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数据
    此功能登录后可查看,请点击登录
    尚无内容,请点击标题右侧☆添加后查看
    • 最新价 -
    • 涨跌 -
    • 涨跌幅 -
    • 换手 -
    • 总手 -
    • 金额 -
    • 业绩报表
    • 业绩快报
    • 业绩预告
    • 预约披露时间
    • 资产负债表
    • 利润表
    • 现金流量表
    截止日期
    预测指标
    业绩变动
    预测数值(元)
    业绩变动同比
    业绩变动环比
    业绩变动原因
    预告
    类型
    上年同期值(元)
    公告日期
    2024-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3,600万元至5,700万元。-5700万~-3600万-160.39%-138.14%-1080.3%-882.29%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生产经营情况正常,未出现重大不利变化。随着公司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产品线、开拓市场份额,客户订单持续放量,预计2024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同时,受科研投入增加、报告期产品结构变化、部分客户产品价格调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信用减值损失增加等因素综合影响,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出现阶段性亏损,具体情况如下:(一)科研投入持续增加报告期内,公司牢牢把握行业发展机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已形成集航空航天高端工艺装备研发、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航空器航天器机体结构制造协同化发展的全产业链布局。为前瞻开展业务和产品布局,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参与客户较多新型号产品的科研制造任务,密切对接新机型研制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公司持续加大对“无人机总装及零配件制造项目”的科研生产投入力度,该项目实施主体自贡广联一期建设已于报告期内进入试生产阶段,圆满完成客户年度内的科研生产工作,相关科研任务的储备将为公司在相关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提升公司的长期竞争力。但由于该项目建设所带来的产能爬坡以及科研投入较大,导致研发费用增加、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较高对公司当期利润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二)报告期内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报告期内,在航空航天零部件产品方向,部分客户由于行业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对航空航天零部件产品的需求及定价方式发生改变,导致公司在航空航天零部件领域的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新增航空发动机工装业务版块,全年工装类产品业务占比有所提升;同时,公司持续加大无人系统研制投入,部分无人机订单仍处于科研阶段,需配合客户进行联合研制,成本投入较高,导致部分订单出现亏损,阶段性拉低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增加报告期内公司预先投入多种型号无人机研制开发工作,基于行业政策、市场竞争等因素,相关无人机产品订单金额较低,导致存货价值低于订单价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相关要求,公司对存货等资产等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评估和测试,基于谨慎性原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拟计提适当的资产减值准备,对公司本期的净利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四)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公司与客户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于客户良好的资信情况,报告期内回款总额大幅提升。但由于行业的结算特点,相关业务回款周期较长,致使报告期内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较上期有所增长,公司已与相关客户进行了充分有效的沟通,已通过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催款责任制、审慎选择客户等多项措施加强回款管理力度。首亏9438万2025-01-22
    2024-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4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700万元至4,800万元。-4800万~-2700万-145.89%-125.81%-1042.73%-843.37%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生产经营情况正常,未出现重大不利变化。随着公司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产品线、开拓市场份额,客户订单持续放量,预计2024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同时,受科研投入增加、报告期产品结构变化、部分客户产品价格调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信用减值损失增加等因素综合影响,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出现阶段性亏损,具体情况如下:(一)科研投入持续增加报告期内,公司牢牢把握行业发展机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已形成集航空航天高端工艺装备研发、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航空器航天器机体结构制造协同化发展的全产业链布局。为前瞻开展业务和产品布局,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参与客户较多新型号产品的科研制造任务,密切对接新机型研制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公司持续加大对“无人机总装及零配件制造项目”的科研生产投入力度,该项目实施主体自贡广联一期建设已于报告期内进入试生产阶段,圆满完成客户年度内的科研生产工作,相关科研任务的储备将为公司在相关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提升公司的长期竞争力。但由于该项目建设所带来的产能爬坡以及科研投入较大,导致研发费用增加、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较高对公司当期利润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二)报告期内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报告期内,在航空航天零部件产品方向,部分客户由于行业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对航空航天零部件产品的需求及定价方式发生改变,导致公司在航空航天零部件领域的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新增航空发动机工装业务版块,全年工装类产品业务占比有所提升;同时,公司持续加大无人系统研制投入,部分无人机订单仍处于科研阶段,需配合客户进行联合研制,成本投入较高,导致部分订单出现亏损,阶段性拉低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增加报告期内公司预先投入多种型号无人机研制开发工作,基于行业政策、市场竞争等因素,相关无人机产品订单金额较低,导致存货价值低于订单价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相关要求,公司对存货等资产等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评估和测试,基于谨慎性原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拟计提适当的资产减值准备,对公司本期的净利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四)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公司与客户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于客户良好的资信情况,报告期内回款总额大幅提升。但由于行业的结算特点,相关业务回款周期较长,致使报告期内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较上期有所增长,公司已与相关客户进行了充分有效的沟通,已通过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催款责任制、审慎选择客户等多项措施加强回款管理力度。首亏1.05亿2025-01-22
    2022-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3,500万元至16,5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51.79%至329.97%。1.35亿~1.65亿251.79%329.97%86.96%181.51%1、坚持深耕主责主业是新时代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点。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全产业链协同化发展”的战略定位,充分结合市场方向和自身发展情况,密切对接行业需求,积极布局公司主营业务领域,航空航天高端工艺装备研发、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航空器航天器机体结构制造协同化发展的全产业链布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延伸;通过提升公司及各地子公司的整体能力建设水平,全国范围内分专业、分地域的快速响应机制得到持续优化,公司盈利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整体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活力充分迸发。2、报告期内,随着公司“精益制造”战略的贯彻实施,生产各环节流程数字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金属及大型复合材料结构类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实现增值提效,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收入积极提升。同时,得益于国产航空器、航天器的迭代升级,经过整体布局及业务拓展,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蓬勃发展,其中发动机零部件及航天零部件业务逐渐放量,为航空航天零部件注入新的发展活力。3、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及部分预留的授予工作,相关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当期利润约1,500万元。4、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1,000万元,主要为收到的各类政府补助。预增3837万2023-01-30
    2022-12-31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2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约:1,000万元。1000万-54.14%-1、坚持深耕主责主业是新时代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点。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全产业链协同化发展”的战略定位,充分结合市场方向和自身发展情况,密切对接行业需求,积极布局公司主营业务领域,航空航天高端工艺装备研发、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航空器航天器机体结构制造协同化发展的全产业链布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延伸;通过提升公司及各地子公司的整体能力建设水平,全国范围内分专业、分地域的快速响应机制得到持续优化,公司盈利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整体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活力充分迸发。2、报告期内,随着公司“精益制造”战略的贯彻实施,生产各环节流程数字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金属及大型复合材料结构类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实现增值提效,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收入积极提升。同时,得益于国产航空器、航天器的迭代升级,经过整体布局及业务拓展,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蓬勃发展,其中发动机零部件及航天零部件业务逐渐放量,为航空航天零部件注入新的发展活力。3、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及部分预留的授予工作,相关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当期利润约1,500万元。4、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1,000万元,主要为收到的各类政府补助。不确定2181万2023-01-30
    2022-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2,500万元至15,5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54.4%至835.45%。1.25亿~1.55亿654.4%835.45%92.72%199.27%1、坚持深耕主责主业是新时代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点。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全产业链协同化发展”的战略定位,充分结合市场方向和自身发展情况,密切对接行业需求,积极布局公司主营业务领域,航空航天高端工艺装备研发、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航空器航天器机体结构制造协同化发展的全产业链布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延伸;通过提升公司及各地子公司的整体能力建设水平,全国范围内分专业、分地域的快速响应机制得到持续优化,公司盈利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整体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活力充分迸发。2、报告期内,随着公司“精益制造”战略的贯彻实施,生产各环节流程数字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金属及大型复合材料结构类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实现增值提效,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收入积极提升。同时,得益于国产航空器、航天器的迭代升级,经过整体布局及业务拓展,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蓬勃发展,其中发动机零部件及航天零部件业务逐渐放量,为航空航天零部件注入新的发展活力。3、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及部分预留的授予工作,相关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当期利润约1,500万元。4、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1,000万元,主要为收到的各类政府补助。预增1657万2023-01-30
    2022-06-30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2年1-6月非经常性损益:100万元至200万元。100万~200万-89.98%-79.96%-1、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业发展,通过整体布局规划,公司全产业链加工制造集群效应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对公司及各地子公司的整体能力建设,公司盈利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半年度业绩得到积极提升。2、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及部分预留的授予工作,2022年上半年度需摊销股份支付费用已计入本报告期损益。3、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100-200万元,主要为收到的各类政府补助。不确定997.9万2022-07-15
    2022-06-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800万元至4,8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60.02%至102.14%。3800万~4800万60.02%102.14%25.87%85.31%1、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业发展,通过整体布局规划,公司全产业链加工制造集群效应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对公司及各地子公司的整体能力建设,公司盈利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半年度业绩得到积极提升。2、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及部分预留的授予工作,2022年上半年度需摊销股份支付费用已计入本报告期损益。3、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100-200万元,主要为收到的各类政府补助。预增2375万2022-07-15
    2022-0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3,600万元至4,6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61.49%至234.13%。3600万~4600万161.49%234.13%28.48%91.95%1、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业发展,通过整体布局规划,公司全产业链加工制造集群效应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对公司及各地子公司的整体能力建设,公司盈利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半年度业绩得到积极提升。2、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及部分预留的授予工作,2022年上半年度需摊销股份支付费用已计入本报告期损益。3、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100-200万元,主要为收到的各类政府补助。预增1377万2022-07-15
    2022-03-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3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900万元至1,300万元。900万~1300万262.75%335.08%178.88%213.94%1、通过2021年度的整体规划,公司及各地子公司业务布局初现雏形,以哈尔滨总部、西安广联和成都航新三大综合性产业基地为核心,形成自东向西,覆盖东北、西北、西南等我国主要军工大省,辐射全国的航空航天结构类产品全产业链加工制造集群。另一方面,通过珠海广联、晋城广联、南昌广联、景德镇航胜等子公司在各地对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制造能力的建设,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开展得到积极提升,营业收入与盈利能力迅速增长,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总体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00%-700%。2、因2021年度疫情所带来的交付影响逐渐减弱,部分2021年未验收交付的产品陆续在报告期内完成相关交付工作。3、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100-200万元,主要为收到的各类政府补助。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370.28万元。扭亏-553.0万2022-03-21
    2022-0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2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1,000万元至1,500万元。1000万~1500万647.26%920.88%624.22%886.33%1、通过2021年度的整体规划,公司及各地子公司业务布局初现雏形,以哈尔滨总部、西安广联和成都航新三大综合性产业基地为核心,形成自东向西,覆盖东北、西北、西南等我国主要军工大省,辐射全国的航空航天结构类产品全产业链加工制造集群。另一方面,通过珠海广联、晋城广联、南昌广联、景德镇航胜等子公司在各地对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制造能力的建设,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开展得到积极提升,营业收入与盈利能力迅速增长,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总体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00%-700%。2、因2021年度疫情所带来的交付影响逐渐减弱,部分2021年未验收交付的产品陆续在报告期内完成相关交付工作。3、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100-200万元,主要为收到的各类政府补助。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370.28万元。扭亏-182.7万2022-03-21
    2022-03-31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2年1-3月非经常性损益:100万元至200万元。100万~200万-72.99%-45.99%-1、通过2021年度的整体规划,公司及各地子公司业务布局初现雏形,以哈尔滨总部、西安广联和成都航新三大综合性产业基地为核心,形成自东向西,覆盖东北、西北、西南等我国主要军工大省,辐射全国的航空航天结构类产品全产业链加工制造集群。另一方面,通过珠海广联、晋城广联、南昌广联、景德镇航胜等子公司在各地对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制造能力的建设,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开展得到积极提升,营业收入与盈利能力迅速增长,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总体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00%-700%。2、因2021年度疫情所带来的交付影响逐渐减弱,部分2021年未验收交付的产品陆续在报告期内完成相关交付工作。3、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100-200万元,主要为收到的各类政府补助。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370.28万元。不确定370.3万2022-03-21
    2021-12-31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1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约:2,000万元。2000万139.16%-1、报告期内,因2021年下半年度哈尔滨多轮疫情的影响使部分产品验收工作无法如期进行,收入确认无法在报告期内实现,导致公司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面对疫情多次反复所带来的交付影响,公司将积极在各地子公司开展业务衔接工作,将部分可转包生产订单交由子公司承做;此外,公司积极在全国范围内多地区设立及收购控股子公司,或加大对控股子公司的投资,加强各地子公司生产能力建设,尽可能降低或分散未来因疫情原因所带来的生产及交付验收风险。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对复合材料预浸料加工生产、热固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研发以及复合材料产品轻量化应用等多领域的开发和投入力度。2021年度,公司所取得的大型复合材料机体结构整体共固化成型工艺、大型民航客机垂尾壁板及U型加筋壁板共固化成型工艺、导弹弹体及弹翼变截面成型工艺及各型舰载设备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等研发成果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3、报告期内,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提高团队凝聚力、引进优质人才、推动公司快速发展,公司积极调整薪酬体系,切实保障员工权益,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同时,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通过聘请专业法律和财务顾问,成功完成全国范围内多地区控股子公司的设立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收购,航空航天结构类产品全产业链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已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快速响应机制。因此,2021年度公司员工薪酬、中介机构咨询服务费等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4、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2,000.00万元,主要为收到的各类政府补助。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836.25万元。不确定836.3万2022-01-28
    2021-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1年1-12月每股收益盈利:0.16元至0.2元。0.16~0.2--137.5%-87.5%1、报告期内,因2021年下半年度哈尔滨多轮疫情的影响使部分产品验收工作无法如期进行,收入确认无法在报告期内实现,导致公司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面对疫情多次反复所带来的交付影响,公司将积极在各地子公司开展业务衔接工作,将部分可转包生产订单交由子公司承做;此外,公司积极在全国范围内多地区设立及收购控股子公司,或加大对控股子公司的投资,加强各地子公司生产能力建设,尽可能降低或分散未来因疫情原因所带来的生产及交付验收风险。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对复合材料预浸料加工生产、热固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研发以及复合材料产品轻量化应用等多领域的开发和投入力度。2021年度,公司所取得的大型复合材料机体结构整体共固化成型工艺、大型民航客机垂尾壁板及U型加筋壁板共固化成型工艺、导弹弹体及弹翼变截面成型工艺及各型舰载设备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等研发成果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3、报告期内,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提高团队凝聚力、引进优质人才、推动公司快速发展,公司积极调整薪酬体系,切实保障员工权益,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同时,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通过聘请专业法律和财务顾问,成功完成全国范围内多地区控股子公司的设立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收购,航空航天结构类产品全产业链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已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快速响应机制。因此,2021年度公司员工薪酬、中介机构咨询服务费等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4、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2,000.00万元,主要为收到的各类政府补助。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836.25万元。预减0.602022-01-28
    2021-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1,600万元至2,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78.3%至82.64%。1600万~2000万-82.64%-78.3%-184.29%-156.14%1、报告期内,因2021年下半年度哈尔滨多轮疫情的影响使部分产品验收工作无法如期进行,收入确认无法在报告期内实现,导致公司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面对疫情多次反复所带来的交付影响,公司将积极在各地子公司开展业务衔接工作,将部分可转包生产订单交由子公司承做;此外,公司积极在全国范围内多地区设立及收购控股子公司,或加大对控股子公司的投资,加强各地子公司生产能力建设,尽可能降低或分散未来因疫情原因所带来的生产及交付验收风险。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对复合材料预浸料加工生产、热固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研发以及复合材料产品轻量化应用等多领域的开发和投入力度。2021年度,公司所取得的大型复合材料机体结构整体共固化成型工艺、大型民航客机垂尾壁板及U型加筋壁板共固化成型工艺、导弹弹体及弹翼变截面成型工艺及各型舰载设备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等研发成果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3、报告期内,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提高团队凝聚力、引进优质人才、推动公司快速发展,公司积极调整薪酬体系,切实保障员工权益,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同时,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通过聘请专业法律和财务顾问,成功完成全国范围内多地区控股子公司的设立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收购,航空航天结构类产品全产业链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已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快速响应机制。因此,2021年度公司员工薪酬、中介机构咨询服务费等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4、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2,000.00万元,主要为收到的各类政府补助。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836.25万元。预减9218万2022-01-28
    2021-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1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300万元至4,2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58.23%至67.18%。3300万~4200万-67.18%-58.23%-144.04%-89.61%1、报告期内,因2021年下半年度哈尔滨多轮疫情的影响使部分产品验收工作无法如期进行,收入确认无法在报告期内实现,导致公司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面对疫情多次反复所带来的交付影响,公司将积极在各地子公司开展业务衔接工作,将部分可转包生产订单交由子公司承做;此外,公司积极在全国范围内多地区设立及收购控股子公司,或加大对控股子公司的投资,加强各地子公司生产能力建设,尽可能降低或分散未来因疫情原因所带来的生产及交付验收风险。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对复合材料预浸料加工生产、热固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研发以及复合材料产品轻量化应用等多领域的开发和投入力度。2021年度,公司所取得的大型复合材料机体结构整体共固化成型工艺、大型民航客机垂尾壁板及U型加筋壁板共固化成型工艺、导弹弹体及弹翼变截面成型工艺及各型舰载设备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等研发成果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公司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3、报告期内,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提高团队凝聚力、引进优质人才、推动公司快速发展,公司积极调整薪酬体系,切实保障员工权益,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同时,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通过聘请专业法律和财务顾问,成功完成全国范围内多地区控股子公司的设立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收购,航空航天结构类产品全产业链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已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快速响应机制。因此,2021年度公司员工薪酬、中介机构咨询服务费等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4、报告期内,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2,000.00万元,主要为收到的各类政府补助。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836.25万元。预减1.01亿2022-01-28
    2020-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9,500万元至11,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7.26%至47.36%。9500万~1.1亿27.26%47.36%347.37%445.36%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年度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加强研发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加大市场开拓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克服疫情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困难,实现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快速增长,具体原因如下:(一)航空航天军工产业市场空间巨大,需求强劲公司主要业务的最终用户为军工企业或军方,受“十四五规划”中航天军工产业政策落地影响,下游客户战斗机、直升机、无人机、导弹等领域装备订货量快速增长,公司为之配套的零部件订单也随之实现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与多家央企主机厂及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如期完成部分新型军机、航空导弹、航空炸弹等金属及复合材料零部件业务的承制任务,同时取得了卫星、火箭等航天类产品零部件的联合研制任务。为了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空军建设,数十个型号的飞机实现首飞、鉴定和设计定型,一大批先进航空装备实现批量生产。未来,各种用途的新型先进战机将不断研制成功并列装,原有主战机型也将进行扩产和升级。公司为军用航空工业配套的各类产品,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二)以航空工装业务为基础,逐渐形成复合材料零部件、金属零部件及部装、总装全产业链核心供应能力以具有突出优势的航空工装业务为基础,公司积极拓展了航空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在航空金属零部件制造领域,公司从建立工艺数模、编程到机械加工均已实现数字化,能够以最简洁的工艺方案来保证零件制造精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在复合材料零部件领域,公司充分掌握了真空袋热压罐工艺、模压工艺、整体共固化工艺、共胶接工艺、二次胶接工艺、软模成型工艺、变截面管梁成型工艺等多种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公司还通过研发航空装配夹具、装配型架和总装配生产线制造技术,以及开发复杂航空复合材料产品生产技术,已具备大型航空部件的组装能力。目前,公司作为航空工业多个主机厂的战略供应商以及金牌供应商,为多型号军用飞机提供金属和复合材料零部件制品,是某型战斗机座舱结构零部件、风挡结构零部件和某重点型号直升机复合材料零部件等相关产品的唯一配套供应商。总体而言,公司在航空零部件制造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持续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投入力度,以核心技术为支撑,形成多维度产品布局目前公司已被评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黑龙江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研发中心被评为黑龙江省省级技术中心。公司已经实现从航空工装、航空零部件、飞机部段、无人机整机到航空导弹零部件、航天类产品零部件、燃气轮机机匣零部件等金属及复合材料产品的多元化产品布局,围绕航空新材料、航天领域新技术、大型军用无人机等产业发展方向,继续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投入力度,把公司打造成具有国际先进制造水平的航空产品制造加工平台。略增7465万2021-01-30
    2020-12-31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0年1-12月非经常性损益:800万元。800万-41.71%-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年度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加强研发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加大市场开拓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克服疫情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困难,实现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快速增长,具体原因如下:(一)航空航天军工产业市场空间巨大,需求强劲公司主要业务的最终用户为军工企业或军方,受“十四五规划”中航天军工产业政策落地影响,下游客户战斗机、直升机、无人机、导弹等领域装备订货量快速增长,公司为之配套的零部件订单也随之实现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与多家央企主机厂及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如期完成部分新型军机、航空导弹、航空炸弹等金属及复合材料零部件业务的承制任务,同时取得了卫星、火箭等航天类产品零部件的联合研制任务。为了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空军建设,数十个型号的飞机实现首飞、鉴定和设计定型,一大批先进航空装备实现批量生产。未来,各种用途的新型先进战机将不断研制成功并列装,原有主战机型也将进行扩产和升级。公司为军用航空工业配套的各类产品,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二)以航空工装业务为基础,逐渐形成复合材料零部件、金属零部件及部装、总装全产业链核心供应能力以具有突出优势的航空工装业务为基础,公司积极拓展了航空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在航空金属零部件制造领域,公司从建立工艺数模、编程到机械加工均已实现数字化,能够以最简洁的工艺方案来保证零件制造精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在复合材料零部件领域,公司充分掌握了真空袋热压罐工艺、模压工艺、整体共固化工艺、共胶接工艺、二次胶接工艺、软模成型工艺、变截面管梁成型工艺等多种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公司还通过研发航空装配夹具、装配型架和总装配生产线制造技术,以及开发复杂航空复合材料产品生产技术,已具备大型航空部件的组装能力。目前,公司作为航空工业多个主机厂的战略供应商以及金牌供应商,为多型号军用飞机提供金属和复合材料零部件制品,是某型战斗机座舱结构零部件、风挡结构零部件和某重点型号直升机复合材料零部件等相关产品的唯一配套供应商。总体而言,公司在航空零部件制造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持续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投入力度,以核心技术为支撑,形成多维度产品布局目前公司已被评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黑龙江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研发中心被评为黑龙江省省级技术中心。公司已经实现从航空工装、航空零部件、飞机部段、无人机整机到航空导弹零部件、航天类产品零部件、燃气轮机机匣零部件等金属及复合材料产品的多元化产品布局,围绕航空新材料、航天领域新技术、大型军用无人机等产业发展方向,继续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投入力度,把公司打造成具有国际先进制造水平的航空产品制造加工平台。不确定1372万2021-01-30
    2020-1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12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8,700万元至10,2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2.8%至67.42%。8700万~1.02亿42.8%67.42%317.62%419.26%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年度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加强研发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加大市场开拓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克服疫情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困难,实现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快速增长,具体原因如下:(一)航空航天军工产业市场空间巨大,需求强劲公司主要业务的最终用户为军工企业或军方,受“十四五规划”中航天军工产业政策落地影响,下游客户战斗机、直升机、无人机、导弹等领域装备订货量快速增长,公司为之配套的零部件订单也随之实现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与多家央企主机厂及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如期完成部分新型军机、航空导弹、航空炸弹等金属及复合材料零部件业务的承制任务,同时取得了卫星、火箭等航天类产品零部件的联合研制任务。为了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空军建设,数十个型号的飞机实现首飞、鉴定和设计定型,一大批先进航空装备实现批量生产。未来,各种用途的新型先进战机将不断研制成功并列装,原有主战机型也将进行扩产和升级。公司为军用航空工业配套的各类产品,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二)以航空工装业务为基础,逐渐形成复合材料零部件、金属零部件及部装、总装全产业链核心供应能力以具有突出优势的航空工装业务为基础,公司积极拓展了航空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在航空金属零部件制造领域,公司从建立工艺数模、编程到机械加工均已实现数字化,能够以最简洁的工艺方案来保证零件制造精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在复合材料零部件领域,公司充分掌握了真空袋热压罐工艺、模压工艺、整体共固化工艺、共胶接工艺、二次胶接工艺、软模成型工艺、变截面管梁成型工艺等多种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公司还通过研发航空装配夹具、装配型架和总装配生产线制造技术,以及开发复杂航空复合材料产品生产技术,已具备大型航空部件的组装能力。目前,公司作为航空工业多个主机厂的战略供应商以及金牌供应商,为多型号军用飞机提供金属和复合材料零部件制品,是某型战斗机座舱结构零部件、风挡结构零部件和某重点型号直升机复合材料零部件等相关产品的唯一配套供应商。总体而言,公司在航空零部件制造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持续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投入力度,以核心技术为支撑,形成多维度产品布局目前公司已被评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黑龙江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研发中心被评为黑龙江省省级技术中心。公司已经实现从航空工装、航空零部件、飞机部段、无人机整机到航空导弹零部件、航天类产品零部件、燃气轮机机匣零部件等金属及复合材料产品的多元化产品布局,围绕航空新材料、航天领域新技术、大型军用无人机等产业发展方向,继续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投入力度,把公司打造成具有国际先进制造水平的航空产品制造加工平台。预增6092万2021-01-30
    2020-12-31每股收益预计2020年1-12月每股收益盈利:0.57元至0.66元。0.57~0.66-300%390%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年度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加强研发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加大市场开拓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克服疫情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困难,实现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快速增长,具体原因如下:(一)航空航天军工产业市场空间巨大,需求强劲公司主要业务的最终用户为军工企业或军方,受“十四五规划”中航天军工产业政策落地影响,下游客户战斗机、直升机、无人机、导弹等领域装备订货量快速增长,公司为之配套的零部件订单也随之实现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与多家央企主机厂及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如期完成部分新型军机、航空导弹、航空炸弹等金属及复合材料零部件业务的承制任务,同时取得了卫星、火箭等航天类产品零部件的联合研制任务。为了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空军建设,数十个型号的飞机实现首飞、鉴定和设计定型,一大批先进航空装备实现批量生产。未来,各种用途的新型先进战机将不断研制成功并列装,原有主战机型也将进行扩产和升级。公司为军用航空工业配套的各类产品,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二)以航空工装业务为基础,逐渐形成复合材料零部件、金属零部件及部装、总装全产业链核心供应能力以具有突出优势的航空工装业务为基础,公司积极拓展了航空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在航空金属零部件制造领域,公司从建立工艺数模、编程到机械加工均已实现数字化,能够以最简洁的工艺方案来保证零件制造精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在复合材料零部件领域,公司充分掌握了真空袋热压罐工艺、模压工艺、整体共固化工艺、共胶接工艺、二次胶接工艺、软模成型工艺、变截面管梁成型工艺等多种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法;公司还通过研发航空装配夹具、装配型架和总装配生产线制造技术,以及开发复杂航空复合材料产品生产技术,已具备大型航空部件的组装能力。目前,公司作为航空工业多个主机厂的战略供应商以及金牌供应商,为多型号军用飞机提供金属和复合材料零部件制品,是某型战斗机座舱结构零部件、风挡结构零部件和某重点型号直升机复合材料零部件等相关产品的唯一配套供应商。总体而言,公司在航空零部件制造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持续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投入力度,以核心技术为支撑,形成多维度产品布局目前公司已被评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黑龙江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研发中心被评为黑龙江省省级技术中心。公司已经实现从航空工装、航空零部件、飞机部段、无人机整机到航空导弹零部件、航天类产品零部件、燃气轮机机匣零部件等金属及复合材料产品的多元化产品布局,围绕航空新材料、航天领域新技术、大型军用无人机等产业发展方向,继续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投入力度,把公司打造成具有国际先进制造水平的航空产品制造加工平台。略增0.472021-01-30
    2020-09-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9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2,100.00万元至2,67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97.37%至150.94%。2100万~2670万97.37%150.94%-23.49%18.46%-预增952.3万2020-10-21
    2020-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2020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170.00万元至2,75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3.38%至43.68%。2170万~2750万13.38%43.68%-27.1%13.21%-略增1803万2020-10-21
    2020-09-30营业收入预计2020年1-9月营业收入:13,030.00万元至14,48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3.05%至47.86%。1.303亿~1.448亿33.05%47.86%-21.26%0.76%-略增9827万2020-10-21