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数据
    此功能登录后可查看,请点击登录
    尚无内容,请点击标题右侧☆添加后查看
    • 最新价 -
    • 涨跌 -
    • 涨跌幅 -
    • 换手 -
    • 总手 -
    • 金额 -
    • 业绩报表
    • 业绩快报
    • 业绩预告
    • 预约披露时间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
    • 现金流量表
    截止日期
    预测指标
    业绩变动
    预测数值(元)
    业绩变动同比
    业绩变动环比
    业绩变动原因
    预告
    类型
    上年同期值(元)
    公告日期
    2025-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0,513.82万元,同比上年增长:9.4%。-14.05亿9.4%16.64%2025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形势较去年同期有一定的好转,钢铁市场整体供需实现弱平衡,原料端焦炭和焦煤价格下降明显,但钢材价格整体下跌趋势依旧。公司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围绕提质增效,算账经营的管理思路,通过聚焦核心战略产品,提高汽车板、主机厂销量,同时聚焦家电重点领域,锁定行业头部企业等措施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公司本期利润环比去年下半年度大幅减亏。但由于采销两端价差未发生明显好转,上半年经营业绩未能实现盈利。减亏-15.51亿2025-07-15
    2025-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5年1-6月每股收益亏损:0.34元。-0.34-18.18%2025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形势较去年同期有一定的好转,钢铁市场整体供需实现弱平衡,原料端焦炭和焦煤价格下降明显,但钢材价格整体下跌趋势依旧。公司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围绕提质增效,算账经营的管理思路,通过聚焦核心战略产品,提高汽车板、主机厂销量,同时聚焦家电重点领域,锁定行业头部企业等措施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公司本期利润环比去年下半年度大幅减亏。但由于采销两端价差未发生明显好转,上半年经营业绩未能实现盈利。减亏-0.382025-07-15
    2025-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5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46,793.33万元,同比上年增长:9.48%。-14.68亿9.48%9.09%2025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形势较去年同期有一定的好转,钢铁市场整体供需实现弱平衡,原料端焦炭和焦煤价格下降明显,但钢材价格整体下跌趋势依旧。公司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围绕提质增效,算账经营的管理思路,通过聚焦核心战略产品,提高汽车板、主机厂销量,同时聚焦家电重点领域,锁定行业头部企业等措施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公司本期利润环比去年下半年度大幅减亏。但由于采销两端价差未发生明显好转,上半年经营业绩未能实现盈利。减亏-16.22亿2025-07-15
    2024-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02,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188.08%。-50.2亿-188.08%-9.64%2024年以来,钢铁行业延续上年供强需弱态势,下游需求疲弱,钢材价格持续下行,叠加原燃料价格易涨难跌,钢铁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行,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运行局面。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形势,公司牢固树立极致理念,增强系统思维,聚焦主责主业,推进产线结构调整和极致降本,强化产销一体化管控,加大研发投入强度,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努力克服市场下行等不利因素,但仍未能扭转不利局面,继续呈亏损状态。增亏-17.43亿2025-01-28
    2024-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4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1.22元。-1.22--9.16%2024年以来,钢铁行业延续上年供强需弱态势,下游需求疲弱,钢材价格持续下行,叠加原燃料价格易涨难跌,钢铁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行,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运行局面。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形势,公司牢固树立极致理念,增强系统思维,聚焦主责主业,推进产线结构调整和极致降本,强化产销一体化管控,加大研发投入强度,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努力克服市场下行等不利因素,但仍未能扭转不利局面,继续呈亏损状态。增亏-0.422025-01-28
    2024-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510,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146.64%。-51亿-146.64%-3.72%2024年以来,钢铁行业延续上年供强需弱态势,下游需求疲弱,钢材价格持续下行,叠加原燃料价格易涨难跌,钢铁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行,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运行局面。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形势,公司牢固树立极致理念,增强系统思维,聚焦主责主业,推进产线结构调整和极致降本,强化产销一体化管控,加大研发投入强度,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努力克服市场下行等不利因素,但仍未能扭转不利局面,继续呈亏损状态。增亏-20.68亿2025-01-28
    2024-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4年1-6月每股收益亏损:0.37元。-0.37-31.82%2024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形势依旧严峻,钢铁市场供强需弱态势依旧显著,钢材价格整体震荡偏弱,铁矿石等原燃料价格依旧高位运行。公司围绕提质增效,创新经营管理思路,通过加强品种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及智能制造等措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但受钢铁价格下行与钢铁需求减弱的影响,尽管公司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加大高附加值钢种的市场开发,仍然未能弥补收入降幅和原料成本压力,导致公司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上半年亏损较大。增亏-0.242024-07-10
    2024-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55,782.45万元,同比上年下降:54.66%。-15.58亿-54.66%30.12%2024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形势依旧严峻,钢铁市场供强需弱态势依旧显著,钢材价格整体震荡偏弱,铁矿石等原燃料价格依旧高位运行。公司围绕提质增效,创新经营管理思路,通过加强品种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及智能制造等措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但受钢铁价格下行与钢铁需求减弱的影响,尽管公司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加大高附加值钢种的市场开发,仍然未能弥补收入降幅和原料成本压力,导致公司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上半年亏损较大。增亏-10.07亿2024-07-10
    2024-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51,872.73万元,同比上年下降:51.13%。-15.19亿-51.13%32.29%2024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形势依旧严峻,钢铁市场供强需弱态势依旧显著,钢材价格整体震荡偏弱,铁矿石等原燃料价格依旧高位运行。公司围绕提质增效,创新经营管理思路,通过加强品种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及智能制造等措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但受钢铁价格下行与钢铁需求减弱的影响,尽管公司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加大高附加值钢种的市场开发,仍然未能弥补收入降幅和原料成本压力,导致公司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上半年亏损较大。增亏-10.05亿2024-07-10
    2023-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75,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41.93%。-17.5亿-41.93%-109.31%2023年以来,钢铁行业整体呈供强需弱态势,钢价全年低位运行,而上游铁矿石价格继续维持高位。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极致能效、极致物流、精细采购、调品种、优结构、降成本、降费用等主阵地全力攻坚,成效显著,虽然努力克服市场下行等不利因素,但未能弥补购销两端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导致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较大。增亏-12.33亿2024-01-31
    2023-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208,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46.85%。-20.8亿-46.85%-127.08%2023年以来,钢铁行业整体呈供强需弱态势,钢价全年低位运行,而上游铁矿石价格继续维持高位。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极致能效、极致物流、精细采购、调品种、优结构、降成本、降费用等主阵地全力攻坚,成效显著,虽然努力克服市场下行等不利因素,但未能弥补购销两端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导致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较大。增亏-14.16亿2024-01-31
    2023-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3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43元。-0.43--134.66%2023年以来,钢铁行业整体呈供强需弱态势,钢价全年低位运行,而上游铁矿石价格继续维持高位。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极致能效、极致物流、精细采购、调品种、优结构、降成本、降费用等主阵地全力攻坚,成效显著,虽然努力克服市场下行等不利因素,但未能弥补购销两端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导致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较大。增亏-0.302024-01-31
    2023-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9,898.25万元至106,867.73万元,同比上年下降:260.04%至290.25%。-10.69亿~-8.9898亿-290.25%-260.04%-2448.71%-2091.64%2023年以来,钢铁行业下游市场偏弱,钢铁行业面临需求减弱、钢材价格持续下行。此外,2023年以来铁矿石、焦煤、焦炭、合金、废钢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整体处于高位,对钢铁生产成本端造成较大不利影响,推高了经营成本。尽管公司加大了调品、降本力度,但未能弥补购销两端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导致2023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较大。首亏5.62亿2023-07-15
    2023-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3年1-6月每股收益亏损:0.22元至0.26元。-0.26~-0.22--2800%-2400%2023年以来,钢铁行业下游市场偏弱,钢铁行业面临需求减弱、钢材价格持续下行。此外,2023年以来铁矿石、焦煤、焦炭、合金、废钢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整体处于高位,对钢铁生产成本端造成较大不利影响,推高了经营成本。尽管公司加大了调品、降本力度,但未能弥补购销两端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导致2023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较大。首亏0.142023-07-15
    2023-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3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96,655.99万元至113,625.47万元,同比上年下降:285.09%至317.58%。-11.36亿~-9.6656亿-317.58%-285.09%-1801.9%-1562.66%2023年以来,钢铁行业下游市场偏弱,钢铁行业面临需求减弱、钢材价格持续下行。此外,2023年以来铁矿石、焦煤、焦炭、合金、废钢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整体处于高位,对钢铁生产成本端造成较大不利影响,推高了经营成本。尽管公司加大了调品、降本力度,但未能弥补购销两端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导致2023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较大。首亏5.22亿2023-07-15
    2022-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123,152.39万元至147,395.39万元,同比上年下降:149%至159%。-14.74亿~-12.32亿-159%-149%-34.59%-6.1%2022年4月以来,钢铁行业下游市场偏弱叠加疫情干扰,钢铁行业面临需求减弱、钢材价格持续下行。此外,2022年以来铁矿石、焦煤、焦炭、合金、废钢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先升后降,整体处于高位,对钢铁生产成本端造成较大不利影响,推高了经营成本。尽管公司加大了调品、降本力度,但未能弥补购销两端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导致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较大。首亏25.18亿2023-01-31
    2022-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2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27元至0.32元。-0.32~-0.27--30%-5%2022年4月以来,钢铁行业下游市场偏弱叠加疫情干扰,钢铁行业面临需求减弱、钢材价格持续下行。此外,2022年以来铁矿石、焦煤、焦炭、合金、废钢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先升后降,整体处于高位,对钢铁生产成本端造成较大不利影响,推高了经营成本。尽管公司加大了调品、降本力度,但未能弥补购销两端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导致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较大。首亏0.602023-01-31
    2022-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9,093.5万元至133,336.5万元,同比上年下降:144%至153%。-13.33亿~-10.91亿-153%-144%-31.21%-1.63%2022年4月以来,钢铁行业下游市场偏弱叠加疫情干扰,钢铁行业面临需求减弱、钢材价格持续下行。此外,2022年以来铁矿石、焦煤、焦炭、合金、废钢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先升后降,整体处于高位,对钢铁生产成本端造成较大不利影响,推高了经营成本。尽管公司加大了调品、降本力度,但未能弥补购销两端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导致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较大。首亏25.01亿2023-01-31
    2022-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50,000万元至60,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72.84%至77.36%。5亿~6亿-77.36%-72.84%-84.78%-61.73%报告期公司面对疫情影响和市场形势变化,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牢牢抓住对标和改革两条主线,以稳产高产为保障,在生产运行、市场营销、设备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市场形势变化,钢材价格同比下降、铁矿石等大宗原燃料价格同比上涨等因素,使得公司利润同比下降。预减22.09亿2022-07-14
    2022-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2年1-6月每股收益盈利:0.12元至0.15元。0.12~0.15--90.91%-63.64%报告期公司面对疫情影响和市场形势变化,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牢牢抓住对标和改革两条主线,以稳产高产为保障,在生产运行、市场营销、设备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市场形势变化,钢材价格同比下降、铁矿石等大宗原燃料价格同比上涨等因素,使得公司利润同比下降。预减0.572022-07-14
    2022-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45,966万元至55,966万元,同比上年下降:74.55%至79.1%。4.5966亿~5.5966亿-79.1%-74.55%-132.22%-117.48%报告期公司面对疫情影响和市场形势变化,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牢牢抓住对标和改革两条主线,以稳产高产为保障,在生产运行、市场营销、设备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市场形势变化,钢材价格同比下降、铁矿石等大宗原燃料价格同比上涨等因素,使得公司利润同比下降。预减21.99亿2022-07-14
    2021-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78,139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24%。27.81亿624%-163.5%报告期公司抓住钢铁市场复苏的有利时机,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深化改革和对标挖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稳产高产为保障,在生产运行、市场营销、设备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上半年的有效工作,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公司效益增长明显。预计2021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向上升。预增3.84亿2022-01-28
    2021-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277,403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27%。27.74亿627%-163.26%报告期公司抓住钢铁市场复苏的有利时机,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深化改革和对标挖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稳产高产为保障,在生产运行、市场营销、设备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上半年的有效工作,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公司效益增长明显。预计2021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向上升。预增3.81亿2022-01-28
    2021-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1年1-12月每股收益盈利:0.67元。0.67--171.43%报告期公司抓住钢铁市场复苏的有利时机,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深化改革和对标挖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稳产高产为保障,在生产运行、市场营销、设备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上半年的有效工作,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公司效益增长明显。预计2021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向上升。预增0.102022-01-28
    2021-09-30每股收益预计2021年1-9月每股收益盈利约:0.92元。0.92--10.26%三季度公司生产经营继续保持今年以来良好势头,继续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坚持深化改革和对标挖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生产运行、市场营销、设备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前三季度的有效工作,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公司效益增长明显。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向大幅上升。预增0.072021-10-12
    2021-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377,746.89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232.4%左右。37.77亿1232.4%3.05%三季度公司生产经营继续保持今年以来良好势头,继续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坚持深化改革和对标挖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生产运行、市场营销、设备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前三季度的有效工作,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公司效益增长明显。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向大幅上升。预增2.84亿2021-10-12
    2021-06-30每股收益预计2021年1-6月每股收益盈利约:0.5700元。0.57-116.67%报告期公司抓住钢铁市场复苏的有利时机,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和对标挖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稳产高产为保障,在生产运行、市场营销、设备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上半年的有效工作,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公司效益增长明显。预计2021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向上升。预增0.072021-06-30
    2021-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220,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764%左右。22亿764%120.42%报告期公司抓住钢铁市场复苏的有利时机,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和对标挖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稳产高产为保障,在生产运行、市场营销、设备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上半年的有效工作,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公司效益增长明显。预计2021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向上升。预增2.55亿2021-06-30
    2021-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68,659.98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85.73%。6.866亿285.73%581.53%报告期公司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苦练内功,持之以恒地推进降本增效工作。在提产降本的同时,发挥各机组装备和工艺优势,提高机组效率。深化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能利用率,以产线效益和品种效益为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和品种结构,提升高规格品种比例,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同时,公司加强设备管理提升运行效能,全力推进质量一贯制工作,推进“品种结构、产线结构、区域结构、客户结构”调整,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公司效益增长明显。预计2021年1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向上升。预增1.78亿2021-04-14
    2021-03-31每股收益预计2021年1-3月每股收益盈利约:0.1800元。0.18-500%报告期公司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苦练内功,持之以恒地推进降本增效工作。在提产降本的同时,发挥各机组装备和工艺优势,提高机组效率。深化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能利用率,以产线效益和品种效益为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和品种结构,提升高规格品种比例,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同时,公司加强设备管理提升运行效能,全力推进质量一贯制工作,推进“品种结构、产线结构、区域结构、客户结构”调整,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公司效益增长明显。预计2021年1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向上升。预增0.052021-04-14
    2019-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19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约56,620.4万元,同比上年下降约48%。5.662亿-48%3692.32%2019年公司加大内部管理改革力度,围绕效益中心,在设备、生产、成本、质量、采购、销售、财务等多方面与先进企业全方位进行对标挖潜,多措并举降本增效取得显著成果;生产系统科学组织、精心安排,设备系统稳定顺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突破,主导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但由于国内钢铁行业产量增加,钢材价格同比下降、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等因素,销售采购两边同时挤压,使得公司利润同比下降。略减10.93亿2020-01-23
    2019-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9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57,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约45%。5.7亿-45%141.2%2019年公司加大内部管理改革力度,围绕效益中心,在设备、生产、成本、质量、采购、销售、财务等多方面与先进企业全方位进行对标挖潜,多措并举降本增效取得显著成果;生产系统科学组织、精心安排,设备系统稳定顺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突破,主导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但由于国内钢铁行业产量增加,钢材价格同比下降、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等因素,销售采购两边同时挤压,使得公司利润同比下降。略减10.36亿2020-01-23
    2019-12-31每股收益预计2019年1-12月每股收益盈利约0.15元。0.15-100%2019年公司加大内部管理改革力度,围绕效益中心,在设备、生产、成本、质量、采购、销售、财务等多方面与先进企业全方位进行对标挖潜,多措并举降本增效取得显著成果;生产系统科学组织、精心安排,设备系统稳定顺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突破,主导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但由于国内钢铁行业产量增加,钢材价格同比下降、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等因素,销售采购两边同时挤压,使得公司利润同比下降。略减0.272020-01-23
    2017-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59,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51%。15.9亿103.51%-68.46%2017年国家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钢铁行业去产能、取缔地条钢等政策效果显著,钢材价格震荡上行,钢铁行业经营向好;公司牢牢把握市场机遇,通过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决策,加强新产品研发,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采购成本,对标挖潜、节能降耗等一系列工作,使公司效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预增7.81亿2018-01-31
    2017-12-31每股收益预计2017年1-12月基本每股收益盈利约0.51元。0.51--69.23%2017年国家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钢铁行业去产能、取缔地条钢等政策效果显著,钢材价格震荡上行,钢铁行业经营向好;公司牢牢把握市场机遇,通过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决策,加强新产品研发,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采购成本,对标挖潜、节能降耗等一系列工作,使公司效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预增0.252018-01-31
    2017-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33,400万元,与上年同期增长132.16%13.34亿132.16%266.71%2017以来,国家供给侧改革、钢铁行业淘汰过剩、落后产能政策效果显著。2017年三季度国内钢材市场继续呈现震荡上扬的态势,钢材价格震荡上行;公司牢牢把握市场机遇,通过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决策,加强产品生产,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采购成本,对标挖潜、节能降耗等一系列工作,使公司效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预计2017年第三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向上升。预增5.75亿2017-09-15
    2017-09-30每股收益预计2017年1-9月每股收益盈利约0.43元0.43-275.71%2017以来,国家供给侧改革、钢铁行业淘汰过剩、落后产能政策效果显著。2017年三季度国内钢材市场继续呈现震荡上扬的态势,钢材价格震荡上行;公司牢牢把握市场机遇,通过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决策,加强产品生产,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采购成本,对标挖潜、节能降耗等一系列工作,使公司效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预计2017年第三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向上升。预增0.182017-09-15
    2017-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52,36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186.86%5.2364亿186.86%-26.98%2017年上半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同比上涨,公司效益增长明显。同时,公司通过科学制定经营管理政策,加大科技创新和新品种开发力度,稳定销售渠道,内部挖潜、节能降耗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公司效益。预计2017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向上升。预增1.83亿2017-07-15
    2017-06-30每股收益预计2017年1-6月每股收益约0.17元0.17--24.74%2017年上半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同比上涨,公司效益增长明显。同时,公司通过科学制定经营管理政策,加大科技创新和新品种开发力度,稳定销售渠道,内部挖潜、节能降耗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公司效益。预计2017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向上升。预增0.062017-07-15
    2017-03-31每股收益预计2017年1-3月每股收益盈利约0.10元0.1-51.52%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钢材市场继续呈现反弹的态势,钢材价格震荡上行;公司牢牢把握市场机遇,通过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决策,加强新产品研发,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采购成本,对标挖潜、节能降耗等一系列工作,使公司效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预计2017年第一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向上升。预增0.012017-04-14
    2017-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7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30,265万元3.0265亿636.27%46.43%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钢材市场继续呈现反弹的态势,钢材价格震荡上行;公司牢牢把握市场机遇,通过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决策,加强新产品研发,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采购成本,对标挖潜、节能降耗等一系列工作,使公司效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预计2017年第一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向上升。预增4111万2017-04-14
    2016-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6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6000万元。6.6亿120.04%-78.22%2016年度公司科学制定经营管理政策,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和品种开发力度,稳定销售渠道,降低采购成本、内部挖潜降耗等一系列工作,使公司效益有一定的提升。另外,由于国内钢材市场显现企稳恢复性反弹,市场价格上涨,企业效益增加。预计2016年与上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四、其他相关说明扭亏-32.94亿2017-01-25
    2016-12-31每股收益预计2016年1-12月基本每股收益约0.21元。0.21--78.4%2016年度公司科学制定经营管理政策,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和品种开发力度,稳定销售渠道,降低采购成本、内部挖潜降耗等一系列工作,使公司效益有一定的提升。另外,由于国内钢材市场显现企稳恢复性反弹,市场价格上涨,企业效益增加。预计2016年与上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四、其他相关说明扭亏-1.052017-01-25
    2016-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6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57,461.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28%5.7462亿252.28%177.22%在国家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相关政策的刺激下,国内钢材市场显现企稳恢复性反弹态势,市场价格逐渐上涨,企业效益增加。同时公司科学制定政策,全面开展加大科技创新和品种开发力度,通过稳定销售渠道,降低采购成本、内部挖潜降耗等工作,使公司效益有一定的提升。预计2016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较大幅度上升。预增1.63亿2016-10-15
    2016-09-30每股收益预计2016年1-9月每股收益盈利:约0.18元0.18-171.11%在国家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相关政策的刺激下,国内钢材市场显现企稳恢复性反弹态势,市场价格逐渐上涨,企业效益增加。同时公司科学制定政策,全面开展加大科技创新和品种开发力度,通过稳定销售渠道,降低采购成本、内部挖潜降耗等工作,使公司效益有一定的提升。预计2016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较大幅度上升。预增0.052016-10-15
    2015-12-31每股收益预计2015年1-12月每股收益亏损:0.99元-1.02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31.59%-1474.54%-1.02~-0.99-1474.54%-1431.59%-10800%-10500%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15年钢铁产品供需矛盾严重扩大,钢材价格下跌速度远远大于矿粉等大宗原燃料下跌速度,公司虽采取加大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内部挖潜、全方位降低成本费用等各项措施,但仍然无法避免产生亏损。特别是在2015年第四季度,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幅度大于成本下降幅度、公司对前期挂牌结算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产品进行价格补偿、人民币汇率贬值等不利因素使得公司2015年发生亏损。首亏0.072016-01-29
    2015-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5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10,000万元-32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31.59%-1474.54%-32亿~-31亿-1474.54%-1431.59%-9680.17%-9395.31%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15年钢铁产品供需矛盾严重扩大,钢材价格下跌速度远远大于矿粉等大宗原燃料下跌速度,公司虽采取加大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内部挖潜、全方位降低成本费用等各项措施,但仍然无法避免产生亏损。特别是在2015年第四季度,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幅度大于成本下降幅度、公司对前期挂牌结算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产品进行价格补偿、人民币汇率贬值等不利因素使得公司2015年发生亏损。首亏2.33亿2016-01-29
    2013-12-31每股收益预计2013年1-12月每股收益:约0.06-0.10元,同比上年增长:153.39%-280.09%0.06~0.1153.39%280.09%-200%-100%面对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等严峻形势,公司坚定不移地开展优化产品、开发市场、内部挖潜、全方位降低成本费用等工作,全面提升经济运营质量,实现持续盈利目标。在生产管理方面,优化产品品种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同时采取优化配煤、配矿结构等措施降低成本消耗。在销售方面,创新营销模式,优化用户结构,扩大直销比例,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在采购方面,加强对大宗原燃料市场运行规律的研究,择机采购,降低原燃料采购成本,使公司效益有一定的提升。预增0.032014-01-25
    2013-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13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0,000-30,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53.39%-280.09%2亿~3亿153.39%280.09%-172.79%-98.63%面对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等严峻形势,公司坚定不移地开展优化产品、开发市场、内部挖潜、全方位降低成本费用等工作,全面提升经济运营质量,实现持续盈利目标。在生产管理方面,优化产品品种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同时采取优化配煤、配矿结构等措施降低成本消耗。在销售方面,创新营销模式,优化用户结构,扩大直销比例,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在采购方面,加强对大宗原燃料市场运行规律的研究,择机采购,降低原燃料采购成本,使公司效益有一定的提升。预增7936万2014-01-25
    2013-09-30每股收益预计2013年1-9月每股收益0.08-0.11元,同比增长85%-154%0.08~0.1185%154%87.5%275%2013年面对钢材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公司坚持以调品种、降成本、增效益为中心,加强生产、经营全过程管理。在确保生产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优化产品品种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在销售方面,创新营销模式,优化用户结构,扩大直销比例和出口份额,努力提高产品售价水平和效益。对内大力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加强对大宗原燃料市场运行规律的研究,加大择机采购工作,降低原燃料采购成本,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等措施,使公司效益有一定的提升,预计201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升。 预增0.042013-10-15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