全覆盖;在其他云安全市场,通过自供以及与第三方云服务商合作,实现云安全能力对政府、农商、交通、医疗、教育、金融、公检法等多行业的覆盖,为政务云、信创云等云基础设施提供安全保障,收入增速20%以上。3、将安全与“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视联网”等新应用场景(X)深入融合和创新。公司建成车路云安全实验室,在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关键安全技术突破和应用案例;面向低空经济场景,公司推出工业无人机安全解决方案;作为中国移动视联网生态合作联盟成员,公司构建了视联网边界安全技术体系,深度参与《中国移动视联网总体安全技术要求》企业标准的制定。4、深化实施“数据绿洲”战略。聚焦数据流通安全,发布“可信数据空间”“数据流转监测”等一批数据要素安全流通创新产品,通过了信通院能力测试,参与规划、落地多个数据局、数产集团项目,并在多个省级部门进行试点。5、拓展个人/家庭客户群体。与中国移动联合打造云电脑业务,负责保障用户云端服务安全可靠,月活用户数量达数百万。6、继续发挥自主创新安全技术的行业领先优势,共计发布300余款国产化产品,形成了多样化的信创安全产品布局,紧跟新型数字化建设,提供信创云资源池、信创工业安全、信创数据安全治理平台等新兴领域方案,收入增速15%以上。公司业务基础扎实稳固,传统安全业务成熟稳定,与中国移动协同通道建设持续深化,与中国移动网融安全、云融安全、DICT融安全力度不断加强。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兴领域,不断挖掘潜在的增长点,培育发展增长新动能。公司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坚实稳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 | 略减 | 45.07亿 | 2025-01-21 |
2024-06-3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预计2024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8,700万元至12,700万元。 | -1.27亿~-8700万 | -57.42%~-7.84% | -65.17%~18.35% | 1、公司经营情况营业收入保持增长,主营业务提质增效韧性显著。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和网安市场需求的调整,公司部分重点项目收入递延到三季度,但营业收入仍保持稳定增长。公司上半年新增订单快速增长,毛利率环比提升11至16个百分点,继续深化与中国移动的业务协同,主营业务提质增效,业务韧性显著。加大战略创新方向的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活力迸发。公司作为中国移动专责网信安全专业子公司,承担支撑中国移动网信安全板块的重大责任,在积极优化费用结构的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并与中国移动深化协同研发合作,巩固并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当期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公司战略投资的上市公司在业务和财务上均取得可观的正向回报。但由于公司投资的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的股价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44亿元(税后)。2、公司业务开展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在中国移动的战略定位,肩负起中国移动“安全核心技术攻坚者、安全产品服务引领者、安全运营体系支撑者”三大角色。公司正持续推进双方的创新协同机制,成效逐步显现,正在全面融入中国移动的运作体系。公司加大与中国移动协同创新力度,获得协同研发创新经费过亿。在安全大模型、数据安全、云安全、5G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智慧交通安全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与中国移动一起构建面向未来的大网信安全板块。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移动在安全大模型、云安全、安全运营中心领域取得如下协同进展:发布AI安全大模型。双方共同发布九天·泰合安全大模型,并在安全运营中心、威胁监测AI智能体、情报助手等多种安全场景中应用;继续加大云安全研发投入,全面承担移动云安全产品的研发工作。16款云安全产品上线移动云商城,云安全业务持续高速增长;推进安全运营中心的建设。公司与中国移动打造“1+4+N”的全网安全运营中心产品体系,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安全托管服务准备进入运营阶段。公司继续深耕优势政企客户群体,并开始全向发力CHBN客户群。公司在运营商、金融、公安等重点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公司积极参与上半年重点投建的各区域智算中心、车路云等核心项目,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保驾护航;公司探索家庭和个人安全市场,推出云电脑的安全管控应用,并研究面向普通用户的手机安全管家。3、公司全年发展预期全年收入目标不变。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创新道路,坚决融合发展。预计下半年公司业绩将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全年营业收入目标仍维持20%以上增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目标为22%以上增长。 | 增亏 | -8068万 | 2024-07-10 |
预约披露明细

截止日期 | 首次预约时间 | 一次变更日期 | 二次变更日期 | 三次变更日期 | 实际披露时间 |
---|
截止日期 | 首次预约时间 | 一次变更日期 | 二次变更日期 | 三次变更日期 | 实际披露时间 |
---|---|---|---|---|---|
2025-03-31 | 2025-04-26 | - | - | - | - |
2024-12-31 | 2025-04-15 | - | - | - | - |
2024-09-30 | 2024-10-30 | - | - | - | 2024-10-30 |
2024-06-30 | 2024-08-29 | - | - | - | 2024-08-29 |
2024-03-31 | 2024-04-27 | - | - | - | 2024-04-27 |
2023-12-31 | 2024-04-13 | - | - | - | 2024-04-13 |
2023-09-30 | 2023-10-28 | - | - | - | 2023-10-28 |
2023-06-30 | 2023-08-30 | - | - | - | 2023-08-30 |
2023-03-31 | 2023-04-28 | 2023-04-26 | - | - | 2023-04-26 |
2022-12-31 | 2023-04-20 | - | - | - | 2023-0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